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脾胃论》中李东垣的“脾胃观” 被引量:34
1
作者 白建英 康立英 +5 位作者 张秀芬 董尚朴 吴中秋 马小顺 邓国兴 李付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8-1480,共3页
金元医家李东垣,其师承张元素,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有关脾胃的论述,致力于脾胃内伤病的研究,撰著《脾胃论》。该书主要反映了李东垣的"脾胃观",重点体现在3个方面:脾胃既是滋养元气的源泉,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之... 金元医家李东垣,其师承张元素,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有关脾胃的论述,致力于脾胃内伤病的研究,撰著《脾胃论》。该书主要反映了李东垣的"脾胃观",重点体现在3个方面:脾胃既是滋养元气的源泉,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之生理观;内伤脾胃导致百病由生之发病观;补气升阳为主之治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 脾胃 黄帝内经 脾胃内伤学说
原文传递
张仲景脾胃观思想六经辨证浅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玫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446-1448,共3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中土,承上启下,运化水谷精微,其吸收、输布功能影响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张仲景著书《伤寒杂病论》开创六经辨证先河,在六经分篇论治同时,突出了顾护脾胃的学术观点。本文自《黄帝内经》溯源张仲景...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中土,承上启下,运化水谷精微,其吸收、输布功能影响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张仲景著书《伤寒杂病论》开创六经辨证先河,在六经分篇论治同时,突出了顾护脾胃的学术观点。本文自《黄帝内经》溯源张仲景脾胃观,由重视脾胃思想为出发点,论述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重要地位;继而以六经分论的形式探讨张仲景在不同病位、病性以及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辨证、选方用药及药后调护、煎煮方法、预防复发等方面处处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张仲景脾胃观并非指一切疾病皆从脾胃论治,而是在临证治疗各系统疾病时始终要将顾脾胃、保脾胃的观念贯彻其中。这为后世医家树立起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观,用于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学术思想 脾胃 六经辨证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刘祖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集萃(二)——脾胃观探微 被引量:10
3
作者 卜献春 周慎 +3 位作者 刘芳 宁泽璞 刘春华 刘祖贻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7期23-26,共4页
刘祖贻研究员认为:"脾胃健则脏腑和,脾胃伤则百病生",提出"调五脏以和脾胃,和脾胃以安五脏"的观点。本文从脏腑相关,脾胃为枢、运脾和胃,旨在升降、顾护脾胃,重在气阴、杂病治脾,和调五脏四个方面对刘老的脾胃观及... 刘祖贻研究员认为:"脾胃健则脏腑和,脾胃伤则百病生",提出"调五脏以和脾胃,和脾胃以安五脏"的观点。本文从脏腑相关,脾胃为枢、运脾和胃,旨在升降、顾护脾胃,重在气阴、杂病治脾,和调五脏四个方面对刘老的脾胃观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名医经验 刘祖贻
原文传递
浅谈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被引量:9
4
作者 詹先峰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基于脾胃的病理生理特点,张声生教授形成了其脾胃病发病、治疗及预防调护为一体的学术思想,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发病及治疗两方面介绍和总结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关键词 脾胃 脾胃 临床经验 张声生
下载PDF
徐福松教授男科临证的脾胃观 被引量:9
5
作者 唐志安 景涛 +3 位作者 孙志兴 王庆 章茂森 金保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80-2781,共2页
从男科疾病与脾胃相关的历史源流,病因病理,男科相关内脏与脾胃的关系,分证型论治,经验方,以及相关案例等多个方面来总结徐福松教授男科临证的脾胃观。
关键词 老中医学术思想 徐福松 脾胃
下载PDF
从补中益气汤管窥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玥 杨潇 +5 位作者 金哲 刘子玉 郭风宜 王智民 尹远平 高天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益气汤既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方,也是理解其内伤发热之“阴火”理论的关键。文章将通过探讨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剂“补中益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的学术思想,以及“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制方思想,浅析“阴火”理论的学术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基于“阴火”理论的临床诊疗应用思路,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者应用“阴火”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加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阴火 脾胃 甘温除热
下载PDF
从《金匮》方后注看仲景重视脾胃的思想 被引量:7
7
作者 傅义 张甦颖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6期2-3,共2页
关键词 仲景学说 方后注 《金匮要略》 脾胃
下载PDF
朱丹溪脾胃观源流与特征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堂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朱丹溪脾胃观形成源流及其理法方药规律与特点,拓展丹溪学术研究内容。[方法]以文献学的方法,对照分析朱丹溪脾胃观形成的师承脉络,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脾胃病的治法用药以及从脾胃论治三方面分析其脾胃观的主要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朱丹溪脾胃观形成源流及其理法方药规律与特点,拓展丹溪学术研究内容。[方法]以文献学的方法,对照分析朱丹溪脾胃观形成的师承脉络,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脾胃病的治法用药以及从脾胃论治三方面分析其脾胃观的主要特征。[结果]丹溪脾胃观的形成与其师承老师、名家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观点源自于刘完素,汲取李东垣脾胃论用药规律,批判性地保留张从正对脾胃学术主张,全面继承罗知悌的临床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生理病理重视脾胃、治法用药顾护脾胃的特点,并创立健脾调气解六郁、健脾扶正祛外感、健脾养血除痈肿、健脾发汗消痎疟、清胃利肠倒仓法等从脾胃入手、灵活加减治疗外感、杂症的方法。[结论]丹溪脾胃观形成及其特点对于指导当今临床应用和中医师培养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脾胃 源流 特征 中医师承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文献学
下载PDF
旴江名医龚廷贤脾胃观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玉平 陈建章 +1 位作者 邓棋卫 徐春娟 《中医文献杂志》 2010年第6期37-38,共2页
龚廷贤为明代著名医家,是江西旴江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龚廷贤的医术既承家传,又富有创新,他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被誉为"医林状元"。龚廷贤继承并发展了李杲的脾胃论学说,以重视脾胃闻名于医林,在临证中他突出脾... 龚廷贤为明代著名医家,是江西旴江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龚廷贤的医术既承家传,又富有创新,他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被誉为"医林状元"。龚廷贤继承并发展了李杲的脾胃论学说,以重视脾胃闻名于医林,在临证中他突出脾胃,特别注重调理顾护脾胃,并善于从调理饮食入手。龚廷贤对养生延年也特别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他主张通过对脾胃的调理而达到养生保健和康复的目的。龚廷贤的这些脾胃观思想在其所著《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代表性著作中均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学 江西 龚廷贤 脾胃 寿世保元 万病回春
下载PDF
《小儿药证直诀》中的脾胃观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斌 《河南中医》 2004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 钱乙 儿科病
下载PDF
李灿东教授临证脾胃观撷萃
11
作者 肖雯迪 唐文 +1 位作者 王洋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李灿东教授认为“重脾胃”思想应贯穿中医辨治各环节,临证时需运用辨人、辨症、辨证、辨病与辨机的“五辨”思维指导脾胃病的辨治,强调应围绕脾胃病的核心病机“气”“郁”“食”“痰”,并依此拟定消痞散结、疏调肝气、祛积除滞、化解... 李灿东教授认为“重脾胃”思想应贯穿中医辨治各环节,临证时需运用辨人、辨症、辨证、辨病与辨机的“五辨”思维指导脾胃病的辨治,强调应围绕脾胃病的核心病机“气”“郁”“食”“痰”,并依此拟定消痞散结、疏调肝气、祛积除滞、化解痰郁的治法,以调复脾胃平衡状态为目的。在具体用药方面,喜用闽地建曲,临证药味精简而不伤胃是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临证思维 用药特色 李灿东
下载PDF
略论《金匮要略》的脾胃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传荣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共2页
《金匮要略》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书中理法方药的全过程,在养生防病、已病防变、虚劳病治疗、攻邪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处处体现着顾护脾胃、扶正固本的思想,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脾胃 理法方药 养生防病 顾护脾胃 扶正固本 指导意义
下载PDF
基于“中焦膜系理论”治疗脾胃病
13
作者 赵佳琪 白光 宋研博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致中焦脾胃通降失常、润燥纳运失司等病理状态。因此,对中焦膜系的疏通、补养、固护,能纠正膜系状态,使中焦脾胃健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焦膜系 脾胃
下载PDF
李宜瑞教授小儿脾胃观及其临床应用撷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华 李宜瑞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2期188-189,共2页
李宜瑞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不仅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抽动症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也... 李宜瑞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不仅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抽动症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临床应用 小儿 李宜瑞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因素探讨李东垣脾胃观与张仲景脾胃观的异同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舟 张卫华 +1 位作者 王海军 骆殊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对李东垣和张仲景两位医家所处时期的气候环境、疫病流行特点及其脾胃生理观、治则和方药的研究,认为张仲景受外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学术观点详于外感而略于内伤,但其提出的"脾旺不受邪"的发病学观点,即在治法上注重调理脾... 通过对李东垣和张仲景两位医家所处时期的气候环境、疫病流行特点及其脾胃生理观、治则和方药的研究,认为张仲景受外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学术观点详于外感而略于内伤,但其提出的"脾旺不受邪"的发病学观点,即在治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则是治疗学上的一大进步;李东垣受外部战争及亲身经历的"土疫"-脾性流行病等因素的影响,学术观点独重脾胃而略论外邪,但他脾胃学说的代表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中升阳之风药依然可以达到祛邪解表的实际效果。从这一层面来说,世医所言"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也就不是绝对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 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张仲景 气候因素
下载PDF
浅谈张仲景运用甘味食疗药顾护脾胃的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超兰 刘珊 赵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1期12-14,共3页
顾护脾胃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临证擅用甘味食疗药。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张仲景组方遣药时常用羊肉、胶饴等温中补虚,白蜜、鸡子黄等滋阴润燥,薯蓣、粳米等补脾养胃。为后世运用甘味食疗药物顾护脾胃奠定了理... 顾护脾胃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临证擅用甘味食疗药。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张仲景组方遣药时常用羊肉、胶饴等温中补虚,白蜜、鸡子黄等滋阴润燥,薯蓣、粳米等补脾养胃。为后世运用甘味食疗药物顾护脾胃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脾胃 甘味药
下载PDF
中医脾胃观与治未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依文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人的生长发育不仅与先天肾气有关,也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脏腑的功能相关。肾与脾胃,阴阳相济,藏化互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脾胃敦朴,厚德载物,中焦运化正常则脏腑得养,脾胃失司则脏腑难安。疾病的发生与脾胃的盛衰密切相关... 人的生长发育不仅与先天肾气有关,也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脏腑的功能相关。肾与脾胃,阴阳相济,藏化互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脾胃敦朴,厚德载物,中焦运化正常则脏腑得养,脾胃失司则脏腑难安。疾病的发生与脾胃的盛衰密切相关。脾胃健则正气足,脾胃衰则百病由生。疾病预后取决于胃气的有无,胃气来复,则疾病向愈;胃气消亡,则预后较差。脾胃功能失常可致情志病变,故论治情志病也应重视调理脾胃。脾胃与人之盛衰的关系体现"未病先防"思想,脾胃与疾病发生、预后的关系体现"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因此,治未病核心在于调理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脾胃
下载PDF
缪希雍脾胃观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胜清 《江西中医药》 1998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缪希雍 脾胃 临床经验 中医学
下载PDF
张元素《医学启源》的脾胃观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付平 董尚朴 +4 位作者 张秀芬 徐昭娟 王喜梅 李会敏 白建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36-38,共3页
对《医学启源》中张元素有关脾胃的论述,从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挖掘、探究。张元素撷取众多医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对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及治疗均有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 对《医学启源》中张元素有关脾胃的论述,从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挖掘、探究。张元素撷取众多医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对脾胃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辨证及治疗均有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脾胃观。具体体现在:脾为万物之母、胃为人之根本的生理观;以脾胃之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观;湿土之气病"宜渗泄",以药物的甘苦与脾胃的苦欲补泻相结合遣药制方,以"湿制法"治疗脾胃病以及"养胃气为本"的治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医学启源 脾胃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中的脾胃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璐琳 虞梅 《新疆中医药》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脾胃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