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临床应用30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洪彬 康发军 范志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4期249-250,共2页
自1987年6月~1996年6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30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9岁。交通事故伤19例,机器碾轧伤6例... 自1987年6月~1996年6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30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9岁。交通事故伤19例,机器碾轧伤6例,砸伤5例,均有骨外露、窦道、感染创面及贴骨疤痕。病程为1个月~3年4例,半年~1年6例,1年~2年15例,2年~3年5例,其中20例因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术在2次以上,终因病灶清除不彻底复发而伴有骨缺损。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面积6cm×5cm~24cm×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腓肠肌内侧 皮瓣
下载PDF
10 m自由步行偏瘫步态胫前后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偏瘫患者10 m自由步行胫前后肌群的SEMG变化规律,为拓展SEMG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2名偏瘫患者分别进行10 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两组肌群的SEMG信号,考察受试肌...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偏瘫患者10 m自由步行胫前后肌群的SEMG变化规律,为拓展SEMG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2名偏瘫患者分别进行10 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两组肌群的SEMG信号,考察受试肌在步态周期中的SEMG变化规律。结果:偏瘫步态的患侧腓肠肌与胫前肌同步收缩。患侧腓肠肌在迈步期有许多小波存在。患侧肌群的总体波幅显著小于健侧。结论:偏瘫步态的SEMG主要为患侧腓肠肌与患侧胫前肌的正常拮抗收缩状态减弱或丧失,以及患侧腓肠肌过度活跃,同时伴有患侧胫前肌的肌电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图 偏瘫 步态周期 胫前 腓肠肌内侧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3 位作者 张金福 何继华 凌爱军 彭俊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1期2943-2944,共2页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 皮瓣修复 临床应用 动脉穿支 周围软组织缺损 胫前软组织缺损 腓肠内侧动脉 传统术式
原文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治疗胫骨中上段骨髓炎骨外露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秀丽 周成福 +1 位作者 王建业 李荣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中上段骨髓炎骨外露的治疗效果和改进措施。 方法 在空气止血带应用下 ,首先彻底切除病变区的死骨、硬化骨、贴骨瘢痕和窦道 ,再用于比目鱼肌浅面切取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充填受区骨腔 ,覆...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中上段骨髓炎骨外露的治疗效果和改进措施。 方法 在空气止血带应用下 ,首先彻底切除病变区的死骨、硬化骨、贴骨瘢痕和窦道 ,再用于比目鱼肌浅面切取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充填受区骨腔 ,覆盖缺损。并应用受区缓慢滴注敏感抗生素和负压吸引 3~ 5d。 结果 本组 2 5例中 2 3例肌皮瓣一期愈合 ,2例二期愈合。术后随访 1~ 18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应用病灶彻底清除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修复 ,配合术前后局部和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皮瓣移位 治疗 胫骨中上段骨髓炎 骨外露
原文传递
腘窝囊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祥猛 张民 席刚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90-93,共4页
膝关节滑囊囊肿是骨科常见病,其中腘窝囊肿其发病率在膝关节囊性病变中占首位[1]。腘窝囊肿早在1840年已经被Adams所认识,1877年Baker对其进行描述并命名为Baker’s囊肿[2]。腘窝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其多发生在半膜肌与腓肠肌... 膝关节滑囊囊肿是骨科常见病,其中腘窝囊肿其发病率在膝关节囊性病变中占首位[1]。腘窝囊肿早在1840年已经被Adams所认识,1877年Baker对其进行描述并命名为Baker’s囊肿[2]。腘窝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其多发生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astrocnemiosemimembranosus bursa,G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腓肠肌内侧 半膜 骨科常见病 膝关节腔 滑液 囊肿型 BURSA 超声检查 囊囊
原文传递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祖发 于利 +3 位作者 汤欣 孙立众 高天虎 李长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例胫骨...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38 ~61岁,平均49.3岁.骨折按AO/OTA分型:41-B3.1型1例,41-B3.3型4例,41-C3.1型、41-C3.3型各1例;按三柱分型:三柱骨折3例,后柱合并内侧柱双柱骨折2例,单纯后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形态:5例为后内柱劈裂合并后外柱塌陷骨折,2例为后内柱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5例,Ⅴ型1例,Ⅵ型1例.术后参照Rasmussen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探查后交叉韧带止点断裂1例,外侧半月板受损2例,均予修补,胫骨向外上脱位合并游离骨块脱入股骨髁外侧嵌顿1例.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术后获8 ~12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 ~16周,平均14.3周.术后Rasmussen复位评分平均为17.7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倾角平均分别为9.5°、10.8°,内翻角平均分别为86.7°、87.3°.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分,未发生明显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感染、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能很好地暴露整个胫骨平台后柱,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物的安置,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侧入路 腓肠肌内侧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叶兵 陶海兵 +4 位作者 刘铭 韩文锋 刘松波 刘欣伟 项良碧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5期274-276,280,共4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腘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15)与B组(n=27),其中,A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切除腘窝囊肿,B组行全关节镜下...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腘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15)与B组(n=27),其中,A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切除腘窝囊肿,B组行全关节镜下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间滑囊通道扩大内引流囊壁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切口愈合率、复发率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A组,术后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11例(73.3%),Ⅱ级愈合4例(26.7%);B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27例(100.0%)。B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B组患者复发率为3.7%(1/27),显著低于A组的40.0%(6/15);B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85.7±4.6)分,显著高于A组的(76.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手术切除腘窝囊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缩短住院时间,且显著降低腘窝囊肿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 传统开放式手术 半膜腓肠肌内侧头间滑囊
下载PDF
肌肉筋膜软组织弹性量化分析临床研究及新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亚鹏 刘书芳 +2 位作者 刘春龙 朱毅 张志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0-974,共5页
不同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差异;同一种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的弹性模量往往也有差异;同一组织,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的弹性模量同样也具有很大差异。因此通过相应设备检测人体肌肉的弹性,有利于肌肉病变的早期诊断。近些年来,MRE、US两种技... 不同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差异;同一种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的弹性模量往往也有差异;同一组织,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的弹性模量同样也具有很大差异。因此通过相应设备检测人体肌肉的弹性,有利于肌肉病变的早期诊断。近些年来,MRE、US两种技术日趋成熟,其缺点也日益显现。而国内外关于Myoton PRO肌肉测试仪弹性测量的相关研究及报道甚少。现将该3种设备做以下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弹性 磁共振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肉位 设备检测 低回声区 肩袖撕裂 腓肠肌内侧 尺侧腕屈 收缩状态
下载PDF
髂骨及载抗生素人工骨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伤性骨髓炎 被引量:9
9
作者 江彬锋 黄凯 +4 位作者 陆建伟 郭峭峰 沈立锋 林炳远 张春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高能量胫骨中上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较为常见,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骨髓炎,伤口出现细菌感染、瘢痕及窦道形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2010年4月至2015年8月我... 高能量胫骨中上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较为常见,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骨髓炎,伤口出现细菌感染、瘢痕及窦道形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2010年4月至2015年8月我们收治15例胫骨中上段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在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骨段及坏死组织、炎性组织的基础上,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联合髂骨混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的方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治疗 创伤性骨髓炎 腓肠肌内侧 人工骨植骨 中上段 抗生素 胫骨 髂骨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美快 徐乐义 +2 位作者 李海燕 陈顺平 陈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参数和治疗部位,但没有电流输出。以上治疗20min/d,5d/周,持续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超声分别检测患侧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MIVC)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的厚度;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①超声变化:训练后,两组患侧MG的羽状角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对照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可改善下肢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物反馈 肉结构参数 腓肠肌内侧 超声 脑卒中
下载PDF
步行中胫前后肌群的表面肌电图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关键词 表面电图 步态分析 胫前 腓肠肌内侧 偏瘫 踝足矫形器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小腿缩容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恒 李世荣 +3 位作者 王旭明 毋巨龙 王量 刘剑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31-2233,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两种小腿缩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选取来自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门诊40例小腿肥大女性求美者,平均28.4岁。其中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者2... 目的比较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两种小腿缩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选取来自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门诊40例小腿肥大女性求美者,平均28.4岁。其中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者20例,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者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量小腿最大周径和观察外形变化。结果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者术后6个月,小腿最大周径缩小比例10.73%,曲线变柔和,日常活动未受影响,效果持续至术后12个月。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者术后3个月,小腿最大周径缩小比例4.58%,术后6个月复发,术后12个月作用消失。两种方法小腿最大周径缩小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效果优于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但容易发生并发症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缩容 胫神经腓肠肌内侧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正常步态10m自由步行胫前后肌群的SEMG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中国康复》 2006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步态分析评定,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5例青年健康受试者进行10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及腓肠肌内侧头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在正常步态周期中受试肌SEMG的变化...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步态分析评定,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5例青年健康受试者进行10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及腓肠肌内侧头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在正常步态周期中受试肌SEMG的变化规律。结果:正常步态周期中,胫前肌近乎呈持续活动状态,并有两个活动高峰;腓肠肌在摆动期除表现为电静息状态外,在中末期也可有一个较小的梭形波存在。健康人步行时胫前肌的肌电活动,优势与非优势侧存在差异(P<0.05),但总体两侧胫前后肌群的收缩负荷比均等。结论:步行周期中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明显不同,胫前肌较腓肠肌更易发生疲劳;摆动中期的小腿后部伸肌肌群的轻度肌电活动可能是哺乳类动物步行时共有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图 步态周期 胫前 腓肠肌内侧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变化的定量超声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美快 徐乐义 +2 位作者 李海燕 陈顺平 陈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骨前肌(TA)及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羽状角和肌肉厚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减小(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长(P<0.05)。而健侧和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TA和MG的形态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超声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肌肉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肉结构参数 脑卒中 胫骨前 腓肠肌内侧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角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伍国胜 曾蜀雄 +1 位作者 汪方 党瑞山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膝关节后内侧角包括静力稳定性结构和动力稳定性结构。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后内侧关节囊;动力稳定性结构包括鹅足三肌(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是控制膝关节外翻及胫骨... 膝关节后内侧角包括静力稳定性结构和动力稳定性结构。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后内侧关节囊;动力稳定性结构包括鹅足三肌(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是控制膝关节外翻及胫骨外旋的重要结构,一旦遭到强大暴力作用后,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关节囊等破裂,将影响膝后内侧角的稳定性。因此,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在修复膝关节损伤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内侧 临床意义 内侧副韧带 内侧结构 解剖 腓肠肌内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邵新中 喻伟光 +4 位作者 王巧君 王英彩 吕莉 王立 孙建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375,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膑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切取范围8.0cm×8.0cm~12.0cm×10.0cm,联合血管蒂长1.8~3.0cm,联合血管蒂发出位于胭褶皱以远10.0—17.0cm,距后正中线2.0—5.0em的范围内。结果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皮瓣远端表浅干性坏死,面积约1cm×2cm,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15个月,无任何并发症,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转移距离长,为临床修复髌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7
作者 沙德峰 李崇杰 +2 位作者 车敏 于灏 陈兵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2,共2页
临床上.小腿外伤导致胫、腓骨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常见。小腿胫前部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钢板及骨外露以及慢性骨髓炎骨外露等创面的处理,均给临床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腓肠肌皮瓣是以腓肠血管为蒂的组织瓣... 临床上.小腿外伤导致胫、腓骨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常见。小腿胫前部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钢板及骨外露以及慢性骨髓炎骨外露等创面的处理,均给临床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腓肠肌皮瓣是以腓肠血管为蒂的组织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方能行腓肠肌皮瓣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们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4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软组织缺损 腓肠肌内侧 皮瓣修复 应用 皮肤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皮瓣移植修复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珺琛 曹湘予 +2 位作者 杨玉山 王跃华 柴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16例。结果本组术后皮瓣成活13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转移明道下积血,术后换药时拆线引...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16例。结果本组术后皮瓣成活13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转移明道下积血,术后换药时拆线引流,2例换药愈合,1例再次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16例均获6~24个月随访,皮瓣与受区创面甲级愈合,质地和颜色良好,厚度适中,不臃肿,无继发溃疡,外观良好,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跖屈肌力V级。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足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是修复胫前上段皮肤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头:皮瓣:皮肤缺损
下载PDF
2种影像学方法对腓肠肌内侧头训练伤的诊断效能比较
19
作者 栾海 李琳 +3 位作者 葛磊 李晖 王春生 张利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对腓肠肌内侧头训练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经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训练伤怀疑腓肠肌内侧头损伤7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超声及MRI检查,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二者的灵敏...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对腓肠肌内侧头训练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经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训练伤怀疑腓肠肌内侧头损伤7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超声及MRI检查,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二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70例训练伤临床最终确诊48例腓肠肌内侧头损伤,22例无腓肠肌损伤。其中腓肠肌组织损伤19例,肌筋膜损伤水肿和组织间隙积液28例,肌腱和腱鞘损伤26例,腱止点末端病6例。超声及MRI对腓肠肌内侧头训练伤损伤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5.4%(41/48)、97.9%(47/48),准确率分别为84.3%(59/70)、95.7%(67/70),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高于超声检查(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相比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训练伤的准确率、敏感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 训练损伤 磁共振成像 超声
下载PDF
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刘澒洞 周正虎 +6 位作者 李雷 鞠文 李昌松 夏宇航 陈鲁成 巨积辉 刘跃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 3级者2例、S 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创面 腓肠肌内侧头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