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断层透明标本的制作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金才 战崇甫 汪祚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神经组织是人体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点,近年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对大脑的结构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大脑断层标本因其灰质和白质的分辨率不高,给医学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尝试将大脑的... 神经组织是人体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点,近年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对大脑的结构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大脑断层标本因其灰质和白质的分辨率不高,给医学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尝试将大脑的断层标本进行染色后再透明处理,以增加灰质的折光率,从而使灰质和白质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大脑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我们根据以往对大脑的染色经验和其他的制作透明标本的方法探索出一套方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标本 制作 断层解剖学教学 断层 断层标本 人体解剖学 神经组织 血管病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断层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永昌 秦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69-271,共3页
放射性核素脑断层显像在反映活体人脑功能、血流、代谢及受体等诸方面具有特色,因而在脑部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方面逐渐得到重视。放射性核素断层显像装置(ECT)中单光子 ECT(SPECT)在国内临床应用发展较快,已作为常规的诊断技术,而正电子 E... 放射性核素脑断层显像在反映活体人脑功能、血流、代谢及受体等诸方面具有特色,因而在脑部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方面逐渐得到重视。放射性核素断层显像装置(ECT)中单光子 ECT(SPECT)在国内临床应用发展较快,已作为常规的诊断技术,而正电子 ECT(PET)的应用在国内刚起步,因此就神经核医学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断层 放射性核素 断层显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99)Tc^m-TRODAT-1SPECT/CT同机融合脑显像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3
作者 刘晓华 孙峰 +5 位作者 张富海 肖茜 贾强 董峰 谭建 张本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CT同机融合脑显像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早期PD患者24例〔Hoehn&Yahr(H-Y)I级16例、II级8例〕、中晚期PD患者6例(III~IV级)和正常对照者9例进行99Tcm-TRO...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CT同机融合脑显像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早期PD患者24例〔Hoehn&Yahr(H-Y)I级16例、II级8例〕、中晚期PD患者6例(III~IV级)和正常对照者9例进行99Tcm-TRODAT-1SPECT/CT脑断层融合显像。结果:对照组SPECT显像显示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结果正常,即双侧纹状体显像左右基本对称,形如八字。H-YI级的PD患者SPECT显像显示纹状体形态基本完整,示踪剂分布稀疏。H-YII级的PD患者SPECT显像显示纹状体形态不完整,示踪剂分布明显稀疏甚至缺损。结论: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诊断价值 SPECT显像 多巴胺转运蛋白 SPECT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Hoehn 纹状体 正常对照 融合显像 示踪剂 PD 患者 中晚期 断层 显示 对照组 双侧 形态 分布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仿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明新 董秀珍 +5 位作者 韩涛 刘锐岗 汤孟兴 付峰 尤富生 史学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 建立大脑的生物电阻抗模型 ,仿真研究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 .方法 利用大脑的磁共振成像结果构造模型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正向问题 .结果 电极数和剖分方式对内部信息的提取有影响 ;电阻率变化的位置、面积和大小对边... 目的 建立大脑的生物电阻抗模型 ,仿真研究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 .方法 利用大脑的磁共振成像结果构造模型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正向问题 .结果 电极数和剖分方式对内部信息的提取有影响 ;电阻率变化的位置、面积和大小对边界电压值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仿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震颤麻痹患者^99mTc—HM—PAO脑血流灌注断层显...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文忠 林祥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巴金森病 断层显像
下载PDF
癫痫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的研究
6
作者 朱德仪 殷建瑞 +2 位作者 熊希民 魏学立 叶广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对我科44例发作间期行SPECT检查进行研究,异常率93.16%,均为rCBF减低灶,其阳性率高于CT(25%),EEG(81.80%)。发作类型与减低灶部位有关,大多位于额、颞叶,对定位、定侧优于CT及EEG。难治性癫痫78.57%脑内有2个以上r... 本文对我科44例发作间期行SPECT检查进行研究,异常率93.16%,均为rCBF减低灶,其阳性率高于CT(25%),EEG(81.80%)。发作类型与减低灶部位有关,大多位于额、颞叶,对定位、定侧优于CT及EEG。难治性癫痫78.57%脑内有2个以上rCBF减低灶,建议开展此检查,对判断预后,定位,提供外科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断层显像 局部血流量
下载PDF
衰减校正对SPECT脑断层重建的作用与影响
7
作者 马兴荣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衰减校正 SPECT 断层显像
下载PDF
大脑断层透明标本的制作 被引量:2
8
作者 侯金才 李公启 张翠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透明标本 断层 人体解剖学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 断层解剖学 解剖方法 肌体组织 物理方法 化学药品 制作原理 神经系统 必修课程 学生学习 神经核团 折光率 透明剂 结构
下载PDF
大脑断层透明标本的制作与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大治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透明标本 制作原理 断层 人体解剖学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 学生学习 肌体组织 断层解剖学 科研工作 解剖教学
下载PDF
焦虑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达 李惠春 +1 位作者 占宏伟 刘洪彪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查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探查65例焦虑症患者和21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rCBF。65例患者再分为治疗组(31例)和未治疗组(34例),以小脑为对照区,对大... 目的探查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探查65例焦虑症患者和21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rCBF。65例患者再分为治疗组(31例)和未治疗组(34例),以小脑为对照区,对大脑左右半球各部位行半定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焦虑症患者rCBF异常率为93.8%(6165例),主要表现为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及基底节的放射性减少;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左右额叶和颞叶的摄取比值(与小脑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脑显像可见rCBF明显好转。表明rCBF的变化与病程及治疗无关,而与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明显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受损并与症状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患者 RCBF 功能 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局部血流量 左右半球 治疗组 双半胱乙酯 半定量分析 正常对照 主要表现 边缘系统 症状缓解 治疗后 异常率 放射性 基底节 对照组 显像 探查 额叶 颞叶 相关
下载PDF
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激励源设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世俊 秦明新 +5 位作者 董秀珍 尤富生 史学涛 付峰 刘锐岗 李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设计适合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工作的激励源和感应线圈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组织电阻抗的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 :基于高速电子电路设计技术 ,建立具有差分驱动模式 ,频率 (1MHz~ 2 0MHz)和幅值均线性可调的信号源 ,... 目的 :设计适合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工作的激励源和感应线圈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组织电阻抗的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 :基于高速电子电路设计技术 ,建立具有差分驱动模式 ,频率 (1MHz~ 2 0MHz)和幅值均线性可调的信号源 ,分析测量结果 ,得出设计参数 .测量并计算感应线圈参数 ,分析影响其特性的因素 结果 :激励源的输出频率在 10MHz时 ,带负载线圈稳定输出最大电压峰峰值 12V ,最大电流2 2 0mA ,频率稳定度为 0 5 % ,输出噪声电压有效值 6 1mV ,信噪比 6 3dB .结论 :本信号源性能满足试验要求 ,受外界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小 ,感应线圈设计合理 ,有利于进行检测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磁感应 阻抗断层成像 激励源 设计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贺铁豪 黄李平 +2 位作者 韦智晓 李展 梁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针刀对 7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检查。结果 :39例治愈 ,2 2例好转 ,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1.3%。随访半年 ,39例治愈者未见复... 目的 :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针刀对 7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检查。结果 :39例治愈 ,2 2例好转 ,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1.3%。随访半年 ,39例治愈者未见复发 ;5 1例脑 SPECT治疗前后检测 ,局部脑血流半定量 R值分别为 (0 .74± 0 .0 6 ) ,(0 .90± 0 .0 4 ) (P <0 .0 1)。结论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脑 SPECT可为该病的诊断及疗效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椎动脉型颈椎病 小针刀 SPECT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两种不同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潞娜 张东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99mTc-ECD SPECT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比值法 双侧比值法
下载PDF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珏 冯亚青 +5 位作者 边艳珠 刘永宁 吕培源 张琳 李金福 田国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 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 1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5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取标记好的... 目的 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 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 1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5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取标记好的99Tcm HL915 5 5~ 1110MBq静脉推注 ,2 0~ 3 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 ,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 ECD脑灌注断层显像 ,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 5例 ,分别为脑梗死 4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例。 11例同时行99Tcm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 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 ,CT或MRI检查异常者 9例。结论 99Tcm 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 ,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 ,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HL91乏氧显像剂 缺血性血管病 SPECT显像 血流灌注显像 乏氧断层显像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振寰 潘佩光 +4 位作者 马美美 钱旭光 符文杰 张宏雁 张春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00例2~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别用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组5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物理治疗选用Bobath与Vojta方法,根据病情程度,治疗3个月~1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00例2~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别用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组5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物理治疗选用Bobath与Vojta方法,根据病情程度,治疗3个月~1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管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发育商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头颅CT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的好转率和脑灌流断层显影(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恢复正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对提高脑瘫患儿生存质量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痉挛型性瘫痪 灌流断层显影 生存质量
下载PDF
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融合显像联合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蒲涛 母其文 +4 位作者 郭倩 庞骁 文鑫 姜果 黄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1-13,42,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融合显像联合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2例,62例患者在发病后7 d内均进行了99Tcm-ECD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MRI检查,收集62例... 目的旨在探讨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融合显像联合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2例,62例患者在发病后7 d内均进行了99Tcm-ECD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MRI检查,收集62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计算不同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检出个数、阳性率。结果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发生部位集中于侧脑室旁白质、基底节、顶叶及额叶,CT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检出个数为131个,MRI、SPECT、SPECT/CT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检出个数分别为287个、398个、404个,SPECT/CT+MRI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检出个数为448个,高于CT、MRI、SPECT及SPECT/CT检查;CT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诊断阳性率为66.12%(41/62),MRI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诊断阳性率为75.80%(47/62),SPECT、SPECT/CT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48%(53/62)、93.54%(58/62),SPECT/CT+MRI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6.77%(60/62),明显高于CT、MRI、SPE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融合显像联合MRI检查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灶数及诊断阳性率高,可为临床提高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血流灌注断层融合显像 MRI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HT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多发性脑转移瘤剂量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玉超 肖建平 +11 位作者 毕楠 徐英杰 田源 张红梅 张烨 刘清峰 邓垒 王文卿 赵瑞芝 杨斯苒 易俊林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Gy分20次,病灶60Gy分20次。疗中复查...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Gy分20次,病灶60Gy分20次。疗中复查脑MRI,如病灶缩小则缩野。以TC、CI、PITV、HI进行计划评估。临床观察指标包括LRFS、IPFS、PFS、OS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病灶数为6个(3-36个),中位病灶总体积8.74cm^3。病灶TC、CI、PITV和H1分别为0.96±0.028、0.51±0.164、2.09±1.245和0.12±0.066。全脑TC和H1分别为0.95±0.033和0.43±0.161。26%患者进行疗中缩野,二程计划危及器官受量降低。1年LRFS、IPFS、PFS和0s分别为96%、80%、39%和86%。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HT技术实施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计划适形度、均匀度好,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优选治疗方案,疗中缩野可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螺旋断层疗法 放射疗法 同步推量
原文传递
脑阻抗断层扫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立伟 杨晨 +6 位作者 吴冠 朱燕 陈秀明 史学涛 段维勋 刘金成 金振晓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39-743,74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TAAD患者术后同时行颅脑CT检查及EIT监测的患者59例,以颅脑CT结果为参照... 目的探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TAAD患者术后同时行颅脑CT检查及EIT监测的患者59例,以颅脑CT结果为参照,判断EIT监测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59例TAAD术后患者中有颅脑CT影像学改变的患者24例(40.68%),无明显影像学改变的患者35例(59.32%)。对比分析显示EIT监测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54.29%,监测准确度为57.62%。其中15例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病例中,EIT监测可疑病变13例,监测准确率为86.67%。59例患者中,52例患者康复出院,总体康复率为88.14%。颅脑CT阳性患者康复率(75.00%)、阴性患者康复率(97.14%),EIT阳性患者康复率(86.49%)、阴性患者康复率(90.91%),真阳性患者康复率(72.22%)、真阴性患者康复率(93.75%),假阳性患者康复率(100%)、假阴性患者康复率(83.33%),与总体康复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IT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神经系统监测手段,在TAAD术后脑卒中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CT 阻抗断层扫描 卒中
下载PDF
新型功率可调MIT激励源设计及其磁场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焦明克 秦明新 +5 位作者 梁文文 胡晓彦 张华 周伟 李克 李文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2期15-17,20,共4页
目的:设计输出功率可调的MIT激励源和3种类型的激励线圈,以提高MIT相位检测的精度。方法:通过选取PA19放大器芯片,设计200 kHz工作频率下可调输出的功率放大电路;通过计算,设计制作了螺线管线圈和2种聚焦线圈;最终测试比较各激励线圈的... 目的:设计输出功率可调的MIT激励源和3种类型的激励线圈,以提高MIT相位检测的精度。方法:通过选取PA19放大器芯片,设计200 kHz工作频率下可调输出的功率放大电路;通过计算,设计制作了螺线管线圈和2种聚焦线圈;最终测试比较各激励线圈的磁场分布,并在不同激励线圈的磁场下对圆柱形铁块进行相位测试。结果:激励源输出峰值电流大于1 A,圆形螺旋聚焦线圈的磁场由线圈轴线向两边衰减斜率最大,约为0.06 T/cm,且在该激励线圈磁场中,对铁块的相位检测结果最大。结论:该激励源输出功率可调范围大,采用圆形螺旋聚焦线圈磁场聚焦效果最佳、相位检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 聚焦线圈 磁场分布 相位检测
下载PDF
3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丛培雨 刘业俭 《安徽医学》 200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1例患者SPECT脑显像均异常 ,低血流灶占 84%( 2 6例 ) ,局限性高灌注灶 16%( 5例 ) ,阳性病灶 79个 :额叶 2 5个 ,颞叶 2 6个 ,顶叶 17个 ,枕叶 17个 ,基底神经节区 4个。单个病灶 5例 ,单侧病灶 19例。CT和 (或 )MRI阳性率 42 %,9例显示局部病灶低密度 ,4例为血管畸形改变。AEEG阳性率 93 %,单侧病灶 8例 ,其余为弥漫性病变。病灶阳性检出率SPECT与CT(或 )M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而与AEE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的有效方法 ,癫痫发作期病灶处于高代谢和血流增强 ,而间歇期代谢减弱和血流降低。SPEC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优于CT和MRI ,定位价值优于AE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作间期 SPECT显像 血流断层显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