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12
1
作者 展翰翔 徐建威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8期570-572,共3页
1549年意大利Adriano Zaccaria教授为1例脾大患者施行了开腹脾切除术[1],开启了脾脏外科手术的纪元。随着对脾蒂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之前的"脾切除无害,随意切脾",发展... 1549年意大利Adriano Zaccaria教授为1例脾大患者施行了开腹脾切除术[1],开启了脾脏外科手术的纪元。随着对脾蒂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之前的"脾切除无害,随意切脾",发展至现在的"选择性保留脾脏"。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脾脏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1991年澳大利亚学者Delaitre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脏功能 脏外科 手术策略 微创时代 脏疾病 损伤 腔镜技术
下载PDF
人脾动脉在脾内的节段性分布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振弘 廖亚平(指导) +1 位作者 邝国璧(指导) 杨永宓(指导)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9-14,共6页
以解剖、动脉造影和过氯乙烯动脉铸型方法观察了72例脾脏,结果为:1.儿童脾后缘切迹的出现率较成人高。深切迹与“少血管区”相当,可作为脾叶、段切除的参考标志。2.脾动脉近距分支22例,远距分支50例。分出一支脾叶动脉者3例。二支者63... 以解剖、动脉造影和过氯乙烯动脉铸型方法观察了72例脾脏,结果为:1.儿童脾后缘切迹的出现率较成人高。深切迹与“少血管区”相当,可作为脾叶、段切除的参考标志。2.脾动脉近距分支22例,远距分支50例。分出一支脾叶动脉者3例。二支者63例。三支者9例。3.建议按脾段动脉的支数将脾分为三个基本段型:三段型、四段型和五段型。再根据有无上下极动脉将三个基本类型各分为3个亚型。4.脾内弓型动脉吻合较粗大,脾部分切除时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支数 外径 分支 下极 计量单位 切迹 节段性
下载PDF
脾动脉的应用解剖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维佩 杨名时 +1 位作者 郭光金 闫景库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2期130-133,225,共5页
本文采用大体解剖、铅丹血管造影、聚氯乙烯铸型等方法观察中国人的脾动脉110例和狗脾动脉65例。研究脾动脉分支特点与脾叶、脾段的关系,结果为:1.人脾动脉在脾内的分支类型有三种:第1型,双分支式(89%);第2型,三分支式(8%);第3型,多分支... 本文采用大体解剖、铅丹血管造影、聚氯乙烯铸型等方法观察中国人的脾动脉110例和狗脾动脉65例。研究脾动脉分支特点与脾叶、脾段的关系,结果为:1.人脾动脉在脾内的分支类型有三种:第1型,双分支式(89%);第2型,三分支式(8%);第3型,多分支式(3%)。2.在双分支式中脾动脉多数为脾上叶动脉和脾下叶动脉。脾上叶动脉又分为脾上段动脉和脾中上段动脉;脾下叶动脉分为脾中下段动脉和脾下段动脉。3.所有狗脾动脉均呈双分支式,即分为两个脾叶动脉,每个脾叶动脉又分为两个脾段动脉。4.各脾叶动咏、脾段动脉之间存在着吻合支,称为“少血管区”,有利于临床进行脾叶或脾段切除术。5.基于解剖观察,我们用15只狗进行脾部分(叶)切除术的实验研究,术后均存活,脾创面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双分支 解剖观察
下载PDF
脾动豚分段解剖学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苗华 赵建康 +3 位作者 赵莉 吴允明 王克强 杨永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100-102,99,共4页
对200例人脾动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据脾动脉分出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支数,一般分为两叶(76.7%)四段(65.0%)。脾段动脉通常与脾脏的长轴相垂直,经脾门进入脾内,分为2支(42.1%)或3支(43.7%),放射状地走向脾脏的膈面,是节段分布。相隣脾... 对200例人脾动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据脾动脉分出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支数,一般分为两叶(76.7%)四段(65.0%)。脾段动脉通常与脾脏的长轴相垂直,经脾门进入脾内,分为2支(42.1%)或3支(43.7%),放射状地走向脾脏的膈面,是节段分布。相隣脾段之间,血管细小重叠交错,相隣脾叶之间,血管相对稀少。脾段血管的间隙,并不完全与脾切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解剖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儿脾外伤的保留性脾手术
5
作者 褚先秋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62-64,共3页
自从29届国际外科学术会以后大家都认识到脾外伤行脾切除的小儿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发生OPSI(Overwhelming postsplenecotomy infection,脾切除术的暴发性感染)的机会60倍于正常人,且以4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其脾切除后的败血症较年长... 自从29届国际外科学术会以后大家都认识到脾外伤行脾切除的小儿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发生OPSI(Overwhelming postsplenecotomy infection,脾切除术的暴发性感染)的机会60倍于正常人,且以4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其脾切除后的败血症较年长儿高5倍。75%在脾切除后2年内发病,死亡率可达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保留性 切除术 暴发性感染 组织移植 流感嗜血杆菌 切除 肺炎球菌 损伤
下载PDF
胎儿脾内动脉分布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振山 巩照华 刘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97-99,共3页
观察47例胎儿脾动脉的铸型腐蚀标本,结果:由脾动脉主干分出两支叶动脉者占78.8%,三支叶动脉者占17.0%,多支叶动脉者占4.2%。此外,脾极动脉出现38.3%。为脾脏部分切除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动脉 腐蚀标本 胎儿 分布类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胎尸和新生儿尸体脾动脉脾支脾内外吻合观察
7
作者 徐文香 栾铭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动脉 吻合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脾部分切除术28例分析
8
作者 刘向阳 岳善峰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7期150-150,152,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住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经彩色多... 目的: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住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前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易感染情况发生,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该方法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尤其是对脾门损伤患者,大大提高了保脾成功率,手术方法安全,对降低脾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段动脉 并发症
下载PDF
脾叶动脉DSA影像学解剖在LS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连臣 余振梅 +3 位作者 武维恒 王健 甘军民 林彬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脾叶动脉DSA影像解剖的观测,积累脾叶动脉影像学解剖资料,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S)提供合理的脾蒂血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非脾脏疾病患者37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造影,采集正位DSA资料。进行脾动脉、脾叶动脉分支类型... 目的:通过对脾叶动脉DSA影像解剖的观测,积累脾叶动脉影像学解剖资料,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S)提供合理的脾蒂血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非脾脏疾病患者37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造影,采集正位DSA资料。进行脾动脉、脾叶动脉分支类型和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脾叶动脉长度的观测。结果: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有分散型31例(83.78%),集中型6例(16.22%);脾叶动脉分支类型有二支型30例(81.08%),三支型6例(16.22%),多支型1例(2.70%)。脾动脉末段内径平均(5.43±1.20)mm,脾上叶动脉内径平均(3.63±0.73)mm,脾下叶动脉内径平均(3.61±0.82)mm,脾叶动脉长度平均(33.76±15.78)mm。结论:脾动脉末端内径最大值、脾叶动脉内径最大值均远小于大号钛夹夹闭范围;LS术中能够分离出足够长度的脾叶动脉行血管结扎。因此,LS时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的“腹腔镜下脾蒂二级血管离断术”处理脾蒂血管安全可行,更符合我国目前医疗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影像解剖 腹腔镜
下载PDF
脾叶动脉结扎联合止血纱布填塞在脾破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忠鹏 张昕辉 +3 位作者 刘养岁 李正臣 赵新 王晓川 《腹部外科》 2019年第4期261-264,269,共5页
目的探讨脾叶动脉结扎联合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在脾损伤出血中保脾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脾损伤病例共7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22例)和切脾组(51例),保脾组采用脾叶动脉结扎联... 目的探讨脾叶动脉结扎联合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在脾损伤出血中保脾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脾损伤病例共7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22例)和切脾组(51例),保脾组采用脾叶动脉结扎联合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法,切脾组采用常规脾切除术,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保脾组术后发热(3/22)、血栓形成(2/22)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脾组(24/51,16/51),术后1周血小板值较切脾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叶动脉结扎联合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法在脾破裂保脾止血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切除术 手术 动脉 结扎
下载PDF
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脾叶动脉与脾段动脉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鹏 孙鸣 +2 位作者 刘凤先 张武 许传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对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观察脾动脉终末端分型、脾叶动脉分型,测量脾动脉末端直径、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评价CTA对脾叶、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结... 目的评价术前256层螺旋CTA显示对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观察脾动脉终末端分型、脾叶动脉分型,测量脾动脉末端直径、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评价CTA对脾叶、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 200例脾动脉、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均显示清晰。脾上下叶动脉直径、脾动脉末端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青中年和老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能清晰、直观显示脾叶、脾段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可为外科手术前评估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 腹腔镜检查 节段性切除术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脾血管及脾叶、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凌洪 卢敏 凌光烈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357-358,共2页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故现代外科的观点是 :正常脾因外伤破裂或脾的良性病变 (如囊肿、脓肿、血管瘤等 ) ,应进行保留性脾切除术。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脾叶、脾段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故现代外科的观点是 :正常脾因外伤破裂或脾的良性病变 (如囊肿、脓肿、血管瘤等 ) ,应进行保留性脾切除术。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脾叶、脾段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 ,我们对 61例国人标本进行观测 ,调查了脾动脉的叶、段性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段动脉 切除术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脾叶/段动脉结扎在保脾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鸿彬 赖建力 +1 位作者 李应军 杜伟钊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在脾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1年~2005年4月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脾脏CT检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遵循脾脏治疗的基本原则,脾叶/段动脉结... 目的探讨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在脾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1年~2005年4月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脾脏CT检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遵循脾脏治疗的基本原则,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可明显提高外伤性保脾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段动脉 结扎术 损伤
下载PDF
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术6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东 刘改文 +4 位作者 马登云 何山涛 文亚平 张志刚 白俊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35-736,共2页
目的 介绍 6例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术 ,探讨其优点及适应证。方法 根据脾血管进入脾门时分支为脾叶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切除的脾脏体外清创后 ,行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 ,脾叶血管和胃网膜血管吻合。结果 本组 6例术后行外周血象、各... 目的 介绍 6例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术 ,探讨其优点及适应证。方法 根据脾血管进入脾门时分支为脾叶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切除的脾脏体外清创后 ,行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 ,脾叶血管和胃网膜血管吻合。结果 本组 6例术后行外周血象、各类Ig、C3、C4 、彩超及CT检查 ,并随访 6个月至 8年 ,观察到移植脾叶成活并发挥了脾功能作用 ,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带血管蒂自体脾叶移植术 ,尽管技术难度较高 ,但作为保脾手术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自体移植 手术适应征 功能
原文传递
规则性脾叶脾段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晓东 袁媛 《临床医学》 CAS 2001年第11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脾叶脾段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自1984年至2000年12月,共对137例病人施行了规则性脾叶脾段切除术,其中男96例,女41例,年龄7~61岁,平均36岁。外伤性脾损伤103例,医源性脾损伤21例,门静脉高压症作区域性门体分流术[Warre... 目的:探讨脾叶脾段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自1984年至2000年12月,共对137例病人施行了规则性脾叶脾段切除术,其中男96例,女41例,年龄7~61岁,平均36岁。外伤性脾损伤103例,医源性脾损伤21例,门静脉高压症作区域性门体分流术[Warren手术]6例,胰体尾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治愈。107例获术后随访4月~5年,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免疫球蛋白、脾脏彩超、CT等检查,效果满意。结论:规则性脾叶脾段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切除术 损伤 术式 疗效
原文传递
胎、婴儿脾的外形与脾叶动脉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苑寿泽 栾铭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94-497,共4页
观察研究了79例胎、婴儿的脾.在描记脾外形的基础上,求出以脾的最大投影面积与其重量的回归方程;记录分析了脾切迹、裂及其与脾内叶、段动脉分布的关系;在31例胎儿脾透明标本上分离了上、下叶和极段,测算结果主要有:上叶大于下叶者占58.... 观察研究了79例胎、婴儿的脾.在描记脾外形的基础上,求出以脾的最大投影面积与其重量的回归方程;记录分析了脾切迹、裂及其与脾内叶、段动脉分布的关系;在31例胎儿脾透明标本上分离了上、下叶和极段,测算结果主要有:上叶大于下叶者占58.1%,而上叶小于或等于下叶者分别占25.8%和16%,极段一般小于脾大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下载PDF
脾外伤手术的局解浅析
17
作者 马晓鹏 乔宝成 孙明非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8年第2期70-70,72,共2页
我院自1994年12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脾外伤性破裂27例。根据脾脏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分型,以及脾损伤情况,而分别采取脾叶、段切除术,脾修补术,脾切除术。从中发现脾的损伤与脾脏的局部解剖有关,同时脾门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解剖... 我院自1994年12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脾外伤性破裂27例。根据脾脏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分型,以及脾损伤情况,而分别采取脾叶、段切除术,脾修补术,脾切除术。从中发现脾的损伤与脾脏的局部解剖有关,同时脾门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解剖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动脉 外伤 段切除术 局部解剖
下载PDF
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脾部分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迟岳峰 安东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8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前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易感染情况发生,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该方法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尤其是对脾门损伤的患者,大大提高了保脾成功率,手术方法安全,对降低脾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段动脉
原文传递
有效控制脾栓塞量治疗脾功能亢进
19
作者 杜亮 王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准确、有效的部分性脾栓塞(PSE)栓塞量的控制方法和理想的栓塞材料。方法用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达到靶动脉完全填充,同时夹心式给予头孢他啶(复达欣)1g和...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准确、有效的部分性脾栓塞(PSE)栓塞量的控制方法和理想的栓塞材料。方法用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达到靶动脉完全填充,同时夹心式给予头孢他啶(复达欣)1g和利多卡因20~40mg治疗脾功能亢进38例。术后定期复查血象;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脾栓塞体积,并做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脾栓塞范围在35%~5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减轻;无脾脓肿、胸水和肺感染发生。结论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控制栓塞量,治疗脾功能亢进,简单、准确、有效。栓塞并发症少,症状轻。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和碘化油的混合剂是理想的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亢进 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粉末
原文传递
脾叶动脉栓塞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附38例报告)
20
作者 杜亮 贺建平 李英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73-74,共2页
应用经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脾脏栓塞体积,并行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脾栓... 应用经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脾脏栓塞体积,并行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脾栓塞范围35%~5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减轻;无脾脓肿、胸水和肺感染发生;认为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亢进症 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