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韩陈 袁琳嫣 +2 位作者 孙衎 罗婵 刘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乙腈、丙烯腈和丙腈等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模拟物体积、水基模拟物中盐及其用量和分流比、载气流速、升温程序、平衡温度与时间等色谱条件,实现了对3...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乙腈、丙烯腈和丙腈等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模拟物体积、水基模拟物中盐及其用量和分流比、载气流速、升温程序、平衡温度与时间等色谱条件,实现了对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常规、快速分析,研究丁腈橡胶、聚丙烯腈-苯乙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3种材质阳性产品在不同模拟物、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规律。结果 3种腈类化合物在0.005~0.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0,方法定量限为1.57~3.77μg/kg,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84.3%~108.9%,相对标准偏差值为1.7%~9.7%。结论 丁腈橡胶在水模拟物中容昐迁移出丙烯腈,而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和聚丙烯腈-苯乙烯产品在50%乙醇模拟物中容昐迁移出丙烯腈, 3种腈类化合物均随模拟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越容昐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聚丙烯食品接触材料 类化合物 迁移量
下载PDF
羧基腈化法合成腈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启波 吕光宏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1-32,48,共3页
多年来,腈类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化学界探讨的课题。以往,腈类化合物多是从金属氰化物制备而来,这一方法很不安全。
关键词 类化合物 合成 羧基化法
原文传递
钴催化伯胺无受体脱氢制备腈
3
作者 应佳乐 陆展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4-2056,共3页
腈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药物和许多生物活性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单元[1],发展高效构建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从原子经济性角度而言,亚胺(RCH=NH)的直接脱氢或伯胺(RCH2NH2)的双重脱氢是构建C≡N键的理想方法.考虑到一级胺... 腈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药物和许多生物活性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单元[1],发展高效构建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从原子经济性角度而言,亚胺(RCH=NH)的直接脱氢或伯胺(RCH2NH2)的双重脱氢是构建C≡N键的理想方法.考虑到一级胺是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将其转化为腈的方法很具有吸引力,但如何在没有氧化剂或氢受体的情况下直接将伯胺两次脱氢转化为相应的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 类化合物 活性分子 原子经济性 伯胺 结构单元 NH2 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苯甲腈降解菌Rhodococcus sp.BN02的筛选和鉴定
4
作者 陈丛 刘言琛 +4 位作者 冯建英 刁硕祺 晁红军 闫达中 吴菁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40,52,共11页
本研究从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附近水体污泥中提取以苯甲腈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腈类化合物的菌株。经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认该菌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并命名为Rhodococcus s... 本研究从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附近水体污泥中提取以苯甲腈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腈类化合物的菌株。经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认该菌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并命名为Rhodococcus sp.BN02。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Rhodococcus sp.BN02以苯甲腈为唯一碳氮源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其在28℃、pH 7和800 mg/L苯甲腈的条件下生长最适宜,最大OD 600值可达0.471,并在2 d内可将苯甲腈完全降解。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BN02对不同腈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它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500 mg/L苯甲腈,在4 d内可完全降解500 mg/L的乙腈、丙烯腈和琥珀腈,对500 mg/L的2-氰基吡啶培养7 d后降解率可达83.84%。本研究为消除环境中苯甲腈及其中间代谢有毒污染物以及进一步探究苯甲腈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苯甲 红球菌 降解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琦 杨湄 +2 位作者 郑畅 黄凤洪 王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硫甙降解产物中的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嗅觉检测器探讨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过程中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菜籽油在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腈类...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硫甙降解产物中的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结合嗅觉检测器探讨微波预处理油菜籽过程中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菜籽油在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腈类化合物和3种异硫氰酸酯,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具有刺激性菜青味的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在微波预处理3 min后大幅下降,不良风味减轻。微波预处理5~7 min,甲基氰化物、5-己腈、5-甲硫基-丁基腈、苯代丙腈含量明显增加,但均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菜籽油 异硫氰酸酯 类化合物 刺激性气味
下载PDF
腈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存德 姚铮 《化工时刊》 CAS 1992年第4期13-17,F003,共6页
腈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氰基(-CN)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有用中间体、高分子合成的重要单体.近来,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腈类化合物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些腈甚至可以直接用作农药、香料、金属缓蚀剂或液晶材料等.随着腈类化合物的广泛... 腈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氰基(-CN)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的有用中间体、高分子合成的重要单体.近来,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腈类化合物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些腈甚至可以直接用作农药、香料、金属缓蚀剂或液晶材料等.随着腈类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对合成方法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并发现了一些具有简便、无环境污染和良好收率等优点的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酶催化腈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游松 苏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对腈水解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国内外20余篇文献,介绍腈水解酶具有的优良特点、经济价值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果腈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水解腈类化合物,具有高效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等优... 目的对腈水解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国内外20余篇文献,介绍腈水解酶具有的优良特点、经济价值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果腈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水解腈类化合物,具有高效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活性低、稳定性差等缺点。结论利用腈水解酶催化氰类化合物水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水解酶 催化
下载PDF
微波辐射促进腈类化合物水解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青山 陆宝萍 郭炳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3-75,共3页
采用微波辐射反应技术研究了苯乙腈、对羟基苯甲腈和吲哚-5-甲腈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解条件及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功率为530W,辐射时间分别为4,4.5,7min,制备出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吲哚-5-甲酸的... 采用微波辐射反应技术研究了苯乙腈、对羟基苯甲腈和吲哚-5-甲腈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解条件及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功率为530W,辐射时间分别为4,4.5,7min,制备出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吲哚-5-甲酸的收率分别为87.9%,85.8%,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类化合物 水解 苯乙 对羟基苯甲 吲哚-5-甲 苯乙酸 反应原理
下载PDF
含未保护羟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的直接还原氰基化:N-甲基-2-别-Bulgecinine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燕娇 肖振华 +1 位作者 刘良先 黄培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9-1197,共9页
报道手性合成砌块(4S,5R)-N-苄基-4-苄氧基-5-羟甲基-2-吡咯烷酮(3a)的直接还原氰基化及产物的立体化学与转化研究.含未保护羟基的内酰胺用Li Al H4/KCN体系直接还原氰基化,生成比例为69∶31的2,5-反式/顺式非对映立体异构体.与文献类... 报道手性合成砌块(4S,5R)-N-苄基-4-苄氧基-5-羟甲基-2-吡咯烷酮(3a)的直接还原氰基化及产物的立体化学与转化研究.含未保护羟基的内酰胺用Li Al H4/KCN体系直接还原氰基化,生成比例为69∶31的2,5-反式/顺式非对映立体异构体.与文献类似结果对比显示,氰基负离子对5-羟甲基-(35)-1-吡咯啉鎓中间体的加成主要受立体电子效应和C(5)位取代基(羟甲基)与进攻试剂间烯丙型1,3-位阻控制.该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比例为10∶90的2,5-反式/2,5-顺式-bulgecinine衍生物.这一结果表明氰基水解反应伴随着在C(2)位发生了有合成价值的串联差向异构化.由此建立了立体选择性地合成2,5-顺式(-)-N-甲基-2-别-bulgecinine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类化合物 亚胺鎓离子 立体选择性合成 差向异构化
原文传递
腈类化合物生物转化和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韦强 尹光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8-172,181,共6页
腈类化合物是带有氰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认识。1980年法国Jallageas对腈的生物转化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大量资料表明工业上许多有经济价值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是由腈类化合物通过化学合成生产的(表1),其化学转化... 腈类化合物是带有氰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认识。1980年法国Jallageas对腈的生物转化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大量资料表明工业上许多有经济价值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是由腈类化合物通过化学合成生产的(表1),其化学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下列三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转化 应用
下载PDF
腈醛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花文凤 田大勇 +2 位作者 安情情 林志芬 张饮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 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主要呈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采用QSAR模型定量描述了腈醛类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为环境介质中腈醛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类化合物 明亮发光杆菌 急性联合毒性 QSAR模型
下载PDF
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震 曹晓群 +2 位作者 张昌军 姜洪丽 林晓辉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8年第9期11-12,14,共3页
氟虫腈英文通用名为fipronil,商品名Regent(锐劲特),是一种芳基吡唑型杂环类杀虫剂。氟虫腈具有长效性、高活性,对许多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植物生长,既可用于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又可用于种子处理,是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的首选品... 氟虫腈英文通用名为fipronil,商品名Regent(锐劲特),是一种芳基吡唑型杂环类杀虫剂。氟虫腈具有长效性、高活性,对许多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植物生长,既可用于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又可用于种子处理,是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的首选品种之一。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为芳基吡唑腈类化合物,分子式:C_(11)H_5Cl_2F_3N_4,CAS:120068-79-3。该化合物为合成氟虫腈的关键中间体。在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的合成文献中,都存在废酸排放过多,不易处理,使用试剂毒性较大,工业防护要求高等缺点。本课题组对该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筛选出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路线 甲基苯基 吡唑 氰基 氨基 三氟 类化合物 高毒有机磷农药
原文传递
腈类化合物的新法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周静 仝红娟 +2 位作者 唐文强 唐初 刘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12-1919,共8页
本文报道腈类化合物的一种新合成方法。以各种醛(2a~2q)为原料,分别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一系列醛肟中间体(3a~3q),然后在叠氮磷酸二苯酯(DPPA)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作用下,得到一系列腈类化合物(1a~1q)。中间体及产物结构均... 本文报道腈类化合物的一种新合成方法。以各种醛(2a~2q)为原料,分别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一系列醛肟中间体(3a~3q),然后在叠氮磷酸二苯酯(DPPA)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作用下,得到一系列腈类化合物(1a~1q)。中间体及产物结构均经过~1H NMR和ESI-MS表征。其中,中间体3i、3l及产物1q结构进一步通过X-单晶衍射确证。并以2-硝基苯甲醛肟(3a)和2-硝基苯腈(1a)的合成为模型,考察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产物腈的合成条件为:DPPA用量为n(DPPA)∶n(化合物3a)=1.1∶1,DBU用量为n(DBU)∶n(3a)=1.2∶1,在25℃反应30 min,产物2-硝基苯腈(1a)收率为68.5%。该合成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物收率高、底物适用性广、原料廉价易得,为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醛肟 晶体结构 合成方法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陈 赵镭 +3 位作者 吴亚平 刘峻 陈宁宁 李军 《上海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30-34,共5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溶剂种类、溶剂体积、样品前处理溶解时间,以及平衡温度和时间等色谱条件,实现了对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的常规、快速分析。结果表明:...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溶剂种类、溶剂体积、样品前处理溶解时间,以及平衡温度和时间等色谱条件,实现了对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的常规、快速分析。结果表明:3种腈类化合物在完全分离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下,在0.02~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3种腈类化合物的方法定量限(10S/N)为0.045~0.052 mg/kg,低、中、高质量分数的回收率为89.4%~1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9.8%;方法满足了聚丙烯腈类食品接触产品中3种腈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要求。实际检测中发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材质除含有较高的丙烯腈外,还含有一定量的丙腈和乙腈单体,因此需要关注AS和ABS材质等食品接触材料产品中存在腈类化合物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类化合物
下载PDF
AS/ABS产品中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陈 杨建平 周耀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7142-7147,共6页
目的 建立AS/ABS产品中乙腈、丙烯腈和丙腈等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 .方法考察AS/ABS阳性产品在不同模拟物、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20、40、70℃)条件下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规律研究.结果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 目的 建立AS/ABS产品中乙腈、丙烯腈和丙腈等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 .方法考察AS/ABS阳性产品在不同模拟物、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20、40、70℃)条件下3种腈类化合物迁移量规律研究.结果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腈类化合物的迁移量上升速率越快;温度在20~70℃时,水中丙烯腈和丙腈Ap范围值为7.9~14.1;丙烯腈和丙腈化合物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分别为133.86 KJ/moL和134.07 KJ/moL.结论 AS中腈类化合物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暴露量处于低风险水平,建立AS产品中腈类化合物迁移模型和致癌风险评估评估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仪 食品接触材料 类化合物 迁移量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CH_3OH/NH_3偶联反应合成腈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颜辉 王旬旬 +3 位作者 王丽 闫金辉 张家良 郭洪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7-255,共9页
腈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然而,许多腈类的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物。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活化甲醇和氨气分子,发现等离子体引发的CH_3OH/NH_3偶联反应可合成二甲基氰胺、二甲基氨基乙腈和氨基乙腈等高附... 腈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然而,许多腈类的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物。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活化甲醇和氨气分子,发现等离子体引发的CH_3OH/NH_3偶联反应可合成二甲基氰胺、二甲基氨基乙腈和氨基乙腈等高附加值含N有机化合物。系统研究了反应器结构、放电条件、反应条件和填充材料对甲醇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1.5%,腈类化合物选择性达到22.1%。CH_3OH/NH_3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结果表明,C≡N自由基物种可能是生成腈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该CH_3OH/NH_3等离子体偶联反应为二甲基氰胺、二甲基氨基乙腈和氨基乙腈提供了一种绿色合成方法,也为甲醇和氨气精细化利用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甲醇 氨气 偶联反应 类化合物
下载PDF
腈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婷婷 李珍名 +2 位作者 辛宇 阮建成 陈新志 《浙江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14-19,共6页
腈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不仅可以水解制备酸、还原成胺,还能发生许多其他的反应,被广泛用于制备医药、涂料、香料、液晶材料和缓蚀剂等。制备腈类化合物的方法众多,本文从氨氧化法、卤代烃氰化法、重氮盐法、醛肟... 腈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不仅可以水解制备酸、还原成胺,还能发生许多其他的反应,被广泛用于制备医药、涂料、香料、液晶材料和缓蚀剂等。制备腈类化合物的方法众多,本文从氨氧化法、卤代烃氰化法、重氮盐法、醛肟脱水法、酰胺脱水法概述腈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制备 进展 工业化
下载PDF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腈类化合物生产化工原料及医药中间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亚平 郑裕国 沈寅初 《医药化工》 2006年第4期36-39,14,共4页
1 前言 生物催化进入传统的化工领域给原料来源、能源消耗、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生物技术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物催化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各国都加大了生物催化的研发力度,以生... 1 前言 生物催化进入传统的化工领域给原料来源、能源消耗、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生物技术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物催化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各国都加大了生物催化的研发力度,以生物催化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制造产业正以指数规律加速发展。目前,美国在酶催化剂及手性化合物合成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其生物催化制造的化学品产值已超过生物医药的产值.美国提出,新的生物催化剂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加工业的必需工具。到2020年通过生物催化技术,化学加工业的原料、水资源及能量消耗将各降低30%,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扩散30%。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我国在生物催化领域起步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多,真正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之处正在于此。随着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物技术也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大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技术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技术 转化技术 化工原料 医药中间体 类化合物 医药生技术 生产 发达国家 制造产业 工业生技术
下载PDF
选择氧化腈化C―H键制备有机腈类化合物
19
作者 申文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1-1722,共2页
有机腈类化合物是制备高性能橡胶、聚合物的主要原料和重要的医药中间体^(1,2)。腈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需要使用剧毒的氢氰酸或者金属氰化物。采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和相对绿色的合成路径已成为制备腈类化合物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类化合物 制备 选择氧化 高性能橡胶 医药中间体 金属氰化 合成方法
下载PDF
1-(3,4-二甲氧基苯基)环丁烷甲腈的合成
20
作者 王晓霞 徐小娜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5期5-7,共3页
以2-(3,4-二甲氧基苯基)乙腈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在KOH碱性条件下,经过两次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1-(3,4-二甲氧基苯基)环丁烷甲腈,收率59.3%。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并对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 以2-(3,4-二甲氧基苯基)乙腈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在KOH碱性条件下,经过两次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1-(3,4-二甲氧基苯基)环丁烷甲腈,收率59.3%。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并对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物料比n3∶n2=1.2∶1;KOH用量nKOH∶n2=2.6∶1;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环丁烷甲 亲核取代反应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