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医气机升降学说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
3
1
作者
付艾妮
朱书秀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6期325-325,32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气机
升
降学说
脾胃病
辨证论治
生理活动
脾气
主
升
升
降运动
中焦脾胃
叶天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有度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学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543-1544,共2页
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显特色,主张“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现将其“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脾胃病贵在防,全程都要养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为...
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显特色,主张“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现将其“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脾胃病贵在防,全程都要养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故脾胃纳运协调,方能化生气血;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因,两者相反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后天之本
脾气
主
升
表里关系
升
降相因
临证经验
脾胃病
相反相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体的物流公司——脾
3
作者
张雪亮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6期72-73,共2页
大家比较熟知,吃饭不好,消化不好,中医往往称为脾胃不好。可你知道身上的脾长在哪里吗?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说得直白点,就是左边的肋骨里面。我们的脾和消化吸收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如果没有脾脏,消化吸收会不会受影响?大部...
大家比较熟知,吃饭不好,消化不好,中医往往称为脾胃不好。可你知道身上的脾长在哪里吗?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说得直白点,就是左边的肋骨里面。我们的脾和消化吸收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如果没有脾脏,消化吸收会不会受影响?大部分的朋友都会回答脾和消化吸收有关系,其实错了,脾对消化吸收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吸收
左季肋区
肋弓
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脾气
虚
布散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四大宝穴”养护“后天之本”
4
作者
梁兆松
《养生月刊》
2018年第5期449-451,共3页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属阴,喜燥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脾和胃相互表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传输。中医里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胃称作“后天之本”,既然能称为“本”,...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属阴,喜燥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脾和胃相互表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传输。中医里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胃称作“后天之本”,既然能称为“本”,可见它的作用有多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之本
养护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喜燥恶湿
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
脏腑学说
原文传递
程焕章治疗胃脘痛经验点滴
5
作者
陶念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年第2期28-29,共2页
程焕章是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老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疾病,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有幸随程老学习,深受教益,现仅就程老治疗胃脘痛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注意升降胃脘痛以中上腹疼痛、腹胀、嘈杂、恶心为主症。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疾病
程焕
辨病
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学院
中上腹
左金丸
脾气
主
升
八月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气主升”之释义及机理初探
6
作者
王晓玲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95-97,共3页
"脾气主升"是脾的重要生理特性。进一步剖析"脾气主升"的释义及作用机理,对深入探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脾气主升"释义的再研究,发掘出了气机的重要性,并通过两方面来阐...
"脾气主升"是脾的重要生理特性。进一步剖析"脾气主升"的释义及作用机理,对深入探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脾气主升"释义的再研究,发掘出了气机的重要性,并通过两方面来阐述"脾气主升"的机理:一方面是脾脏系统的脾阳升而脾阴濡;另一方面是脾胃中焦系统的脾气升而胃气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
主
升
释义
机理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脾胃病的八种中成药
7
作者
润竹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7期32-33,共2页
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降浊阴,糟粕得以下行;脾升清阳,精气才能上输。脾胃脏腑阴阳相合,升降相合,燥湿相济,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才能维持人体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平时饥饱无度,寒...
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降浊阴,糟粕得以下行;脾升清阳,精气才能上输。脾胃脏腑阴阳相合,升降相合,燥湿相济,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才能维持人体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平时饥饱无度,寒温不适,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或劳逸过度;或精神刺激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于肌体,可使脾胃的受纳、腐熟、运输、运化等各个功能失调,则会出现腹痛、泄泻、胃脘痛、呕吐、痞满和消化不良等脾胃病。中医临床治疗多选用健脾燥湿、开胃消食、行气解郁、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等方药。以下介绍用于脾胃病的八种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中成药
消化吸收功能
饮食不节
健脾燥湿
祖国医学
脾气
主
升
脏腑阴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胃气机升降探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顺安
袁佑邦
《青海医药杂志》
1991年第3期11-11,共1页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脾属土脏,位居中央,是阴阳升降运动的枢纽。由于脾乃中流砥柱,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若脾胃之气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养,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是也。故临床调整脾胃之升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脏腑功能活动
升
降功能
脾属土
脾气
主
升
四脏
胃气不降
清阳
气
主
浊阴
气血运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雯
尹硕淼
陆方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4期53-53,共1页
1、医案中出现症状共计235个,症状出现频次总计4327。通过症状可以推测出证型主要为脾气虚、脾虚、肾阴虚、肾阳虚。2、医案中共使用中药208味,频次为6976味次,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71味。人参、白术、甘草、黄芪、陈皮、茯苓...
1、医案中出现症状共计235个,症状出现频次总计4327。通过症状可以推测出证型主要为脾气虚、脾虚、肾阴虚、肾阳虚。2、医案中共使用中药208味,频次为6976味次,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71味。人参、白术、甘草、黄芪、陈皮、茯苓、当归、白芍、半夏、附子、柴胡、升麻、薏苡仁等补脾、温阳益气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在补脾的同时又注重“脾气主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规律
病症特点
固本培元
新安医家
使用频次
药物使用频率
温阳益气
脾气
主
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牛直肠脱出和禽泄殖腔外翻的发生原因和诊治
被引量:
1
10
作者
白锦录
《饲料博览》
2017年第6期58-58,共1页
1牛直肠脱出 1.1病因分析 直肠脱出俗称"脱肛",中气不足、元阳衰弱、肛门松弛或大便秘结,均能引起直肠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不能收缩,故称直肠脱出。本病多见于瘦弱牛。多因年老体弱、饲养失调、劳役过度、久病失养...
1牛直肠脱出 1.1病因分析 直肠脱出俗称"脱肛",中气不足、元阳衰弱、肛门松弛或大便秘结,均能引起直肠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不能收缩,故称直肠脱出。本病多见于瘦弱牛。多因年老体弱、饲养失调、劳役过度、久病失养、产后体虚、中气不足、元阳衰弱所致。当发生长期便秘、下痢、慢性咳嗽、分娩努责、久卧不起、母畜阴道脱出或刺激性药物灌肠后,都能继发直肠脱出。因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主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出
脾气
主
升
阴道脱出
气不足
刺激性药物
脾为后天之本
下痢
病因分析
生化之源
元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什么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11
作者
朱定华
《家庭中医药》
1994年第2期19-19,共1页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锇得慌”。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住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验,甚至加重脾胃疾病。因...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锇得慌”。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住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验,甚至加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列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功能
胃肠消化
消化吸收功能
脾
主
运化
胃
主
受纳
水谷精微
美味佳肴
脾气
主
升
肾为先天之本
饮食不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水帮你除口臭
12
作者
梅祥胜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通常情况下,口臭跟脾胃湿热有关。中医讲:“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脾胃湿热的话,就会湿邪困脾、脾阳不升。
关键词
除口臭
脾胃湿热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水
饮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为后天之本
13
作者
一言
《中老年保健》
2011年第12期1-1,共1页
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理论上将五脏六腑中的“脾”、“胃”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人体后天气血的主要来源。在人体中,脾胃属于中焦,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
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理论上将五脏六腑中的“脾”、“胃”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人体后天气血的主要来源。在人体中,脾胃属于中焦,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摄入的营养物质只有在胃腐熟,脾气主升.让清者上升,滋润心肺,胃气主降,使浊者下降,排出废物。脾胃是供应人体气血的“总仓库”,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脾胃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足,阴平阳秘而保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论》
五脏六腑
后世医家
营养物质
脾气
主
升
阴平阳秘
李东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举手臂调脾胃
14
作者
吕沛宛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5期72-72,共1页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即通过胃气的通降作用,使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而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通过这种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即通过胃气的通降作用,使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而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通过这种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让它们的运动符合脏腑的气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胃
手臂
后天之本
脾气
主
升
消化吸收
组织器官
化生气血
升
降有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气机升降学说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
3
1
作者
付艾妮
朱书秀
机构
江汉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出处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6期325-325,32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气机
升
降学说
脾胃病
辨证论治
生理活动
脾气
主
升
升
降运动
中焦脾胃
叶天士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有度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学宽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543-1544,共2页
文摘
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显特色,主张“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现将其“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脾胃病贵在防,全程都要养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故脾胃纳运协调,方能化生气血;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因,两者相反相成。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后天之本
脾气
主
升
表里关系
升
降相因
临证经验
脾胃病
相反相成
分类号
R249.2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体的物流公司——脾
3
作者
张雪亮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6期72-73,共2页
文摘
大家比较熟知,吃饭不好,消化不好,中医往往称为脾胃不好。可你知道身上的脾长在哪里吗?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说得直白点,就是左边的肋骨里面。我们的脾和消化吸收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如果没有脾脏,消化吸收会不会受影响?大部分的朋友都会回答脾和消化吸收有关系,其实错了,脾对消化吸收的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
消化吸收
左季肋区
肋弓
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脾气
虚
布散
慢性疲劳综合征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四大宝穴”养护“后天之本”
4
作者
梁兆松
出处
《养生月刊》
2018年第5期449-451,共3页
文摘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属阴,喜燥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脾和胃相互表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传输。中医里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胃称作“后天之本”,既然能称为“本”,可见它的作用有多重要了。
关键词
后天之本
养护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喜燥恶湿
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
脏腑学说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程焕章治疗胃脘痛经验点滴
5
作者
陶念
机构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年第2期28-29,共2页
文摘
程焕章是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老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疾病,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有幸随程老学习,深受教益,现仅就程老治疗胃脘痛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注意升降胃脘痛以中上腹疼痛、腹胀、嘈杂、恶心为主症。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疾病
程焕
辨病
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学院
中上腹
左金丸
脾气
主
升
八月札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气主升”之释义及机理初探
6
作者
王晓玲
王彩霞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95-97,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1701)
文摘
"脾气主升"是脾的重要生理特性。进一步剖析"脾气主升"的释义及作用机理,对深入探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脾气主升"释义的再研究,发掘出了气机的重要性,并通过两方面来阐述"脾气主升"的机理:一方面是脾脏系统的脾阳升而脾阴濡;另一方面是脾胃中焦系统的脾气升而胃气降。
关键词
脾气
主
升
释义
机理
理论研究
Keywords
spleen Qi governing rising
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theoretical research
分类号
R223.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脾胃病的八种中成药
7
作者
润竹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7期32-33,共2页
文摘
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降浊阴,糟粕得以下行;脾升清阳,精气才能上输。脾胃脏腑阴阳相合,升降相合,燥湿相济,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才能维持人体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平时饥饱无度,寒温不适,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或劳逸过度;或精神刺激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于肌体,可使脾胃的受纳、腐熟、运输、运化等各个功能失调,则会出现腹痛、泄泻、胃脘痛、呕吐、痞满和消化不良等脾胃病。中医临床治疗多选用健脾燥湿、开胃消食、行气解郁、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等方药。以下介绍用于脾胃病的八种中成药。
关键词
脾胃病
中成药
消化吸收功能
饮食不节
健脾燥湿
祖国医学
脾气
主
升
脏腑阴阳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胃气机升降探讨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顺安
袁佑邦
机构
乐都县人民医院
乐都县卫生局
出处
《青海医药杂志》
1991年第3期11-11,共1页
文摘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脾属土脏,位居中央,是阴阳升降运动的枢纽。由于脾乃中流砥柱,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若脾胃之气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养,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是也。故临床调整脾胃之升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脏腑功能活动
升
降功能
脾属土
脾气
主
升
四脏
胃气不降
清阳
气
主
浊阴
气血运行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雯
尹硕淼
陆方林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4期53-53,共1页
文摘
1、医案中出现症状共计235个,症状出现频次总计4327。通过症状可以推测出证型主要为脾气虚、脾虚、肾阴虚、肾阳虚。2、医案中共使用中药208味,频次为6976味次,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71味。人参、白术、甘草、黄芪、陈皮、茯苓、当归、白芍、半夏、附子、柴胡、升麻、薏苡仁等补脾、温阳益气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在补脾的同时又注重“脾气主升”的特性,
关键词
用药规律
病症特点
固本培元
新安医家
使用频次
药物使用频率
温阳益气
脾气
主
升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牛直肠脱出和禽泄殖腔外翻的发生原因和诊治
被引量:
1
10
作者
白锦录
机构
黑龙江省虎林市杨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饲料博览》
2017年第6期58-58,共1页
文摘
1牛直肠脱出 1.1病因分析 直肠脱出俗称"脱肛",中气不足、元阳衰弱、肛门松弛或大便秘结,均能引起直肠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不能收缩,故称直肠脱出。本病多见于瘦弱牛。多因年老体弱、饲养失调、劳役过度、久病失养、产后体虚、中气不足、元阳衰弱所致。当发生长期便秘、下痢、慢性咳嗽、分娩努责、久卧不起、母畜阴道脱出或刺激性药物灌肠后,都能继发直肠脱出。因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主升。
关键词
直肠脱出
脾气
主
升
阴道脱出
气不足
刺激性药物
脾为后天之本
下痢
病因分析
生化之源
元阳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什么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11
作者
朱定华
出处
《家庭中医药》
1994年第2期19-19,共1页
文摘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锇得慌”。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住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验,甚至加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列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关键词
脾胃功能
胃肠消化
消化吸收功能
脾
主
运化
胃
主
受纳
水谷精微
美味佳肴
脾气
主
升
肾为先天之本
饮食不节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水帮你除口臭
12
作者
梅祥胜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文摘
通常情况下,口臭跟脾胃湿热有关。中医讲:“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脾胃湿热的话,就会湿邪困脾、脾阳不升。
关键词
除口臭
脾胃湿热
脾
主
运化
脾气
主
升
水
饮食
分类号
R780.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为后天之本
13
作者
一言
出处
《中老年保健》
2011年第12期1-1,共1页
文摘
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理论上将五脏六腑中的“脾”、“胃”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人体后天气血的主要来源。在人体中,脾胃属于中焦,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摄入的营养物质只有在胃腐熟,脾气主升.让清者上升,滋润心肺,胃气主降,使浊者下降,排出废物。脾胃是供应人体气血的“总仓库”,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脾胃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足,阴平阳秘而保持健康。
关键词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论》
五脏六腑
后世医家
营养物质
脾气
主
升
阴平阳秘
李东垣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举手臂调脾胃
14
作者
吕沛宛
出处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5期72-72,共1页
文摘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即通过胃气的通降作用,使食物经胃腐熟后,下行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而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通过这种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让它们的运动符合脏腑的气机变化规律.
关键词
调脾胃
手臂
后天之本
脾气
主
升
消化吸收
组织器官
化生气血
升
降有序
分类号
R271.105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医气机升降学说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付艾妮
朱书秀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有度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经验
黄学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体的物流公司——脾
张雪亮
《中医健康养生》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用“四大宝穴”养护“后天之本”
梁兆松
《养生月刊》
2018
0
原文传递
5
程焕章治疗胃脘痛经验点滴
陶念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脾气主升”之释义及机理初探
王晓玲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用于脾胃病的八种中成药
润竹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脾胃气机升降探讨
吴顺安
袁佑邦
《青海医药杂志》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数据分析
周雯
尹硕淼
陆方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牛直肠脱出和禽泄殖腔外翻的发生原因和诊治
白锦录
《饲料博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为什么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朱定华
《家庭中医药》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两种水帮你除口臭
梅祥胜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脾为后天之本
一言
《中老年保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单举手臂调脾胃
吕沛宛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