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磊磊 姚超 +2 位作者 吴凤芹 汪信 陈天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首先以纳米凹凸棒石(ATP)为核体,盐酸为一次掺杂剂,原位合成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HCl-PANI/ATP),然后在氨水溶液中脱杂,再以磺基水杨酸(SSA)为二次掺杂剂,制备了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SSA(HCl)-PA... 首先以纳米凹凸棒石(ATP)为核体,盐酸为一次掺杂剂,原位合成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HCl-PANI/ATP),然后在氨水溶液中脱杂,再以磺基水杨酸(SSA)为二次掺杂剂,制备了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SSA(HCl)-PANI/ATP)。利用热分析(TG-DTA),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布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HCl-PANI/ATP相比,二次掺杂将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从10Ω·cm降到2Ω·cm,导电稳定性从90℃提高到120℃,平均粒径从383.8nm降到261.6nm;与传统掺杂工艺相比较,SSA的使用量大约降低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石 二次掺杂 掺杂
下载PDF
间甲酚溶液中掺杂聚苯胺的氧化-还原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利 卢苇 +3 位作者 甘孟瑜 陈超 严俊 陈奉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5-1191,共7页
在有、无外加恒定磁场(0.4T)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在有/无外电场作用下产物/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pH及其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温度对PAn/m-cresol... 在有、无外加恒定磁场(0.4T)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在有/无外电场作用下产物/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pH及其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温度对PAn/m-cresol溶液中PAn氧化-还原(掺杂-脱掺杂)行为的影响.溶液电导率和pH的测试结果显示,溶液电导率与溶液中游离掺杂酸的浓度成正比,PAn的掺杂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在相同温度下,有、无外电场作用时PAn/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存在突跃.与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所制备的m-cresol溶液相比,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所制备的m-cresol溶液电导率的突跃更加显著.经脱掺杂处理后的PAn/m-cresol溶液的电导率均较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极其微弱,且在有、无外电场作用时不发生突跃.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外电场作用下m-cresol溶液中掺杂态的PAn分子发生了取向重排,而脱掺杂的PAn则无此变化.PAn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取向重排及氧化-还原性均与其掺杂程度相关,掺杂程度越高,氧化-还原及取向重排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氧化-还原 掺杂 电导率 磁场 电场
下载PDF
理化所基于水书写和电擦除制备可重写PEDOT薄膜
3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1-302,共2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研究员王京霞团队在PEDOT光子晶体上实现了多彩图案的水写和电擦除。他们通过电聚合制备PEDOT光子晶体(PEDOT-IO-0),揭示了所制备PEDOT-IO具有四种状态和三种不同的开关形式:第一个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研究员王京霞团队在PEDOT光子晶体上实现了多彩图案的水写和电擦除。他们通过电聚合制备PEDOT光子晶体(PEDOT-IO-0),揭示了所制备PEDOT-IO具有四种状态和三种不同的开关形式:第一个开关是从PEDOT-IO-0到PEDOT-IO-Ⅰ(中性态)的不可逆的还原过程。第二个开关是PEDOT-IO-Ⅰ(中性态)和PEDOT-IO-Ⅰ(氧化态)之间的可逆电化学过程,伴随着由于离子掺杂/脱掺杂引起的可逆带隙(结构颜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电化学过程 光子晶体 PEDOT 掺杂 离子掺杂 电聚合 理化技术
下载PDF
不同态煤基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
4
作者 刘春宁 麻晓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7,共4页
采用溶液再掺杂法制备了DBSA二次掺杂态煤基聚苯胺(CBP-R-DBSA),得出较佳的二次掺杂条件:时间24 h,温度30℃,酸浓度1.2 mol/L,所得产物电导率为6.08×10-2 S/cm。分析探讨了煤基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及不同态煤基聚苯胺的结构与... 采用溶液再掺杂法制备了DBSA二次掺杂态煤基聚苯胺(CBP-R-DBSA),得出较佳的二次掺杂条件:时间24 h,温度30℃,酸浓度1.2 mol/L,所得产物电导率为6.08×10-2 S/cm。分析探讨了煤基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及不同态煤基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聚合引入的外加酸与煤大分子酸对聚苯胺具有协同掺杂效应,煤基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不完全可逆,煤表面酸性基团的掺杂作用相应减少了聚苯胺链上的掺杂活性点,这限定了DBSA对U-CBP的有效二次掺杂,其掺杂效果逊于乳液聚合原位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聚苯胺 掺杂 掺杂 原位聚合 乳液聚合
下载PDF
聚吡咯涂层改性的高温自阻断锂离子电池及其性能
5
作者 安海霞 王景平 +2 位作者 杨立 杨百勤 李喜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7-4011,4033,共6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数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一直阻碍着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实验探索了具有自阻断功能的聚吡咯(PPy)基新型锂离子电池温度敏感电极。...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数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一直阻碍着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实验探索了具有自阻断功能的聚吡咯(PPy)基新型锂离子电池温度敏感电极。首先,在铝箔上涂覆厚度为5μm的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特性的PPy涂层,干燥后继续在上面涂覆622活性材料,制备成PPy⁃622复合电极,接着测试了该电极高温前后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该复合电极在室温下的电化学行为与没有PTC涂层的622电极相差很小,但PPy⁃622在140℃左右的高温下具有很明显的PTC行为,电池的容量大幅度下降,PPy涂层能明显保护电池免受热失控。由于PPy的制造成本低,PPy⁃622电极的制备工艺简单,这种新型的PTC电极为构建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温度敏感电极 正温度系数材料 聚吡咯 掺杂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莉 刘军 +1 位作者 沈强 张联盟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的分类 ,并从导电高分子的氧化还原性、电化学性、掺杂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应用 氧化还原性 电化学性 掺杂-掺杂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崇军 李星玮 张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41-47,共7页
综述了具有不同浸润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制备和性质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根据功能化阶段的不同,从聚合过程、氧化还原过程、后处理过程以及氟化处理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功能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在此... 综述了具有不同浸润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制备和性质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根据功能化阶段的不同,从聚合过程、氧化还原过程、后处理过程以及氟化处理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导电高分子材料浸润性功能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在此基础上,简单对比了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浸润性 表面粗糙度 掺杂/掺杂
下载PDF
掺杂/脱掺杂诱导的聚苯胺织物浸润性开关 被引量:4
8
作者 金俊平 李昕 +1 位作者 张德权 赵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以三氟乙酸(TFA)作为掺杂剂,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苯胺/棉布复合导电织物(PANI/CCT),所得织物在外界酸度诱导下发生掺杂/脱掺杂反应而导致其由导电态向绝缘态的转变,从而实现超疏水到超亲水的... 以三氟乙酸(TFA)作为掺杂剂,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聚苯胺/棉布复合导电织物(PANI/CCT),所得织物在外界酸度诱导下发生掺杂/脱掺杂反应而导致其由导电态向绝缘态的转变,从而实现超疏水到超亲水的可逆、快速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上述的超疏水/超亲水可逆的变化来自聚苯胺与纤维的微/纳米结构和TFA的低表面自由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织物 浸润性开关 掺杂/掺杂
原文传递
二碘辛烷热预处理增强PEDOT光伏电池的性能
9
作者 高博文 尧敬元 李昱达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0-14,26,共6页
1,8-二碘辛烷(DIO)常作为添加剂,用于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的形貌调控,以实现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但较高的化学活性,会造成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的空穴传输层还原脱掺杂,导致电池性能受损。本文采用热预处理方法,部分脱除DIO碘... 1,8-二碘辛烷(DIO)常作为添加剂,用于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的形貌调控,以实现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但较高的化学活性,会造成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的空穴传输层还原脱掺杂,导致电池性能受损。本文采用热预处理方法,部分脱除DIO碘官能团,以降低其对PEDOT的还原活性,同时保留其对活性层的形貌优化功能,实现有机光伏电池PCE的显著提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IO的热预处理时间延长,其对PEDOT还原脱掺杂的效果减弱,PEDOT薄膜面外的电导率由4.75×10^(-6)S·cm^(-1)逐渐提高到5.43×10^(-6)S·cm^(-1),功函数也随之提高,电池的PCE由17.08%提高至17.53%。随着热预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碘官能团的脱除过多,会导致其调控活性层形貌的功效变弱,电池的PCE回落至1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1 8-二碘辛烷 空穴传输层 还原掺杂 有机光伏电池
下载PDF
两步掺杂-脱掺杂后处理制备PEDOT∶PSS薄膜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荔 张杰 +1 位作者 刘星宇 张文威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和优异的柔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热电聚合物之一.但由于PEDOT∶PSS的电导率(σ)和塞贝克系数(S)均较低,因而其热电性能仍有待于提高.本项工作报道了一种甲酰胺(CH_(...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和优异的柔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热电聚合物之一.但由于PEDOT∶PSS的电导率(σ)和塞贝克系数(S)均较低,因而其热电性能仍有待于提高.本项工作报道了一种甲酰胺(CH_(3)NO)与抗坏血酸(LAA)连续掺杂-脱掺杂的两步滴涂法来同步增加PEDOT∶PSS的σ和S.研究结果表明,当LAA浓度为0.3 mol L^(-1)时,PEDOT∶PSS薄膜呈现出最大的室温功率因子(S~2σ)为49.50μW m^(-1)K^(-2),其中σ和S分别是993.79 S cm^(-1)和23.33μV K^(-1).薄膜呈现出的高σ得益于CH_(3)NO的掺杂削弱了PEDOT与PSS之间的库伦作用力,诱导PEDOT和PSS之间产生相分离,并去除了部分的绝缘PSS,增加了载流子的链间电荷传输;同时LAA脱掺杂导致PEDOT∶PSS氧化水平的降低,进而降低了载流子浓度提升S,最终使得σ和S同步增加.此外,当温度升高至456.65 K时,薄膜的S~2σ达到最大值78.36μW m^(-1)K^(-2),这一温度依赖的热电输运行为可以通过Mott变程跳变模型很好地解释.本项工作表明掺杂-脱掺杂的两步法能够同步增加σ和S,有效提升PEDOT∶PSS薄膜的S~2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热电性能 掺杂-掺杂 氧化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