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7
1
作者 郭卫 徐万鹏 +1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7-831,共5页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方法 回顾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 119例间骶骨肿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性 72例 ,女性 4 7例。其中 ,脊索瘤 5 2例、骨巨细胞瘤 16例、神经纤维瘤 ...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方法 回顾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 119例间骶骨肿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性 72例 ,女性 4 7例。其中 ,脊索瘤 5 2例、骨巨细胞瘤 16例、神经纤维瘤 5例、转移瘤 2 3例、骨髓瘤 9例、骨母细胞瘤 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5例、骨肉瘤 3例、软骨肉瘤 4例。采用后方入路 83例 ,前后路联合切口 36例。 2 9例接受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 ,16例术前接受过放疗。 结果  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 ,多数转移瘤及骨髓瘤死于术后 1~ 3年。 3例骨肉瘤中 2例死亡 ,带瘤生存 1例。 4例软骨肉瘤术后均反复复发 ,3例死亡 ,带瘤生存 1例。 5 2例脊索瘤中 ,3例死于转移性脊索瘤 ,3例死于肿瘤反复复发所致衰竭。在其余 4 6例患者中 ,31例无瘤生存 ,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半 ,没有肿瘤局部复发迹象。 15例脊索瘤患者均出现局部复发。双侧S3 以上神经根基本保全的患者中 ,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 ,2例仅保全S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 ,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 ,术后长期放置尿管 ,均未接受结肠造瘘手术。 结论 骶尾部肿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 ,术后加用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 治疗 外科手术 脊索 骨巨细胞 神经纤维
原文传递
球囊导管阻断动脉控制肿瘤术中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米川 马忠泰 +1 位作者 卢海霖 徐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后再切除骨肿瘤,探讨其对减少术中肿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对4例高位骶骨肿瘤(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1例)和4例髋区骨转移瘤(肺癌3例、骨肉瘤1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术。术... 目的术中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后再切除骨肿瘤,探讨其对减少术中肿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对4例高位骶骨肿瘤(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1例)和4例髋区骨转移瘤(肺癌3例、骨肉瘤1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腹主动脉或一侧髂总动脉,每次阻断动脉40~70min或间隔15~20min再阻断,后行肿瘤切除。结果阻断大动脉后,在分块切除及刮除骶骨肿瘤和边缘性切除股骨近端骨转移瘤时,出血极少,无须止血,有类似肢体手术中应用止血带的效果,全部病例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出血100~300ml。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边界易确定,肿瘤切除完全,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均平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肿瘤近端大动脉,再切除高位骶骨肿瘤和髋区肿瘤,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导管 术中出血 阻断动脉 高位骶骨肿 2003年3月 控制 骨转移 2005年 骨巨细胞 切除术 手术中应用 大动脉 临床意义 出血 髂总动脉 腹主动脉 股骨近端 患者血压 再切除 脊索 骨肉 边缘性 止血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MR影像研究(论动态增强扫描的意义) 被引量:38
3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4 位作者 陈应明 罗柏宁 陈美霞 邹文星 黄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类肿瘤的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颅底脊索瘤呈持续缓慢强化 ,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上升期、平台期和消退期 :0s至12~ 35min(平均 2 7min) ,信号逐渐上升至最大值 ,持续 35~ 6 6min(平均 5 0min)后逐渐下降 ,平均强化速率 10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 5 /min。鼻咽癌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 ,平均强化速率 32 5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7/min。结论 持续缓慢强化是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颅底肿
原文传递
脊索瘤的病理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松龄 张云亭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1年第4期224-227,共4页
脊索瘤属于原发性低度恶性的骨肿瘤,发生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4%,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第4位。根据脊索瘤的组织学特征,可将起源于脊索的肿瘤及相关病变归纳为:脊索残余物和脊索瘤。脊索瘤一般包括经典型脊索瘤(typical chordoma... 脊索瘤属于原发性低度恶性的骨肿瘤,发生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4%,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第4位。根据脊索瘤的组织学特征,可将起源于脊索的肿瘤及相关病变归纳为:脊索残余物和脊索瘤。脊索瘤一般包括经典型脊索瘤(typical chordoma)和软骨瘤样脊索瘤(chondroid chordoma),还有少见的未分化型脊索瘤(dedifferentiated chordoma)和周围型脊索瘤(parachordoma)。本文综述了近年文献中有关脊索瘤发生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病理学 成像 CT NMR
下载PDF
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定标 段国升 +1 位作者 张纪 刘树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报告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7例,包括以颅底陷入为主的枕骨大孔区畸形6例和斜坡脊索瘤1例,效果较好。对手术方法作了简扼的介绍。作者认为,经口腔入路显露满意,只要处理得当,感染和脑脊液漏可以避免,因而不仅适用... 报告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7例,包括以颅底陷入为主的枕骨大孔区畸形6例和斜坡脊索瘤1例,效果较好。对手术方法作了简扼的介绍。作者认为,经口腔入路显露满意,只要处理得当,感染和脑脊液漏可以避免,因而不仅适用于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齿状突骨折、环枢椎脱位,还适用于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的肿瘤和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孔畸形 脊索 口腔入路
原文传递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方法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4 位作者 苏长保 杨义 陶蔚 马文斌 尹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2例 ,垂体转移癌 2例 ,垂体内分泌癌 1例。肿瘤直径为 3 0~ 5 5cm ;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 2例 ,向侧方生长侵入海绵窦 7例 ,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 19例。 2 8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 19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例。随诊 6个月至 4年 ,2例垂体转移癌和 1例脊索瘤的残留肿瘤增大 ,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巨大肿瘤 ,显露满意 ,切除较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巨大肿 经蝶窦入路 鞍区 患者 垂体转移癌 脊索 生长 残留 斜坡
原文传递
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亚卓 王忠诚 +6 位作者 赵德安 周益民 张世渊 宗绪毅 宋明 裴傲 赵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技术、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29例应用30°,70°硬性神经内镜,经鼻中隔和中鼻甲间入路,用高速磨钻磨除相应的骨性...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技术、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30例。29例应用30°,70°硬性神经内镜,经鼻中隔和中鼻甲间入路,用高速磨钻磨除相应的骨性结构,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1例在显微外科下开颅切除颅内部分肿瘤,然后在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切除斜坡、鞍区蝶筛窦、上颌窦、颞下窝的肿瘤。18例在术后6-12个月获得随访。结果肿瘤近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7例。24例术后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6例无变化。所有病人在术后7- 10d可恢复日常生活。1例在出院后20d因脑脊液漏再次入院做修补手术。随访的18例中,有4例在术后10-18个月复发,这4例均为广泛性生长的病例。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有明显的优势。其操作简便安全;术中视野清楚,有利于显露;术后严重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脊索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俊廷 吴震 +2 位作者 贾桂军 张力伟 钱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05例颅底脊索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108例次,有3例病人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4例次,近全切除65 例次,全切和次全切除率为73.2%,大部及部分切除29例次。手术死亡2例。108...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05例颅底脊索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108例次,有3例病人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4例次,近全切除65 例次,全切和次全切除率为73.2%,大部及部分切除29例次。手术死亡2例。108例次手术中有34 例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底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24例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1 位作者 周定标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2-345,共4页
总结24例颅底脊索瘤,介绍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其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及病变起源部位与扩展方向,分为四种临床类型:蝶鞍型、斜坡型、枕颞型和广泛型。并提出手术进路选择。从本... 总结24例颅底脊索瘤,介绍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其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及病变起源部位与扩展方向,分为四种临床类型:蝶鞍型、斜坡型、枕颞型和广泛型。并提出手术进路选择。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颅底脊索瘤临床症状繁杂,又无特异性表现,加之其部位隐匿,检查困难,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中MRI无假阴性报告,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骨肿 NMR 成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陈应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6,T006,共5页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 ,MPR)。结果 MRI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CT ,CT、MRI显示颅底中线骨质破坏作用相似。根据MRI显示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范围 ,颅底脊索瘤分为蝶鞍斜坡型、鼻咽型和颞枕型。颅底脊索瘤T2 加权 (T2 weightimaging,T2 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体瘤 (P <0 0 1)。MRI的MPR影像显示 ,3例视神经被肿瘤推压移位 ,4例被肿瘤包埋 ,7例功能损害的外展神经均为肿瘤包绕侵蚀 ,3例动眼神经受压。结论 T2 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重要鉴别意义 ;MRI的MPR技术可对颅神经精确显示 ,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底肿 核磁共振 X线 体层摄影术 CT MRI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静 张云亭 +3 位作者 李威 张敬 陈静 何雅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MRI特征,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包括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并将其与病理分型进行...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MRI特征,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包括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评价肿瘤T2WI信号强度,并将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中12例发生于斜坡,4例位于斜坡以外,其中鞍旁、颈静脉孔区各1例,蝶窦2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分叶状)。病变信号不均,均可见蜂窝状表现。T1WI呈明显低或稍低信号,其中8例可见局灶性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6例,缓慢渐进性强化6例。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16例中10例为经典型,6例为软骨瘤样型。两型之间T2WI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底脊索瘤MRI无论在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单纯根据病变的信号强度无法确定脊索瘤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脊索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分型及入路 被引量:16
12
作者 桂松柏 宗绪毅 +4 位作者 王新生 李储忠 赵澎 鲁润春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底外科 神经内镜 分型 经鼻入路
原文传递
经鼻内镜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秋航 孔锋 +1 位作者 严波 倪志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1月 ̄2006年2月对7例脊索瘤和2例脊索肉瘤行经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复视4例,视力障碍或失明3例,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4例,面部麻...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1月 ̄2006年2月对7例脊索瘤和2例脊索肉瘤行经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复视4例,视力障碍或失明3例,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4例,面部麻木1例。肿瘤同时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4例,岩尖区5例,寰枢椎2例。随访时间3 ̄39个月。结果6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术中内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1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次全切除。1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至随访期结束,7例病人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1例行脊索瘤次全切除的病人5个月后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视觉效果好,可以大范围切除病变。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对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 脊索 软骨肉 颅窝 颅底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内镜经鼻手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 被引量:14
14
作者 桂松柏 曹磊 +3 位作者 宗绪毅 李储忠 王飞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颅底重建;(2)硬膜缺损≤1.0cm 12例,使用自体游离组织(自体游离脂肪、肌肉、肌筋膜)结合人工材料进行多层加固技术颅底重建;(3)硬膜缺损>1.0cm21例,使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游离组织进行颅底重建。结果 硬膜完整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0例(0%);硬膜及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1例(8.3%);硬膜和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2例(9.5%).总体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2.1%.结论 不同类型的硬膜缺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方法;尽量减少鼻腔带蒂黏膜瓣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鼻腔创伤,减少术后鼻腔并发症,增加术后的舒适度,而且可以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的颅底重建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神经内镜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曹东 肖建如 +2 位作者 马俊明 杨兴海 冯大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 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索 治疗方案
下载PDF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6
作者 潘斌才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脑膜 神经胶质 颅底肿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白吉伟 郑仕奇 +6 位作者 桂松柏 王帅 李储忠 杜江 赵澎 曹磊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专业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23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共行内镜手术160例次。对可能影响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专业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23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共行内镜手术160例次。对可能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患者行160例次手术,斜坡脊索瘤在神经内镜下全切除46例次,全切率为28.8%。在所分析的因素中,肿瘤所在斜坡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肿瘤钙化程度、肿瘤体积、质地、导航的应用、手术治疗史、放射治疗史以及治疗年代等对全切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切除斜坡脊索瘤安全、有效。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包括肿瘤位于斜坡的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钙化程度、体积、质地以及手术和放射治疗史等。全切率随着导航等新设备的应用和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窝 神经内镜 切除程度
原文传递
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冬梅 孙琦 +3 位作者 杨献峰 牡丹 周正杨 朱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3-866,共4页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瘤17个(17/21,81.0%),少见部位的脊索瘤为4个(4/21,19.0%);90.5%(19/21)的病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71.4%(15/21)的病灶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具有MRI T2WI"蜂房征"的病例为90.5%;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提高,复发率也提高。结论: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诊断大多数脊索瘤,明确肿瘤范围,为手术切除及相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根据肿瘤的分期对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CT、MRI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利猛 廖伟华 +1 位作者 王小宜 郑发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区1例,1例同时跨颅中、后窝生长。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3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CT表现肿块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8例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颅底脊索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T2WI明显高信号较具特征性,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脊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立敏 张余 +4 位作者 周烨 陈加荣 蓝国波 黄文汉 姚孟宇 《中国数字医学》 201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两例颈椎高位脊索瘤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颈椎模型,对颈椎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两例颈椎高位脊索瘤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颈椎模型,对颈椎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中参照模型,达到术中精确置钉效果。结论:3D打印技术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颈椎肿瘤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颈椎高位多节段脊索瘤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它在颈椎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颈椎 3D打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