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狭窄355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3 位作者 缪中荣 王默力 华扬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03-807,共5页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对 35 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对全部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 ,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 72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对 35 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对全部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 ,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 72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有 2 0 2例患者采取预扩张 ,占 71 38%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2 % ;3例未扩张。结果  35 5例患者中 ,术中一过性心率下降占 2 5 0 7% ;术中微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3例治疗后好转 ,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2例 ,占 0 5 6 %。 2 5 6例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 ,占 84 77% ;对 2 6 0例患者进行了随诊 ,占73 34%。再狭窄 11例 ,占 4 2 3%。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对术后脑血管的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 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保护装置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20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祝谦 李桂杰 +2 位作者 李衍滨 韩巨 王子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7-1710,共4页
背景:关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局部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研究中涉及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 背景:关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局部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研究中涉及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狭窄病变22处,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6处、椎动脉4处、基底动脉3处,3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长度为3~10mm,平均为7mm,其中6处狭窄长度超过10mm。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使用脑保护装置保护伞12例。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22枚支架均1次放置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置入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段动脉残余狭窄程度小于20%,与治疗前相比较,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同时再造影的实质期可见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置入后临床随访6~24个月,20例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7例,1例出现支架内内膜轻度增生,未引起临床症状。经颅超声多普勒随访结果示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支架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无主要分支血管的闭塞。结果说明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近期疗效明显,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保护装置 安全性 血管植入物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在颈部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大明 盛爱珍 +10 位作者 龚涛 杨重庆 翟乐乐 王作伟 刘银红 刘芳 韩京芬 王玉林 孙静 李金 刘树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3-895,I002,共4页
目的 报告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 方法 应用脑保护装置filterwire(滤网导丝 ) ,或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 ) ,对 18例2 1处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 ... 目的 报告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 方法 应用脑保护装置filterwire(滤网导丝 ) ,或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 ) ,对 18例2 1处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 (或 )支架置入术 ,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 应用脑保护装置成功施行 2 1例次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 (或 )支架置入术 ,介入操作方便易行 ,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脑保护装置有助于降低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动脉粥样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性脑梗死的发生 ,提高其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气囊血管成形术 保护装置
原文传递
脑保护装置下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8
4
作者 毛露霞 明艳 崔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成型术 颈内动脉 保护装置 支架 围术期护理 严重 狭窄 颈动脉 治疗
原文传递
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翟志朋 +5 位作者 高瑞萍 王凯 卡合尔曼.卡德尔 豆涛涛 张杰 成晓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0例脑保护装置(保护伞)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斑块类型在远端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情况;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0例脑保护装置(保护伞)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斑块类型在远端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情况;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患者行术前、术后1月以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评价,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别。结果术前颈动脉造影平均狭窄程度为(82.3%±10.2%),术后平均狭窄程度(14.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2,P<0.001)。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硬斑、软斑、以及混合斑三种不同类型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检出率最高(90%),硬斑最低(25%)。在术后1周和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4例(13.3%),1例脑血管痉挛,1例脑梗死,2例TIA,未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死亡病例;分别随访术后1月、1年,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χ2=53.073,P<0.001)。结论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通过术前斑块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术前、术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斑块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沈建康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脑保护装置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放置在颈动脉内防止远端栓塞的保护装置,其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 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对球囊、滤网和血流逆转等3种最常用的脑保护装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保护装置 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分类 滤网保护装置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和脑保护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文军 谢玲 +2 位作者 李婷婷 丁任重 胡义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5-298,321,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适应证逐渐由中高危患者向低龄、低危患者扩展。脑卒中是TAVR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增加患者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适应证逐渐由中高危患者向低龄、低危患者扩展。脑卒中是TAVR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增加患者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现就TAVR围手术期脑卒中及脑保护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卒中 保护 保护装置 抗血栓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脑保护装置的作用: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
8
作者 李侨 冯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引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成熟技术[1-5]。研究报道在TAVR围手术期,患者30 d脑栓塞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s,CVEs)风险的发生率为2.7%~5.5%[6],瓣... 引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成熟技术[1-5]。研究报道在TAVR围手术期,患者30 d脑栓塞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s,CVEs)风险的发生率为2.7%~5.5%[6],瓣膜或血管组织碎片、钙化碎片和血栓等脱落可以引起脑栓塞[7-8],导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9-10]。即使在没有临床卒中相关表现的情况下,68%~93%的患者在TAVR术后行头部弥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检查仍可以发现新发的脑栓塞证据[8,11-12]。尽管随着TAVR技术的成熟和装置设备的更新,TAVR相关卒中的风险正在降低,并且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风险相当[13-14],CVEs(尤其是致残性卒中)仍是TAVR术中备受关注的并发症。脑保护装置(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CPDs)的设计和应用旨在降低TAVR围手术期CVEs的发生率[15]。本文将结合近年主要CPDs的临床研究,包括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以及近期的meta分析等循证医学的证据,根据不同证据的分类和级别,对CPDs在TAVR围手术期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meta分析 保护装置 组织碎片 循证医学 致残性 磁共振成像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温宏峰 李继来 杜继臣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共收集70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病史。52例符合...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共收集70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病史。52例符合介入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接受了自膨式支架置入手术,介入手术组均采用脑保护装置。另58例未做手术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等药物干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统计病例的转归情况,评估介入手术组的再狭窄情况。结果介入手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窜〈50%。1年内随访,介入手术组:6例仍有TIA发作,2例新发脑梗死(为中灶梗死,且均有支架内再狭窄),年卒中发生率为6.25%;单纯药物干预组:58例患者中4例有新发脑梗死(2例中灶,2例大灶),18例依然有TIA发作,年卒中发生率为10.5%。两纽病例1年内TIA及脑梗死卒中事件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保护装置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效果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保护装置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敬东 苏秀琴 +2 位作者 于世平 乔建军 卫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8例,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1例;所有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9例狭窄程度大于90%,狭窄...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8例,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1例;所有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9例狭窄程度大于90%,狭窄长度在1.5~4.5 cm,平均2.35±1.25 cm。在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 12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13枚,脑保护装置全部顺利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小于等于20%,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术中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1例患者回收脑保护装置后出现对侧肢体麻木、肌力下降,即刻溶栓,20 min后症状缓解,其余无病死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近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自膨式支架 保护装置
下载PDF
脑保护技术在13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华康 迟路湘 +7 位作者 赵刚 刘之荣 向立全 李鱼 田杰 杜彦辉 马斌武 陈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 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入... 目的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 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入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保护装置 支架 成形术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过程中使用Sentinel脑保护装置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冠昶 李炜杰 +4 位作者 李捷 谭健锹 罗淞元 赵巧仪 罗建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Sentinel脑保护装置(CEPD)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澳门镜湖医院进行的TAVR过程中置入CEPD的患者。随访时间截点为7 d和30 d,主要观察终点包... 目的探讨Sentinel脑保护装置(CEPD)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澳门镜湖医院进行的TAVR过程中置入CEPD的患者。随访时间截点为7 d和30 d,主要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EPD置入成功率、置入CEPD路径的血管并发症、CEPD成功捕获物质事件。绘制CEPD置入的操作时间折线图评价CEPD置入的学习曲线。结果共29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CEPD。女性13例(44.8%),平均年龄为(78.3±7.3)岁。三叶瓣患者16例(55.2%),二叶瓣患者13例(44.8%)。所有患者TAVR所使用的的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其中55.2%为Evolut R/PRO,44.8%为Venus-A/A Plus。随访7 d和30 d时,29例患者均未出现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TIA及桡动脉或肱动脉的血管并发症。根据主动脉瓣的类型将患者分为三叶瓣组和二叶瓣组,两组患者的钙化积分、人工瓣膜类型、置入CEPD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肉眼观察下,两组均各有7例患者在CEPD中发现捕获血栓、钙化物质或瓣膜组织碎片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CEPD的操作时间逐渐缩短,从第6例手术开始,操作时间均在11 min以内。结论在TAVR术中置入CEPD的可操控性强,手术学习周期短且安全性高。Sentinel CEPD能明确捕获术中产生的部分血栓、钙化物质或瓣膜组织碎片,但在国内人群中使用Sentinel CEPD预防脑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保护装置 栓塞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及随访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玲 张秀海 +1 位作者 张分明 王大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总结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21例颈动脉狭窄使用自膨式支架置入支架时使用脑保护装置,置入支架31枚。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TIA1例,小卒中1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未遗留任... 目的总结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21例颈动脉狭窄使用自膨式支架置入支架时使用脑保护装置,置入支架31枚。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TIA1例,小卒中1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后遗症。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2年,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结论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这一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保护装置 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艳玲 王大明 +2 位作者 张分明 宋信英 耿怀旺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无内膜撕裂、血栓形成和过度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随访2年获满意疗效,未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保护装置 支架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纪东 罗冬 高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CAS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CAS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27±11.5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8.1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无新发TIA、脑梗死及死亡患者,但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保护装置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军荣 李圣华 +2 位作者 陈来明 王小平 余艳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瑞虹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7期144-145,共2页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近20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脑保护装置和技术的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简称支架置入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近20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脑保护装置和技术的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简称支架置入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它创伤小,患者的耐受性好。但随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使我们对CAS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更加重视,现对我院68例CAS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缺血性血管病 支架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球囊扩张 颈动脉狭窄 ARTERY 保护装置
原文传递
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临床应用三例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曲乐丰 柏骏 +2 位作者 Jeffrey Jim 金杰 吴鉴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技术要点、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CAR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例,以颈总动脉入路,在颈动脉-股静脉... 目的探讨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技术要点、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CAR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例,以颈总动脉入路,在颈动脉-股静脉逆向血流保护下,行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达到解除狭窄、重建血运的目的。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TCAR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行左侧TCAR 2例,右侧TCAR 1例。共植入颈动脉支架3枚,手术时间分别为65、59、55 min,腔内操作时间分别为13、18、11 min,颈总动脉阻断血液逆流时间分别为15、20、13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分别为20、25、15 ml。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分别随访7、7、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颈动脉支架通畅。结论TCAR采用经颈动脉入路,颈动脉-股静脉持续逆向血流的脑保护系统可有效预防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是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保护装置 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安全性、难点及处置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苑超 张望德 +3 位作者 原标 邢彤 李谈 王克勤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操作的安全性、技术难点及难治病例的处置方法。方法回顾79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AS的安全性,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CAS操作中栓子来源及影响CAS安全操作的因素。针对操作...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操作的安全性、技术难点及难治病例的处置方法。方法回顾79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AS的安全性,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CAS操作中栓子来源及影响CAS安全操作的因素。针对操作难点实施三套管法、释放过程中调整支架位置的方法及对支架进行选择的方法等。结果手术成功的75例患者共放置支架78个,总的成功率为94.9%。术中应用脑保护装置54例,其中并发严重卒中2.67%;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结论在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严格的预防措施可使CAS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安全性 并发症发生率 保护装置 CAS 处置方法 难治病例 技术难点 临床资料 安全操作 栓子来源 手术成功 术中应用 循环系统 预防措施 国内外 套管法
下载PDF
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波 王巍 +4 位作者 史伟浩 朱磊 何勍 谭晋韵 王铁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 目的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N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保护装置 血管意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