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田利那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脑梗塞恢复期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灸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BBS和FMA评分...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脑梗塞恢复期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灸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BBS和FMA评分升高均大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治疗后观察组≤60分的明显多于对照组,而<20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护理 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早期护理对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2
作者 韩小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7-060,共4页
总结分析为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早期护理的影响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这段时间内的80名(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病案号奇偶数的方式进行分组(奇数=对照组)+(偶数=实验组)... 总结分析为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早期护理的影响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这段时间内的80名(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病案号奇偶数的方式进行分组(奇数=对照组)+(偶数=实验组),每组(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40名,给予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使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各指标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符合(P< 0.05)的差异。结论 为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合应用早期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实用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 生活质量 预防脑梗塞
下载PDF
早期护理对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秀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1-0064,共4页
对早期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不全病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选择了东田庄镇卫生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计100例。按照医院一贯的分组标准,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至两组,每组各... 对早期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不全病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选择了东田庄镇卫生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计100例。按照医院一贯的分组标准,这些患者被平均分配至两组,每组各有50名。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了常规科室护理干预措施。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了早期护理方法。对脑梗塞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出策略,并观察不同护理模式下所取得的护理效果,共涵盖了4个方面内容。结果:经过对两组间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比较,发现各组患者的状况得分均较低,观察组为更低水平(P<0.05)。在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的变化后,发现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显著加快(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平衡护理方案前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实施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得分均降低至较低水平(P<0.05)。两组之间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状态观察项得分,在干预事宜推行前,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事宜推行后,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能有效预防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内心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 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BBS和FMA评分的影响
4
作者 林春花 《黑龙江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与复健护理联合应用,对患有脑梗导致的肢体机能障碍病患的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BB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分数的具体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肢...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与复健护理联合应用,对患有脑梗导致的肢体机能障碍病患的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BB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分数的具体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这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人。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则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标记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我们评估了两组患者的BBS和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1],以探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分析中发现,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p<0.05)。此外,观察组在BBS和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策略应用于脑梗塞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显著促进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这一综合治疗方法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护理 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 BBS和FMA评分
原文传递
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后肢体活动障碍1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书珩 肖桐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13,共1页
应用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后肢体活动障碍132例临床观察,显著改善35例占26.5%,改善92例占69.7%,无效5例占3.8%,总改善率96.2%。不同年龄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基底节区及丘脑区梗塞疗效较好,对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佳。
关键词 中药电离子导入 腔隙性脑梗塞肢体活动障碍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