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脾-肺固定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党晓卫 李林 +4 位作者 李路豪 付坤坤 李松 牛光辉 张中杰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随访资料完善的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其中行改良脾-肺固定术的31例...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随访资料完善的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其中行改良脾-肺固定术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联合应用APBSCT的17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术后3个月时脾-肺之间侧支循环形成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ALB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9、2.152,P=0.021、0.037)。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中11例无明显侧支循环形成,未形成率为35.48%(11/31),显著高于试验组的5.88%(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24)。试验组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对照组中10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两组再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改良脾-肺固定术后脾-肺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再出血风险,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干细胞移植 -固定术 上消化道出血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志强 党晓卫 +4 位作者 乔师师 李鹏 王兆阳 徐大千 许培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补体(C3、C4)、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与术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补体(C3、C4)、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与术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脾-肺固定术术后6个月白细胞由(3.27±1.93)×10^9/L上升至(6.70±2.12)×10^9/L,血小板由(77.60±44.14)×10^9/L上升至(164.00±66.78)×10^9/L;C3含量由(0.83±0.06)g/L上升至(1.03±0.15)g/L,C4含量由(0.12±0.02)g/L上升至(0.16±0.02)g/L,CD4由(25.07±5.35)%上升至(31.18±5.26)%,CD4/CD8由(1.74±0.25)上升至(2.03±0.36);自由门静脉压由(43.92±5.50)cmH,0(1cmH2O=0.098kPa)降至(33.92±5.50)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脾一肺间侧支循环形成。结论改良脾一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既能纠正脾功能亢进、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又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改良-固定术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改良脾-肺固定术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党晓卫 杨志强 +5 位作者 乔师师 徐大千 李鹏 王兆阳 姚振涛 许培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观察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观察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并做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6个月,血清COL-Ⅲ含量由(20.25±3.20)μg/L降至(16.32±2.35)μg/L,COL-Ⅳ由(112.21±23.90)μg/L降至(57.32±18.74)μg/L;血清MMP-1含量由(16.68±8.56)μg/L升至(26.85±8.95)μg/L,TIMP-1由(227.56±76.84)μg/L降至(132.35±62.42)μg/L,各组数据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脾-肺固定术可缓解肝脏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改良-固定术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改良脾-肺固定术与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路豪 党晓卫 +5 位作者 李林 刘优优 付坤坤 牛光辉 李松 许培钦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脾-肺固定术与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 目的比较改良脾-肺固定术与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脾-肺固定组和脾切除+断流术组(断流组)。其中改良脾-肺固定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1±9)岁;断流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4±8)岁。两组患者术后血细胞、门静脉压力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脾-肺固定组术后1年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2.6±1.8)cm H_2O(1 cm H2O=0.098 k Pa),明显高于断流组的(29.9±2.3)cm H2O(t=4.963,P<0.05);WBC、Hb、Plt分别为(4.1±1.5)×10~9/L、(101±18)g/L、(102±40)×10~9/L,明显低于断流组的(5.8±1.9)×10~9/L、(113±16)g/L、(220±70)×10~9/L(t=-3.798,-2.588,-8.218;P<0.05);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为8%(2/26),明显低于断流组的29%(10/34)(χ~2=4.344,P<0.05)。改良脾-肺固定组和断流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5%(4/26)、4%(1/26)和9%(3/34)、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0.059;P>0.05)。结论与断流术相比,改良脾-肺固定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疗效相似,且具有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保留部分脾脏功能和较高的门静脉压力利于肝脏灌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术 断流 切除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改良脾-肺固定术在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献堂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分流途经。方法:通过改良A k ita术式,达到止血分流目的。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改良脾-肺固定术在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门脉高压 改良-固定术 治疗
下载PDF
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6
作者 李松 党晓卫 +6 位作者 李林 李路豪 刘优优 付坤坤 牛光辉 张中杰 许培钦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脾一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的住院患者19例,择期行改良脾一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观察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 目的探讨改良脾一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的住院患者19例,择期行改良脾一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观察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分析患者的疗效,术后与术前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内径变化、血细胞、肝功能、凝血实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门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6、12个月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胛)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上升(P〈0.05);术后6、12个月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术后12个月脾-肺间可见侧支循环形成。结论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APBSCT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肝功能和凝血机制,又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纠正脾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改良固定术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原文传递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培钦 张水军 +5 位作者 叶学祥 程远峰 冯留顺 马秀现 赵龙栓 秦保明 《普外临床》 CSCD 199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自1983年5月至1995年11月,作者等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02例。本手术在Akita手术的基础上,由胸腹部原两个切口简化为一个切口,于近贲门部结扎胃冠状静脉诸支,将脾上极和肺底作成粗糙面,而后做脾... 自1983年5月至1995年11月,作者等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02例。本手术在Akita手术的基础上,由胸腹部原两个切口简化为一个切口,于近贲门部结扎胃冠状静脉诸支,将脾上极和肺底作成粗糙面,而后做脾肺固定缝合;将大网膜沿横结肠作游离并分作两叶,然后拉向胸腔,缝合于肺表面。本组2例死亡,死亡率为0.99%,除6例胸腔积液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7个月至12年,132例有明显效果,56例改善,总有效率为93.1%,14例无变化。我们认为,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容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静脉血栓形成 固定术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现状和争议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小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31-133,136,共4页
布加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已被广泛认识,在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均有多人报道大宗病例的治疗经验[1-4],而且基本达成一致,即对于有机会行微创介入治疗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尽量不行下腔静脉支架,以免支架诱发肝静脉开口的闭塞。但关于本病的病... 布加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已被广泛认识,在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均有多人报道大宗病例的治疗经验[1-4],而且基本达成一致,即对于有机会行微创介入治疗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尽量不行下腔静脉支架,以免支架诱发肝静脉开口的闭塞。但关于本病的病因、分型及治疗方法等仍存在较多争议。1关于病因的争议首先,布加综合征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一原因尚未得到任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肝静脉 微创介入 大宗病例 人工血管转流 固定术 机化血栓 肝移植 减压手
下载PDF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凤瑞 《腹部外科》 2001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 ,寻找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间应用脾大部切除将残脾与肺底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 2 80例 ,通过X线、B型超声、锝扫描、血清Tuftsin检测、残脾...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 ,寻找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间应用脾大部切除将残脾与肺底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 2 80例 ,通过X线、B型超声、锝扫描、血清Tuftsin检测、残脾病理检查 ,观察胸腔残脾形态及功能变化 ,采用血管造影、DSA等检测方法 ,了解脾肺间分流情况。结果 胸腔残脾均存活 ,功能正常。部分病人血清Tuftsin水平术前 (6 0 2± 16 4) μg/L ,术后为 (6 6 5± 144 ) μg/L。血管造影显示门肺形成分流通路。食管钡餐透视证实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 ,术后随访再出血率为 3% ,肝功能改善 ,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及OPSI发生。结论 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是门脉高压症巨脾保脾术最理想的术式。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可作为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术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切除 门脉高压症 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师师 党晓卫 许培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0-501,共2页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坚持以脾肺固定术来实现门肺分流,从而治疗门静脉高压,现就脾肺固定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总结。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固定术 固定术治疗 分流 改良 门静脉压力 临床实践 肝胆外科
原文传递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凤瑞 褚海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0年第4期223-224,共2页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历经15年时间,通过近300例病人的手术实践和临床观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就门脉高压症的保脾观、自然分流观,以及外科治疗的展望与外科同道讨论看法。
关键词 高压症 大部切除 固定术 门脉 外科治疗 分流 侧支循环 大部切除 大网膜包
下载PDF
脾大网膜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212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马秀现 冯留顺 +2 位作者 许培钦 叶学祥 秦保明 《华中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评价脾、大网膜 -肺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患者右侧卧位 ,仿照 Akita方法完成脾肺固定 ,将带有血管蒂的两半个大网膜拉入胸腔 ,缝合在肺的表面。接受此手术 2 12例患者 ,其中 15 5例为布 - BCS,5 7例为肝硬... 目的 评价脾、大网膜 -肺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患者右侧卧位 ,仿照 Akita方法完成脾肺固定 ,将带有血管蒂的两半个大网膜拉入胸腔 ,缝合在肺的表面。接受此手术 2 12例患者 ,其中 15 5例为布 - BCS,5 7例为肝硬变性门脉高压症。结果 手术死亡 3例。随访 7个月~ 14年的有 2 0 1例 ,139例效果良好 ,5 9例症状有所改善 ,3例分别死于肝衰、肝癌和上消化道大出血 ,12例发生了杵状指 (趾 )。结论 脾、大网膜 -肺固定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简单、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术 大网膜固定术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学汇 赵廷林 +4 位作者 王春汉 崔艺 刘利东 左富义 朱传训 《消化外科》 CSCD 2002年第6期420-420,426,共2页
关键词 大部切除 固定术 治疗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改良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治疗布加氏综合征(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方信 王玉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肺固定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脾大部切除保留脾下极及静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肺包脾并大网膜包肺。手术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 (FPP)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随访 6个月~ 10年 ,1例...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肺固定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脾大部切除保留脾下极及静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肺包脾并大网膜包肺。手术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 (FPP)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随访 6个月~ 10年 ,1例术后 18个月因患肝癌死亡 ;经血液学 (Ig G、Ig A、Ig M、C3、C4)、B超、CT、经皮脾穿刺门静脉造影证实 ,残脾有免疫功能 ,脾机能亢进不复存在 ,门肺间有大量血液分流 ,FPP降低 ,食管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 ,术后 3~ 6个月腹胀乏力、心慌气短缓解。结论 本术式既可解决布加氏综合征 (BCS)的脾机能亢进 ,对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 ,又能起到门肺间分流降压效果 ,防止 BCS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大部切除 固定术 治疗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殿蕴 谢家声 +6 位作者 王义修 寇卫军 杨立信 魏松洋 郑振华 孙志刚 李秋泽 《实用医药杂志》 1998年第5期34-35,共2页
布加综合征(BCS)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我院1986-02~1997-06收治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4~50岁,平均38.5岁。临床分型:Ⅰ型28例,... 布加综合征(BCS)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我院1986-02~1997-06收治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4~50岁,平均38.5岁。临床分型:Ⅰ型28例,Ⅱ型31例,Ⅲa型9例。病程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外科治疗 下腔静脉 分流 人造血管 固定术 布加氏综合征 膜切除 根治性 肝静脉
下载PDF
第一届国际布-加氏综合征学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嘉桔 《吉林医学》 CAS 1989年第3期148-150,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血管造影和新检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发现布一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 Syrdrome,BCS)在东方民族中尤为多见.在我国,1980年以前报告不足50例,至今已有500多例。
关键词 布一加氏综合征 转流 下腔静脉 肝静脉 血管造影 固定术 东方民族 静脉腔 静脉造影 病变类型
下载PDF
脾肺固定术降低小儿门静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廷泽 刘文英 +2 位作者 蒋小平 冯杰雄 李福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脾肺固定术后脾肺血流循环建立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1993年3月~1998年4月,采用脾肺固定术治疗6例门静脉高压症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4例术后随访2~4年,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消化道钡餐及同位素... 目的进一步了解脾肺固定术后脾肺血流循环建立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1993年3月~1998年4月,采用脾肺固定术治疗6例门静脉高压症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4例术后随访2~4年,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消化道钡餐及同位素等检查建立的脾肺之间血流分流情况。结果患儿症状缓解,原食道下端严重曲张的静脉逐渐减轻,且随时间延长而越明显,脾肺之间能维持有效血液分流,亦无肺部并发症出现,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结论脾肺固定术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固定术 疗效 儿童
下载PDF
柏—查氏综合征15例报告
18
作者 李豫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50-52,共3页
柏-查氏综合征(Bald-Charis SyndromeB-GS)是指肝静脉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以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我院自1986年3月以来收治B-CS15例,兹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例,年龄25~37岁。通过测... 柏-查氏综合征(Bald-Charis SyndromeB-GS)是指肝静脉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以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我院自1986年3月以来收治B-CS15例,兹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例,年龄25~37岁。通过测下腔静脉压和下腔静脉造影,证实门静脉有不同程度的高压和下腔静脉梗阻。肝脏肿大11例,腹水15例,下肢水肿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造影 下腔静脉梗阻 下腔静脉压 肝静脉 门静脉高压 大网膜固定 人造血管 固定术 静脉 胃冠状静脉
下载PDF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评价与展望
19
作者 黄凤瑞 褚海波 《前卫医药杂志》 2001年第4期77-78,共2页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历经15年,通过近300例的手术和临床观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就门脉高压症的保脾观、自然分流观,以及外科治疗的展望与同道商榷如下。
关键词 大部切除 固定术 外科治疗 门脉高压症 分流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20
作者 杜立智 杜宝昆 +8 位作者 陆家海 卢开柏 李新力 陈则敬 杨建民 曹建书 员逢全 张都民 张永宁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给犬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一菜籽油溶液,制成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采用脾动脉拴塞脾肺固定术,术后门脉高压逐渐消失,症状减轻。此技术应用临床20例,除3例因肝脏病损严重死亡外.其余病例出血受到控制,恢复良好,1~5年未见复发。... 给犬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一菜籽油溶液,制成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模型,采用脾动脉拴塞脾肺固定术,术后门脉高压逐渐消失,症状减轻。此技术应用临床20例,除3例因肝脏病损严重死亡外.其余病例出血受到控制,恢复良好,1~5年未见复发。经B超测量手术前后脾脏大小,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经脾脏穿刺门静脉造影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获较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固定术 门脉高压症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