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5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形态学研究——Ⅰ软脑模动脉网的代偿及动态定量观察 被引量:64
1
作者 翟娜 杜元灏 +1 位作者 石学敏 许屏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13,共6页
以脑灌注方法动态观察了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_0)所致大脑表面缺血区内软脑膜动脉网的代偿及针刺效应。MCA_0阻断后立即灌注,整个阻断侧大脑半球为空白的缺血区;阻断 MCA_03小时后,针刺组缺血区边缘末梢吻合网的血流已部分涌入缺... 以脑灌注方法动态观察了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_0)所致大脑表面缺血区内软脑膜动脉网的代偿及针刺效应。MCA_0阻断后立即灌注,整个阻断侧大脑半球为空白的缺血区;阻断 MCA_03小时后,针刺组缺血区边缘末梢吻合网的血流已部分涌入缺血区,并随时间延长,缺血区内充盈血管逐渐增多,而非针刺组仅可见到缺血区内有个别的代偿血管。实验提示:阻断 MCA_0初期,MCA 血管系统存在较严重的血管痉挛,故旁侧动脉的代偿基本不能实现,针刺则在缺血早期快速缓解了血管痉挛,使之接受代偿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梗塞 膜动脉网 针刺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宋健 杜浩 +5 位作者 刘敏 黄河 何远志 李德培 吴越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274-275,28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3月)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25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1d和术后3月分别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3月)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25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1d和术后3月分别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评估患者脑灌注水平,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脑灌注水平显著上升f灌注异常指数:术前为0.41±0.15,术后为0.26±0.12;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WHOQOL—BREF评分:术前为1.76±1.01,术后为3.02±1.2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改善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并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早期 灌注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深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4组,分别间隔1~3个月和3~6个月。比较2...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4组,分别间隔1~3个月和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灌注水平,包括颅骨修补术前3 d及术后10 d行CT扫描记录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到达峰值时间(TTP);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术前3 d及术后10 d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定的生活质量;及随访6-1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颅骨修补术后,观察组r CBF与TT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促进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量增加与血流速度加快,提高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灌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被引量:21
4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关键词 MR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初建平 杨建勇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梗...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联合CT灌注与CTA能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梗死 血管成像
下载PDF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丽娜 姜航 +4 位作者 骆众星 龙柳 陈少琼 康庄 李征然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42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42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3D-ASL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T、DWI及MRA有无异常信号影及脑动脉狭窄、闭塞;对3D-ASL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定性、定量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比较3D.ASL[标记延迟时间(PLD)=1.5s、PLD=2.5s]、MRA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结果42例TIA患者的常规MRJ及DWI序列上均无阳性表现,MRA提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8例(42.86%)。3D-ASL(PU)=1.5s)显示脑灌注减低27例(64.29%),3D-ASL(PLD=2.5s)显示脑灌注减低21例(50%)。统计显示3D.ASL(PLD=1.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高于3D.ASL(PLD=2.5s1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萨23.333,P=-0.000);3D.ASL(PLD=1.5s)及3D.ASL(PLD=2.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均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00,P=0.000;X^2=31.500。P=0.000)。结论3D.ASL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不同PLD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范围有差异,较短PLD能提高检出率。较长PLD能更真实反映血管狭窄较严重T队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灌注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短暂性 血发作:标记延迟时间
原文传递
能谱CT脑灌注成像和头颈CTA联合扫描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脑内血流储备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侯进 王伟 +2 位作者 叶晖 潘爱珍 卢嘉宾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采用能谱CT进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联合检查,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尾状核、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可疑脑缺血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头颈CTA数据进行多种后处理,根据后处理结果... 目的:采用能谱CT进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联合检查,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尾状核、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可疑脑缺血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头颈CTA数据进行多种后处理,根据后处理结果将所检测到的72例颈内动脉分为正常组(35例)、斑块组(24例)和狭窄组(13例),测量对应大脑半球内尾状核以及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CT值,测量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_(max))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各参数值,并对各组的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尾状核的CT值为(41.38±2.47)Hu、CBV值为(2.68±0.57)ml/100 g、CBF值为(30.02±11.61)ml/100(g·min)、PS值为(0.58±0.43)ml/100(g·min),均显著大于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有统计学差异,而T_(max)(1.97±0.57)s显著低于内囊后肢(2.90±0.65)s和半卵圆中心(3.34±0.63)s,有统计学差异。狭窄组尾状核和内囊后肢的T_(max)为(2.87±1.25)s和(3.60±0.89)s,显著大于正常组的(1.97±0.57)s和(2.90±0.65)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在脑梗死发生前即可导致部分脑区血流储备降低,脑灌注扫描在早期诊断脑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灌注 颈动脉狭窄 内血流储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彬 杨建林 +7 位作者 吉六舟 汤素琼 刘敬辉 李耀发 杨浩 刘家明 王汉生 周建国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496-149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及部位的判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超急性脑梗死疑似患者,在患者发病后6h行缺血部位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与CTA成像诊断造影观察,并分析灌注图像与CTA的重建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及部位的判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超急性脑梗死疑似患者,在患者发病后6h行缺血部位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与CTA成像诊断造影观察,并分析灌注图像与CTA的重建后处理图像,所有患者在发病1周后再次行多层螺旋CT复查。结果 15例患者经普通CT扫描发现可疑脑缺血区,4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异常;所有疑似病例患者均继续行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通过将采集到的脑血管灌注图进行分析,被发现脑组织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应;并通过多层螺旋CTA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对临床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早期发现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的缺血半暗带并为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多层螺旋CTA检查可以较及时的发现缺血性病变的原因,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超急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世佳 吴世强 +1 位作者 范小红 李秀云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颅内压(ICP)、脑灌注量(CCP)、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手术后7d,两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两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7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较手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PT、APP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d,两组ICP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CC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CCP明显比对照组高[(16.31±1.70)mmHg vs(21.40±1.94)mmHg,(64.98±7.30)mmHg vs(57.54±6.19)mmHg](P<0.05);两组颅内感染、癫痫、脑积水、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预后明显对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血管重建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促进脑灌注,且术后并发症少、预后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血管重建术 灌注
下载PDF
3D-ASL在急性脑梗死模型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海涛 林敏 钱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进而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脑血管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进而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脑血管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是我国成年人致残的首位原因;针对脑梗死机制方面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手段、完善的检测方法以及能反映脑梗死机制的动物研究模型。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能够很好地显示大脑血流灌注改变异常,实现对脑灌注的定量分析,相对于其他灌注成像手段,ASL有无创、直接、量化、可重复等优势,可作为一项客观的评价指标用于对实验动物的持续观察,研究脑梗死的演变发展,在急性脑梗死模型评估及脑梗死机制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唐小平 余期云 +1 位作者 王志强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诊断及评估单侧烟雾病(MM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确诊的17例单侧MMD患者行3D-TOF MRA、HR-MRI及3DpCASL检查。分析单侧MMD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诊断及评估单侧烟雾病(MM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确诊的17例单侧MMD患者行3D-TOF MRA、HR-MRI及3DpCASL检查。分析单侧MMD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或向心性),管壁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及狭窄段周围血管,评估单侧MMD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单侧MMD患者受累侧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为(2.17±0.39)mm2,镜像侧为(6.11±0.37)m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P<0.001)。17例单侧MMD患者均表现为单一受累MCA管腔均匀缩小或闭塞,管壁信号强度一致,狭窄段周围出现2个以上流空血管影,累及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受累侧MCA供血区(额颞叶)CBF值为(24.76±10.86)ml/min/100g,低于镜像侧的(59.84±9.72)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P<0.001),受累侧枕叶CBF值为(47.59±7.26)ml/min/100g,镜像侧为(48.30±9.06)ml/min/100g,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49)。结论单侧MMD患者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诊断。3D-pCASL技术能反映单侧MM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基本情况,可用于临床评估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烟雾病 灌注 高分辨率磁共振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灌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青 黄德弘 +4 位作者 黄坚红 王成银 许幸仪 翁旭亮 林巧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22-2825,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灌注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灌注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血评分(NIHSS评分)和脑血流丧失指数(rCBFLI)。结果:红花黄色素可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rCBFLI。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灌注,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灌注 急性梗死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史文倩 石进 +1 位作者 杨帆 时惠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4例单侧MCA狭窄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双侧半球大脑前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选择...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4例单侧MCA狭窄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双侧半球大脑前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选择对称的感兴趣区,测量CTP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并将患者按MCA狭窄程度分组(重度、中度),对狭窄程度与MCA供血区的脑灌注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有25例(73.5%1存在低灌注。重度狭窄组低灌注患者的比例(18/20,90%)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7/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3L(P=0.017);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381,P=0.026)。低灌注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比例(72.00%1高于正常灌注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单侧MCA狭窄患者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具有等级相关性;单侧MCA狭窄者存在低灌注时TIA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狭窄 灌注 CT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老年痴呆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认知功能、脑灌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姚朝辉 张少锋 刘涓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脑萎缩和脑灌注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老年痴呆患者Cystatin C水平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对61例男性和55例女性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生化分析,检测Cystatin C、Ure... 目的:探讨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脑萎缩和脑灌注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老年痴呆患者Cystatin C水平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对61例男性和55例女性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生化分析,检测Cystatin C、Urea、β2微球蛋白和Cr指标,用3.0T磁共振对脑部成像,测量海马体积、Evans指数,利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对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成像,通过图像处理并测量脑灌注水平,采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痴呆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血清中Cysta-tin C水平在男女老年痴呆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别[男:(0.95±0.20)mg/L,女:(1.32±0.41)mg/L]( P=0.04)。对于男性患者,年龄和Cystatin C与海马体积[(6157.14±355.58)mm3]、Evans指数(0.33±0.02)、MMSE评分[(21.66±7.97)分]、MoCA评分[(21.96±6.19)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年龄:P=0.040,0.049,0.035,0.039;Cystatin C:P=0.035,0.038,0.037,0.035),对于女性患者,仅年龄与海马体积[(6319.53±377.74) mm^3]、Evans指数(0.31±0.02)、MMSE评分[(22.93±6.22)分]、MoCA评分[(23.41±8.20)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P=0.044,0.045,0.047,0.046)。男性患者Cystatin C与脑灌注成像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r=-0.78, P=0.034),女性患者不存在相关关系(P=0.086)。结论男女老年痴呆患者Cystatin C水平存在明显差别,Cystatin C水平可能能够作为预测男性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脑灌注水平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萎缩 认知功能 灌注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长华 杨先春 杨克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47例94支血管中,脑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4.0%(32/50),非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29.5%(13/44),两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脑梗死患者中大、中、小体积梗死分别为9例、20例及18例。94支血管中45支有不同程度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17例、16例及9例,3例血管完全闭塞。颈动脉完全闭塞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100%(3/3);重度狭窄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67%(6/9);中度狭窄与中体积梗死的符合率81%(13/16);轻度狭窄与小体积梗死的符合率为88%(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颈动脉 梗死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方元 刘含秋 +6 位作者 陈晓荣 秦少华 韩云学 关颖 徐英 叶春梅 陈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全部病例3~7天内复查CT及临床随...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全部病例3~7天内复查CT及临床随访。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常规CT平扫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15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9例未见异常,后经复查CT及临床随访证实,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为急性脑梗死。脑CTP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T平扫的敏感度44.11%,特异度71.42%;CTP的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结论脑CTP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急性期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与脑灌注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兆妍 张晓曼 +1 位作者 王军杰 吕爱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2期1956-19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与脑灌注的相关性,评估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AIS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IS患者52例,分别进行PWI和TCD检查,评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与脑灌注的相关性,评估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AIS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IS患者52例,分别进行PWI和TCD检查,评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责任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根据TCD检查结果进行溶栓脑缺血(TIBI)分级,根据PWI的检查结果分为储备组和脑梗死组,比较2组Vp、Vm、EDV、PI。结果(1)脑灌注分期如下Ⅰ脑局部微血管尚无代偿性扩张1例(1.92%);Ⅱ脑局部微血管代偿性扩张13例(25.00%);Ⅲ缺血压迫局部微血管15例(28.85%);Ⅳ微循环障碍期20例(38.46%);Ⅴ再灌注3例(5.77%);(2)选择颞窗透声良好的患者37例TIBI分级如下0级1例(2.70%),1级1例(2.70%),2级14例(37.83%),3级5例(13.51%),4级9例(24.32%),5级7例(18.92%);(3)与储备组比较,脑梗死组Vp、Vm、EDV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流速度减低时,患者脑灌注减低,更易出现脑梗死;脑灌注微循环障碍期患者及TIBI分级评分2级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TCD与PWI二者联合更有利于AIS患者临床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灌注 血流 经颅多普勒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秋云 甘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评价动脉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30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 目的评价动脉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30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DWI及MRA有无异常信号影及脑动脉狭窄、闭塞;对ASL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定性、定量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并比较ASL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1.5s、PLD=2.5s、MRA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结果30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均无阳性发现,MRA提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8例(26.7%)。ASL(PLD=1.5s)显示脑灌注减低24例(80.0%),(PLD=2.5s)显示脑灌注减低16例(53.3%)。统计显示(PLD=1.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高于(PLD=2.5s)检查(χ^2=4.800,P=0.028),ASL(PLD=1.5s、2.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均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3,P<0.0.001;χ^2=4.444,P=0.03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不同PLD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范围有差异,较短PLD能提高检出率,较长PLD能更真实反映血管狭窄较严重TIA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灌注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微结构重塑的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雪枫 李慢中 +4 位作者 詹宇 杨乐 陆允 李明聪 赵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0-509,共10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改善脑缺血大鼠脑血流灌注、促进轴突生长及微结构重塑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16.1 g/kg),连续灌胃15 d后取材并...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改善脑缺血大鼠脑血流灌注、促进轴突生长及微结构重塑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16.1 g/kg),连续灌胃15 d后取材并检测指标。T2加权成像检测脑梗死体积;动脉自旋标记检测损伤脑区的血流灌注;弥散张量成像检测损伤脑区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损伤脑区的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和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受体(NgR)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NogoA和NgR的基因水平,以评价脑缺血大鼠轴突的生长及损伤情况。结果MRI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梗死核心及周围皮层的血流灌注增加(P<0.05),梗死灶周围皮层的超微结构改善。HE染色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较模型组皮层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异常形态神经细胞数量减少(P<0.01或P<0.05),水肿程度减轻,神经纤维致密性提高。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较模型组梗死灶周围皮层及内囊APP、NogoA蛋白的阳性表达降低(P<0.05或P<0.01),内囊NgR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可下调梗死灶周围皮层NogoA、NgR基因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减小脑缺血大鼠的梗死体积,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脑组织微结构,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轴突生长及微结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缺血 灌注 神经细胞 轴突生长 大鼠
原文传递
全脑CT灌注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谦 黄伟 +1 位作者 程晓青 倪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近20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但传统CT设备的灌注成像由于受探测器宽度的限制,无法覆盖全脑范围.随着128、256甚至320... 近20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但传统CT设备的灌注成像由于受探测器宽度的限制,无法覆盖全脑范围.随着128、256甚至320排CT的应用,CTP的覆盖面大幅提高,由64排CT的3.2 cm提高至320排CT的16.0 cm,实现对全脑的灌注扫描,利用全脑灌注的容积数据能够重组出4D脑血管的图像,从而真正实现了&quot;一站式&quot;检查,即一次扫描同时获得CT平扫、CT增强、4D-CTA、3D-CTP图像[1].笔者对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