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张步环 王宏 +1 位作者 贾文霄 邓佳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1.5T常规头颅MR常规检查,同期行DTI及DTT成像,根据白质纤维束(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部分穿过及完全穿过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患者就诊或入院时或在发病24h内采用NIH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6分;6~16分及〉16分)将34例患者分为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肌力测试(MMT),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结果34例患者的NIHSS评分范围为2~30分,其中6例痊愈者平均评分为(4.13±1.356)分;13例部分恢复者平均评分为(11.47±3.067)分,15例瘫痪者平均评分为(23.09±4.48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个分组方法所得的实际值的符合率,结果显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NIHSS评分分值的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瘫痪危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脑卒中评分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NIHS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回归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大力 彭延波 +3 位作者 邢磊 赵晓晶 常莉莎 张丽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97-298,共2页
①目的探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②方法收集入住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1例.分别计算其入院前3天内NIHSS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③结果441例患者的... ①目的探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②方法收集入住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1例.分别计算其入院前3天内NIHSS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③结果441例患者的NIH—SS评分为2~31分,其中279例生存者评分平均为(9.94±4.51)分;162例死亡者评分者评分平均为(19.72±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④结论NIHSS评分系统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脑卒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郭丰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2009年2月~2013年4月诊治的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采用螺旋CT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观察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缺...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2009年2月~2013年4月诊治的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采用螺旋CT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观察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情况和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和NIHSS评分相关性.结果 ①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区rCBF、rCBV均低于缺血半暗带(t=18.59、12.18),而rMTT、rTTP均高于缺血半暗带(t=23.50、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和NIHSS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8、0.602,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描述的是组织缺血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缺血性半暗带和脑梗死患者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评价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梗死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脑卒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DTI及DTT技术在ACT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步环 邓佳敏 +1 位作者 王红 贾文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34例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常规头颅MRI检查、DTI检查,根据白质纤维束(corticospinal tra...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34例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常规头颅MRI检查、DTI检查,根据白质纤维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10例)、部分穿过(13例)及完全穿过(11例)共三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MMT肌力测试,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结果相邻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90.0%(9/10),部分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84.6%(11/13),完全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90.9%(10/11)。三组的实际值均接近于理论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预后判断的符合率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脑卒中评分 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向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2例临床资料,采用PhilipsBriliance16螺旋CT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 2.1NIHSS初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2+6.70X1+0.001X2...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2例临床资料,采用PhilipsBriliance16螺旋CT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 2.1NIHSS初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2+6.70X1+0.001X2+4.21X3,X1表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当X1=1说明无并发症,当X1=2说明有并发症,(t=4.77,P=0.000),X2表示的是脑血流量,X3=1表示大脑前或后动脉,X3=2表示大脑中动脉,(t=2.44,P=0.026);2.2NIHSS终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62+6.26X1-0.23X2,其中当X1=1说明无并发症,当X1=2说明有并发症,(t=4.15,P=0.001),X2为缺血程度(t=-2.64,P=0.016);2.3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面积半暗带/(面积半暗带+面积梗死),其和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有相关关系(r=0.502,P=0.020)。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描述的是组织缺血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可以通过预测半暗带和提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梗死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脑卒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琴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探讨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更为科学、有效、细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48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探讨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更为科学、有效、细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48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统计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其患者满意度更高、NIHSS评分结果更低,且各项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护理干预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预防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梗死 并发症 脑卒中评分 护患关系
下载PDF
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98
7
作者 陈伟群 王新德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病 急性梗死 学术会议 出血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溶栓治疗 星形胶质细胞 降纤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原文传递
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雪原 杨树源 +3 位作者 黄楹 孙梅 卓杰 高满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13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1例、早期组(6~24h)42例和延期组(>24~72h)40例。比较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13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1例、早期组(6~24h)42例和延期组(>24~72h)40例。比较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肿清除率、脑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和初始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7d脑水肿体积超早期组[(6.6±4.8)mL]和早期组([8.2±5.9)mL]明显小于延期组([15.8±1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后NIHSS改善超早期组[(11.3±6.0)分]和早期组([12.5±6.3)分]明显高于延期组([6.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优于延期组(均P<0.01),但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术后灶周水肿的程度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再出血概率可能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引流术 水肿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2
9
作者 麦晖 周海红 赵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应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变化,探讨aEEG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0例符合急... 目的应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变化,探讨aEEG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脑电监护仪进行每次不少于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其首次aEEG特点及结合NIHSS评分,探讨aEEG及NIHS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aEEG记录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率为57.69%、81.08%、100%(P〈o.05)。异常aEEG近期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1.2%,61.1%。(2)NIHSS评分为NIHSS〈9,9~16,〉16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近期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7.65%,66.67%,100%(P〈0.01)。NIHSS评分指标不良(NIHSS≥9分以上)对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3%,77.8%。(3)aEEG分级、NIHSS评分两种方法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EG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系数r=0.299(P=0.012),aEEG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aEEG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aEEG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IHSS评分具有明确的预测价值,aEEG结合NIHSS具有更好的价值,可为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预后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振幅整合电图
原文传递
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脑动脉硬化与侧支循环建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建国 卢明聪 +2 位作者 孟云 符大勇 赵燕云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与侧支循环建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脑动脉硬化且单侧MCA M1段闭塞患者60例,依据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硬... 目的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与侧支循环建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脑动脉硬化且单侧MCA M1段闭塞患者60例,依据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硬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脑动脉硬化组,分别评估三组患者ACA和(或)PCA偏侧优势发生率;利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序列测量患侧MCA供血区(额叶、顶叶、基底节区、脑室旁)脑血流量(CBF)值;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于患者入院当日及两周后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估。结果轻度、中度及重度脑动脉硬化组偏侧优势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脑动脉硬化组责任MCA供血区CBF值均高于中度及重度脑动脉硬化组,中度脑动脉硬化组责任MCA供血区CBF值高于重度脑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轻度动脉硬化组NIHSS评分低于中度及重度脑动脉硬化组,中度及重度脑动脉硬化组间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周后,轻度及中度脑动脉硬化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重度脑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MCA M1段闭塞后,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与侧支循环建立状态及临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 侧支循环 膜动脉 动脉自旋标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PAPP-A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静 叶显俊 汤其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组患者1年,分别...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组患者1年,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两组评分变化,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PAPP-A对不稳定关系的诊断评估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不稳定斑块组治疗后1年NIHSS评分高于稳定斑块组,但ADL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PAP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不稳定斑块往往预后较差,需要严密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妊娠相关蛋白-A 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NIHSS及ADL评分的影响
12
作者 曹清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7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所脑卒中评分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宁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所脑卒中评分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宁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积极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及高血压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康复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各项护理措施实施2周后,康复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ADL及Fugl-Meger评定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美国国立卫生所脑卒中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状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忠志 王军 +1 位作者 赵智刚 万娅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对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临床联系及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选择性动脉内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对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临床联系及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每位患者在溶栓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及30 d分别检测静脉血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CD62P、CD63及血栓素B2(thromboxare B2,TXB2)水平;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溶栓后,患者CD62P、CD63及TXB2下降(P<0.05);显效组患者CD62P、CD63及TXB2下降程度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显效者血小板活化降低程度高于无效者,观察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有助于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溶栓 血小板活化状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原文传递
脑卒中评分在预测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主要不良临床心血管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晨军 王秋实 +6 位作者 缪绯 吴宏超 李功辉 吴晓妍 林湧栾 刘芃 刘映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和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TVD/LMD)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5例三支病变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1分)、中评分... 目的探讨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和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TVD/LMD)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5例三支病变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1分)、中评分组(2~3分)和高评分组(4—6分)。结果三组比较中,中、高评分组中冠状动脉病变评分(SYNTAX评分)明显高于低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比较,中、高评分组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DS2评分(2~3分)组和(4~6分)组分别是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表明,与SYNTAX评分(SS)及年龄、肌酐、射血分数评分(ACEF)相似,CHADS2评分可预测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CHADS2评分可用于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血管病变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 危险分层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TVD) 左主干血管病变(LMD)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
下载PDF
新出血性脑卒中评分量表在预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死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静 韩慧敏 王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新脑卒中评分量表在预测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入院术后病死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神经外科收治且符合条件的ICH患者,使用新ICH评分量表预测死亡事件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评价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9名患... 目的评价新脑卒中评分量表在预测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入院术后病死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神经外科收治且符合条件的ICH患者,使用新ICH评分量表预测死亡事件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评价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9名患者,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95%可行区间[0.802~0.909])。当cut-off值选定最佳3.5时,该量表的预测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0%。本研究还支持新ICH评分与死亡事件频率存在一致的趋势关系(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P<0.001)。结论新ICH评分量表可有效地预测ICH患者入院后30d死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新出血性脑卒中评分量表 ROC曲线 死亡事件
下载PDF
基于Bootstrap的脑卒中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建峰 李雅娜 +3 位作者 张俊 孟强 杨莹 谢颖夫 《软件导刊》 2018年第3期93-96,共4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移动医疗和移动管理变为现实。传统的脑卒中评分以纸质形式进行存档,这种方式存储的数据不能被直接提取、统计和分析,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采用SpringMVC框架与Bootstrap响应式网页设计框架,设计并实现...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移动医疗和移动管理变为现实。传统的脑卒中评分以纸质形式进行存档,这种方式存储的数据不能被直接提取、统计和分析,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采用SpringMVC框架与Bootstrap响应式网页设计框架,设计并实现了脑卒中评分系统。该系统使医务人员在移动终端上能够实现移动评分,对提高诊断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节约成本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评分系统 移动终端 SPRINGMVC BOOTSTRAP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延髓梗死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戴肖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7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延髓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延髓梗死梗死患者32例,使用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定15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析其与同期未用尤瑞克林治疗的对照组32例之间临床疗效有无差异...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延髓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延髓梗死梗死患者32例,使用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定15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析其与同期未用尤瑞克林治疗的对照组32例之间临床疗效有无差异。结果急性延髓梗死患者经过尤瑞克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延髓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梗死 尤瑞克林 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琼粉 普俊学 +1 位作者 王子幼 廖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银杏叶胶囊为阳性对照药,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方法。试验组354例,以血塞通软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对照组118例,以银杏叶胶囊与血塞通软胶囊...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银杏叶胶囊为阳性对照药,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方法。试验组354例,以血塞通软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对照组118例,以银杏叶胶囊与血塞通软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疗程28 d。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及体征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半身不遂(下肢)、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疗效综合分析,PPS分析病例45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FAS分析病例466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0%,PPS与FAS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未明显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 梗死 脑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LRP3炎性小体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春茂 兰德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9期3194-3197,共4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LRP3炎性小体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60例(观察组),另取160例NVAF无脑卒中病人为对照...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LRP3炎性小体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60例(观察组),另取160例NVAF无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低危组(56例)、中危组(54例)和高危组(50例);将观察组病人按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36例)与死亡组(24例)。比较各组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水平,分析其与NIHSS评分、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的相关性,评价NLRP3炎性小体对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炎性小体水平分别与NIHSS评分(r=0.761,P=0.019)、CHADS2评分(r=0.695,P=0.025)及CHA2DS2-VASc评分(r=0.720,P=0.022)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3炎性小体曲线下面积(ACU)为0.842(0.751~0.932),其最佳工作点为1.43,此时判断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81.03%。结论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增加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一项有效的预测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NLRP3炎性小体 脑卒中风险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贺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8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04%)与对照组(4.0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给予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脑卒中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 脑卒中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