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4例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董越 伍健林 田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 目的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度、双期增强程度和方式;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增强动态变化程度:增高、无变化、减低和混合型,双期增强方式:均匀、不均匀,是否存在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结果单发混合瘤40例;腺淋巴瘤29例(6例多发,2例为双侧多发病灶);基底细胞瘤10例(1例为单侧两个病灶);肌上皮瘤5例。肿瘤平扫都表现为大小约1-5cm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病例有囊变。增强方式显著不同:腮腺混合瘤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略明显,CT值约升高20Hu;腮腺腺淋巴瘤绝大多数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腮腺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40Hu;腮腺肌上皮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20Hu。结论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更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6
2
作者 汪国余 陈再智 吴玉林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病灶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及其密度。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7例病灶单发,5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腮腺腺...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病灶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及其密度。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7例病灶单发,5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腮腺腺淋巴瘤),共21个病灶,其中13个(61.9%)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CT表现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密度均匀(12个)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CT值增高10~65HU,其中13个(61.9%)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包绕。结论:年龄50岁以上男性患者,CT表现腮腺浅叶后下象限病灶,边界清,强化明显,特别是多发病灶和(或)病灶内见小血管进入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式琇 张萍 +1 位作者 谢聪颖 金献测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大体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给予SMART,2.5Gy/次,共28次,总量70Gy。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照射,2.0Gy/次,共28次,总量56G...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大体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给予SMART,2.5Gy/次,共28次,总量70Gy。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照射,2.0Gy/次,共28次,总量56Gy。均照射1次/d,5次/周,总治疗时间为38d。腮腺功能测定采用99mTc核素显像法,采用摄取指数(UI)和分泌指数(EI)验证SMART对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临床靶体积(CTV)的D95为53.8Gy,平均剂量57.0Gy,95%等剂量线(54Gy)可以覆盖98%的CTV。大体肿瘤体积(GTV)的D95为64.5Gy,平均剂量67.2Gy,90%等剂量线(63Gy)覆盖98%~99%的GTV。健侧腮腺的平均剂量为23Gy,实际腮腺功能测定显示健侧腮腺功能变化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患侧腮腺的UI、EI疗后比疗前分别下降43.6%和26.3%(P<0.05)。全组患者黏膜和咽部反应较重,但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为89.5%(34/38),有效率为100%(38/38),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SMART技术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鼻咽癌 平均剂量 调强放射治疗 正常组织 患者 肿瘤 EI 结论 实际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对腮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乐文友 戴建荣 高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索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腮腺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已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例。这些患者的治疗计划均是采用物理约束条件优化设计的。以这些计划为基础,将腮腺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 目的探索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腮腺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已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例。这些患者的治疗计划均是采用物理约束条件优化设计的。以这些计划为基础,将腮腺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而保持其他危及器官和靶区的约束条件不变,为每位患者设计一个新的计划,并比较新旧治疗计划。结果在保证靶区和其他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不变情况下,EUD优化能够使腮腺的平均剂量和V_(30)显著降低,经T检验,P值都<0.05。结论EUD优化能够降低腮腺的受照剂量,这对降低腮腺放疗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靶区加量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等效均匀剂量 辐射防护 腮腺
原文传递
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书峰 顾雅佳 +1 位作者 吴斌 陈彤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 探讨CT在评价不同病理类型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并评价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颈 椎骨同侧最背侧点的连线)在腮腺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原 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用U线定位分析... 目的 探讨CT在评价不同病理类型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并评价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颈 椎骨同侧最背侧点的连线)在腮腺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原 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用U线定位分析其中经手术治疗的27例肿瘤的深浅叶划分结果。结果 (1)低度恶性 腮腺上皮源性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或部分清晰、形态较规则、常见小片状坏死区的肿块,强化明显,较少累及两叶。 (2)中高度恶性腮腺上皮源性肿瘤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或较大片的坏死区的肿块,强化较明 显,常累及两叶并浸润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多见。(3)非上皮源性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常单侧 或双侧多发的肿块,轻度强化。(4)使用U线分析,腮腺肿瘤定位的符合率为70.4%。结论 CT在区分不同生物 学行为及组织学类型的腮腺恶性肿瘤上有一定的作用。U线在恶性腮腺肿瘤的定位评价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 茎突乳突间区及下颌后静脉受侵情况,评价则更准确,符合率可提高到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恶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镇滔 郑晓林 +1 位作者 张旭升 袁灼彬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特点,着重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强化形式等。结果:24例均为中老年男性,20例有嗜烟史。24例CT和MRI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单发9例,多发15例。49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7个病灶跨叶,32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病灶长径0.3~4.6cm,平均长径约2.9cm。53个病灶包膜完整,边缘清楚。30个病灶呈实性,26个呈囊实性,囊变区呈裂隙状或分隔状。实性部分CT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块,增强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多呈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包绕或小血管穿行,邻近下颌后静脉受压推移。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腮腺切除术中的面神经处理 被引量:30
7
作者 俞光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 手术 肿瘤
下载PDF
896例腮腺肿瘤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志国 高丹 +1 位作者 王瑾 张力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构成特点、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6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96例腮腺...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构成特点、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6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9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432例,女464例,比例为1∶1.07;左侧431例,右侧454例,双侧11例;31~70岁年龄段为腮腺肿瘤高发阶段,其构成比为77.01%;良性肿瘤786例,恶性肿瘤110例,比例为7.15∶1。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95%,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8%。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分别占良性肿瘤的前3位;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分列恶性肿瘤的前3位。恶性肿瘤中,上皮及肌上皮来源占95.45%。检查方法主要为B超、CT和MRI。结论: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综合考虑其发病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腮腺肿瘤的诊断;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对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徐明 董飞君 吴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10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0 6例病例得到 1~ 4年的随访。随访率96.3 %。无一例病例发生肿瘤复发...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10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0 6例病例得到 1~ 4年的随访。随访率96.3 %。无一例病例发生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肿瘤的复发和深叶腮腺组织剩留无内在联系。手术关键是保存有足够的安全切缘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术中的准确操作。适合于位于腮腺浅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管 腮腺 外科手术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学键 秦中平 +2 位作者 邰茂众 李克雷 葛春晓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腮腺廊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按1.0—1.5mg/kg体重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连续服用3~5个月。每周复诊,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腮腺廊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按1.0—1.5mg/kg体重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次,连续服用3~5个月。每周复诊,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7例随访3~10个月,疗效: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5例,Ⅳ级:12例。17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小剂量普蔡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腮腺血管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普萘洛尔呵作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腮腺 普萘洛尔
原文传递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智云 赖英荣 +3 位作者 冯崇锦 蒋爱云 刘春玲 李树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腮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的腮腺MRI表现 被引量:25
12
作者 丁长伟 郭启勇 +2 位作者 邢晓菲 郭韵 崔华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 SS)的腮腺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因口干于本院就诊的27例患者,根据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分为SS组(21例)和非SS组(6例)。另外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腮腺MRI检查和双侧腮腺导管M...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 SS)的腮腺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因口干于本院就诊的27例患者,根据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分为SS组(21例)和非SS组(6例)。另外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腮腺MRI检查和双侧腮腺导管MR成像( MRS)。观察T1 WI和T2 WI上信号强度的标准差,并进行脂肪信号分级和腮腺导管扩张程度分级。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常规MRI、MR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SS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腮腺信号强度标准差的差异,采用配对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常规MRI和MRS诊断SS的差异,采用一致性检验比较SS组2种分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照组和非SS组受试者腮腺常规MRI信号均匀;SS组患者均为双侧腮腺病变,表现为腮腺信号不均匀,T1 WI和T2 WI上均见多发弥漫分布的高信号,在抑脂T2 WI上呈低信号;42个腮腺的脂肪信号分级,0级2个、1级10个、2级10个、3级6个、4级14个。 MRS上对照组和非SS组受试者均未见腮腺末梢导管扩张;SS组患者均为双侧腮腺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腮腺末梢导管扩张;42个腮腺的腮腺导管扩张程度分级,0级12个、1级8个、2级10个、3级5个、4级7个。 SS组、非SS组和对照组腮腺T1 WI 信号强度的标准差分别为124.1±30.0、81.8±27.6和86.3±35.0,T2 WI信号强度的标准差分别为115.1±35.2、69.8±23.5和80.1±31.4, SS组信号强度的标准差均高于非S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3.780和13.301, P值均<0.01);而非SS组和对照组腮腺信号强度标准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SS患者的42个腮腺中,常规MRI和MRS分别检出病变腮腺40和30个,均无假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13),而2种方法联合应用检出了全部42个病变腺体。脂肪信号分级和腮腺导管扩张程度分级方法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腮腺 磁共振成像 涎腺造影术
原文传递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征象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明杰 李旭丹 +1 位作者 梁峰 陈淑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与35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肿瘤数量、发生部位、形态、边界、平扫密度、CT强化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腺...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与35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肿瘤数量、发生部位、形态、边界、平扫密度、CT强化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肿瘤数量、病灶形态、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发生于后下象限、平扫密度较高、早期显著强化更常见于腮腺腺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阳性单一征象中,发生于后下象限敏感度最高(90.3%),早期显著强化特异度最高(92.4%);两种联合征象中,发生于后下象限+平扫密度较高敏感度最高(83.4%),发生于后下象限+早期显著强化特异度最高(94.4%);3种征象联合时,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96.4%。结论发生部位、平扫密度及早期显著强化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MSCT影像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多种征象联合应用大多数病灶术前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祖华 周任务 +2 位作者 姚渭土 夏建余 郑双丽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氏瘤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腮腺Warthin瘤均为单侧发病,男性10例,女性2例,50岁以上8例(66.7%)。单发9例,多发3例,...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氏瘤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腮腺Warthin瘤均为单侧发病,男性10例,女性2例,50岁以上8例(66.7%)。单发9例,多发3例,共16个病灶,其中9个(56.3%)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MRIT1WI病灶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大多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淋巴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腮腺
下载PDF
口腔修复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喻秀丽 杨凯 +3 位作者 项立 陈丹 张福军 李雅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10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浅叶摘除术后植入口腔修复膜,48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5~11个月,...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10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浅叶摘除术后植入口腔修复膜,48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5~11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碘-淀粉试验对味觉出汗综合征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2/59)、39.6%(19/48)(P<0.05);客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8.5%(5/59)、62.5%(30/48)(P<0.05)。结论:口腔修复膜植入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味觉出汗综合征 手术 口腔修复膜
下载PDF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和橡皮条引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毕文娟 王东 +2 位作者 彭诚 时静 孙振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条引流的临床效果,探讨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将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橡皮条引流组(96例)和负压引流组(84例),比较不同引流方式对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影响。结果利... 目的对比分析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条引流的临床效果,探讨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将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橡皮条引流组(96例)和负压引流组(84例),比较不同引流方式对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影响。结果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率为5.56%。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2.38%,橡皮条引流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可以减少腮腺术后涎瘘的发生,但与橡皮条引流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涎瘘 负压引流 Frey′s综合征 橡皮条引流
原文传递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江惠强 欧鸿儒 +1 位作者 莫家彬 张冠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多发者1例(3%);增强CT值上升...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多发者1例(3%);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16.42±11.10)HU。35例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32个(92%);多发者12例(34%);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31.23±13.10)HU。结论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江晓勇 杨志辉 +1 位作者 陈希希 杨幼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5期790-792,796,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方法对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7例原发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肿块组织冰冻切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类型患者...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方法对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7例原发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肿块组织冰冻切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良性肿瘤142例,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的构成比较高(63.06%和24.21%);恶性肿瘤共15例。恶性肿瘤和WT患者的年龄均显著高于PA患者(均P<0.05);WT患者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双侧发病比例、吸烟指数和肿块直径均显著高于PA和恶性肿瘤患者(均P<0.05)。恶性肿瘤和WT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患者(P<0.05)。在28~60个月的随访过程中,5例WT患者和11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复发,PA患者未发生复发,WT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恶性肿瘤患者(HR=0.132,P<0.001);Cox回归显示,术后吸烟是WT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4,P<0.001)。结论 PA和WT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肿瘤类型,WT的发病年龄、男性与双侧发病比例和吸烟指数较高,WT和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吸烟是WT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吸烟 预后
原文传递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与鉴别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明 钱斌 翟晓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及其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腺淋巴瘤(A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同期23例腮腺多形性腺... 目的通过观察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及其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腺淋巴瘤(A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同期2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B组)患者比较。结果 A组腮腺腺淋巴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边界清楚光整,呈均匀稍高密度或伴囊变坏死低密度,增强扫描多呈"快进快出"表现;B组多形性腺瘤:多发于中年,多位于腮腺非后下象限,边界清楚光整,呈均匀稍高密度或伴囊变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呈缓慢渐进性强化。A、B两组患者在病灶部位、分叶状病灶所占比例、增强扫描后CT值上升平均值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灶大小、密度对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
原文传递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宁佳羽 包伟晶 +2 位作者 郭华 周素娟 张丽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6例腮腺腺淋巴瘤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3岁。临床均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物,...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6例腮腺腺淋巴瘤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3岁。临床均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物,界限清楚;肉眼呈分叶状,包膜大多完整,质中,切面灰白灰褐色,可见囊腔;镜下可见嗜酸性上皮细胞和反应性淋巴细胞,上皮多呈乳头状排列,间质为淋巴细胞。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大多为单灶,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为其诱因,可根据其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WARTHIN瘤 临床特点 病理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