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虚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被引量:88
1
作者 张声生 胡玲 李茹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525-1530,共6页
1概述1.1中医对脾的认识《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均描述了脾主运化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1概述1.1中医对脾的认识《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均描述了脾主运化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为血",指出气血生成由脾胃相互协调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共识意见 中医诊疗 气散精 胃病 主运化 经脉别论 灵兰秘典论 虚证 阳虚证
原文传递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韦祎 唐汉庆 +1 位作者 李晓华 朱晓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脾阳虚证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脾阳虚证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在模型组基础上,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按5,10,20 g·kg-1ig,每天1次,连续4周。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IL-6,IL-10,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指数,脾指数,IL-2,IL-6,TNF-α均降低(P<0.05或P<0.01),IL-10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脾指数,IL-2,IL-6,TNF-α均升高(P<0.05或P<0.01),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对细胞免疫因子产生影响,通过细胞免疫因子之间的效应可能是其改善脾阳虚大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阳虚证 免疫 机制
原文传递
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吕爱平 李德新 +2 位作者 崔家鹏 林庶茹 夏淑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探讨实验性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 ,揭示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采用经典方法 ,分别复制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 (L 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探讨实验性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 ,揭示脾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采用经典方法 ,分别复制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 (L 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心肌黄酶 (DT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脾、肾阳虚模型大鼠L PO含量升高 ,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 ,且组间差异显著。治疗药物具有降低 L 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脂质过氧化是脾、肾阳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阳虚证 动物模型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大鼠
下载PDF
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宁 贾红伟 +3 位作者 张皖东 查青林 吴志鹏 吕爱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方法SD大鼠8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利血平造成脾虚模型,选用分别代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四君子汤和理中丸作为治疗药物,检测各项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多元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方法SD大鼠8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利血平造成脾虚模型,选用分别代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四君子汤和理中丸作为治疗药物,检测各项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多元统计分析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样本及指标的区分度,以探讨不同指标与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相关性。结果12项指标在正常组和模型组有较好的区分度;从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和动物体重等指标看,二者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脾T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指标看,理中丸组高于四君子汤组;从胃泌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_4^+/CD_8^+的比值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等指标看,理中丸组低于四君子汤组。结论模型组与正常组有很好的区分度,利血平脾虚证模型成功;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与中医理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虚证 利血平 证候属性 理中丸 四君子汤
下载PDF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唐汉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0-233,共4页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和内在联系。方法:大鼠共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②阳虚组:手术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tissue,BAT),余同①组...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和内在联系。方法:大鼠共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②阳虚组:手术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tissue,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TG(TG),2%(TC)在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附子理中汤每天按4 g·kg-1ig;余同③组。全部4组动物4周后第1天左颈总动脉插管取血检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①各组血糖含量(mmol·L-1)的比较:阳虚组(1.40±0.071)与对照组(5.41±0.08)相比血糖降低(P<0.01);脾阳虚组(5.8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5.0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糖有下降趋势。②各组血清TG含量(mmol·L-1)的比较:阳虚组(0.284±0.110)与对照组(0.487±0.076)相比血清TG降低(P<0.01);脾阳虚组(0.620±0.184)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增加(P<0.01);附子理中汤组(0.462±0.111)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清TG有下降趋势。③各组血清TC含量(mmol·L-1)的比较:脾阳虚组(0.183±0.025)、附子理中汤组(0.211±0.026)与对照组(0.081±0.020)相比血清总TC均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使血清TG降低;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加强其代谢,使血糖水平降低。附子理中汤"健脾"功效表现为促使糖和脂类代谢趋向正常,从而使血糖和血脂向恢复正常水平的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阳虚证 代谢
原文传递
应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脾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贾连群 甄毕贤 +1 位作者 徐荧 杨关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9-365,共7页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研究脾气虚、脾阳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变化特征,并从小分子代谢物水平探讨脾虚证候本质。方法 2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7只。脾气虚证模型造模方法采用先饱食1天,...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研究脾气虚、脾阳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变化特征,并从小分子代谢物水平探讨脾虚证候本质。方法 2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7只。脾气虚证模型造模方法采用先饱食1天,再禁食2天,自由饮水,每日游泳至力竭,水温35~37℃,连续15天。脾阳虚证造模方法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20%番泻叶水浸剂(2 m L/100 g),早晚各1次,连续1周。在造模结束后,根据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及肛温的改变进行模型评价,运用LC-MS技术对大鼠进行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组间代谢物谱图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OPLS-DA)选取血清中与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与造模前比较,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大鼠的体重均有显著降低,两组体重差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阳虚组较脾气虚组体重值降低更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大鼠的肛温下降,脾阳虚组较脾气虚组降低更多(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脾气虚组与脾阳虚组PC(19∶0)/PE(22∶0)、PC(17∶0)/PE(20∶0)、癸酸、油酸、硬脂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葡萄糖含量升高,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十二碳烯酸、雄酮、4-庚酮、DHAP(6∶0)、尿苷等含量降低。与脾气虚组比较,脾阳虚组PC(22∶1)、PC(22∶6)、PE(18∶0)/PC(15∶0)、视黄醇及脱氧胞苷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C(18∶1)、PC(19∶3)、PC(20∶3)、PC(17∶0)/PE(20∶0)、PC(19∶1)/PE(22∶1)、PC(19∶0)/PE(22∶0)、PC(17∶1)/PE(20∶1)、PC(16∶1)/PE(19∶1)、胆酸、马尿酸、糠酸、十一烷二甲酸、棕榈油酸、羟基硬脂酸、二十碳三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丝氨酸、氨基甲酰基天冬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血清 虚证 阳虚证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大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TXB_2及6-Keto-PGF_(1α)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学习 陈继婷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49-50,共2页
研究大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血浆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建大组、建小组和理中组 ,用多因素方法建立脾阳虚模型后 ,分别予生理盐水、大建中汤、附子理中汤灌胃治疗 15天 ,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血栓... 研究大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血浆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建大组、建小组和理中组 ,用多因素方法建立脾阳虚模型后 ,分别予生理盐水、大建中汤、附子理中汤灌胃治疗 15天 ,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水平。结果表明建中组、理中组及正常组 6 -酮前列腺素 (血栓素B2 )水平高 (低 )于模型组 (P <0 0 1) ,且建大组高 (低 )于建小组和理中组 (P <0 0 1)。提示大建中汤能调节大鼠血浆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水平 ,且存在明显量效关系 ,可能是其建中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大建中汤 血浆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脾阳虚消化不良症状群客观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雪 杨文思 +5 位作者 王勇 李文靖 唐炳华 李国彰 张保春 蔡大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阳虚证 症状群 病理过程 系统生物学 杨雪
下载PDF
脾阳虚大鼠模型建立及理中汤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9
作者 羊燕群 郭文峰 +5 位作者 李茹柳 高小玲 王静 林传权 徐颂芬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医"证"研究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脾阳虚大鼠模型。方法给予大鼠每日游泳、隔日注射利血平、隔日灌胃番泻叶3周,以建立脾阳虚模型,第4周~第6周灌胃温阳健脾方药理中汤,以其治疗结果验证造模效果。结果造模期间... 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医"证"研究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脾阳虚大鼠模型。方法给予大鼠每日游泳、隔日注射利血平、隔日灌胃番泻叶3周,以建立脾阳虚模型,第4周~第6周灌胃温阳健脾方药理中汤,以其治疗结果验证造模效果。结果造模期间模型大鼠出现活动减少、嗜卧、畏冷蜷缩、便溏,毛色枯槁不荣等脾阳虚症状,与正常大鼠相比,体温、体重、摄食量、尿D-木糖排泄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病理切片未发现明显差异;6周后理中汤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血平合劳倦过度/寒凉泄下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一般症状和生化指标都与脾阳虚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用此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可为脾阳虚"证"本质研究及相关方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动物模型 大鼠 D-木糖排泄率 理中汤
下载PDF
脾阳虚证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和解偶联蛋白1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云起 唐汉庆 +2 位作者 吴翠松 劳传君 庞广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g-1体重生理盐水ig。d98检测刺激性产热,观察2 h肛温变化曲线和温度峰值,计算温度曲线下面积;②阳虚组:d42手术切除肩胛间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d49~d98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甘油三酯,2%胆固醇)喂养;隔日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d70~d98每天按4 g.kg-1体重附子理中汤ig。余同③组。每周测体重1次。以效能体重增长率、效能产热温度峰值、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为参考指标。取BAT测UCP1表达量。结果:①效能体重增长率,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减慢(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加快(P<0.01)。②效能产热温度峰值,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体重增长率与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变化程度呈正相关。③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产热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增加(P<0.01)。效能体重增长率与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中药组上调UCP1表达量,和阳虚组以及脾阳虚组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健脾中药促使高脂饮食转化为BAT并提高其产热活性。温阳健脾中药上调UCP1在BAT中的表达,通过UCP1的解偶联作用,使BAT分解产热而改善阳虚畏寒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棕色脂肪组织 解偶联蛋白1 关联性
原文传递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易杰 李德新 易华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5期639-640,644,共3页
目的 :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 ,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与... 目的 :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 ,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1) ,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 ,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 1) ,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 ,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P <0 .0 1) ,其中 ,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阳虚证 蛋白激酶C 动物模型 相关性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林夏 黄友 +4 位作者 杨莎莎 魏馨怡 傅超美 李锐 张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喂,模型组和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建立大鼠脾阳虚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给予附子理中丸21 d。给药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丸给药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附子理中丸给药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可以促进益生菌乳杆菌的生长和拟杆菌、苏黎世杆菌、布劳特氏菌向正常组回调。对肠道菌群特别是与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菌群的调节,是附子理中丸治疗脾阳虚IBS-D腹泻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阳虚证 泄泻 IBS-D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模拟中医病因所致脾气虚、脾阳虚大鼠模型的证候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颖 郑小伟 李秀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物反证。结果: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宏观证候计分高于正常组(P<0.01),且以脾阳虚组为著(P<0.01);两组血清GAS均低于正常组(P<0.01);脾气虚组的血浆MTL低于正常组(P<0.01),而脾阳虚组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脾中药干预后,各项脾虚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或消失;血清GAS、血浆MTL紊乱回复。结论:多因素复合法复制的脾气虚、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符合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稳定性良好,且经得起药物反证;脾气虚、脾阳虚大鼠的脾虚宏观证候呈递进关系;血浆MTL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可作为鉴别两证的微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虚证 阳虚证 大鼠模型 血清GAS 血浆MTL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颖 王辉 郑小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70-2274,共5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脾气虚、脾阳虚模型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求与该证候相关的生物学本质。方法:以多因素复合的方法建立脾气虚、脾阳虚大鼠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脾虚证相关指标,探讨该二证型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以1H...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脾气虚、脾阳虚模型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求与该证候相关的生物学本质。方法:以多因素复合的方法建立脾气虚、脾阳虚大鼠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脾虚证相关指标,探讨该二证型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以1H NMR技术对大鼠进行血浆代谢组学检测,分别采用弛豫编辑(CPMG)和扩散编辑(LED)脉冲序列观察大鼠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和脂类代谢物,探求与证候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脾气虚、脾阳虚模型组血清D-木糖浓度、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等均出现异常,其中血浆MTL水平在两个模型组呈不同变化趋势;脾气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的血浆呈现出不同于正常组的代谢图谱,通过PLS-DA分析,得到了一些与证候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脾气虚、脾阳虚模型大鼠1H NMR代谢谱发生改变,该二证型主要存在能量代谢、脂代谢和糖代谢等异常,代谢组学技术有可能成为揭示中医证候本质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阳虚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大鼠 血浆
原文传递
脾虚证大鼠模型胃组织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囡 贾连群 +5 位作者 王俊岩 单德红 何丽娟 曹媛 朱美林 杨关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3-655,689,共4页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 AMP-PKA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脾气虚采用饱食1 d、禁食2 d、游泳15 d,脾阳虚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番泻叶造模,造模后...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 AMP-PKA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脾气虚采用饱食1 d、禁食2 d、游泳15 d,脾阳虚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番泻叶造模,造模后检测大鼠胃组织c 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胃组织c 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弱。结论: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 AMP-PKA信号传导通路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阳虚证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信号传导
下载PDF
脾阳虚证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和附子理中汤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韦祎 唐汉庆 +2 位作者 李克明 李晓华 朱晓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失眠大鼠下丘脑增食素(orexin)mRNA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xi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按400 ...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失眠大鼠下丘脑增食素(orexin)mRNA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xi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按400 mg.kg-1ip对氯苯丙氨酸(PCPA)每天1次,连续2 d,建立脾阳虚证失眠模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附子理中汤10,20,40 g.kg-1ig,每日1次,连续7 d。疗程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CRH,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附子理中汤高、中剂量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高剂量组CRH,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下调orexin mRNA表达,抑制HPA轴激活,降低应激反应性,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增食素 失眠 阳虚证
原文传递
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汉庆 张文通 +2 位作者 王勇 蔡大勇 李国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观察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Ghrelin)改变的特征,以及温阳健脾方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Ghrelin的改善情况,以探讨Ghrelin在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附子理中汤干预脾阳虚证可能的药效环节。方法:实验动物新生大鼠饲养6周后按体重... 目的:观察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Ghrelin)改变的特征,以及温阳健脾方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Ghrelin的改善情况,以探讨Ghrelin在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附子理中汤干预脾阳虚证可能的药效环节。方法:实验动物新生大鼠饲养6周后按体重随机均衡分为4组,每组16只。阳虚组手术切除BAT,脾阳虚组复合高脂饲料与寒冷刺激,中药治疗组给予附子理中汤,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率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率上升(P<0.01)。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Ghrelin水平下调可能是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形成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之一,而附子理中汤可通过上调Ghrelin水平来改善脾阳虚证,从而达到"健脾"和"温阳"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棕色脂肪组织 胃生长素 附子理中汤 大鼠
下载PDF
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通 唐汉庆 +7 位作者 卢阿娜 王晓怡 杨艳 罗静 杨美娟 李国璋 蒋玉凤 蔡大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0-494,共5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窝新生大鼠,同窝9只匹配、体质量均衡随机分入9组;前5组不切除甲状腺为获得性脾阳虚;后4组切除甲状腺为发育性脾阳虚。第1d切除部分甲状腺,第42d切...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窝新生大鼠,同窝9只匹配、体质量均衡随机分入9组;前5组不切除甲状腺为获得性脾阳虚;后4组切除甲状腺为发育性脾阳虚。第1d切除部分甲状腺,第42d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第56d开始高脂饲养,第70d开始用药防治,第98d取左侧腓肠肌,冰冻切片,M-ATP酶染色,形态计量单位体积相对总活性,t检验比较组间差别。结果:获得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26.10%(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0.40%(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降低21.39%(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升高34.89%(P<0.01)。发育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101.56%(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9.98%(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升高8.01%(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降低18.65%(P<0.01)。与获得性脾阳虚比较,性脾阳虚模型组、高脂组、凉治组和温治组分别升高59.85%(P<0.01)、42.76%(P<0.01)、96.14%(P<0.01)和18.2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回调脾阳虚大鼠骨骼肌M-ATP酶活性,对发育性脾阳虚大鼠的作用效能大于获得性脾阳虚的作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阳虚证 大鼠 骨骼肌 M-ATP酶活性
原文传递
脾阳虚证模型大鼠回肠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探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漫 吕凌 +1 位作者 王彩霞 贾连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脾阳虚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脾阳虚证的本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脾阳虚证组(20只)。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苦寒伤阳药联合应...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脾阳虚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脾阳虚证的本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脾阳虚证组(20只)。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苦寒伤阳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塑造脾阳虚证模型大鼠。分离、提取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回肠的总蛋白,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应用DelyderTM2D6.5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应用MALDI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获得相应肽质量指纹图,Mascot搜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经过统计学和模糊数学判定,脾阳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蛋白质组学初步鉴定,得到涉及细胞骨架、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等多方面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8个,其中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是:结蛋白(desmin)、角蛋白8(cytokeratin 8,CK8)、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埃兹蛋白(ezrin);4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是: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角蛋白1(cytokeratin 1,CK1)、肌动蛋白(actin)。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速率减慢,能量生成减少,回肠绒毛蛋白结构变化,吸收消化功能减弱,这可能是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比较蛋白质组学 回肠
下载PDF
脾阳虚大鼠小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及理中汤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羊燕群 郭文峰 +4 位作者 李茹柳 高小玲 潘怀耿 林传权 陈蔚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观察脾阳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脾阳虚证胃肠功能改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并观察温阳健脾代表方理中汤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合因素合利血平注射法建立脾阳虚大鼠模型;通过小肠黏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透射... 目的:观察脾阳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脾阳虚证胃肠功能改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并观察温阳健脾代表方理中汤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合因素合利血平注射法建立脾阳虚大鼠模型;通过小肠黏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造模及治疗后大鼠小肠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光镜观察未见脾阳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病理学改变;但透射电镜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改变:上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变宽;粗面内质网间隙增宽;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减少或结构模糊,甚至空泡化。理中汤治疗后上述病变有明显改善。结论:观察到脾阳虚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形态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脾阳虚证组织病理学基础;理中汤对脾阳虚证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述表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大鼠模型 组织病理学 理中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