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被引量:11
1
作者 尹庆水 权日 +9 位作者 昌耘冰 邓建业 李涛 侯之启 黄华扬 黄山东 章凯 张余 张惠民 苏增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作同体两侧肢体不同方法治疗对照,右侧行SPR+SAR手术,左侧仅行SPR手术。结果脊髓圆锥部手术较腰骶部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按刘小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SPR+SAR手术解除痉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SPR手术。结论脊髓圆锥部手术是一简捷、安全、可靠、值得提倡的术式,SAR手术作为SPR手术的补充很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切断 脑瘫 痉挛性脑瘫 SPR SAR
原文传递
感觉/运动神经切断影响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小健 苏云星 +2 位作者 余建平 安雪君 贾中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切断组成大鼠坐骨神经的不同成分、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来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周围神经系统对骨组织的生理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 [目的]通过建立切断组成大鼠坐骨神经的不同成分、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来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周围神经系统对骨组织的生理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选择性切断一侧L4~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暴露侧/切断侧胫骨造成横行骨折,髓钉固定。30d后取大鼠双侧胫骨,测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患侧骨痂宽度及健侧胫骨相应位置的皮质宽度、取所有大鼠双侧胫骨行湿重称量、骨痂组织学切片观察、双侧胫骨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所得结果均以患侧数据除以相应健侧数据得出一相对数,以相对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检测项目示神经切断组骨折处骨痂形成多,力学强度差,骨痂成熟度差(P<0.05),以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尤甚(P<0.05)[结论]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完整的神经支配是正常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脊神经切断 骨折愈合
下载PDF
SPR手术中椎板后移回植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范大来 陆勇 王毳 《临床骨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34例随访6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椎板后移回植是...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34例随访6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椎板后移回植是维护脊椎后柱稳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椎板回植
下载PDF
脊神经节节前或节后切断影响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小健 苏云星 +6 位作者 余建平 安雪君 贾中伟 郭淑敏 郭秀生 李鹏翠 魏垒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一侧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节前/节后切断、联合同侧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观察骨折愈合过程,评价脊神经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将120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SO组)、脊神经后根节前切断...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一侧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节前/节后切断、联合同侧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观察骨折愈合过程,评价脊神经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将120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SO组)、脊神经后根节前切断组(AGR组)和脊神经后根节后切断组(PGR组),每组40只。切断范围包括L4~L6神经根。将神经切断侧胫骨造成横断骨折模型。术后3 d、7 d和2周时,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骨折处骨痂组织,应用RT-PCR技术检测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mRNA表达情况。于术后4周和8周时,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对骨折处骨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测。使用影像学方法在术后4周和8周对所有大鼠进行骨折愈合情况观测。所有数据采用相对数(骨折侧数据/健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术后3 d和7 d时,骨折端骨痂组织中I型胶原和II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面,SO组[I型胶原分别为(81.3±11.1)倍、(17.9±5.8)倍;II型胶原为(2.4±0.5)倍、(12.5±3.4)倍]较其他两组[AGR和PGR组I型胶原3 d时分别为(37.5±8.2)倍、(24.7±9.2)倍,7 d时分别为(7.2±1.8)倍、(6.7±2.4)倍;II型胶原3 d时分别为(2.1±1.0)倍、(2.9±1.2)倍,7 d时分别为(2.8±1.3)倍、(1.2±0.4)倍]明显增高(P〈0.05),而术后7 d时II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面AGR组(2.8±1.3)较PGR组(1.2±0.4)增高(P〈0.05)。术后4、8周,AGR组和PGR组比SO组骨折端局部骨痂体积大,矿化程度低,力学载荷低(P〈0.05),尤以PGR组明显(P〈0.05)。结论感觉神经损伤影响骨折愈合的过程,而感觉神经根上的脊神经节对骨折愈合可能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感觉神经 脊神经切断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脑瘫痉挛24例报告
5
作者 陈东翔 《四川医学》 CAS 1996年第6期362-363,共2页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脑瘫痉挛24例报告仁寿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612560)陈东翔大脑性瘫痪是在产前产后胎婴儿大脑受到非进行性的损害而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性疾病,采取传统的解痉药物、针刺疗法、局部...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脑瘫痉挛24例报告仁寿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612560)陈东翔大脑性瘫痪是在产前产后胎婴儿大脑受到非进行性的损害而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性疾病,采取传统的解痉药物、针刺疗法、局部药物阻滞以及各种矫形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性瘫痪 痉挛 脑外科手术 脊神经切断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19
6
作者 邵旭 于炎冰 +5 位作者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刘江 刘红举 杨文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5例(0.19%)、吸入性肺炎4例(0.15%);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胀145例(5.6%)、肠绞痛80例(3.1%);泌尿系统并发症包括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54例(2.1%)、泌尿系感染6例(0.23%);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下肢无力327例(12.6%)、下肢感觉障碍140例(5.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头痛112例(4.32%)、癫痫发作4例(0.15%),无椎管内或颅内感染、椎管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一般手术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1 382例(53.3%)、切口感染延迟愈合5例(0.19%)、脑脊液漏8例(0.31%)。随访1年以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运动能力下降7.33%(190/2 593),下肢感觉障碍5.59%(145/2 593),大小便障碍0.04%(1/2 593),脊柱侧弯7.23%(31/429),胸椎后凸4.2%(18/429),腰椎滑脱10.49%(45/429),长期腰背痛9.72%(252/2 593),未见性功能障碍。结论:腰骶段SPR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安全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切断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下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2 位作者 徐晓利 刘江 马延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瘫性上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平均随访38.7个月。结果94.1%的病人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瘫性上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平均随访38.7个月。结果94.1%的病人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2%;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2.9%,随访期间为76.5%;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2.4%。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20侧(58.8%),肌力下降13侧(38.2%),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复发2例(11.8%)。结论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上肢肌群广泛痉挛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等,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显微外科手术 上肢 脊神经切断
下载PDF
不同方法射频消融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后腰椎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科冉 赵宏亮 +4 位作者 秦江 商卫林 唐家广 侯树勋 李振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32-637,共6页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共6个方向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和活动度,进行组内对照及组间对照对比分析。结果组内对照:两组术后腰椎肌力、前屈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1.21±0.13)°、左侧屈活动度为(31.95±1.03)°、右侧屈活动度为(34.53±1.12)°、左旋活动度为(45.95±1.19)°、右旋活动度为(45.95±1.19)°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5.05±1.58)°,(24.02±0.92)°,(22.02±1.95)°,(32.72±0.92)°,(34.02±0.31)°],经皮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5.25±1.41)°、左侧屈活动度为(32.01±1.01)°、右侧屈活动度为(35.01±2.21)°、左旋活动度为(38.01±1.64)°、右旋活动度(40.01±0.67)°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4.99±2.27)°,(26.38±2.10)°,(23.21±1.30)°,(33.03±1.06)°,(35.3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术前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左右旋活动度[分别为(45.95±1.19)°和(47.37±1.21)°]大于经皮组[分别为(38.01±1.64)°,(40.0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并未对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旋和左右旋的肌力带来不良影响;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后,腰椎的腰椎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活动度得到了提升;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切断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脑瘫患者痉挛及粗大运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杰 徐林 +6 位作者 曾杰 杨兴奎 李召辉 邵高凯 李筱叶 邓博文 穆晓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究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分别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者共47例,根据是否行... 目的:探究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分别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者共47例,根据是否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治疗分为A组和B组,A组则采用康复结合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其中A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30±3.25)岁;B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7.00±3.09)岁。治疗前后对47例患者进行改良的Ashworth(MAS)评级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患者MAS分级及GMFM-88项评分变化以评价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A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GMFM-88项D区、E区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组D区及总分较B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在E区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明显,能够有效促进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切断 脑性瘫痪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穆晓红 徐林 +6 位作者 许世刚 曹旭 张鹏 郑晨颖 周莉 李小平 陈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可靠方法。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脑瘫患儿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年龄3~1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治疗组:...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可靠方法。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脑瘫患儿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年龄3~1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治疗组:男66例,女47例;年龄3~8岁,平均(6.5±1.2)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辅以运动疗法。对照组:男59例,女54例;年龄3~10岁,平均(6.9±1.5)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肌张力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2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GMFM得分平均(134.29±46.43)分,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平均(1.27±0.42)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中踝背屈角度平均(14.2±3.1)°,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SPR术后康复中具有明显效果,有助于减轻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运动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民 肖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类型为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类型为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以有效降低肌张力并缓解痉挛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被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SCP的外科治疗。本文将从SDR的历史回顾、国内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并发症、SDR相关问题、未来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选择性 脊神经切断 脑性瘫痪
下载PDF
经皮射频和内镜下射频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科冉 曹峥 +4 位作者 赵宏亮 秦江 商卫林 侯树勋 李振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9-436,共8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 目的评价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neurotomy,RN),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3周、6个月、1年、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SF-36生活质量指数,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对照。结果 (1)经皮组3周时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15±0.81,76.75±7.07,79.01±13.81改变为2.60±0.75,28.00±3.84,92.67±11.13,改善率(63.04±12.49)%,优良率100%,6个月时疗效开始下降,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85±0.88,32.50±4.44,87.32±17.20,改善率(45.68±13.18)%,优良率60%,2年时已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组疗效优秀且维持时间较长,6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为3.15±0.57,27.50±2.96,87.89±14.49,改善率(55.45±9.01)%,优良率90%,术后1年疗效开始减低,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40±0.68,35.70±5.81,81.53±12.02,改善率(51.49±12.83)%,优良率仍高达80%,术后2年时疗效下降明显,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93±0.75,44.35±3.99,77.86±10.75,改善率降至(44.17±11.33)%,优良率降至45%,但是各项评分仍明显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对照方面,3周时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以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各观察指标,内镜组均优于经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方面,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RN和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均能获得优秀的短期疗效,但内镜技术疗效更佳且更持久;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切断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85例疗效回顾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南开 车善理 +2 位作者 周波 邓宗锵 唐文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01-2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年85例肌力≥Ⅲ级,肌张力ⅡˉⅣ级的病期稳定期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04/2003-12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病情己经稳定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85例为手术对象。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6年85例肌力≥Ⅲ级,肌张力ⅡˉⅣ级的病期稳定期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04/2003-12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病情己经稳定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85例为手术对象。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8.8岁。①瘫痪情况:双下肢瘫痪46例,双上肢瘫痪4例,偏瘫13例,三肢瘫12例,四肢瘫10例。②并发症情况:伴有流涎22例,斜视19例,语言障碍26例,明显智力低下12例;有癫痫病史5例,有内收肌切断史7例,合并扭转痉挛1例。③行走功能:术前不能独立行走54例(其中不能独自站、坐或/和双手扶助均不能行走3例,牵双手勉强可行走21例,牵一只手可行走29例),能独立行走但步态异常27例。④步态情况:不同程度尖足现象80例,交叉腿、剪刀步态62例,足内翻或外翻畸形42例,膝关节屈曲不能伸直18例。⑤肌力:指关节痉挛屈曲不能伸直及腕关节不能背伸(似爪形手)9例,肩关节肌肉痉挛(肩关节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1例。术前检查患肢肌力Ⅲ级18例,Ⅳ级62例,Ⅴ级5例。⑥肌张力:肌张力Ⅱ级14例,Ⅲ级59例,Ⅳ级12例。⑦查体情况:髌阵挛阳性13例,踝阵挛阳性45例,巴彬斯基氏征阳性64例,霍夫曼氏征阳性19例。术前常规照片、准确定位,发现隐性脊柱裂8例,轻度脊柱侧弯5例,未发现脊柱滑脱及髋关节脱位。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及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治疗,随访2年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和步态的变化,并以此为临床有效和无效的评估标准。结果:8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肢肌力:83例与术前相当或好于术前,2例较术前略差。②肌张力改善:68例患肢肌张力降至正常,8例肌张力稍低于正常,9例肌张力仍然略高于正常,平均降低Ⅱ~Ⅲ级。③行走功能: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44例已可独立行走,12例儿童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肌痉挛状态
下载PDF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晓群 赵保平 +4 位作者 王延芬 高文龙 高龙远 聂培力 娄季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根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力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 目的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根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力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0具的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在儿童标本中硬脊膜内侧段长度为4~15cm,在成人标本中其长度为6~20c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出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以棘突根部下缘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临床应用200例,疗效明显优于非改良的手术治疗。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SPR术式具有切口小、脊柱稳固、功能改善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脊神经切断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9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健 尹靖宇 +2 位作者 郑炳铃 徐涛 陈熙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施行L-SPR手术,通过观察下肢肌张力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 目的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施行L-SPR手术,通过观察下肢肌张力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9例,时间3~88个月。术后肌张力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畸形完全消失26例,症状减轻49例,不变24例。近期并发症为一过性头痛23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一过性痉挛加重20例,锥体外系症状加重6例;远期并发症为腰部乏力2例,痉挛复发3例,均治疗后改善。结论 L-SPR手术能有效解除脑瘫性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痉挛 下肢
下载PDF
混合脑机接口技术用于痉挛性偏瘫手功能训练两例
16
作者 吴晓莉 康晓宇 +2 位作者 李文军 王树峰 刘丽旭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93-995,共3页
病例介绍患者1,女,22岁,因“右侧肢体功能活动不利18个月”于2023年10月17日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康复科。患者2022年5月20日突发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及意识障碍,当地医院诊断“动脉血管畸形破裂,左... 病例介绍患者1,女,22岁,因“右侧肢体功能活动不利18个月”于2023年10月17日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康复科。患者2022年5月20日突发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及意识障碍,当地医院诊断“动脉血管畸形破裂,左侧基底节出血”,经脱水降颅压及“血管畸形栓塞术”等治疗好转。自病后2周患者先后辗转多个医院康复治疗近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脑机接口 运动想象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脊神经切断
原文传递
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辰 李文军 +3 位作者 李峰 栗鹏程 薛云皓 王树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为1~18年,平均(6.7±5.9)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屈指肌肌张力3级6例、2级1例,屈指肌肌力4级4例、3级3例。观察术后患者屈指肌肌张力和肌力的恢复情况,以及手功能改良House上肢功能分级(Hous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HFC)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4±10.3)个月。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屈指肌肌张力均较术前降低2个等级且肌力无减弱,疗效评定均为优。术后早期屈指肌肌力均有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2级增至5级或以上,恢复了手的主动抓握及日常使用功能。7例患者最终的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1.6±0.8)级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4.0±1.7)级。术后第1天7例患者均有小指及前臂内侧感觉麻木,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屈指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手痉挛性瘫痪 屈曲挛缩 胸1脊神经切断
下载PDF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6 位作者 姜洪和 高吉昌 张承敏 陈庆贺 袁梅 晁民 王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46,共2页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 ,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 ,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定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发现 ,临床应用 2 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Ache反应阳性 ,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说明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切断 髓损伤 痉挛 神经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京生 田肇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4,JL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术中按0.2μg·kg^-1·h^-1持续泵人右美托咪定。...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4,JL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术中按0.2μg·kg^-1·h^-1持续泵人右美托咪定。两组术中麻醉维持按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丙泊酚2—6mg·kg^-1·h^-1持续泵人。记录两组不同时段SBP、HR、BIS、PETcO:,记录术中电刺激进行肌电(EMG)监测时患儿体动发生例数、术后躁动例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EMG监测时HR低于对照组,术中EMG监测时体动例数(0)及术后躁动例数(6.7%)少于对照组(13.3%,13.3%)。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维持,可使患儿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减少术后躁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儿童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5
20
作者 廉永云 金玉花 +2 位作者 李伟奇 张瑾 裴福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3期7433-7435,共3页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岁~17岁,行SPR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矫正部分下肢畸形,再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矫正残余畸形,配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平均随访4.2年(2年~7.5年),采用刘小林等的脑瘫疗效评估标准,比较SPR术前和术后、SPR术前和下肢矫形术后脑瘫分项功能评分和脑瘫痉挛临床分项评估。结果:在SPR术后,脑瘫对比分项中躯干活动和蹲立变换两项恢复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系统治疗后,脑瘫对比分项的各项恢复率均在90%以上,脑瘫痉挛临床分项各项的改善率均为80%以上,尤其尖足现象和交腿现象的改善率为100%;下肢肌张力由平均4.2级降至平均1.4级。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下肢矫形术及功能康复训练是治疗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切断 功能恢复 下肢矫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