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严梦南 燕振国 杨磊 《甘肃医药》 2021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近视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近视发病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近视,十分之一人口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 近视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近视发病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近视,十分之一人口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等,由此带来的眼底病理改变使患者视力受损、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致盲。本文就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青光眼 脉络膜萎缩 视网劈裂 脉络膜新生血管 后巩葡萄肿 视网脱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2
作者 黄晓寒 唐少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0例(680眼)高度近...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0例(680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70例340眼)、B组(170例340眼)。比较两组患者脉络膜病变发生率,在A组、B组中,根据是否发生脉络膜病变分为a组、b组两个亚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在A组、B组中,a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眼轴长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高于b组,屈光度均低于b组(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眼轴长度、血清TGF-β1水平为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屈光度为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年龄、糖尿病、眼轴长度、血清TGF-β1水平均为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正相关危险因素,屈光度为其负相关危险因素(均为P<0.05)。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AUC为0.818,且校准度良好。结论年龄、糖尿病、眼轴长度、屈光度、血清TGF-β1水平为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对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病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应依据该模型制定治疗方案,以降低继发脉络膜病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萎缩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 Logistic回归 Nomogram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原发性脉络膜萎缩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张利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各类原发性脉络膜萎缩计56例(112只眼)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复习文献,对各类萎缩... 目的探讨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各类原发性脉络膜萎缩计56例(112只眼)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复习文献,对各类萎缩的遗传特性、发病机制、眼底萎缩特征及视力预后等进行对比总结。结果16例(32只眼)无脉络膜症患者眼底表现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组织萎缩,脉络膜大血管和巩膜暴露;18例(36只眼)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或后极部扇形或花瓣样脉络膜全层萎缩区;9例(18只眼)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萎缩患者眼底表现为黄斑区可见直径约2-4PD萎缩灶;13例(26只眼)患者确诊为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眼底表现后极部视乳头周围环形灰白色病灶。所有萎缩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萎缩区域内的背景荧光消失,仅见脉络膜大血管显影。结论认识了解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各类病变,可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视功能预后的诊治意见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萎缩 脉络膜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萎缩 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萎缩 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
原文传递
中医防治老年性黄斑变性近况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慧贞 丁淑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中医防治 视网色素上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萎缩 视力下降 玻璃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家彝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1期674-675,I000,共3页
本文报告10例,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所有病例均根据其临床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其典型改变包括黄斑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作者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为原发性改变,脉络膜萎缩为继发的。
关键词 晕轮状 脉络膜萎缩 眼底荧光造影 视网萎缩
原文传递
双眼弥漫性脉络膜萎缩1例
6
作者 高凤娟 徐格致 吴继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6期633-634,636,共3页
资料患者女性,55岁,双眼夜盲伴视力下降20年余,右眼为甚。于2019年7月18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否认父母近亲结婚史、听力异常及特殊用药史。家族史:妹妹有相同眼部病变,家系图见图1。眼部检查如下。右眼矫正视力:右眼眼前手动/10 cm(-7... 资料患者女性,55岁,双眼夜盲伴视力下降20年余,右眼为甚。于2019年7月18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否认父母近亲结婚史、听力异常及特殊用药史。家族史:妹妹有相同眼部病变,家系图见图1。眼部检查如下。右眼矫正视力:右眼眼前手动/10 cm(-7.25 DS),左眼0.4(-7.0 DS/-2.5 DC)。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表现:双眼视盘边界清晰,视盘旁萎缩弧明显。右眼后极到中周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呈青灰色,累及黄斑。萎缩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局部透见白色巩膜,散在少量色素沉着。黄斑周边可见一圈正常视网膜组织(图2A)。左眼后极到中周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未累及黄斑。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周围见小片正常视网膜组织。萎缩区局部色素沉着,可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局部透见白色巩膜(图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 视网组织 脉络膜萎缩 眼前手动 眼部检查 眼部病变 眼前节 家系图
下载PDF
脉络膜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詹宇坚 关国华 古继红 《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48-149,共2页
对9例脉络膜萎缩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均有脉络膜血管病理性改变,表现为充盈缺损所致的低荧光区或无荧光区。借此讨论了脉络膜萎缩荧光造影的特点及其意义。
关键词 脉络膜萎缩 荧光血管造影 充盈缺损 低荧光区
下载PDF
无脉络膜症一例
8
作者 付书元 马景学 五倩茹 《眼科》 CAS 1993年第3期170-171,共2页
无脉络膜症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脉络膜和色素上皮(RPE)萎缩消失的遗传性眼病,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关××,男,52岁。主诉双眼夜盲10年,视力减退1年,于1957年3月26日初诊。检查双眼视力0.7,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底中... 无脉络膜症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脉络膜和色素上皮(RPE)萎缩消失的遗传性眼病,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关××,男,52岁。主诉双眼夜盲10年,视力减退1年,于1957年3月26日初诊。检查双眼视力0.7,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底中周部散在色素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色素上皮 脉络膜萎缩 视力减退 后极部 色素颗粒 视网脉络膜 光感受器 眼底血管造影 玻璃体液化
原文传递
质子束放射治疗脉络膜转移癌 被引量:1
9
作者 Tsina E.K. Lane A.M. +2 位作者 Zacks D.N. E.S. Gragoudas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4-45,共2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proton beam irradiation for choroidal metastatic tumors. Design: Noncomparative case series. Participant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was performed...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proton beam irradiation for choroidal metastatic tumors. Design: Noncomparative case series. Participant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a series of 63 patients (76 eyes) with choroidal metastases treated with proton beam therapy between December 1989 and September 2000. Methods: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2 fractions of 14 cobalt gray equivalents (CGEs) (CGE=proton Gy x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1.1), each using a nonoperative “ light- field” technique. Ophthalmologic follow- up was available for 46 patients (55 eyes), with a mean follow- up time of 10 months. The medical record or the Social Security Death Index was used to obtain survival status, which was available in 94% of cas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Tumor regression, recurrence, treatment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nd visual acuity were evaluated by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 and ultrasonography. Eye retention and length of survival also were assessed. Results: At the time of ocular diagnosis,49 patients reported a history of a primary cancer. Median survival time after ocular diagnosis was 16 months through May 2003. Most choroidal metastases were dome shaped (62% ) and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pole (95% ). Mean tumor height was approximately 3.5 mm, and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 was seen in 63% of cases. Eighty- four percent of treated tumors regressed completely with in 5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none of these recurred. Retinal detachment resolved in 82% of patients within 3.8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visual acuity was preserved or improved in 47% of the patient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6% of cases and included madarosis, keratitis, dry eye syndrome, cataract, neovascular glaucoma, chorioretinal atrophy, radiation papillopathy, and radiation maculopathy. None of the treated eyes required enucleation. Conclusions: Proton beam irradiation is a usefu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choroidal metastases; it allows retention of the globe, achieves a high proba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质子束 脉络膜萎缩 睫毛脱落 眼球摘除术 黄斑病变 眼科检查 视网脱离 平均存活时间 手术定位
下载PDF
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鉴别及视力预后
10
作者 王薇 Paul.,D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对88例欧洲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其中某些病人眼底同时存在有一特征性病变,我们称之为组织(Hitospot),并认为这些病人为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中的一个特殊亚组,此斑直接影响这一组病人对侧眼的视力预后。视力预后除... 对88例欧洲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其中某些病人眼底同时存在有一特征性病变,我们称之为组织(Hitospot),并认为这些病人为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中的一个特殊亚组,此斑直接影响这一组病人对侧眼的视力预后。视力预后除与组织斑的存在有关外,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灶的位置及能否接受进一步的激光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力 预后 出血性 脉络膜萎缩
下载PDF
屈光不正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瑾 谢毅杰 +1 位作者 马丽卿 吴奕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8期24-26,共3页
屈光不正与眼底改变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鲜见较为系统全面的报告。为探讨此问题,自1982年以来,我们重点研究了各屈光不正者视盘,视盘弧形萎缩灶、视网膜、黄斑部等的变化,从而初步发现了屈光不正与眼底改变之间关系的一些规律。材料... 屈光不正与眼底改变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鲜见较为系统全面的报告。为探讨此问题,自1982年以来,我们重点研究了各屈光不正者视盘,视盘弧形萎缩灶、视网膜、黄斑部等的变化,从而初步发现了屈光不正与眼底改变之间关系的一些规律。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6~48岁除屈光不正外无其它眼病的健康男女518例,其中男性266例532只眼,女性252例504只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眼底改变 黄斑中心凹反光 黄斑部 色素上皮 荧光渗漏 脉络膜萎缩 静态屈光 屈光指数 后极部巩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视觉电生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王超英 刘世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高度近视(High Myopia)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在晚期可发生巩膜葡萄肿、漆纹样裂、脉络膜萎缩、Fuck’s斑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继发性改变,对视功能损害严重。目前对高度近视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自从Karpe~[1]1945年将视网膜电流图用于高度近... 高度近视(High Myopia)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在晚期可发生巩膜葡萄肿、漆纹样裂、脉络膜萎缩、Fuck’s斑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继发性改变,对视功能损害严重。目前对高度近视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自从Karpe~[1]1945年将视网膜电流图用于高度近视以来,视觉电生理作为一种无创性客观检查方法,在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该技术的进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有关的文献整理并做一综述。1 眼电图(E1ectrooculagram,EOG) 眼球静止时前后极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并随环境亮度的变化而改变,这就是眼电图。它主要反映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一光感受复合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电生理 高度近视 视网色素上皮 视网电流图 葡萄肿 视网脱离 继发性改变 脉络膜萎缩 眼轴长度 正视眼
下载PDF
牵牛花综合征3例
13
作者 蔡明全 林宝仁 郜忠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69-70,共2页
牵牛花综合征为视神经乳头先天异常,由Kendler于1970年首次描述,因视乳头外貌颇似牵牛花,故得名。国、内外文献均有陆续报道,国内自1984年至今已报告20余例,现将我们的3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牵牛花综合征 视神经乳头 右眼视力 先天异常 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检查 玻璃体动脉 屈光间质 脉络膜萎缩 乳头凹陷
下载PDF
色素性静脉旁脉络膜萎缩合并双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14
作者 周丽霞 谷万章 刘红 《航空航天医药》 1997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萎缩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朦一家系CRB1基因新突变
15
作者 彭海鹰 周钟强 +6 位作者 史平玲 唐贺 魏圆梦 李苗 梁迎娟 聂晓东 黄爱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0-782,共3页
CRB1基因突变与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有关[1-3]。Leber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基因和表型不同的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多于1岁以内发病,出生时视力即严重受损,眼底检查早期多正常,数年后可见眼底... CRB1基因突变与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有关[1-3]。Leber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基因和表型不同的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多于1岁以内发病,出生时视力即严重受损,眼底检查早期多正常,数年后可见眼底椒盐样或骨细胞样色素沉积、视网膜血管狭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检查异常,本研究对一LCA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该家系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色素上皮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眼底检查 脉络膜萎缩 LEBER 视网血管 视网电图 黑朦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流程的建议(五)——近视防控共识(讨论稿)
16
作者 石一宁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77-479,470,共4页
关键词 近视 豹纹 PD 混合型 屈光不正 脉络膜萎缩 弧形斑 防控
下载PDF
外伤性脉络膜动脉阻塞综合症2例
17
作者 邱晓雯 刘成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475-476,共2页
外伤性脉络膜动脉阻塞综合症又称外伤性三角综合症.临床偶见,现报导2例. 例1,曾×,男41岁,右眼棍棒击伤月余,视物不清要求中药治疗,视力0.4,眼前段正常,眼底(颞侧)可见大片状出血治疗40天后,视力为0.1,但发现视网膜下方四处三角形... 外伤性脉络膜动脉阻塞综合症又称外伤性三角综合症.临床偶见,现报导2例. 例1,曾×,男41岁,右眼棍棒击伤月余,视物不清要求中药治疗,视力0.4,眼前段正常,眼底(颞侧)可见大片状出血治疗40天后,视力为0.1,但发现视网膜下方四处三角形灰白色边界清晰的脉络膜萎缩灶,其尖端向黄斑乳头,三角形底向锯齿缘,此萎缩区日渐清晰,查上方视野缺损,荧光眼底造影显示:右眼视网膜循环时间及病变区视网膜内循环时均延长,病变区初期弱荧光,后期强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 脉络膜萎缩 荧光眼底造影 锯齿缘 视野缺损 弱荧光 片状出血 荧光造影 强荧光 充盈时间
下载PDF
近视眼与正负相对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王景辉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第1期155-157,共3页
近视,即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远处平行光线通过调节静止的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所成像模糊不清,因而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尚正常[1]。当近视屈光度>-6.00DS时,即为高度近视[2]。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的... 近视,即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远处平行光线通过调节静止的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所成像模糊不清,因而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尚正常[1]。当近视屈光度>-6.00DS时,即为高度近视[2]。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的相关性并发症包括:并发性白内障,脉络膜萎缩及新生血管,伴有或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近视相关性黄斑出血及视乳头的改变等,这些并发症常会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引起中心视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光线 视网感光细胞 并发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 视网脱离 黄斑裂孔 近视力 脉络膜萎缩
下载PDF
不同年龄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维锋 林瀚 朱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18岁为A组、>18~40岁为B组、>40~73岁...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18岁为A组、>18~40岁为B组、>40~73岁为C组,分析3组的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近视弧类型的变化。按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将50岁以下的入组患眼分成D组、E组、F组,分析矫正视力。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3组视盘面积分别为(1.98±0.52)mm^2、(2.73±0.86)mm^2、(2.35±0.75)mm^2,近视弧面积分别为(3.71±1.42)mm^2、(8.98±3.68)mm^2、(10.30±7.60)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为(0.06±0.30)mm^2、(2.79±3.45)mm^2、(3.35±4.29)mm^2,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F=18.91,P=0.00;F=13.86,P=0.00)。54.2%为单侧近视弧,45.8%为全周近视弧;A组、B组、C组内全周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48.0%、61.7%。D组、E组、F组矫正视力分别为0.63±0.33、0.57±0.28、0.34±0.32,方差分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0)。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眼视盘形态变化小,近视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明显增大、全周弧出现概率增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矫正视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年龄 视盘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学与视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艳芳 刘维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最大水平视盘长度、最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最大水平视盘长度、最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6mm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中央厚度、6mm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A,B,C三组近视弧面积分别是8.29±4.82,4.31±3.05,2.49±2.60mm2;近视弧宽度分别是1.88±0.83,1.31±0.66,0.86±0.61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4.26±4.27,1.23±1.74,0.62±1.5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8,P<0.01);A,B,C三组视盘面积、视盘水平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P=0.33;F=0.44,P=0.64)。A组6mm平均视网膜度、6mm视网膜体积较B,C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1;F=3.35,P=0.03),但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视网膜中心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络膜萎缩弧、6mm平均视网膜厚度、6mm视网膜体积可以帮助评估高度近视视功能的改变,近视弧扩大提示高度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 视网 视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