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8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外伤分级与外科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147
1
作者 戴朝六 许永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关键词 外伤 切除术 外科治疗 腹内脏器损伤 损伤 感染 教科书 性感 时间
原文传递
避免损伤胰尾的巨脾切除术—二级脾蒂离断法 被引量:108
2
作者 彭淑牖 彭承宏 +7 位作者 陈力 吴育连 郑放 蔡秀军 牟一平 沈宏伟 刘颖斌 虞志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切除术 胰尾损伤 二级蒂离断法
原文传递
从现状出发,努力促进脾外科向前发展 被引量:95
3
作者 夏穗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07-708,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 切除术
原文传递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英文) 被引量:79
4
作者 杨镇 裘法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45-648,I037,共5页
目的 总结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分析其疗效。 方法 从 1972年 5月至 1999年 10月 ,共 5 0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该术式治疗 ,其中 38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 ,14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或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 目的 总结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分析其疗效。 方法 从 1972年 5月至 1999年 10月 ,共 5 0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该术式治疗 ,其中 38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 ,14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或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 结果 止血率 96 9% ,总的手术死亡率为 4 5 %。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 ,腹腔内出血 ,肝衰和肝肾综合症。平均随访时间为 3 8年。 5年存活率为94 1% ,10年为 70 7%。复发出血率 5年为 6 2 % ,10年为13 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 5年为 2 5 % ,10年为 4 1%。 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我们的经验是 :(1)应作到完全彻底的门 奇断流术 ;(2 )应根据贲门周围的解剖进行手术 ,并掌握有关的手术技术 ;(3)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原文传递
脾脏外科:近20年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1
5
作者 姜洪池 乔海泉 代文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脏外科 基础研究 脏损伤 切除术 保留性手
原文传递
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6
作者 谭敏 迕羲彦 +2 位作者 吴志棉 渡部宜久 罔田昌羲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99-60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 (LS)在治疗与脾脏有关疾病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 气腹情况下对 43例需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 ,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状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 (LS)在治疗与脾脏有关疾病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 气腹情况下对 43例需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 ,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状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全部采用LS方法完成手术 ,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的有效率为 89 3% ;体外B超脾脏长径 >15cm者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手术时间延长。 结论 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术 LS 指征
原文传递
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被引量:64
7
作者 吴志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切除术 肾静脉分流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茂春 李澍 +2 位作者 朱继业 冷希圣 杜如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 1992~ 2 0 0 1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 32 9例的临床资料 ,对术后体温 >38 5℃ ,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者 72例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 1992~ 2 0 0 1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 32 9例的临床资料 ,对术后体温 >38 5℃ ,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者 72例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除 2例原因不明外 ,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最常见。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1)。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1) ,且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5 )。结论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切除术 持续性发热 原因 处理 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293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53
9
作者 奉典旭 韩峰 朱士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4-485,共2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 ,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2 0 0 0年间连续收治的 2 93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 (或 )CT等检查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 96 3%...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 ,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2 0 0 0年间连续收治的 2 93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 (或 )CT等检查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 96 3%。本组非手术治疗 31例 ,全部治愈 ;手术治疗 2 5 9例 ,治愈 2 5 0例 ,其中并发脾窝积液 7例。全组共治愈 2 81例 ,治愈率为 95 9% ;死亡12例 ,死于大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结论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肯定 ,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破裂 破裂 切除术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A case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with splenectomy of intractable ascites due to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induced cirrhosis 被引量:48
10
作者 Themistoklis Vassiliadis Vassilia Garipidou +12 位作者 Vassilios Perifanis Konstantinos Tziomalos OIga Giouleme Kalliopi Patsiaoura Michalis Avramidis Nikolaos Nikolaidis Sofia Vakalopoulou Ioannis Tsitouridis Antonios Antoniadis Panagiotis Semertzidis Anna Kioumi Evangelos Premetis Nikolaos Eugenid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18-821,共4页
The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comprise a group of rare hereditary disorders of erythropoies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as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of anemia and by characteristic morpho... The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comprise a group of rare hereditary disorders of erythropoies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as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of anemia and by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ical aberrations of the majority of erythroblasts in the bone marrow.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 is the most frequent type. All types of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distinctly share a high incidence of iron loading. Iron accumulation occurs even in untransfused patients and can result in heart failure and liver cirrhosis. We have reported about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intractable ascites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 Her clinical course wa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Splenectomy was eventually performed which achieved complete resolution of ascites, increase of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abrogation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osystemic shunt HEMOSIDEROSIS SPLENECTOMY Intractable ascites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免疫功能状况 被引量:43
11
作者 孙勇伟 吴志勇 +5 位作者 陈治平 焦哲 倪醒之 凌伟 罗蒙 徐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脾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后病人的外周血中IgA ,IgG ,IgM ,CD3 ,CD4,CD8,NK细胞。结果...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脾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后病人的外周血中IgA ,IgG ,IgM ,CD3 ,CD4,CD8,NK细胞。结果 IgA ,IgM在 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IgG与正常组比较 ,肝硬化组、断流手术组、联合手术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但在后 3组间无明显差异。CD3,CD4,CD8在四组间均无明显差异。NK细胞在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断流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 <0 .0 5 ,P <0 .0 1) ,而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并不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郁血肿大的脾脏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脾切除后获得改善。而肝硬化病人IgG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切除术 门脉高压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被引量:41
12
作者 朱雄伟 陈刚亮 +2 位作者 王强 胡志前 陈学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 1 3年间 2 9 5例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 8 0例术后体温高于 3 8. 5℃,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 1 3年间 2 9 5例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 8 0例术后体温高于 3 8. 5℃,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除 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其中门脾静脉血栓形成 3 5例,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 2 0例,左膈下感染 7例,肺炎、胸腔积液或积脓 5例,术后胰尾部脓肿、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各 3例,食管吻合口瘘 1例,腹腔感染 1例。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有关 (P< 0. 0 1 ),与术式无关 (P > 0. 0 5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无关 (P> 0. 0 5 )。结论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或感染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切除术 发热
下载PDF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杨连粤 吕新生 黄耿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 13例 ,恶性肿瘤 15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除 1例晚期脾脏恶性肿瘤因局部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外 ,其余 2 7例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 13例 ,恶性肿瘤 15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除 1例晚期脾脏恶性肿瘤因局部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外 ,其余 2 7例采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脾切除术 ,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和 (或 )放疗。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 ,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术 机能抗进 诊断 外科手
原文传递
脾切除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39
14
作者 侯利民 姜洪池 乔海泉 《腹部外科》 2003年第5期270-271,共2页
关键词 切除术 后并发症 医源性损伤 出血性并发症 腹腔内出血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吕少诚 顾万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一种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形成的急缓、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因素.其治疗原...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一种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形成的急缓、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因素.其治疗原则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展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如果发生漏诊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目前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门静脉血栓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 被引量:38
16
作者 邓美海 邓鹏 +3 位作者 林楠 钟跃思 胡昆鹏 许瑞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发生率、分布、分级、转归及其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谱勒了解术后PVT...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发生率、分布、分级、转归及其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谱勒了解术后PVT的发生情况及血栓的分级、分布等,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研究PVT对肝功能的近期影响。结果本组415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彩超复查率为46.8%,PVT的发生率是33.5%。2004年后的近2年PVT的发生率为39.8%,其中在术后1个月内PVT的发生率达到39.6%。与非血栓患者相比,PVT可引起血清转氨酶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PVT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主要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血栓形成 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 被引量:37
17
作者 潘卫东 许瑞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594-598,共5页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脾切除加EVL...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脾切除加EVL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病人132人,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以及术后血小板的数量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将其中符合要求的112人分为三组,A组56人:术后未用抗凝、祛凝药;B组33人:术后在血小板>300×109/L时用抗凝、祛凝药; C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祛凝药。比较三组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Logistic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与门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脾脏的厚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术后血小板的数量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和是否行抗凝祛凝治疗有关;A组、B组和C组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的人数分别为19人、9人和1人,发生率分别为33.9%、27.3%和4.3%,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A组和B组的差异无显著性(x2= 0.427,P=0.514),A组和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x2=7.545.082,P=0.006),B组和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x2=4.856,P=0.028)。结论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和是否行抗凝祛凝治疗有关;早期、全身应用抗凝、祛凝药能有效的预防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切除术
原文传递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8
作者 洪德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总结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10月间,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目的总结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10月间,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3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切除脾脏。结果13例在完全腹腔镜下成功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2±47)min,术中失血(480±232)ml。全组均于术后24-72 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6-14 d,平均8.7 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节省费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腹腔镜检查 切除术 断流
原文传递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吴晓峰 伏志 +3 位作者 刘召波 孟健 李传云 林栋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83例脾切断流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门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83例脾切断流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门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脾切断流术后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53.01%;血栓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脾脏容积、脾切除前后门静脉流速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17、0.013、0.030),是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后门静脉流速差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而手术前、后的门静脉血流流速,门静脉压力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小板最高值与门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切除术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34
20
作者 柏斗胜 赵伟 +3 位作者 蒋国庆 钱建军 陈平 金圣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 目的探讨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施行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术中行脾血自体回输。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5例患者中,3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术,1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脾切除+断流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为(225±41)min,术中出血量为(221±81)mL。5例患者均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无1例患者术中行同种异体输血。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食全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问为(7.8±0.8)d,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发生。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时间均生存。结论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功能亢进 切除术 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