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内皮细胞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利明 程腊梅 +1 位作者 王绮如 谭孟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观察脐血内皮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组合通过非接触方式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采用优化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脐血内皮细胞;实验组分为细胞因子组合组(SCF+IL-3+IL-6+GM-CSF,CKs组)和脐血内皮细胞联合CKs非接触脐血CD34+... 目的:观察脐血内皮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组合通过非接触方式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采用优化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脐血内皮细胞;实验组分为细胞因子组合组(SCF+IL-3+IL-6+GM-CSF,CKs组)和脐血内皮细胞联合CKs非接触脐血CD34+细胞培养组(noncontact组)。Min-iMACS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检测CKs组与nocontact组培养7d后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倍数。结果:noncontact组和CKs组都能扩增早期造血细胞,noncontact组对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优于CKs组的扩增倍数。结论:脐血内皮细胞联合CKs非接触培养对脐血早期造血细胞的扩增作用显著优于CK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内皮细胞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连接蛋白Ln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2
作者 万梅方 李幼生 +2 位作者 薛华 李秋荣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966-968,共3页
目的: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在Lnk分子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HUVEC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 estern印迹技术,检测HUVEC细胞中的Lnk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连接蛋白Lnk mRNA及蛋白在HUVEC中均有表达。结论:H... 目的: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在Lnk分子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HUVEC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 estern印迹技术,检测HUVEC细胞中的Lnk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连接蛋白Lnk mRNA及蛋白在HUVEC中均有表达。结论:HUVEC组成性地表达Lnk,可作为体外研究Lnk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内皮细胞 Lnk 连接蛋白
下载PDF
次声暴露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微丝F-a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6 位作者 郭国祯 任东青 李玲 曾桂英 方恒虎 刘静 陈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露处理。于次声作用后即刻、1h、2h、4h、8h、12h及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同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F-actin的表达变化,记录并测定其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即刻观察经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后的3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细胞膜与对照组类似,均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在次声作用后8h时,各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仍处于高表达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F-actin表达逐渐降低;当次声作用后24h时,各次声暴露组F-actin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声压级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3组细胞的F-actin表达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6Hz,90dB、110dB及130dB的短时次声暴露均可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F-actin表达改变,导致其骨架重建;并且由短时次声作用诱发的细胞骨架改建可在次声暴露结束后24h时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脐血内皮细胞 聚合态肌动蛋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甲基莲心碱对LPS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戴谆 宋金春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LPS诱导的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黏附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甲基莲心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Transwell板建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后,通过脂多...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LPS诱导的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黏附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甲基莲心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Transwell板建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后,通过脂多糖(LPS)建立损伤模型,分别用含梯度浓度(0、0.1、0.3、1、3μmol·L^(-1))甲基莲心碱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内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黏附因子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在甲基莲心碱干预LPS诱导损伤的VEC-SMC共培养体系后,降低了NF-κB p65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TNF-α和ICAM-1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且成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甲基莲心碱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下调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脂多糖 脐血内皮细胞 NF-aB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形态硒与VE联用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霞 姚昭 +1 位作者 张云龙 李红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硒化合物(有机硒: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无机硒:亚硒酸钠)单独使用及其与VE联合使用后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硒化合物(有机硒: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无机硒:亚硒酸钠)单独使用及其与VE联合使用后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HUVECs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H_2O_2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ethylselenocysteine,L-Se MSC)组、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组、VE组、L-Se MSC+VE联用组、SS+VE联用组。经不同样品干预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HUVECs存活率;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各处理组HUVECs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H_2O_2组比较,0.1 mg/L亚硒酸钠、10 mg/L VE处理能使HUVECs内MDA生成量显著减少,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并且亚硒酸钠和VE联合使用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而L-Se MSC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亚硒酸钠和VE均可保护由H_2O_2诱导引起的HUVECs氧化损伤,提高HUVECs抗氧化能力,并且亚硒酸钠和VE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 脐血内皮细胞 协同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益气消癥法中药含药血清干预ER mRNA及VEGFR mRNA表达抑制EA.hy926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丽 李爽 +1 位作者 李海东 宋卓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法中药含药血清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增殖的影响,了解其抑制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雌二醇(E2)组、E2加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划痕法、...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法中药含药血清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增殖的影响,了解其抑制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雌二醇(E2)组、E2加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划痕法、流式细胞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率及ERαmRNA、ERβ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水平。[结果]益气消癥法中药可明显阻断E2对EA.hy92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降低ERα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阻断E2对EA.hy926细胞的凋亡的抑制作用,上调ERβmRNA的表达,与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作用效果呈剂量相关性。[结论]该法方药可通过下调ERα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上调ERβ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EA.hy92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干预血管生成是其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消癥法 子宫肌瘤 脐血内皮细胞 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高良姜黄素促进内皮细胞自噬及抑制损伤内膜过度增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洋 董永飞 +4 位作者 鲍得俊 程传东 齐印宝 魏祥品 牛朝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良姜黄素(Cur)增强内皮细胞(ECs)自噬水平及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3-MA组、Cur组、雷帕霉素(Rapa)组;采... 目的探讨高良姜黄素(Cur)增强内皮细胞(ECs)自噬水平及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3-MA组、Cur组、雷帕霉素(Rapa)组;采用吖啶橙(AO)染色和溶酶体荧光探针法(Lyso-TrackerRed)观察细胞酸性区室积累;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Akt及mTOR的蛋白水平。活体实验中,用球囊压迫法构建颈动脉内膜损伤大鼠模型;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损伤组、3-MA组、Cur组和Rapa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LC3-Ⅱ、p62、Akt及mTOR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IH厚度及有效的管腔面积。结果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ur组和Rapa组HUVECs内酸性区室明显增多,同时LC3-Ⅱ蛋白水平增高,p62、Akt及mTOR蛋白水平降低。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上升,而p62、Akt及mTOR蛋白水平稍下降,Cur组和Rapa组大鼠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p62、Akt及mTOR蛋白水平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颈动脉内膜损伤后3周,损伤节段血管可见明显的IH及血管腔狭窄,而Cur组和Rapa组抑制了IH及减轻血管狭窄。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活体实验中,3-MA干预后均呈现一个相反的结果。结论 Cur能增加ECs的自噬水平及抑制血管损伤后的IH。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ECs中的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黄素 脐血内皮细胞 自噬 内膜增生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婷 黎丹戎 +3 位作者 李力 张玮 阮和云 冠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SKOV3-PM4)、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条件培养基的交互培养体系,通过MTT法...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SKOV3-PM4)、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条件培养基的交互培养体系,通过MTT法测定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Transwell穿膜运动实验、划痕实验、明胶酶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交互培养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SKOV3-PM4、HUVEC相比,交互培养后的SK-OV3-PM4伪足增多,生长速度明显快于SKOV3-PM4,交互培养后HUVEC呈不规则形态,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生长速度与HUVEC相似,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单独的SKOV3-PM4中低表达,在HUVEC中不表达,在共培养的SKOV3-PM4-HUVEC中高表达。结论:HUVEC上清液培养后的SKOV3-PM4的生物学行为和运动侵袭能力发生改变,推测可能与血管内皮分泌的VEGF、MMP-2等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脐血内皮细胞 条件培养基交互培养 侵袭转移
下载PDF
不同声强超声波对细胞骨架微丝F-actin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冰水 袁华 +4 位作者 王斌 牟翔 刘卫 刘静 陈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17,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声强超声波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接种于6孔板中,分别以频率800kHz,占空比为30%功率密度0.20、0.40、0.60和0.80W/cm2,的脉... 目的:研究不同声强超声波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接种于6孔板中,分别以频率800kHz,占空比为30%功率密度0.20、0.40、0.60和0.80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射5min,于辐射后不同时间,对ECV-304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F-actin表达的改变,测定单个细胞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假辐射组细胞有中等量的F-actin表达,荧光物质部分呈弥漫状态,部分呈线形应力丝状态,细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的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四组不同强度超声波辐射后的细胞变化较为一致,辐射后均可看到胞浆中微丝F-actin粗大纤长,弥漫状态的荧光物质相对较少,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数量及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加,细胞膜荧光较强,超声波辐射的四组细胞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应力丝逐渐减少,12h时已接近正常组细胞,各组细胞的变化是同步的。结论:800kHz的脉冲式超声波辐射ECV-304细胞可诱导F-actin表达的改变,导致细胞骨架重建,超声波强度≤0.80W/cm2时,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脐血内皮细胞 聚合态肌动蛋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不同声强超声波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Ca^(2+)浓度的影响
10
作者 王冰水 王斌 +3 位作者 袁华 牟翔 刘卫 陈丹 《中国康复》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800kHz不同声强的超声波辐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和功率密度为0.20、0.40、0.60和0.80W/cm2占空比30%... 目的:研究800kHz不同声强的超声波辐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和功率密度为0.20、0.40、0.60和0.80W/cm2占空比30%的脉冲超声波辐射组(超声波组)。超声波组各声强辐射5min后,与其他各组均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加载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假辐射组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而0.20、0.40、0.60和0.80W/cm2的超声波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波强度越高钙离子的变化越明显;各功率密度间比较,0.80W/cm2点明显高于0.20W/cm2点(P<0.05),其余点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800kHz不同强度的超声波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内钙离子不同程度的超载,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与超声波辐射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脐血内皮细胞 钙离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
11
作者 陈辉 刘苏 吴晓芸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OH)对兔神经节细胞(RGC)的致凋亡作用,检测RGC端粒长度及凋亡与端粒长度差异的可能联系。方法通过-OH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RGC凋亡,以HE、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DNA凝胶电泳检测凋亡;以Southern杂交检测...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OH)对兔神经节细胞(RGC)的致凋亡作用,检测RGC端粒长度及凋亡与端粒长度差异的可能联系。方法通过-OH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RGC凋亡,以HE、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DNA凝胶电泳检测凋亡;以Southern杂交检测正常和凋亡组RGC端粒长度。结果正常组兔RGC平均端粒长度为(8.20±0.33)Kb和(8.49±0.51)Kb,凋亡组兔RGC平均端粒长度分别为(6.06±0.72)Kb和(6.44±0.48)Kb;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H能诱导RGC凋亡;同一个体RGC之间端粒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正常组和凋亡组端粒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凋亡组端粒缩短,端粒较短的RGC可能更易于产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凋亡 神经节细胞 脐血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