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治疗脊髓源性逼尿肌活动过度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志顺 王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骶髓以上节段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由于脑桥排尿中枢和骶段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正常的抑制机制被破坏,将导致逼尿肌活动过度,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或病变患者死亡... 骶髓以上节段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由于脑桥排尿中枢和骶段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正常的抑制机制被破坏,将导致逼尿肌活动过度,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或病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解决脊髓损伤或病变后的膀胱功能障碍问题,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迫尿失禁 活动过度 脊髓 逼尿肌 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 脊髓损伤 脑桥排尿中枢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及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袁丽丽 管英俊 +1 位作者 杜红梅 马登殿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体外适当的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运动神经元,如添加生长因子、相关信号分子、或添加从脊髓源性神经胶质细胞提取的特殊培养液和骨骼肌培养液等,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移植于脑或脊髓... 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体外适当的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运动神经元,如添加生长因子、相关信号分子、或添加从脊髓源性神经胶质细胞提取的特殊培养液和骨骼肌培养液等,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移植于脑或脊髓的病变部位将成为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移植 神经元分化 神经元退行病变 定向诱导分化 脊髓 神经科学
下载PDF
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鉴定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军 徐大波 +1 位作者 付强 刘彦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0期8161-8166,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采用形态学、免疫荧光技术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方法:应用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纯化孕13.5 d C57BL/6胎鼠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estin和Sox2表达;使用自然分化法验证第4代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特性,明确其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采用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可以顺利获取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良好,高表达Nestin和Sox2,且两种标记物与DAPI核染高度均匀吻合,说明细胞纯度高。进一步诱导分化显示,细胞可以向GFAP和Tuj1阳性细胞分化,证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潜能较好。该实验可建立一套体外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培养基 无血清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培养 脊髓 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 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大鼠脊髓源性痉挛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杰 敖丽娟 +2 位作者 李咏梅 王文丽 陈茉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5-587,共3页
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遭受继发的病损,其中痉挛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50%—60%的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痉挛。痉挛,特别是严重的异常痉挛模式的存在,使患者行走困难、平衡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属带... 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遭受继发的病损,其中痉挛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50%—60%的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痉挛。痉挛,特别是严重的异常痉挛模式的存在,使患者行走困难、平衡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很大痛苦,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和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模式 脊髓 脊髓损伤患者 模型 大鼠 行走困难 平衡障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诊治现状
5
作者 谭成兵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2-64,I0001,共4页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是儿童时期脊髓源性神经功能障碍较常见疾病,是指原因不明的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也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以运动、感觉、大小便异常等脊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尽管该病发病率较低,但...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是儿童时期脊髓源性神经功能障碍较常见疾病,是指原因不明的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也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以运动、感觉、大小便异常等脊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尽管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有1/2~2/3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贯脊髓 儿童时期 神经功能障碍 诊治 脊髓功能障碍 常见疾病 脊髓 原因不明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殿君 刘一 +3 位作者 付长峰 宿小云 李相军 韩宏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新生24h的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pCDNA3.1-GFP-IGF转染至细胞内,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及分化情况。结果转IGF-1基因...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新生24h的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pCDNA3.1-GFP-IGF转染至细胞内,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及分化情况。结果转IGF-1基因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在无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内增殖,并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结论IGF-1可在体外抑制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并定向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备用背根猫脊髓源性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及生物活性检测
7
作者 刘苏 吴良芳 保天然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研究组对脊髓可塑性研究已证实,切除猫部分背根后,保留的背根(备用报)纤维可则侧支出芽代偿被切断的传入纤维,并与其靶区(背角)重建突触联系。用电泳和体外培养等方法亦发现备用背根猫去传入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中一些蛋白质... 本研究组对脊髓可塑性研究已证实,切除猫部分背根后,保留的背根(备用报)纤维可则侧支出芽代偿被切断的传入纤维,并与其靶区(背角)重建突触联系。用电泳和体外培养等方法亦发现备用背根猫去传入侧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中一些蛋白质的含量发生了变化,而且其促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增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分离提取液中对神经突起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相关蛋白质。实验采用成年雄性家猫30只,切除一侧T10~L1,L3~L5,L7~S2背根节,保留L2和L5背极为备用背根。术后五天取手术侧和非手术侧T9~S3节段脊髓背角组织,分别匀浆、离心后,所得上清液即为提取液。提取液经SephadexG-20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三个主峰,分别收集手术侧和非手术侧三个峰值处的洗脱液,透析、冻干,用再改良的悬滴培养法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手术侧背角提取液中第二峰值洗脱液促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明显张于非手术侧者(Pwto.01),在加入量为50ug/ml时,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最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该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背根 脊髓 神经营养活物质 分离 生物活 检测
下载PDF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闫长祥 安沂华 +3 位作者 历俊华 于春江 张亚卓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和分化的特异性。方法 从孕 1 7d的S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血清诱导其分化 ,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研究其特性。结果 在血清的诱导下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大多数分化成GFAP阳...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和分化的特异性。方法 从孕 1 7d的S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血清诱导其分化 ,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研究其特性。结果 在血清的诱导下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大多数分化成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 ,少数分化为tubu lin β阳性的神经细胞 ;与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相比较 ,其分化出的神经细胞的突起长度明显延长。结论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神经干细胞 特异 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腹压训练加间歇导尿法对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的综合效果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桂荣 余光菊 张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将60例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患者随机分A、B、C3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腹压训练加间歇导尿法,B组采用腹压训练加留置导尿管法,C组采用间歇导尿法。于护理3周后评价3组患者疗效、尿路... 目的探讨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将60例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患者随机分A、B、C3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腹压训练加间歇导尿法,B组采用腹压训练加留置导尿管法,C组采用间歇导尿法。于护理3周后评价3组患者疗效、尿路感染发生率及经济学指标。结果干预3周后,3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A组最佳;B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出院时医疗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A、B、C组。结论腹压训练加间歇导尿术可以让患者尽早形成平衡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降低医疗费用,是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的最佳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非反射型膀胱 护理 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正旭 罗卓荆 +2 位作者 孟晋宏 曹延林 王树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5-298,i00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孕14d的胚胎小鼠脊髓,原代培养出脊髓NSCs.培养四代后...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孕14d的胚胎小鼠脊髓,原代培养出脊髓NSCs.培养四代后,分别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存在与否的不同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的BMP-2,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浓度的BMP-2(1~10ng/ml)与bFGF(20ng/ml)联合作用,可促进脊髓NSCs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较高浓度BMP-2(100ng/ml)可抑制脊髓NSCs的增殖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结论:脊髓NSCs在低浓度BMP和bFGF联合作用下能有效地分化成具有多种特性的神经样细胞,并与脊髓具有良好的同源性,可为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提供良好的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 分化 神经元 胶质细胞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殿君 刘一 +3 位作者 付长峰 宿晓云 王芳 李相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为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首次采用注射器灌注法分离新生24hWistar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培...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为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首次采用注射器灌注法分离新生24hWistar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培养液调节细胞终浓度并进行培养,形成克隆后,传代。将传至第1代培养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其分化。形态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利用鼠抗Nestin抗体、鼠抗GFAP抗体、鼠抗MAP-2抗体进行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在血清的作用下可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细胞形态、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Nestin、GFAP、MAP-2的神经细胞。结论:大鼠脊髓内可分离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花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的生长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 β catenin和GAP 4 3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 ,不同时间段的表达。结果 分化 1d时 ,β catenin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有... 目的 探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的生长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 β catenin和GAP 4 3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 ,不同时间段的表达。结果 分化 1d时 ,β catenin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有表达。到分化第 4d时 ,β catenin的表达变弱 ,到第 7d时 ,β catenin表达阴性。GAP 4 3在分化 1d时 ,在细胞浆内有广泛的表达 ,到 4d时反应增强 ,且在突起中的表达很明显。到第 7d时GAP 4 3反应消失。结论 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 ,β catenin联合GAP 4 3引导早期的突起生长 ,到分化第 7d时这种突起生长停止 ,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干细胞 Β-CATENIN GAP-43 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间歇导尿联合腹压训练护理在脊髓源性非反射型膀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静 王利杰 王红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联合腹压训练护理在脊髓源性非反射性膀胱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脊髓源性非反射性膀胱患儿7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导尿联...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联合腹压训练护理在脊髓源性非反射性膀胱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脊髓源性非反射性膀胱患儿7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导尿联合腹压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膀胱训练效果、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膀胱训练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P<0.05);研究组患儿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及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腹压训练护理干预在脊髓源性非反射性膀胱患儿中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膀胱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导尿 腹压训练 脊髓非反射膀胱 护理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的影响
14
作者 张爱萍 耿新娥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4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源性痉挛女性患者导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同时进行间歇导尿的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源性痉挛女性患者导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同时进行间歇导尿的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及环境护理等,观察两组导尿1次插管成功率、导尿时间以及患者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护理后1次插管成功率,导尿时间,患者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导尿所需时间,提高患者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脊髓痉挛 导尿一次插管成功率
下载PDF
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刘春艳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847-84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脊髓源性肌痉挛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留导尿管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比分...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脊髓源性肌痉挛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留导尿管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导尿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导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尿时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技术能减轻导尿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导尿效果,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脊髓肌痉 导尿
下载PDF
巴氯芬致中枢神经系统障碍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佳佳 毛一亮 +2 位作者 丁萍月 陈莉莉 巫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巴氯芬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 氯苯氨丁酸 脊髓 眼球震颤 疾病
下载PDF
巴氯芬鞘内注射治疗重度痉挛获批
17
《中国处方药》 2010年第12期61-61,共1页
近日,FDA批准了CNS Therapeutics公司生产的巴氯芬注射剂(Gablofen)用于鞘内注射治疗重度脑源性或脊髓源性痉挛。重度痉挛是一种运动障碍,仅在美国就有超过50万例患者,通常与多发性硬化症、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脑外伤以及卒中有关。
关键词 鞘内注射治疗 巴氯芬 Therapeutics公司 痉挛 多发硬化症 FDA批准 脊髓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廖成文 郑慧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膀胱压力...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膀胱压力、最大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压力、膀胱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尿失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纠正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障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脊髓损伤神经尿失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法结合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宁 马蕾 杨彩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方法结合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饮水管理和膀胱功能训练以及间歇导尿;康复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方法结合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饮水管理和膀胱功能训练以及间歇导尿;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先应用简易膀胱容量法判断膀胱的容量,导尿前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后再决定导尿时间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每周尿常规检查结果及每天导尿次数,同时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患者导尿次数、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计数及ICI-Q-SF评分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运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方法结合膀胱扫描仪能及时准确获取膀胱残余尿量信息并确定导尿时间点,可减少不必要导尿次数并减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法 膀胱扫描仪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俊华 陈邦国 +3 位作者 尹晶 王刚 邹玮庚 骆小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关元组)、电针水道穴对照组(水道组),每组20只。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关元组和水道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段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逼尿肌兴奋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模型组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表达的提高,使受损的脊髓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了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关元穴作用效应优于水道穴,说明不同穴位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电针 穴位特异 逼尿肌兴奋 脊髓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