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侧颈_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徐建光 胡韶楠 +2 位作者 王欢 沈丽英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证实同侧选择性颈 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撕脱伤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1996年 3月至 1997年 2月 ,运用同侧颈 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8例。其中 ,上干撕脱伤 7例 ,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颈 7神... 目的 证实同侧选择性颈 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撕脱伤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1996年 3月至 1997年 2月 ,运用同侧颈 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8例。其中 ,上干撕脱伤 7例 ,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颈 7神经根部分损伤 1例。选择颈 7神经根前股或前股前外侧份行移位术 ,直接与上干前股作显微缝合。 5例术后随访 6个月 ,3例因时间短未统计在内。结果  8例移位后同侧颈 7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均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颈7神经根前股外侧份移位至上干前股的 5例 ,4例术后 4个月肱二头肌已恢复屈肘动作 ,疗效显著。 1例合并颈7神经根部分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欠佳。结论 同侧选择性颈 7神经根纤维束组移位 ,提供了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新的动力神经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脊神经 神经移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的评价 被引量:32
2
作者 梅芳瑞 张峡 周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大多数效果优良,术后腰腿痛症状很快解除,而患足(趾)麻木却迁延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旨在观察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对缓解病人术后患足(趾)麻木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患足麻木症...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大多数效果优良,术后腰腿痛症状很快解除,而患足(趾)麻木却迁延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旨在观察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对缓解病人术后患足(趾)麻木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患足麻木症状重,术中见受累神经根明显增粗者,在行髓核切除的同时,将增粗的脊神经鞘膜切开。手术要点是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挑起,在其后外侧做全长的纵行切开,直至露出其下成束的神经纤维。并与术前麻木重,术中见神经根增粗而未做鞘膜切开的20例做比较。结果:切开减压的50例术后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平均为5.2(0~9)天。对照组的20例平均为4(2~7)个月。结论: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患足(趾)的麻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腰椎 外科手术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奎渤 刘辉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69-372,共4页
关键词 腰痛 椎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 脊神经 脊神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微钛板与丝线或锚钉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于斌 夏英鹏 +3 位作者 杜文军 李辉南 高军伟 周六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和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对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和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对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控制开门方式将患者分为铰链侧固定组(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和开门侧固定组(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铰链侧固定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开门侧固定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44~71岁,平均57岁。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5神经根麻痹情况,比较两组开门角度、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后移及脊髓压迫程度等。结果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铰链侧固定组术后9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1.5%(9/78);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铰链侧固定组开门角度及脊髓后移量大于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0例C5神经根麻痹者的脊髓后移量为(3.97±1.19)mm,较无C5神经根麻痹者[(2.57±1.01)mm]高。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术前(12.23%±3.70%和11.38%±4.29%)及术后1周(12.12%±3.77%和11.31%±4.35%)颈椎曲度指数无差异;术后12个月JOA评分[(12.35±1.09)分和(13.55±0.91)分]、JOA评分改善率(64.24%±9.49%和61.78%±11.48%)及脊髓受压程度(0.74%±0.71%和0.75%±0.67%)无差异。术后6个月CT示铰链侧固定组27%患者椎板开门角度丢失〉100,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开门角度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神经 麻痹
原文传递
腰骶部脊神经根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24
5
作者 洪毅 徐林 赵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7-99,共3页
通过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观察与测量,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腰骶神经前、后根解剖会合点至椎间孔距离平均为1.5~2.0cm。前后两根相比,后根明显较前根粗,其中以L_5后根最粗、L_2~S_1各后根内小束的数目为4~18束,平均... 通过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观察与测量,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腰骶神经前、后根解剖会合点至椎间孔距离平均为1.5~2.0cm。前后两根相比,后根明显较前根粗,其中以L_5后根最粗、L_2~S_1各后根内小束的数目为4~18束,平均为7束,临床分离后根时可分为7束,以便进行电刺激选择。这些资料为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马尾神经的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脊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脊神经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的肌电图检查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齐宗华 西永明 胡有谷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29例,L_5-S_18例,L_(4-5)并L_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29例,L_5-S_18例,L_(4-5)并L_5-S_1 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观察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受损程度和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均正常;周围神经运动传导检查除5例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降低外,其余基本正常。F波异常3例,H反射异常12例。病程超过2周的40例患者的相应神经根前支支配肌肉的EMG出现异常表现,其中15例腰部椎旁肌EMG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定位和神经功能状态,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和判断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神经 诱发电位
下载PDF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定量研究及纤维束示踪成像观察正常腰骶丛神经 被引量:22
8
作者 时寅 王传兵 +4 位作者 刘伟 宗敏 萨日娜 施海彬 王德杭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运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青年人腰骶神丛神经的各向异性特点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TT)技术显示腰骶丛神经.方法 收集60名健康志愿者(男30名,女30名)行腰骶丛神经DTI.测量双侧腰3(L3)至骶1(S1)神经根各部位(... 目的 运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青年人腰骶神丛神经的各向异性特点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TT)技术显示腰骶丛神经.方法 收集60名健康志愿者(男30名,女30名)行腰骶丛神经DTI.测量双侧腰3(L3)至骶1(S1)神经根各部位(椎间孔内外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同时进行双侧腰3至骶1神经根DTT研究.L3至S1不同节段神经根FA值使用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采用SNK法检验.L3至S1各节段神经根左右侧及椎间孔内外侧FA值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L3至S1节段神经根FA值分别为0.212±0.030、0.225±0.035、0.203±0.030和0.187±0.019,各段神经根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57,P<0.01),任意两节段神经根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法两两比较,P值均<0.05).(2)L3至S1节段左侧椎间孔内侧FA值分别为0.202±0.021、0.201±0.026、0.203±0.027、0.191±0.016,外侧分别为0.222±0.034、0.250±0.028、0.203±0.026、0.183±0.020;右侧椎间孔内侧FA值分别为0.200±0.023、0.202±0.023、0.205±0.027、0.191±0.017,外侧分别为0.225±0.032、0.247±0.027、0.205±0.033、0.183±0.021.L3、L4、S1节段椎间孔内外侧神经根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114~2.366,P值均<0.05),L5节段椎间孔内外侧神经根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3至S1相同节段两侧腰骶丛神经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利用DTT可以连续完整地重建显示L3至S1神经根神经纤维束.结论 应用DTI及DTT技术可以定量描述腰骶丛神经的扩散特征及有效直观重建显示腰骶丛神经,可为诊断腰骶丛神经病变提供新的定量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腰骶丛 脊神经
原文传递
针刺对部分去背根猫脊髓背角与备用背根节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雪 吴良芳 +3 位作者 王廷华 谌宏鸣 保天然 廖德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 目的 :探讨针刺促脊髓背根侧枝出芽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纤维并针刺后 ,猫脊髓Ⅱ板层和保留背根节内 3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 ,针刺对二者的表达无显著影响。BDNF主要分布于神经终末和膨体内 ,NT 3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 ,二者的mRNA均阴性 ,针刺组该二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增强。三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部分神经元内表达 ,针刺组 3种因子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 :针刺促进 3种因子及其mRNA在保留背根节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脊神经 针灸效应 脊神经 信使RNA 髓损伤
下载PDF
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再认识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仕荣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16-419,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切致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脊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被认为与疼痛和特定节段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然而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对此提出不同的解释。该文对近年来有关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与椎间... 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切致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脊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被认为与疼痛和特定节段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然而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对此提出不同的解释。该文对近年来有关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这将深化对下腰痛的理解并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疼痛机制 椎管储备容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无症状 再认 神经功能障碍 脊神经 椎间盘突出物 代偿作用
下载PDF
臂丛根性损伤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丽英 马建军 +3 位作者 顾玉东 陈正永 张凯丽 朱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臂丛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1997年前,对82例臂丛根性损伤用上肢五大神经代表肌肉及肩胛带肌群肌电图(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 目的比较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臂丛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1997年前,对82例臂丛根性损伤用上肢五大神经代表肌肉及肩胛带肌群肌电图(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诱发电位和传导速度(SNAP、S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诊断。1997年起,对118例臂丛根性损伤加测颈椎旁肌EMG、双侧膈肌的CMAP和斜方肌的EMG、CMAP进行诊断。结果1997年至今,臂丛根性损伤神经电图-肌电图的诊断和术中发现相比,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0%,完全及基本符合率为95.4%,比1997年前分别提高14.1%和10.3%。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加测椎旁肌EMG、膈神经、副神经肌电可提高臂丛根性损伤尤其是C5节后损伤的肌电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臂丛神经损伤 脊神经 电诊断 损伤
原文传递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脊髓造影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9
12
作者 连平 孙荣华 +4 位作者 刘大雄 杨维权 杨广才 贾连顺 徐印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07-409,T071,共4页
作者采用Amipague或Omnipagne行下腰椎管造影,发现28例(5.8%)与其他疾病共存的腰骶神经根变异病例,并将其分为3型。Ⅰ型:根起点位移。Ⅱ型:a。同根单孔;b.同根双孔;c。同根多孔。Ⅲ型:双根同孔。... 作者采用Amipague或Omnipagne行下腰椎管造影,发现28例(5.8%)与其他疾病共存的腰骶神经根变异病例,并将其分为3型。Ⅰ型:根起点位移。Ⅱ型:a。同根单孔;b.同根双孔;c。同根多孔。Ⅲ型:双根同孔。所有病例均由术中证实,并经相应处理,治疗优良率达92.8%。作者认为:通常腰骶神经根变异无症状,当受构成腰骶椎管组织结构退行性改变的侵害时除可发生典型根性痛外,亦无自身特征性表现,不易确诊。应用脊髓碘水造影则有助于识别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髓造影术 坐骨神经
原文传递
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和全椎板切除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老年腰椎管狭窄症:适应证及预后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立 杨红林 曹晓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195-5202,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由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疾病的复杂与特殊性以及腰椎退变程度的不同,需要十分谨慎的选择修复方式与修复技术。目的:探讨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和全椎板切除修复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背景:研究发现,由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疾病的复杂与特殊性以及腰椎退变程度的不同,需要十分谨慎的选择修复方式与修复技术。目的:探讨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和全椎板切除修复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患者采用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治疗,为选择减压组,均有明确神经根受压,无中央管狭窄;85例行全椎板切除同时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为椎板全切组,均有明显的中央管狭窄。分析对比不同修复方法所对应患者的适应证,术前、术后根据腰椎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手术,治疗期间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术后各时间点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2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预后效果均显著;3结果提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中央管狭窄的老年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疗效显著;对于神经根管狭窄明确且不合并中央管狭窄的老年患者,行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治疗,疗效可靠。两种方法适合不同的患者,均是疗效可靠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术 脊神经 减压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柱植入物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管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术 适应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相互关系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英平 郭瑞芳 +2 位作者 王洪芳 刘跃会 吴玉林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被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 3~ 7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了观测 ,并一一统计其相关比值。结果(1)男性颈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均大于女性 (P <0 ....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被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 3~ 7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了观测 ,并一一统计其相关比值。结果(1)男性颈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均大于女性 (P <0 .0 1)。 (2 )脊神经根与椎间孔各径线的比值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下颈段 (5、6、7)比值大于上颈段 (3、4 )。神经根外径大于椎间孔的出现率 ,男性占 3.3% ,女性占 17%。结论 脊神经根被压不仅与椎间孔狭窄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孔 脊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人周围神经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神经束性质的鉴别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蕴韶 钟世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7-11,113,共6页
本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人周围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材料包括20侧上肢主要神经干及其分支、部分下肢神经的肌支和皮支、6侧C_(7)脊神经前后根。皮神经内,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大量无髓纤维显示强... 本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人周围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材料包括20侧上肢主要神经干及其分支、部分下肢神经的肌支和皮支、6侧C_(7)脊神经前后根。皮神经内,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大量无髓纤维显示强阳性酶反应,呈群块状分布。肌支神经内58%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酶活性局限于轴索内,髓鞘不显酶活性;示强阳性酶反应的无髓纤维远较皮神经少。C_(7)脊神经前根87%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与肌支内酶反应阳性有髓纤维相似;后根纤维酶反应阴性;灰交通支内酶反应强阳性,与皮支内阳性无髓纤维酶染色强度一致。本文结果表明,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内,有髓及无髓纤维酶活性都有明显不同;明确提出,酶染色有髓纤维来源脊神经前根运动纤维,具有强酶活性的无髓纤维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交感神经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汪燕伟 车元喜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4期566-568,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主要是因脊椎髓核突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迫刺激,引起相应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及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主要是因脊椎髓核突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迫刺激,引起相应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及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小针刀 创伤性关节炎 脊神经 颈肩部疼痛 髓核突出
下载PDF
伴有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神经根病的特点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洪 Hirokazu Ishihara +1 位作者 李淳德 马忠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研究伴有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中,受累神经根及其致压因素与脊柱侧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伴有神经根病的DLS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岁。通过疼... 目的研究伴有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中,受累神经根及其致压因素与脊柱侧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伴有神经根病的DLS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岁。通过疼痛分布区、神经学检查及神经根造影确定受累神经根,并通过术中所见及术后症状的改善证实。致压因素通过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CT造影或CT椎间盘造影、MR检查以及神经根造影确定。在正位X线片上确定上、下端椎,Cobb角及椎体的侧方移位。将椎体的侧方移位分为两组:移位组(≥10mm)和无移位组(<10mm)。结果受累神经根为L3神经根5个(14%)、L4神经根15个(42%)、L5神经根12个(33%)、S1神经根4个(11%),其中L3和L4神经根以及L5和S1神经根同时受累者分别为5例(23%)和4例(18%)。L3和L4神经根压迫多由椎间孔或其外侧狭窄引起,而L5和S1神经根多由侧隐窝狭窄引起(χ2=10.08,P<0.01)。L3和L4神经根多在侧凸凹侧受压,而L5和S1神经根多在凸侧受压(χ2=8.92,P<0.01)。L3和L4神经根受压者的Cobb角和侧方移位大于L5和S1受压者(t=8.843,P<0.01;;χ2=8.23,P<0.01)。结论DLSS中神经根的压迫不仅可以发生在脊柱侧凸的凹侧,也可以发生在凸侧。不同受累神经根的致压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柱侧凸 脊神经 治疗
原文传递
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京元 唐小穗 +2 位作者 孙广才 张晓锦 于海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21例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45.6岁。病史6~36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定位诊断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21例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45.6岁。病史6~36个月,平均9.4个月。5例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6例为单侧下肢痛。根据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并行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扫描检查,了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定位诊断神经根受压部位;并通过手术证实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1例患者中9例为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孔狭窄,12例为椎问盘弥漫性膨出合并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导致椎间孔狭窄;21例均为下腰椎椎间孔横向狭窄,20例为L4.5,椎间孔狭窄,造成L4神经根受压;1例为L5S1,椎间孔狭窄,造成L5,神经根受压。经手术探查证实与术前定位诊断完全符合,符合率为100%(21/21)。术后20例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下肢疼痛症状缓解不满意。结论腰椎神经根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MRI扫描方法能准确定位诊断椎间孔狭窄,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神经 磁共振成像 椎间孔切开术
原文传递
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其云 赵永华 陈亚锋 《河北中医》 2019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 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 目的 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14d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7.5%,对照组愈显率57.5%,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4d后PRI评分、疼痛VAS评分及PP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14d后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14d后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 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快速改善和恢复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神经 牵引术 正骨手法 推拿
下载PDF
同侧C_7神经根移位后对其支配肌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锋 蔡佩琴 +1 位作者 顾玉东 陈德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C7神经移位后对C7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对 7例臂丛上干或C5,6神经根损伤患者 ,均采用同侧C7神经根 (全部 )移位修复 ;并观察手术前、后背阔肌、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肌力及肌电的... 目的 观察C7神经移位后对C7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对 7例臂丛上干或C5,6神经根损伤患者 ,均采用同侧C7神经根 (全部 )移位修复 ;并观察手术前、后背阔肌、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肌力及肌电的变化。术后 1周 7例 ,术后 4个月 6例 ,术后 1年 5例进行了肌力测定及肌电检查。结果 术后 1周背阔肌、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的肌力较术前均有所下降 ,下降幅度多在 1级以内。肌力的下降均呈可逆性 ,术后 4个月三块肌肉的肌力均已恢复正常。术后 3个时间组三块肌肉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的波幅、潜伏期和术前比无明显影响。结论 臂丛上干损伤采用同侧C7移位后 ,供区背阔肌肌力下降最明显 ,肱三头肌次之 ,指总伸肌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脊神经 骨骼肌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