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MRI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旭峰 高志翔 +3 位作者 张丽雅 卢超 白喜恩 刘晓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后部可逆性脑病 综合症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I及DWI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海乔 黄丽娜 +1 位作者 强军 倪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脑后部可逆性脑病MRI及DW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例经临床诊治及MRI检查的脑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 revers T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患者的资料,均常规MRI及DWI扫描并计算出ADC图。结果 15例双侧大脑半球后部... 目的分析脑后部可逆性脑病MRI及DW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例经临床诊治及MRI检查的脑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 revers T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患者的资料,均常规MRI及DWI扫描并计算出ADC图。结果 15例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受损,以枕叶、顶叶、颞叶好发,其中11例伴额叶受损,3例伴侧脑室深部白质、基底节受损,2例伴丘脑、小脑半球受损。13例发病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2例为细胞毒性水肿。5例在首次检查后7-21d复查,3例病灶为可逆性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病灶可逆性消失,局部有残留病灶。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具有特点,DWI、ADC容易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病灶,有助于临床鉴别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及DWI特点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1 位作者 武力勇 赵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头痛、视物不清,并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脑脊液、血及尿常规检查,行常规MRI、MRA及...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诊断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头痛、视物不清,并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脑脊液、血及尿常规检查,行常规MRI、MRA及DWI扫描。结果:3例PRES患者MRI示双侧顶枕区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多发病灶,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上呈高信号,DWI显示部分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ADC)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RES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病变早期为血管源性水肿,晚期可表现为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采用MRI及DWI成像结合其临床特征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I与CT用于临床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喆 冷晓明 +2 位作者 李红 代向党 乔继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MRI CT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与MELAS的磁共振特征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汤群锋 吴力源 +4 位作者 陈宏伟 薛玉喜 陈静雯 薛晶 沈钧康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磁共振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进行对照,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PRES和6例MELA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它们在MR... 目的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磁共振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进行对照,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PRES和6例MELA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它们在MRI上的影像特征(发病部位,信号强度,功能成像特点等)。结果 21例PRES病灶主要位于皮质下白质区,13例同时累及皮质;6例MELAS病灶位于皮质及皮质下白质。DWI上,19例PRES患者病变表现为稍低信号;MELAS综合症患者,急性期病变为高信号,缓解期为等信号。2例PRES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量(CBF)减低;2例MELAS局部CBF轻度增高。结论详细的磁共振检查和分析有助于PRES和MELAS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MELAS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明圣 宋红梅 +2 位作者 王长燕 肖娟 魏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行文献复习,分析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表...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行文献复习,分析儿童SLE合并PRE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4例SLE患儿均伴有狼疮性肾炎,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的时间1-63个月,出现PRES时1例正在接受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PRES均以惊厥、头痛起病,并伴血压升高。2Pub Med数据库检索到11例SLE合并PRES的儿童病例,结合本文报道的4例,15例进入分析。女性14例。年龄最小8岁。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的间隔中位时间为6个月(1个月至8年)。15例出现PRES时均有惊厥发作,10例伴头痛,7例呕吐,9例意识丧失,7例视力障碍。15例均有血压升高。12例有狼疮性肾炎。治疗SLE予甲泼尼龙或CTX冲击治疗分别为4和3例,予羟氯喹2例,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各1例,PRES分别发生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2 d至4年。15例行头颅MRI检查示大脑后循环皮质下白质受累为主。12例予降血压治疗,10例予抗惊厥药物短期治疗。9例SLE处于活动期,继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非活动期的SLE患儿减停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5例神经系统症状均恢复,随访均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复查头颅MRI示颅内病变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儿童SLE合并PRES主要表现为惊厥、头痛、意识障碍和视觉障碍。对于有狼疮性肾炎的SLE患儿血压升高时,尤其同时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CTX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警惕PRES的发生。早期诊断和治疗PRES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系统红斑狼疮 儿童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屈艳娟 张在鹏 +2 位作者 徐彦红 李华刚 杨桂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642-645,共4页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 2例女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分别为孕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以突发头痛、子痫、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特点,CT及MRI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呈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无强化。行快速降压、脱水、调整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抗惊厥及支持治疗,症状1周左右消失,SLE遗留视力模糊。随访MRI显示病灶消失,SLE枕叶见片状梗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国蓉 吴兴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掌握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MR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分布为主的斑片状低密度影;2例MR... 目的掌握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MR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分布为主的斑片状低密度影;2例MRI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增强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表现可对其作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民正 胡玮 +1 位作者 杨琨 梁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结论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及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莫本成 张自力 +2 位作者 刘振华 李华菊 杨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高血压(3例)以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发病时患者的收缩压高值平均为188mm Hg,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患者恢复时间为2-14d。头颅MRI:病变主要发生于额叶(1例),脑干(3例),基底节区(1例),3例伴其他部位病灶,其中仅1例伴右侧顶枕叶病灶。T1WI病变区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病变区呈高信号;大部分(4例)DWI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小部分(1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患者于治疗后2-4周复查MRI,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不典型PRES临床表现亦不典型,但是结合MRI表现还是有其特征性,影像诊断医生应当提高对其认识,尤其是对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表现明显不符,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亚 王强 +2 位作者 王忠 方运勇 梁福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8期383-386,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WI扫描。结果:本组伴有PRES 9例(45%),不伴有PRES 11例。MRI显示有PRES组...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WI扫描。结果:本组伴有PRES 9例(45%),不伴有PRES 11例。MRI显示有PRES组共30个主要病灶,枕叶12个,胼胝体压部3个,顶叶半卵圆中心5个,颞叶5个,额叶3个。病灶主体位于皮质下白质、部分邻近皮质亦有受累。T_1WI等、稍低信号,T_2WI、T_2WI/flair稍高信号。D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ADC以等、稍低信号为著。T_2WI/flair发现病灶数最多,2例仅在DWI序列上显示清晰。结论:妊娠期高血压PRES 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结合T_2WI/flair能发现更多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曹凤 孙海梅 +3 位作者 邓亚敏 董亚婕 李宏钰 陈惠斌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3期321-324,333,共5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以癫间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PRES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和头颅MRI影像学表现、疗效,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33岁。因“头痛、咳嗽、呕...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以癫间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PRES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和头颅MRI影像学表现、疗效,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33岁。因“头痛、咳嗽、呕吐10 d余,加重伴反复抽搐1 d”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急诊科就诊,表现为突发呼之不应、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持续1~2 min。1年前因肾病综合征曾行肾活检诊断为IgA肾小球肾炎,使用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入院头颅MRI显示双侧顶枕额叶为主,皮质下白质较对称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ADC等信号或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考虑PRES。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合并癫间持续状态、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严重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入院后予镇静、镇痛、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泵入丙戊酸钠抗癫间、控制血压、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3天抽搐停止,逐渐清醒。入院第22天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顶枕叶为主白质水肿消失。头痛和抽搐未再发作,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给予继续抗癫间、控制血压、规律腹膜透析治疗。随访3年未再抽搐。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PRES可表现为癫间持续状态,病情进展迅速且十分危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检查,早期正确识别并给予积极治疗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癫间持续状态 高血压病
原文传递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辛勇通 冯秋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9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PRES患者中,男27例,女105例;基础病以妊娠相关72例(54.55%),原...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29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PRES患者中,男27例,女105例;基础病以妊娠相关72例(54.55%),原发性高血压(15.910/0)为主;血压增高(92.42%),头痛、头晕(93.18%),意识障碍(59.85%),视觉障碍(59.85%),癫痫发作(56.82%)为最常见表现;脑MRI主要表现T1WI病灶等或略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等或稍低信号,ADC呈高信号,病变主要位于顶枕叶(81.75%);临床及影像学表现1~2周后好转。结论:PRES是主要以血压增高,具有特征性的可逆性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神经系统综合征,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东 吕敏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孕妇的MRI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病例MRI均显示脑实质内多发性的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病灶,大致对称分布。病...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孕妇的MRI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病例MRI均显示脑实质内多发性的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病灶,大致对称分布。病灶分布以顶枕叶白质为主,额颞叶、基底节、小脑、脑干及皮层灰质也可受累。DWI(b=1000)显示高信号病灶9例,其中ADC图呈低信号3例,提示形成脑梗死。随访发现22例病灶于治疗后短期内恢复,病灶范围大、分布广或于DWI、ADC图显示弥散受限者预后较差。结论孕妇PRES的MRI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MRI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明圣 吴戊辰 +2 位作者 宋红梅 肖娟 魏珉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我院诊断的7例儿童肾脏疾病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PRE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患儿中... 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我院诊断的7例儿童肾脏疾病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PRE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患儿中女4例,发病年龄12~16岁。7例患儿的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分别是狼疮性肾炎(4例)、原发性IgA肾病(1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以及Goodpasture综合征(1例)。7例患儿出现PRES时临床表现均有惊厥发作及头痛,呕吐2例,意识改变5例,视力障碍4例。出现PRES时7例患儿均有血压升高,3例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头颅MRI示大脑后循环皮质下白质受累为主。患儿经控制血压、止惊以及治疗原发病后,神经系统症状均在1周内恢复,随访1~4.5年,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儿童肾脏疾病合并PRES主要表现为惊厥发作、头痛、意识障碍和视觉障碍。对于有肾脏疾病的患儿血压升高时,尤其同时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警惕PRES的发生。早期诊断和治疗的PRES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肾脏疾病 儿童
下载PDF
脑功能MRI成像与DWI联合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运勇 王亚 +1 位作者 梁福笑 黎伟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 目的:探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发生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观察成像结果。结果: 首次病灶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包括两侧额顶枕叶皮层区、皮层下白质区、小脑半球、侧脑室等部位。DIW图现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等信号以及高信号。T1W2像上病灶多为呈高信号。T1W1像上病灶显示为等或略低信号。经过降压 、解痉及及时终止妊娠等治疗措施,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抢救。结论:利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为临床尽早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诊断价值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妊娠高血压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利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诊断。结果 CT平扫显示均存在斑片状低密度影...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诊断。结果 CT平扫显示均存在斑片状低密度影分布于双测顶枕叶,且呈现边界模糊,左右对称,主要位于脑白质;本组178例经MRI扫描显示,病灶主要位于白质区或皮质下区,表现为斑片状异常信号,T1FLAIR及T2WI上病灶表现为高信号,T1WI上病灶表现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病灶存在轻微占位效应,边缘模糊,DWI则表现为等信号。结论临床中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采用MRI诊断与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CT扫描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海梅 代冬梅 +4 位作者 李宗芳 任婵 王英 单可记 许汪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后部的区域.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严重损伤,甚至死亡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MR征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卫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MR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临床证实5例PRES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3例子痫,2例肾功能不全,均有血压升高及抽搐病史。5例中斑片状... 目的探讨MR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临床证实5例PRES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3例子痫,2例肾功能不全,均有血压升高及抽搐病史。5例中斑片状异常信号灶均累及双侧顶叶,不同程度累及双侧基底节区、额叶、颞叶白质及颞叶、顶叶脑皮质,异常信号在T2WI及T2水抑制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MR对PRE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可逆性脑病变综合征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焦枝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PR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5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5例PRES患者中男1例,女4例...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PR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5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5例PRES患者中男1例,女4例,肾性高血压及产后子痫各1例、妊娠高血压3例。5例均行MRI多序列平扫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其中4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2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5例发病时均有高血压,以突发头痛、子痫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障碍为临床特点,及时正确治疗后症状于3~5d左右消失,1例遗留肢体功能障碍。MRI显示5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内,额叶及颞叶后部各2例,两侧小脑及脑干1例,皮质受累2例,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5例患者病灶DWI图呈高或等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呈略高信号;1例顶叶及1例基底节区部分病灶DWI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提示弥散受限。2例增强无强化,脑膜呈线状强化。随访MRI显示3例病灶完全消失。1例左侧基底节区部分病灶发展为脑梗死。结论PRES是一种临床一影像综合征,正确认识这一综合征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MRI能够提供较为可靠明确的诊断,其扩散成像对判断PRES预后亦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