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离物的善意取得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洪波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5-99,共5页
脱离物的善意取得例外是现代各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的物权法虽然对这一重要制度加以确认,却并未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脱离物的善意取得既建立在个别和整体利益、博弈和成本经济分析、现实主义法学方法论的分析和检讨的基础上,同... 脱离物的善意取得例外是现代各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的物权法虽然对这一重要制度加以确认,却并未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脱离物的善意取得既建立在个别和整体利益、博弈和成本经济分析、现实主义法学方法论的分析和检讨的基础上,同时建立在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上的规定所予以的立法例比较。该制度在中国的完善离不开现有法律的清理,借助公私法交融的背景,尽快实现脱离物善意取得的制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离 盗赃 善意取得 方法论
下载PDF
试析《物权法》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的缺陷——以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的疏漏与缺失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赖丽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78,共5页
善意取得制度肩负着促进商品的流转、维护整个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要使命。我国《物权法》有关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的疏漏与缺失,让每一个交易主体都处于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之中,给市场交易秩序和交易规则造成了制度性破坏。因此,我国可以... 善意取得制度肩负着促进商品的流转、维护整个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要使命。我国《物权法》有关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的疏漏与缺失,让每一个交易主体都处于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之中,给市场交易秩序和交易规则造成了制度性破坏。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对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完善。本文建议我国暂时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将盗窃物、贪污物、骗取物等纳入脱离物的范围;第三人通过拍卖、公共市场或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等处购买所得的物品以及货币、无记名证券等完全适用善意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离 善意取得 交易安全 权法
下载PDF
善意取得排除脱离物之辨——以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源起于日耳曼法Gewere、以手护手原则与罗马法时效取得的现代物权取得制度,脱离物之善意取得被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排除,究其原因,并非是现代善意取得制度的创制,而是继承了以手护手原则对脱离物无限追及原则之流...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源起于日耳曼法Gewere、以手护手原则与罗马法时效取得的现代物权取得制度,脱离物之善意取得被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排除,究其原因,并非是现代善意取得制度的创制,而是继承了以手护手原则对脱离物无限追及原则之流变,受其潜移默化之影响。但无限追及原则亦违背现代民法交易安全与交易便捷之原则,故应当对其作出妥协:回复请求权因时效经过而消灭。我国未来之民法典物权编应当改时效起算点为"脱离之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手护手 善意取得 脱离 盗赃
下载PDF
脱离物的善意取得适用研究
4
作者 张鹏 孟祥秀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63-65,共3页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 ,我国传统民法对区分委托物和脱离物作出截然相反的规定 ,主张脱离物一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就此问题 ,各国法律规定及学说并不相同。主要分歧在于对脱离物如何界定 ,是否应当区分脱离物的取得原因及不同种类。我...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 ,我国传统民法对区分委托物和脱离物作出截然相反的规定 ,主张脱离物一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就此问题 ,各国法律规定及学说并不相同。主要分歧在于对脱离物如何界定 ,是否应当区分脱离物的取得原因及不同种类。我国在新一轮民法变革中 ,应当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脱离 善意取得制度 法律适用
下载PDF
论物权法草案贯彻公示公信原则的缺陷
5
作者 赖丽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15,24,共4页
公示公信原则在物权法中具有基石的不可动摇的地位,物权立法应当贯彻物权公示原则并在各具体制度中体现。物权法草案关于社会公众查阅权、可抵押动产范围和脱离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都存在未能彻底地贯彻公示公信原则的缺陷。
关键词 公示公信原则 查阅权 动产抵押 脱离 善意取得
下载PDF
论侵占罪和不当得利的关系
6
作者 王雁冰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不当得利占有财物的情况下是否能成立侵占罪,需要根据侵占罪的不同类型具体分析。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是委托物,成立侵占委托物的犯罪;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是脱离物,成立侵占脱离物的犯罪;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既不是委托物也不是... 在不当得利占有财物的情况下是否能成立侵占罪,需要根据侵占罪的不同类型具体分析。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是委托物,成立侵占委托物的犯罪;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是脱离物,成立侵占脱离物的犯罪;如果侵占的不当得利物既不是委托物也不是脱离物,不成立侵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占罪 不当得利 委托 脱离
下载PDF
论善意取得制度
7
作者 马艳平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4-45,55,共3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也应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下来。本文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源起、构成要件的论述,肯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希对本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善意取得 委托 脱离 无处分权人
下载PDF
论中国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的客体及其价值评析
8
作者 金希 《知识经济》 2010年第3期27-28,共2页
2007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的中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这一传统民法制度,做了富有时代性和综合性却又略显粗略和概括的规定。本文将通过对物权法中为数不多的涉及善意取得的条文,特别是关于其客体的创新性规定的独到解析,来明确善意取得标的... 2007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的中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这一传统民法制度,做了富有时代性和综合性却又略显粗略和概括的规定。本文将通过对物权法中为数不多的涉及善意取得的条文,特别是关于其客体的创新性规定的独到解析,来明确善意取得标的物的范围,并且通过善意取得之客体来揭示这项制度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脱离 不动产 价值评析
下载PDF
善意取得若干问题研究
9
作者 冯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7-90,共4页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然而却存在一些问题。不动产不应被纳入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动产的无权处分可以用公信原则来解决。脱离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其所有权的归属最好通过取得时效来解决。
关键词 善意取得 不动产 脱离
下载PDF
设定生活用纸脱离物标准限值的必要性
10
作者 宇春玲 王威 +1 位作者 尹丽 丁怡 《纸和造纸》 2015年第11期77-78,共2页
生活用纸脱离物标准限值设定,是对生活用纸标准中掉毛、掉粉等脱离物的识别鉴定,是从简单的感官定性评断,提高到科学量化、综合评价的水平上来,是质量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消费者切身利益和使用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 生活用纸 脱离 标准限值
原文传递
浅论脱离物的善意取得
11
作者 孔繁彪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22期66-66,68,共2页
我国《物权法》有关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疏漏与缺失。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脱离物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 脱离 善意取得 权法
下载PDF
基于指示交付的动产所有权移转——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6条 被引量:24
12
作者 庄加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8-185,共18页
我国物权法第26条规定了指示交付的方式,通过转让基于占有媒介关系的原物返还请求权,使出让人无须占有媒介人的同意和协助,就能移转动产的所有权,更无须将第三人的占有限于"依法"占有。出让人是否通知占有媒介人,并非动产所... 我国物权法第26条规定了指示交付的方式,通过转让基于占有媒介关系的原物返还请求权,使出让人无须占有媒介人的同意和协助,就能移转动产的所有权,更无须将第三人的占有限于"依法"占有。出让人是否通知占有媒介人,并非动产所有权移转的要件,而只是设立动产质权的前提,并在债法领域发挥保护债务人的作用。为使无占有的出让人也能同其他占有人一样移转其动产所有权,以满足合理的交易需求,建议借鉴德国通说,允许当事人仅根据其合意来移转所有权,该种情形超出了物权法第26条的文义范围。我国法院不少判决以转让提单、仓单等交付证券作为适用物权法第26条的情形,有误解之嫌。当事人以该类证券的交付替代证券项下货物的交付,仍然是适用物权法第23条的现实交付。此类交易方式虽法无明文,但应根据商事交易习惯予以认可,以便证券项下的货物便捷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交付返还请求权 间接占有 占有脱离 交付证券
原文传递
公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影响--以赃物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彪 何延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13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第9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中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但是,该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是否应当适用于赃物,构成法律漏洞。因而,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赃物的归属问题,单从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第9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中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但是,该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是否应当适用于赃物,构成法律漏洞。因而,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赃物的归属问题,单从物权法的条文无法得到解决的答案。这就需要探求立法者当时的意图,并在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构成的统一法律体系中进行解读。此外,在对法律规范进行实然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比较研究和价值衡量等方法分析规范的应然性,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追缴 占有委托 占有脱离
原文传递
论在经济交往中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卫城 陈慧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物权法调整。我国现行立法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不周,尤其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善意占有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宜采中间法立场,兼顾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物权法调整。我国现行立法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不周,尤其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善意占有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宜采中间法立场,兼顾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在立法技术上,采例外规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赃 善意取得制度 民法 经济交往 占有委托 占有脱离 权益保护 立法模式
下载PDF
善意取得与占有脱离物:价值定位·制度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159,共7页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与善意受让人的利益相互冲突,传统民法理论向来将占有委托物与占有脱离物的区分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衡平工具。文章以民法权利外观信赖保护理论为基点,对区分肯定主义立法和区分否定主义立法进行了评析...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与善意受让人的利益相互冲突,传统民法理论向来将占有委托物与占有脱离物的区分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衡平工具。文章以民法权利外观信赖保护理论为基点,对区分肯定主义立法和区分否定主义立法进行了评析,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应扬弃占有脱离物与占有委托物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物权法的价值选择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立法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有脱离 占有委托 权利外观理论 一体适用
下载PDF
日本遗失物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长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关键词 遗失 日本 处置措施 占有脱离 拾得人 第六章 埋藏 署长
原文传递
善意取得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成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还很狭小,立法也很不完善。特别是在回首取得、赃物和遗失物等占有脱离物在回复请求期间的权利归属及回复请求期间的起算、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等方面都缺乏明确规定...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还很狭小,立法也很不完善。特别是在回首取得、赃物和遗失物等占有脱离物在回复请求期间的权利归属及回复请求期间的起算、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等方面都缺乏明确规定。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 不动产 权利归属 占有脱离 权法 遗失 若干问题 中国 规定
下载PDF
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研究
18
作者 唐孝天 《争议解决》 2023年第3期887-895,共9页
对于《民法典》312条的解释,关键在于界定遗失物是否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及回复期间内遗失物所有权的归属。通过驳斥遗失物不能善意取得的观点,论证对该条文的解释应朝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的路径探究。在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的前提下,关... 对于《民法典》312条的解释,关键在于界定遗失物是否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及回复期间内遗失物所有权的归属。通过驳斥遗失物不能善意取得的观点,论证对该条文的解释应朝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的路径探究。在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的前提下,关于回复期间内遗失物所有权的归属学界存在原权利人归属说、善意受让人归属说及折中说。回复期间内遗失物所有权归属于善意受让人,原权利人所享有的回复请求权为法律创设的债权请求权,两年的回复期间性质上为除斥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失 善意取得 占有脱离 回复请求权
下载PDF
论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 被引量:2
19
作者 宾平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73-75,共3页
善意取得是近现代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占有脱离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理论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从善意取得存在的价值依据出发,占有脱离物可以适用善意取得。
关键词 善意取得 占有脱离 法律
下载PDF
徘徊在“物”与“人格”之间——《民法典》视角下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之法理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7,共8页
《民法典》将人体脱离物的部分问题划入人格权范畴,但是没有明确人体脱离物何时属于人格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有关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各种观点也都不能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人体脱离物在现代医学上具有生理功能可维持、脱... 《民法典》将人体脱离物的部分问题划入人格权范畴,但是没有明确人体脱离物何时属于人格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有关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各种观点也都不能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人体脱离物在现代医学上具有生理功能可维持、脱离人体的原因多样化、存在状态易变等特殊性,传统的将人体脱离物归入单一民事权利的做法难以全面涵盖现代医学背景下人体脱离物所蕴含的法益。人体脱离物在物的属性之外,同时具有人格属性。基于物与人格之间共存与对立的关系,人体脱离物实际处于“可人可物”的待定状态。人体脱离物最终是成为“物”还是被纳入“人格”,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人体脱离物本身性质等因素的限制。人体脱离物法律属性的判断规则应从人体脱离物的生理功能、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及医学管理规范等层面展开建构,而进一步的应用性分析表明,基于人体脱离物“可人可物”属性建立的判断规则,对于现实案件争议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脱离 人体组成部分 法律属性 人工授精 体外胚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