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龙散治疗继发性脑性功能障碍300例临床观察
1
作者 贺树民 高斌 《武警医学》 CAS 1994年第6期352-353,共2页
青龙散治疗继发性脑性功能障碍300例临床观察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贺树民,高斌(武汉430061)因难产发生的窒息或感染,造成新生儿大脑缺氧、感染、出血、外伤,是引起婴儿各种脑性功能(站立、行走、饮食、思维等)障碍的主要原... 青龙散治疗继发性脑性功能障碍300例临床观察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贺树民,高斌(武汉430061)因难产发生的窒息或感染,造成新生儿大脑缺氧、感染、出血、外伤,是引起婴儿各种脑性功能(站立、行走、饮食、思维等)障碍的主要原因[1]。为了区别先天大脑发育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中医药疗法 青龙散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血清内毒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梁临平 屈传强 +2 位作者 郭洪志 王蕾 王国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原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 方法随机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缺血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原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 方法随机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缺血组(40只),后者又被随机分为12 h、24 h、36 h、48 h、和72 h时相点的5个亚组,每亚组各8只;建立大鼠急性前脑缺血模型;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D14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12 h血清内毒素升高(0.184±0.055)Eu/L,24 h达高峰(0.639±0.064)Eu/L,72 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117±0.024)Eu/L;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的表达也在缺血后12 h升高,24~36 h达高峰,48 h后下降,并以肺脏变化最显著(P<0.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CD14mRNA在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两组肺脏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毒素与其受体在各脏器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1),其中与肠、肺组织CDmRNA表达相关最显著(P<0.001). 结论急性前脑缺血致MODS大鼠存在内毒素血症;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内脏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CMODS发生的重要过程,肠道机制是CMOD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动物模型 血清内毒素 受体基因 表达
原文传递
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吴怀标 张昊 郭成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6-971,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线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脑出...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线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脑出血情况、治疗情况等。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CMODS分为CMODS组和非C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其中CMODS组26例, 非CMODS组67例。与非CMODS组比较, CMODS组患者的糖尿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5分、脑出血量≥30 mL、内毒素血症比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均明显更高,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更低, 住院时间明显更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糖尿病〔优势比(OR)=3.615, 95%可信区间(95%CI)为1.487~8.785, P=0.000〕、APACHEⅡ评分(OR=4.697, 95%CI为1.933~11.416, P=0.000)、内毒素血症(OR=4.577, 95%CI为1.883~11.123, P=0.000)、脑出血量(OR=4.039, 95%CI为1.662~9.816, P=0.000)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的危险因素。以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变量, 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 C指数为0.804(95%CI为0.768~0.841), 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 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 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的敏感度为76.92%, 特异度为86.57%,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为0.776~0.935)。结论糖尿病、APACHEⅡ评分、内毒素血症、脑出血量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CMODS的危险因素, 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血清内毒素与CD_(14)基因表达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道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临平 屈传强 +3 位作者 郭洪志 齐新 麻琳 贺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 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 目的 观察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 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缺血组(40只),后者又被随机分为12h、24h、36 h、48h和72h时相点的5个亚组,每亚组各8只;建立大鼠急性前脑缺血模型;分别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 CD14mRNA水平;检测CD14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12h血清内毒素升高,24h达高 峰,72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的表达也在缺血后12h升高,24h~36h达高 峰,48h后下降,并以肺变化最显著(P<0.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CD14mRNA在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 的表达,其中肺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毒素与其受体在各脏器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 0.01),其中与肠、肺组织CD14mRNA表达相关最显著(P<0.001)。结论 急性前脑缺血致MODS大鼠存在 内毒素血症;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内脏器官功能障 碍→MODS是CMODS发生的重要过程,肠道机制是CMOD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CD14肠道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内FOS、NOS、P物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兴邦 麻琳 +1 位作者 郭洪志 屈传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9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随机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脑出血组、脑出血+迷走神经切断组和脑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各20只。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和肝素...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随机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脑出血组、脑出血+迷走神经切断组和脑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各20只。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和肝素钠制作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给予迷走神经干预。各组于脑出血后24 h行血液学及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FOS蛋白、一氧化氮合酶(NOS)和P物质表达。结果 FOS、NOS和P物质阳性表达,脑出血+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但明显少于脑出血组(P均<0.01);脑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多于脑出血组(P均<0.05)。结论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内部分递质表达上调,干预迷走神经可影响神经递质表达及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迷走神经 下丘 大鼠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温莉莉 贺燕 郭洪志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5期189-191,共3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重症脑损伤、重症胰腺炎等损害,24h内同时或顺序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自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1]。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发生机制 综述 学术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兴邦 娄建伟 +3 位作者 麻琳 屈传强 李娜 郭洪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CH)致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迷走神经切断(SDV)组(10只)、脑出血(CH)组(20只)、CH+SDV组(20只)和CH+迷走神经刺激(SIV)组(20...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CH)致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迷走神经切断(SDV)组(10只)、脑出血(CH)组(20只)、CH+SDV组(20只)和CH+迷走神经刺激(SIV)组(20只)。采用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和肝素钠制作CH大鼠模型,制模后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常规及生命体征异常达标的大鼠为CMODS模型。CH+SDV组大鼠在制模前4周行膈下SDV术;CH+SIV组大鼠在制模后行SIV,每次20min,每4h1次,共6次。各组大鼠于CH后24h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查和主要脏器(肺、肝、肾、小肠)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延髓内脏带(MVZ)内FOS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及SDV组比较。结果CH+SDV组、CH+SIV组和CH组的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程度以及肝、肾、小肠病理改变均重于假手术组和SDV组(均P<0.01);CH+SDV组又重于CH组(均P<0.01),而CH+SIV组明显轻于CH组(均P<0.05)。CH+SDV组的MVZ内FOS、CHAT、VIP阳性表达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和SDV组,但明显少于CH组(均P<0.01);CH+SIV组明显多于CH组(均P<0.05)。结论迷走神经在CH致CMODS中对脏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刺激迷走神经可减轻多器官损害程度,也使迷走神经递质表达增高,这可能是迷走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迷走神经 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