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6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许晶兰 王孝铭 王东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93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方法:用0.1 mmol/L 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按分组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0.5g/L0、.25 g/L、0.1 g/L)分别于损伤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方法:用0.1 mmol/L 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按分组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0.5g/L0、.25 g/L、0.1 g/L)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测定细胞活力(MTT法)观察滴丸对H2O2损伤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滴丸对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NOS2、NOS3(一氧化氮合酶2、3)、NF-κB(核因子кB)表达的影响;同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0.1 mmol/L H2O2对HUVEC有损伤作用。H2O2损伤后,滴丸能显著增加细胞活性;显著抑制H2O2诱导HUVEC MDA的产生;双向调节NO产生;影响H2O2损伤后细胞NOS3、NF-κB的表达。结论:损伤前给滴丸浓度0.5 g/L、0.25 g/L、0.1 g/L对H2O2所致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拮抗作用。损伤后给药滴丸浓度0.5g/L0、.25 g/L、0.1 g/L对H2O2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及调节NOS2、NOS3、NF-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皮细胞 过氧化氢 一氧化氮合酶 NF-ΚB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东霞 王孝铭 许晶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 g/L、0.5 g/L、0.25 g/L...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 g/L、0.5 g/L、0.25 g/L、0.1 g/L)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进行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1)、细胞内钙浓度的测定及倒置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损伤后给不同浓度丹参滴丸对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均有明显减轻(P<0.05)。其中0.5 g/L作用最为突出(P<0.01)。损伤前给药只有浓度0.5 g/L、0.25 g/L对LPS所致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减轻(P<0.05),而高浓度(1 g/L)、低浓度(0.1 g/L)虽亦有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前、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滴丸后,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均有明显减轻。结论: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静脉内皮细胞 脂多糖类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红芪总黄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彻 杨雅丽 +2 位作者 楚惠媛 王雅莉 董建勇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9-21,1,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芪总黄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ox-LDL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 目的:研究红芪总黄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ox-LDL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红芪总黄酮可显著降低ox-LDL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的LDH释放,使细胞分泌的NO含量升高,提高细胞内SOD及NOS活性。结论:红芪总黄酮对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总黄酮 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抗氧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朝红 刘志红 +2 位作者 余晨 吴义超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采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肾小球内皮细胞 (MG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接种于细胞培养嵌套的微孔滤...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采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肾小球内皮细胞 (MG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接种于细胞培养嵌套的微孔滤膜 (孔径 0 4 5 μm)上 ,待细胞生长融合后 ,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作为处理因素 ,以生物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 (biotin BSA)作为通透性指示剂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biotin BSA通过细胞单层的百分数。  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 ,生长在滤膜上的MGEC和HUVEC单层的通透性没有明显差异。VEGF可显著增加MGEC和HUVEC的通透性 ,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1μg/LVEGF作用 12h可使MGEC对白蛋白的通透率增加近 2 5 % (0 31± 0 0 3vs 0 2 5± 0 0 3) ;VEGF浓度达 10 μg/L始显著增加HUVEC通透性 (0 2 8± 0 0 7vs0 2 1± 0 0 4 ) ,且远小于MGEC通透性增加的幅度 (P <0 0 1) ;VEGF浓度达 5 0 μg/L时 ,其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基本达到饱和。 5 0 μg/LVEGF作用 0 5h即可使MGEC和HUVEC的蛋白通透率分别增加 10 0 % (0 12± 0 0 2vs0 0 6± 0 0 1)和 6 0 % (0 0 8± 0 0 3vs0 0 5± 0 0 1) ,并至少持续到 12h。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球内皮细胞 静脉内皮细胞 通透性 肾脏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内毒素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向东 杨宗城 黎鳌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以便对烧伤早期入血的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方法以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加入不同浓度内毒素,观察在不同时相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以便对烧伤早期入血的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方法以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加入不同浓度内毒素,观察在不同时相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前列腺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F1a(6-酮-PGF1a)含量和内皮细胞中的F-肌动蛋白丝(F-actin)含量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LDH活性在内毒素达到0.4μg/ml并作用12小时后才有显著升高(P<0.05),而6-酮-PGF1a含量在各组内毒素损伤中变化均不显著。内皮细胞中F-actin含量在各组中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程度略有不同,细胞形态也有相应变化。结论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须较大浓度(>0.4μg/ml),但在较低浓度下(0.1μg/ml)可直接引起内皮细胞的一些形态学变化和F-actin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皮细胞 内毒素 损伤 烧伤 脏器损害
原文传递
红芪总黄酮对过氧化氢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彻 董建勇 +2 位作者 刘凯 刘永琦 王雅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芪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红芪总黄酮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建立H2O2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研究红芪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红芪总黄酮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建立H2O2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对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红芪总黄酮可清除氧自由基。100μmol/L H2O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4 h,细胞液LDH、细胞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DNA损伤明显。红芪总黄酮可明显抑制MDA损伤,显著降低LDH释放及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红芪总黄酮对H2O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总黄酮 静脉内皮细胞 过氧化氢 抗氧化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高脂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晓慧 牛成伟 +1 位作者 曹凯 徐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κB抑制蛋白α(IκB-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能使高脂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形态趋于正常;降低NF-κB p65 mRNA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通路,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高脂血清 静脉内皮细胞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下载PDF
艳山姜挥发油对脂多糖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彦燕 文波 +3 位作者 陶玲 李佳川 令狐克刚 沈祥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挥发油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艳山姜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建立LPS(15μg/ml,作用12h)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炎性损伤模型。阿司匹林(4mM)... 目的:研究艳山姜挥发油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艳山姜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建立LPS(15μg/ml,作用12h)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炎性损伤模型。阿司匹林(4mM)及挥发油不同剂量(0.25~4μg/l)于造模前干预保护1h后,再加入LPS复制HUVECs炎性损伤模型。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生化酶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TNF-α、IL-1、IL-6、ET-1、AngII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诱导损伤的HUVECs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培养上清液LDH活力明显增加,内皮细胞TNF-α、IL-1、IL-6、ET-1、AngII分泌与释放增多。艳山姜挥发油(0.25、1、4μg/l)干预给药后均能显著改善和逆转上述改变。结论:艳山姜挥发油对脂多糖诱导的HUV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TNF-α、IL-1、IL-6分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降低ET-1、AngII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脂多糖 静脉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肝素对白细胞黏附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秀珍 焦波 +2 位作者 尚雪原 程艳娜 纪建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79-181,185,共4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内外黏附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在致敏豚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白细胞的滚动和黏附情况 ,体外观察大鼠中性粒细胞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 ,流...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内外黏附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在致敏豚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白细胞的滚动和黏附情况 ,体外观察大鼠中性粒细胞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 ,流式细胞仪测定ICAM 1的表达。结果低分子量肝素 2 0、4 0u kg对白细胞黏附有明显抑制作用 ;0 .5、1.0u ml(终浓度 )对中性粒细胞体外黏附有明显抑制作用 ;0 .12 5、0 .2 5、0 .5、1.0u ml对脐静脉内皮ICAM 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有明显抑制白细胞黏附及降低ICAM 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细胞黏附 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钱勇 张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和肝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探讨ECGF在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在第4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瓶中加入不同浓度ECGF和肝素,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 结果 存ECGF浓度为5~30μ...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和肝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探讨ECGF在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在第4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瓶中加入不同浓度ECGF和肝素,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 结果 存ECGF浓度为5~30μg/ml范同内,肝素和ECGF有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周期中的S期细胞数、促进细胞的DNA合成的作用。 结论 ECGF和肝素对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F 肝素 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生长因子 血管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琼胶寡糖抑制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海敏 严小军 +2 位作者 王峰 林晶 徐炜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琼胶寡糖(AOS)对血管形成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并结合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OS抑制血管发育的情况;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定AOS的细胞毒情况,并利用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琼胶寡糖(AOS)对血管形成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并结合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OS抑制血管发育的情况;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定AOS的细胞毒情况,并利用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寡糖的促凋亡现象。结果:AOS可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的微血管形成,呈量效关系,在200μg/egg时,抑制率达50.98%;AOS对各类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有差异,以HUVEC的敏感性较强,在125μg/ml时增殖抑制率达39.66%。AOS有明显的促进HUVEC细胞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OS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结论:琼胶寡糖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形成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寡糖 血管形成 鸡胚尿囊膜 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抗氧化应激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红芹 孙明杰 +3 位作者 武乾 石晓路 孙丽华 吴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至5代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黄芪多糖组、模型+美托洛尔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ROS、LDH、MD...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至5代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黄芪多糖组、模型+美托洛尔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ROS、LDH、MDA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ROS、MDA含量、LDH漏出率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下降;黄芪多糖干预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ROS、MDA含量、LDH漏出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升高。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减少氧化应激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缺血再灌注损伤 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仁强 黄玲 +3 位作者 马晓欣 金思一 王丹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与时间。AngⅡ刺激HUV...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与时间。AngⅡ刺激HUVECs前,预用Ang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阻断AngⅡ作用;NAD(P)H抑制剂DPI或H2O2清除剂CAT降低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用caspase-1抑制剂YVAD阻断caspase-1作用;用NLRP3 si RNA沉默胞内NLRP3表达。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含量。结果(1)HUVECs在浓度10-9M AngⅡ刺激12 h后,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氯沙坦、DPI、CAT、YVAD和NLRP3 si RNA都可减轻Ang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 AngⅡ通过促进HUVECs活性氧生成,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胞内炎症介质IL-1βP17活性片段生成增加,诱导血管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静脉内皮细胞 活性氧 NLRP3炎症小体 白介素-1Β
下载PDF
蓬子菜有效成分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宁馨 董坤 +1 位作者 孙超 马英丽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蓬子菜中总黄酮和木犀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为研究对象,用CCK-8检测总黄酮及木犀草苷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PS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酶联... 目的:研究蓬子菜中总黄酮和木犀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为研究对象,用CCK-8检测总黄酮及木犀草苷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PS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总黄酮及木犀草苷对LPS诱导的HUVEC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UVEC中P-选择素E-选择素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NF-κB,P-IκB蛋白表达。结果:药物浓度在6.25、12.5、25μg/m L时细胞增殖率最大;总黄酮及木犀草苷能明显下调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分泌,同时也降低了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NF-κB,P-IκB蛋白表达量。结论:LPS对HUVEC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给予总黄酮和木犀草苷后,损伤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子菜总黄酮 木犀草苷 炎症 静脉内皮细胞 脂多糖
下载PDF
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海敏 严小军 +2 位作者 王峰 林晶 徐炜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5-600,共6页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发现该寡糖的细胞毒作用在不同的细胞间具有选择性,对HUVEC的抑制最强,高浓度时(1 mg.mL-1)能明显抑制其增殖,但低浓度(<250μg.mL-1)对细胞几乎无毒。对寡糖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进行检测,并测定其对HUVE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结果表明,λ-卡拉胶寡糖能有效减缓HUVEC的迁移、侵袭能力,并具有抑制HUVEC中MMP-2表达的作用。该研究说明λ-卡拉胶寡糖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和迁移达到血管生成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卡拉胶 寡糖 血管生成 鸡胚尿囊膜 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细胞膜微粒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志宏 郑敏哲 +3 位作者 李辉 纪春良 邱贵兴 翁习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自身产生的膜微粒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评估共培养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66×10~4,7.66×10~3,7.66×10~... 目的探讨体外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自身产生的膜微粒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评估共培养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的EMPs组(简称高、中、低浓度组)其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活性表达均高于0个/ml浓度EMPs的对照组(P〈0.05)。PCR检测凋亡基因变化后,发现高、中浓度EMPs组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表达较对照增高(P=0.003、P=0.000),低浓度组没有明显差异(P=0.272),AIF(apoptosis-inducing factor)基因方面,以Realtime-PCR方法测定,RQ值代表的是各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则提示高中浓度EMPs组AIF表达较对照增高(RQ=1.836、RQ=1.324),低浓度组则呈现下降(RQ=0.569)。结论内皮细胞膜微粒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生。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EMPs可促进细胞Caspase-3、PS表达活性增强,7.66×10~4、7.66×10~3个/ml浓度EMPs可促进APAF-1、AIF凋亡基因表达,7.66×10~2个/ml浓度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内皮细胞膜微粒 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不同浓度Hcy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及eNOS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阮骊韬 曹铁生 +2 位作者 段云友 庄磊 扬一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 :通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 bl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 ,研究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 (NO)以及对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转录水平的影响 .方法 :收集HUVEC ... 目的 :通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 bl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 ,研究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 (NO)以及对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转录水平的影响 .方法 :收集HUVEC ,然后进行细胞培养 ,传至第 3代后 ,将其与不同浓度的Hcy(生理浓度 0 .0 1mmol·L -1、病理生理浓度 0 .5mmol·L -1、非毒性药理浓度 2 .0mmol·L -1、毒性药理浓度5 .0mmol·L-1)共同培养 2 4h ,分别在 4 ,6 ,8和 2 4h检测培养液中NO的含量 .2 4h后 ,收集HUVEC ,提取总的RNA ,利用eNOS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从而探讨Hcy对eNOSmR NA水平的影响 .结果 :HUVEC与不同浓度的Hcy培养 2 4h后 ,其NO呈现剂量依赖性的下降 (2 4h时 ,各浓度Hcy的培养液中的NO的含量分别为 19.71± 3.88μmmol·L -1,14 .0 8± 4 .4 6 μmmol·L -1,8.71± 6 .6 3μmmol·L -1,7.0 1±3.6 3μmmol·L -1,2 .37± 0 .77μmmol·L -1,P <0 .0 1) ,但2 4h后 ,eNOS的RT PCR结果显示各组间的产物电泳带无明显的差异 .结论 :Hcy可以导致内皮细胞释放NO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静脉内皮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吉马酮改善H_2O_2诱导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琼芳 王钢 +3 位作者 唐丽清 俞献文 李钊飞 杨秀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564-3571,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吉马酮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500μmol·L^(-1)H_2O_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3 h,从而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再用不同浓度吉马酮(20,40,100,150,... 该文主要研究吉马酮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500μmol·L^(-1)H_2O_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3 h,从而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再用不同浓度吉马酮(20,40,100,150,200μmol·L^(-1))保护24 h。利用MTT法检测吉马酮对H_2O_2损伤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PGI2,TXB2,ET-1,t-PA,PAI-1,TNF-α和IL-6;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比色法检测NOS及GSH-Px;再分别采用TBA法、WST-1法和微量酶标法检测MDA,SOD和LDH的含量等;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表明500μmol·L^(-1)H_2O_2作用3 h细胞损伤率达到52%,而在20~200μmol·L^(-1)随着吉马酮浓度的增大被损伤细胞活性不断增强。与正常组比较,H_2O_2损伤使PGI2,NO,T-NOS,t-PA,SOD,GSH-Px和Bcl-2 mRNA降低,使PAI-1,ET-1,IL-6,TNF-α,TXB2,LDH,MDA,Bax mRNA和Caspase-3 mRNA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吉马酮(200,100,50μmol·L^(-1))使PGI2,NO,T-NOS,t-PA,SOD,GSH-Px和Bcl-2 mRNA增加,使PAI-1,ET-1,IL-6,TNF-α,TXB2,LDH,MDA,Bax mRNA和Caspase-3mRNA减少。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膜与细胞核呈浓缩致密的强蓝色荧光,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的蓝色荧光强度降低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吉马酮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从而改善H_2O_2诱导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马酮 H2O2 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脂多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富晶 王虹艳 曲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5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 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刺激体外培养的HUVECs 24h。RT-PCR方法检...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5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 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刺激体外培养的HUVECs 24h。RT-PCR方法检测(lectin 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mRNA,LOX-1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LOX-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1μg/mL)上调LO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GBE50(40μg/mL)轻度抑制LPS介导的LOX-1 mRNA(P<0.005)和蛋白表达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BE50(80μg/mL)及NF-κB抑制剂CAPE(20μg/mL)明显抑制LOX-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GBE50可能通过抑制LOX-1表达,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皮细胞 银杏叶提取物(GBE50)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
下载PDF
川崎病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MMP-2、MMP-9和TNF-α分泌的影响及IVIG的干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园海 何跃娥 +4 位作者 项如莲 吴蓉洲 徐强 荣星 陈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ases-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ases-9,MMP-9)和TNF-α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ases-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ases-9,MMP-9)和TNF-α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HUVEC培养分为正常血清组(C组)、发热血清组(F组)、川崎病冠脉无损害血清组(NAC组)、川崎病冠脉无损害血清+IVIG组(NACI组)、川崎病冠脉损害血清组(AC组)、川崎病冠脉损害血清+IVIG组(ACI组)。每组分别培养12 h后吸取上清液,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MMP-2、MMP-9和TNF-α水平。结果:经川崎病患儿血清作用后的HUVEC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和TNF-α水平升高明显,与C组、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C组更高,与N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上清液中MMP-2、MMP-9和TNF-α水平虽然低于川崎病组,但仍高于C组(P<0.01)。经丙种球蛋白干预后,AC组、NAC组MMP-2、MMP-9和TNF-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UVEC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与TNF-α含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839,0.765,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能诱导HUVEC分泌MMP-2、MMP-9和TNF-α增加,MMP-2、MMP-9和TNF-α可能参与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的发生发展;IVIG防治冠脉损害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分泌MMP-2、MMP-9和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人血丙种球蛋白 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TNF-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