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文翠 赵林 +4 位作者 田晓刚 任锦霞 罗莉 安永伟 张骞文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后装治疗 颈癌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自由式插植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霞 王嘉鹏 +5 位作者 王春宇 刘福旭 路双臣 姜斯文 韩志龙 侯吉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病灶≥5 cm的患者47例,分别采用IC(3D)(IC组,n=20)即宫腔管加卵圆体和宫腔管加插植针(IC/IS组,n=27)两种方式进行植入,行CT扫描、靶区勾画[宫颈癌的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计划设计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方式,比较腔内治疗IC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之间剂量学差异。结果 IC/IS组HR-CTV的D90[(6.34±0.18)Gy vs(5.08±0.54)Gy]、D100[(4.30±0.37)vs(3.01±0.48)Gy]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IS组HR-CTV的V100[(93.64±1.80)%vs(80.27±5.69)%]明显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R-CTV的V150及V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受量与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采用IC(3D)治疗虽可以保证正常组织达到剂量限制要求,但容易导致HR-CTV剂量不足;采用IC/IS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要求,而且可以满足HR-CTV的D90受量、得到更好的靶区适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治疗 三维治疗 颈癌 局部晚期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