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20名社区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调查和相关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黄海威 郭明辉 +3 位作者 黄家星 林锐金 张颖 陈亚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描述社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分布特征,探讨Hcy与血脂水平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从2500名社区人群筛选出1020名无心脑血管病史并可以进行经颅多普勒(TCD)... 目的描述社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分布特征,探讨Hcy与血脂水平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从2500名社区人群筛选出1020名无心脑血管病史并可以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的人群为样本,记录吸烟饮酒史、血压、人体测量学和生化资料,采用荧光生化法测定血浆Hcy水平,使用SPSS 12.0软件对检测指标进行处理。结果社区人群中Hcy水平男性(15.0μmol/L±5.8μmol/L)高于女性(12 4μmol/L±3.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P< 0.05);高Hcy血症的发生率男性(47.2%)高于女性(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中Hcy水平(18.3μmol/L±5.3μmol/L)高于非狭窄组(12.9μmol/L±4.6μmol/L);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cy水平与血脂等之间无相关性,而仅与性别和年龄相关(P<0.05)。结论社区人群中Hcy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两者是高Hcy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与血脂等诸因素无相关性,高Hcy血症易致脑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经颅多普勒 血脂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斗 王默力 +1 位作者 李慎茂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3例连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血管造影未...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3例连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52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其中24.3%(128例)仅有颅外动脉病变,36.8%(194例)仅有颅内动脉病变,38.9%(205例)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75.6%,399例)高于颅外动脉(63.2%,333例)。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P〈0.01)。青年(≤40岁)患者大部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病变(75.5%),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而中年(41~60岁)及老年(≥61岁)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最高(39.4%和48.0%,P〈0.001),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者的年龄和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颅内病变者。结论总体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颅外病变并不少见,且常表现为颅内外病变并存。不同亚组的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不同。颅外病变者的冠心病患病率、年龄高于颅内病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 被引量:35
3
作者 罗国君 杜玲 +1 位作者 王云甫 何国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方法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51例及糖耐量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DM脑梗死组)64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目的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方法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51例及糖耐量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DM脑梗死组)64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常见,主要为大脑中动脉M1、M2段,颈内动脉颅外段等,其中DM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84.31%,NDM脑梗死组异常率70.31%;在DM脑梗死组中血管病变以多支狭窄(52.94%)为主,合并溃疡或斑块39.21%,11.63%存在侧支循环;而NDM脑梗死组中多支狭窄为18.75%,合并溃疡或斑块为17.19%,侧支循环形成为31.1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性脑梗死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柳扬 黄一宁 +3 位作者 汪波 高山 伍婷婷 丁德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 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择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方组 )和北京协和医院 (北方组 )TCD室在特定时间内检查的所有患者。TCD检查颅内脑动脉狭窄 ,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情... 目的 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择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方组 )和北京协和医院 (北方组 )TCD室在特定时间内检查的所有患者。TCD检查颅内脑动脉狭窄 ,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 χ2 检验 ;高危因素危险比的合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 南方和北方 5 0岁患者高血压 (HT)、糖尿病 (DM)、同时患HT和DM(MIX)及不患这 2种疾病 (Nor)组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频率分别是 :南方 6 96 %、11 4 3%、2 0 5 9%和 1 75 %;北方 6 2 4%、11 18%、13 5 1%和 1 95 %;HT、DM和MIX的危险比分别为 :南方 4 0、6 5、11 8;北方 3 2、5 7、6 9;南北方合并后危险比为 2 9、16 9和 37 3。在以上 4组中 ,南北方大脑中动脉狭窄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南方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年龄、性别、HT和DM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T和DM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男女人群分别计算 ,男性组只有糖尿病 ,女性组只有高血压引入回归方程。结论 HT和DM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DM危险性较HT严重 ,患 2种疾病时危险性进一步提高 ,这些引起脑动脉狭窄的危险性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爱玲 冯来会 +1 位作者 张道培 祁佩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24 h内)的1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4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远隔血...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24 h内)的1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4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远隔血肿部位有无高信号将患者分为再发脑梗死组与未发脑梗死组,依据脑出血部位分为脑叶出血组和非脑叶出血组,依据入院1 h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幅度分为强化降压组(MAP降幅≥20%)和非强化降压组(MAP降幅〈20%),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脑动脉狭窄程度、血压波动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结果1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出现再发脑梗死者36例(23.2%),梗死灶主要分布于脑出血同侧皮质下,80.6%为无症状性脑梗死,66.7%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部位和脑白质病变程度在再发脑梗死组和未发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动脉狭窄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脑叶出血组再发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显著高于未发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脑叶出血再发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未发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动脉狭窄≥50%并强化降压组分别与脑动脉狭窄〈50%并强化降压组、脑动脉狭窄≥50%并非强化降压组、脑动脉狭窄〈50%并非强化降压组相比,发生脑出血后再梗死的风险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叶出血和中重度脑白质病变是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84 ,95%CI: 1.037-5.953,P=0.041;OR=2.426 ,95%CI: 1.045-5.629,P=0.039)。结论 脑出血再发脑梗死主要与脑小血管病相关,强化降压可显著提高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梗死 白质病变 动脉狭窄 血压波动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脑动脉狭窄的特点 被引量:28
6
作者 旃培艳 张临洪 +1 位作者 徐武平 经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65-6266,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症状通常持续不到1h,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需紧急干预脑梗死危险预警信号。近期的资料显示,4%~20%的TIA患者会在90d内发生脑卒中,其中约有一半的脑卒中发生在TIA后2d内,30d内的死亡率是无TIA患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症状通常持续不到1h,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需紧急干预脑梗死危险预警信号。近期的资料显示,4%~20%的TIA患者会在90d内发生脑卒中,其中约有一半的脑卒中发生在TIA后2d内,30d内的死亡率是无TIA患者的10倍,5年内的死亡率为33%。因此TIA是处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时机。本文旨在探讨TIA患者在短期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短期卒中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支架成形术 动脉狭窄 心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殷志锋 翟宝进 +1 位作者 焦德让 常斌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后经DSA检查验证。结果 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159例)为颅内动脉病变,31.8%(144例)为颅外动脉病变,33.0%(149例)为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68.1%(308例),稍高于颅外动脉的64.8%(293例)。青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95比64,P<0.01);老年组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80比64,P<0.01),后循环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青中年组(155比112,P<0.05)。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颅内病变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颅内动脉病变逐渐减少,颅外病变及后循环病变增多。颅外病变组高龄者多于颅内病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 被引量:23
9
作者 常飞 章军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发生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1例入院诊断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磁共振(MRI)检查,根据DSA结果分为脑... 目的探讨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发生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1例入院诊断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磁共振(MRI)检查,根据DSA结果分为脑动脉狭窄组(脑动脉狭窄比≥50%,31例)和脑动脉正常组(DSA未见明显异常,30例),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动脉狭窄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8.06%(18/31),明显高于脑动脉正常组的16.67%(5/30)(P<0.01)。结论合并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较脑动脉无明显狭窄的TIA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全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梗死
下载PDF
颅内支架置入对穿支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吻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6-638,共3页
随着支架技术及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已经成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而支架置入后对大动脉分支血管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脑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发生在动脉分叉部... 随着支架技术及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已经成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而支架置入后对大动脉分支血管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脑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发生在动脉分叉部或分支动脉发出点,正常无病变的分支也经常接近病变处,支架置入难免覆盖这些分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置入 分支血管 动脉狭窄 穿支 介入治疗材料 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入治疗 动脉分叉部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丽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患者,按照脑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分为I级组29例,II级组41例和III级组28例,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患者,按照脑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分为I级组29例,II级组41例和III级组28例,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的扩张性、僵硬度、斑块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I、II、III级组患者的IMT、僵硬度、斑块指数及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张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IMT、僵硬度、斑块指数与TNF-α、IL-6及CRP水平呈正相关,扩张性与TNF-α、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性因子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标记物,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通过监测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狭窄 炎性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尹世敏 张雄伟 +3 位作者 牛俊英 李秋俐 陈红 钟琪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孟云 周宏斌 +2 位作者 尚芙蓉 闻红斌 刘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5期2907-2909,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DSA造影观察脑血管动脉造影脉狭窄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DSA造影观察脑血管动脉造影脉狭窄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562例脑卒中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469例患者出现脑动脉狭窄,中度狭窄301例,血管重度狭窄168例;颅内段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段(P<0.05);高龄(OR=1.434,P<0.05)、高血压(OR=2.084,P<0.05)、糖尿病(OR=2.235,P<0.05)及吸烟(OR=2.734,P<0.05)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DSA显示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多存在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发生,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梗死 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余传庆 张梅 +1 位作者 薛敏 宫琨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2-145,152,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6例连续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动脉病...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6例连续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动脉病变类型患者间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206例患者中,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颅外动脉病变(EAD)的发生率为71.0%,颅内动脉病变(IAD)的发生率为67.9%。青年患者大部分为单纯IAD,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MCA);而中年及老年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比例最高,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吸烟对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结论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内。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类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溶栓后早期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杨 赵卫丽 李喜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前后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功能恶化(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评分增加≥...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前后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功能恶化(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评分增加≥4分或死亡)分为恶化组(END组)和非恶化组(非EN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前后循环梗死的相关责任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中重度狭窄与溶栓后早期功能恶化相关(P〈0.05)。前循环梗死者,与非END组比较,早期功能恶化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率显著增高(P〈0.05)。后循环梗死者,END组与非END组的脑动脉狭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基线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中重度狭窄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尤其前循环梗死者,存在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16
作者 温昌明 张保朝 李高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尹世敏 牛俊英 +3 位作者 张雄伟 李秋俐 陈红 钟琪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与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41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后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结果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27例。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与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41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后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结果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27例。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推测其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重视检测可能存在的颅内脑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腔隙性 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丽红 王嗣欣 +5 位作者 赵亮 房铭辉 高燕军 米艳娟 陈启东 王清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表现为前、后循环TIA9例,颈内动脉系统有梗死病灶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狭窄动脉行内支架成形术,...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表现为前、后循环TIA9例,颈内动脉系统有梗死病灶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狭窄动脉行内支架成形术,并于支架术前、术后48h以及6~12个月的随访期内行头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支架术前9例前、后循环TIA患者,灌注成像表现为7例rCBF下降,2例rCBF正常;3例rCBV增高、6例rCBV正常;8例TTP、MTT延长,1例TTP、MTT正常。术后6~12个月,7例rCBF正常。2例rCBF下降;6例rCBV正常,2例增高,1例轻度增高;5例TTP、MTT正常,4例TTP、MTT轻度延长。在6~12个月随访期内,有2例出现TIA,均出现支架后的再狭窄,灌注CT表现为rCBF下降、rCBV增高,TTP、MTT延长。3例行颈内动脉支架的脑梗死患者,支架术前3例rCBF下降;1例rCBV轻度增高,1例rCBV下降,另1例rCBV正常。术后6~12个月,2例rCBF正常,1例rCBF轻度下降;1例rCBV正常,2例rCBV轻度增高;3例TTP、MTT仍延长。3例术前NIHSS评分分别为7、5、6,术后随访期间转为3、3、2。其中1例显示支架后再狭窄,灌注CT表现为rCBF轻度下降,rCBV轻度增高。结论灌注CT成像各指标的转归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灌注CT成像可作为评价临床症状转归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灌注CT成像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樊嘉欣 陈婉莹 +3 位作者 姚庆龄 高震 王虎清 吴海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胱抑素C 急性梗死 动脉狭窄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旭 祁宝昌 鞠维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首次缺血性卒中主要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也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应该更加深入认识、研究和总结TIA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首次缺血性卒中主要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也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应该更加深入认识、研究和总结TIA的相关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3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病情况,重点研究患者脑动脉狭窄与各种临床因素、危险因素以及ABCD^2评分的关系,探讨各相关因素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 TIA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与性别、高血压、症状持续时间有相关性(P<0.05),TIA患者血管狭窄分布情况与年龄、糖尿病及ABCD^2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需要及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高度关注TIA症状持续时间,并常规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减少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狭窄 ABCD^2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