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辉 方岩 +4 位作者 王经忠 杨青松 姬卫东 刘琴 张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1)进展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CWI患者93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29例)和稳定组(6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1)进展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CWI患者93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29例)和稳定组(6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颈部血管易损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进展组与稳定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脑卒中史、血脂、冠心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饮酒、人院时体温、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和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入院后血压降低和颈部血管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48-3%vs 26.6%、72.4%vs 48.4%、44.8%vs 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27.6%vs 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24.1%vs 57.8%、27.6%vs 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入院后血压下降、颈部血管易损斑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颅内外多发狭窄、影像学显示为皮质下梗死等特点可能是脑分水岭梗死进展发生的预测指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分水岭 进展性卒中 狭窄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区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葛平 梅蕊 王东升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80-1181,共2页
分水岭区脑梗死(CW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梢交接区的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CWI不同于单支血管阻塞的脑梗死,常伴有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是低脑灌注和微栓塞共同作用的结果。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尽快恢复血... 分水岭区脑梗死(CW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梢交接区的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CWI不同于单支血管阻塞的脑梗死,常伴有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是低脑灌注和微栓塞共同作用的结果。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尽快恢复血流,减少梗死面积,防治缺血半暗带进一步扩大,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而CWI需及时纠正低脑灌注积极改善微循环。作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WI,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急性期梗死 参麦注射液 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 分水岭 治疗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3D ASL在脑白质疏松患者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卢明聪 孟云 杨晓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脑白质疏松(LA)早期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行磁共振(MRI)检查的不同程度LA患者9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级、LA 1级、LA 2级、LA 3级...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脑白质疏松(LA)早期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行磁共振(MRI)检查的不同程度LA患者9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级、LA 1级、LA 2级、LA 3级,每级30例。依据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分别测量皮质分水岭及皮质下分水岭CBF值,并评估不同LA分级皮质分水岭前区、后区、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脑灌注差异,分析LA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LA 2、3级皮质分水岭及皮质下分水岭区CBF值均明显低于LA 0级。LA 1级皮质分水岭与LA 0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皮质下分水岭区CBF值略低于LA 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D ASL灌注成像技术量化分水岭区CBF,可用于监测LA患者脑灌注状态,其中皮质下分水岭区CBF反应更为敏感,可用于评估LA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 分水岭 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量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冯静宇 王大力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196-197,共2页
脑分水岭指脑动脉(如ACA、MCA、PCA)交界区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脑分水岭梗死(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又称边缘带梗死( borderzone in-farcts),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 脑分水岭指脑动脉(如ACA、MCA、PCA)交界区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脑分水岭梗死(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又称边缘带梗死( borderzone in-farcts),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10%[1]。脑分水岭梗死分型依据经典的Bogousslavsky 分类法分为3型:①皮质型,包括皮质前型和皮质后型。皮质前型:梗死发生于ACA与MCA皮质支的边缘带,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朝向侧脑室体前外方,底朝向软脑膜面,或者呈窄带样在侧脑室上方平行大脑纵裂;皮质后型:梗死发生于PCA与MCA皮质支的边缘带,常位于颞顶枕交界区,呈楔状,尖朝向侧脑室后角或侧脑室体后外方。②皮质下型:梗死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皮层与深穿支的边缘带,梗死灶主要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病灶呈串珠样或融合成条索状,也可呈前后走行的线状。③混合型:在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中,2条大血管供血的交界区发生的脑梗死称为幕下脑分水岭梗死,主要见于小脑上动脉( SCA)和小脑前下动脉( AICA)的交界区梗死,称为小脑型脑分水岭梗死。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人们对CWI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其发病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 梗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亚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8例经头颅核磁证实的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核磁成像。结果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颅内血管低灌注、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心脏疾病、血液性状改变等。按照血管...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8例经头颅核磁证实的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核磁成像。结果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颅内血管低灌注、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心脏疾病、血液性状改变等。按照血管病变范围分为皮质前型、皮质下型、皮质后型。每种类型临床表现不同。结论明确诊断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早期扩容升压,提高颅内灌注,积极治疗其动脉狭窄,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 梗死 低灌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利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2期681-682,共2页
目的针对脑分水岭梗死病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通过本次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脑分水岭梗死病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为45名,分别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目的针对脑分水岭梗死病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通过本次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脑分水岭梗死病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为45名,分别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只实施基础性的西医疗法,治疗组则在西医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疗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两种方法的不同。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发现对照组的治愈效果没有治疗组的效果好,两组患者治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使用西医疗法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梗死 分水岭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25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芝荣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梗死 分水岭 低血压 CT MRI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34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王艳玲 李慧静 於德滋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12期2065-2066,共2页
关键词 分水岭 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与CT研究
9
作者 朱晓波 李玉方 +3 位作者 方凯 张慧丽 张柯 苏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5期20-21,共2页
脑分水岭梗塞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梗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1],由于CT与MRI的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脑分水岭梗塞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23例... 脑分水岭梗塞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梗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1],由于CT与MRI的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脑分水岭梗塞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头颅CT和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认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导致对称性观测脑分水岭梗塞,然而最终梗塞部位还与Willis动脉环状态,动脉狭窄程度及例支循环状态有关,心脏附壁血栓或大动脉溃疡狭窄处栓子可选择性进入分水岭终未血管导致脑分水岭梗塞。其临床表现复杂,但有一定特点,经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 梗塞 治疗
下载PDF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 被引量:34
10
作者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或脑边缘带梗死,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界区的脑梗死.过去CWI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或脑边缘带梗死,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界区的脑梗死.过去CWI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0%[1],大多数患者能查出发病病因,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玉 荣阳 荣根满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本院住院确诊42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基本治愈2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无效3例。结论:尽快作CT/MRI或彩超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颈动脉狭窄 防治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瞿学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疏松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结论 :全身血压骤降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分水岭梗塞 低血压 CT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晓红 杜双霞 +2 位作者 卢波 吕志坤 唐彦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小板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等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6±1.4)f L比(12.8±1.5)f L,(11.3±2.7)f L比(14.4±3.1)f L,0.285±0.060比0.337±0.062,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分水岭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董美学 胡玲 +5 位作者 黄远军 贺维 王啸 魏有东 李琦 谢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讨论其病理机制,为制定合理的诊疗及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578例脑梗死患者,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内侧型、外侧型和混合型3组,比较各组与非脑分水岭梗死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讨论其病理机制,为制定合理的诊疗及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578例脑梗死患者,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内侧型、外侧型和混合型3组,比较各组与非脑分水岭梗死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管影像资料之间的统计差异。结果各组资料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体循环病变(栓塞)、卒中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椎基底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内侧型、混合型组中发病率增高,外侧型组高脂血症和混合型组吸烟史、体循环病变(低血容量)发生率增高,而混合型组HDL-c有所下降;脑分水岭梗死平均动脉狭窄数明显增多,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达56.7%,外侧型组大脑前动脉及内侧型组颈动脉狭窄率均明显增高。结论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主要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有关,各型发病机制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危险因素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影像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辉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2期88-89,共2页
脑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 ,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CWI病因有全身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微栓塞。临床类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层下型和小脑分水岭梗塞。CWI诊断主要依靠C... 脑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 ,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CWI病因有全身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微栓塞。临床类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层下型和小脑分水岭梗塞。CWI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及临床 ,还应积极寻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塞 神经功能障碍 CWI 诊断 CT MRI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薇 张临洪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发病机制 治疗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坏死 动脉供血区 组织 边缘带
原文传递
脑分水岭梗塞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常建军 范超平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6年第2期95-96,共2页
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CWI)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缺血及梗塞。其发生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53%。晚近,由于CT与MRI在临床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有关... 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CWI)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缺血及梗塞。其发生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53%。晚近,由于CT与MRI在临床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有关CWI的一些新概念,现分述如下。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全身血流动力学障碍致脑血流灌注减少作为脑梗塞起因的认识已不再陌生。早在1950年Denny—Brown就提出了“脑血流动力学危机”这一概念,认为脑局灶症状产生与狭窄的脑动脉发生Willis动脉环血流循环机能不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分水岭梗塞 病因
原文传递
多次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18
作者 聂志余 黄东雅 +2 位作者 陈左权 顾斌贤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3010-3011,共2页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影像学特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缺血性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动脉供血区 临床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
原文传递
脑分水岭梗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2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CT 临床表现 WI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温昌明 张保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