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造文 王尔茜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21例21眼,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别在术后1 d、10 d、30 d、90 d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对两组进行黄斑部3 mm×3 mm的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及视网膜厚度。结果糖尿病组术后1 d、10 d、30 d、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分别为(62.89±4.83)%、(61.95±3.96)%、(60.96±4.29)%、(60.78±4.67)%,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9.203,P<0.001);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为(-2.11±1.42)%,与非糖尿病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1.15±1.3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糖尿病组中,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中心凹区域:r=-0.48,P=0.028;旁中心凹区域:r=-0.54,P=0.012)。糖尿病组术后1-3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40),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基线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36)。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CFD下降,其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线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 脉络膜毛细血管 血流密度 糖尿病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干光断层成像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明扬 王光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38-940,共3页
目的通过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区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25例50只眼进行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观察形态特点... 目的通过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区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25例50只眼进行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观察形态特点并进行厚度测量。结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黄斑区的相干光断层图像,通常有6种表现:1.神经上皮层弥漫性增厚即水肿(厚度>170μm),13只眼(26%)。2.黄斑囊样水肿8只眼(16.7%)。3.神经上皮层萎缩薄变(<120μm),18只眼(36%)。4.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薄变,见于所有患者。5.黄斑前膜4只眼(8%)。6.黄斑正常厚度。结论相干光断层成像有助于较早地发现RP的各种黄斑病变,是很有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色素变性 相干光断层扫描 原发性视网色素变性 相干光断层成像 视网色素变性患者 视网色素上皮层 脉络膜毛细血管 神经上皮层 厚度测量 黄斑区 图像特征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和密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晓蕾 郝玉华 +1 位作者 周娜磊 丁恩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健康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均为30只眼。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名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30只眼中,Ⅱ、Ⅲ、Ⅳ期裂孔分别为5、14、11只眼。再依据患眼裂孔直径大小,将患眼组分为裂孔直径≤500μm组、>500μm组,分别为11、19只眼。患眼组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频域OCT观察患眼组患眼PPV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OCTA测量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PPV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分别为(2.84±0.35)、(3.19±0.23)、(3.26±0.24)mm2;血流密度分别为(20.74±8.26)、(35.18±5.20)、(35.20±6.49)%。患眼组黄斑区CBFA(F=19.768,P=0.000)、血流密度(F=45.583,P=0.000)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68、45.583,P=0.332、0.994)。裂孔直径≤500μm组患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高于裂孔直径>5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2.202,P=0.034、0.036)。黄斑裂孔直径大小与CBFA、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77,P=0.044、0.009)。手术后3个月,患眼组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4.912,P=0.000、0.000)。结论IMH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降低;PPV治疗后CBFA、血流密度可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裂孔 黄斑区 对侧眼 手术前后 玻璃体切割手术 眼科检查 频域OCT
原文传递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珏君 陈长征 +2 位作者 徐奕爽 郑红梅 何璐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 )患眼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1只眼(C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 )患眼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1只眼(C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5例6只眼;病程>6个月。均为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眼底检査正常者20名4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行频域OCT (SD-OCT), OCT血管成像(OCTA )检查。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SD-OCT仪同期获取O CT-Retina map及Angio-OCT 3 mm X 3 m m范围图像;记录OCTRetinamap模式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应用Image J软件对Angio-OCT 3 mm X 3 mm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计算低像素区面积比(FSV)。治疗后1周,1、3个月行SD-OCT、OCTA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CMT、SFCT, FSV、BCVA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CCSC组及正常对照组FSV与SFCT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CCSC组患眼平均CMT、SFCT, FS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SFCT、FS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CMT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 o CCSC组患眼PDT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3个月,平均CMT、SFCT、F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 o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与治疗后1周,1、3个月比较,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3个月比较,平均CMT(P=0.000、0.000、0.000、0.000、0.000)、FSV(P=0.010、0.000、0.000、0.001、0.000 )降低;治疗后 1、3 个月 CMT、F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0.702 ) o基线时与治疗后1、3个月比较,平均SFCT降低(*0.024、0.008 );基线时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1、3个月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2、0.687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SC组FSV与年龄无相关性(尸0.052, P=0.82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光化学疗法 脉络膜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病变(DR)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 2013年第8期140-141,共2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治疗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病变 护理 视网下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毛细血管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实验性氩绿激光对视网膜脉络膜的损伤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映湘 张长淮 +2 位作者 向里南 胡咏霞 王艳玲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氩绿激光对视网膜脉络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4只成年有色兔 ( 8眼 )行眼底氩绿激光光凝 ,产生淡灰白几乎不可见的光凝斑 ,观察视网膜的病理光镜和电镜改变。结果 :激光前后 ,兔视网膜层未见明显损伤 ,但可见激光处的脉络膜毛... 目的 :研究氩绿激光对视网膜脉络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4只成年有色兔 ( 8眼 )行眼底氩绿激光光凝 ,产生淡灰白几乎不可见的光凝斑 ,观察视网膜的病理光镜和电镜改变。结果 :激光前后 ,兔视网膜层未见明显损伤 ,但可见激光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小静脉轻度充血 ,无出血。结论 :轻度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氩绿激光 视网脉络膜 损伤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赛林 王煊 +2 位作者 王润生 俞江 李守延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6,39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造影者RPE病变处与之相对应部位的CC均有病变 ,且范围较大 ;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 ,症状存在时CC病变依然存在 ,但RPE的病变部位已恢复正常。待症状消失时CC病变及RPE病变全部消失 ,ICGA、FFA均正常。结论 CC功能的变化与CSC转归相一致 ,RPE的病变在CSC的某一阶段出现 ,证明CSC的始发病变由CC功能紊乱所致 ,RPE病变是继发于CC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病变 视网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 眼底 眼色素层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眼球钝挫伤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
9
作者 李玉涛 王润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357-358,共2页
挫伤性眼底病变是造成眼球钝挫伤视力予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报道以视网膜挫伤为多,脉络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观察,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报道。
关键词 眼球钝挫伤 脉络膜病变 挫伤性 脉络膜毛细血管 脉络膜破裂 眼底病变 色素上皮 脉络膜出血 血管阻塞 脉络膜血管扩张
下载PDF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慧燕 邵彦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6-1120,共5页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 息肉状 视网色素上皮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脉络膜毛细血管 green 渗出型
原文传递
OCTA定量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改变
11
作者 谢可人 邓国华 +1 位作者 蒋琳 袁松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8014-18019,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试验组入组了已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且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名,同时入组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OCTA定量比较两组人群的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试验组入组了已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且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名,同时入组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OCTA定量比较两组人群的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CC)的血流灌注,同时也测量了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等参数。结果: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C的血流灌注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1)。同时在DCP血流密度同样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1型糖尿病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琼 余海跃 李新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就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就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的78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根据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标准分为4组:对照组(n=20)、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21)、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19)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18)。应用OCTA对视盘周围及每个扇形区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VD)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仅视盘颞侧RVD血流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各区域RVD和CV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盘周围RVD和CVI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 视盘周围的血流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毛细血管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挫伤性脉络膜血管轻度损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闪光视网膜电图表现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林学 钱达 +2 位作者 杨煜生 蒋爱玲 孙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96-297,共2页
眼部挫伤后,眼底无明显形态改变,而视力低下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50例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关键词 闪光视网电图 挫伤性 轻度损伤 脉络膜血管 临床观察 钝挫伤 视网血管 客观视功能 脉络膜毛细血管 色素上皮
下载PDF
应激相关激素对视网膜脉络膜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颖佳 王桂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214-5216,共3页
应激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在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1],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 应激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在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1],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相应增加.同时,β-内啡肽、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胰高血糖素、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等均增加.这些激素在全身疾病尤其是眼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激素 视网色素上皮细胞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动力效应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丽娜 刘凡光 +2 位作者 顾瑛 张丽 陈红霞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HB 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 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g~3.5kg,全...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HB 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 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g~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1.0mg kg,532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mW cm2,能量密度30J 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6例,于PDT后1d、7d、28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DT后1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d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d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区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d至第7d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d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 PDT治疗AMD或其它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脉络膜裂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佳 刘迁 +2 位作者 谢娟 侯军军 常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822-3823,共2页
脉络膜裂伤是眼部受到外力损伤比如钝挫伤等所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生裂伤。可位于眼底视盘周围、黄斑区及其周围。病灶形态一般呈弧形、条形裂纹样,中部略宽,色泽呈黄白色或淡黄色,周围可伴有出血,... 脉络膜裂伤是眼部受到外力损伤比如钝挫伤等所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生裂伤。可位于眼底视盘周围、黄斑区及其周围。病灶形态一般呈弧形、条形裂纹样,中部略宽,色泽呈黄白色或淡黄色,周围可伴有出血,部分病灶可继发CNV。其形成可能与RPE局部断裂合并脉络膜血管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有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视网色素上皮 脉络膜血管 过度增生 钝挫伤 黄斑区 脉络膜裂伤 眼底视盘
下载PDF
自发荧光联合眼底检查诊断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缺损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桐梅 李岩 +3 位作者 韩颖 解士勇 亢雷 高建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眼底黄色斑点症为家族性遗传性眼底病变,多累及双眼.其病理学改变首先发生在RPE,随着病情进展光感受器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会出现局部萎缩.病灶通常位于后极部,随着黄斑区结构的损伤,视力也会明显下降.临床上有关于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 眼底黄色斑点症为家族性遗传性眼底病变,多累及双眼.其病理学改变首先发生在RPE,随着病情进展光感受器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会出现局部萎缩.病灶通常位于后极部,随着黄斑区结构的损伤,视力也会明显下降.临床上有关于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单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报道[1],而眼底黄色斑点症合并其他黄斑区疾病的情况较为少见.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接诊一例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缺损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黄色斑点 黄斑缺损 眼底病变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双眼 检查诊断 自发荧光 脉络膜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脉络膜裂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芳 成霄黎 +1 位作者 王瑞栋 韩蓉晖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脉络膜裂伤 辅助治疗 临床观察 脉络膜毛细血管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视网色素上皮 伤患者
下载PDF
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液中炎症介质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郗晓云 武正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来自双重循环,内层视网膜组织接受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供应,对缺氧反应很敏感;而外层视网膜血供源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对缺氧耐受较强。引起视网膜缺氧的全身系统性原因主要有颈动脉狭窄、高血脂症状、贫血和创伤等动脉... 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来自双重循环,内层视网膜组织接受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供应,对缺氧反应很敏感;而外层视网膜血供源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对缺氧耐受较强。引起视网膜缺氧的全身系统性原因主要有颈动脉狭窄、高血脂症状、贫血和创伤等动脉阻塞性疾病;视网膜局部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有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葡萄膜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病变 缺氧性 炎症介质 玻璃体液 早产儿视网病变 视网中央动脉 脉络膜毛细血管 动脉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在脉络膜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沈锦琰 武志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74-479,共6页
新近的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S-OCT)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脉络膜相关疾病的临床评估和研究,同时也为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阐明脉络膜结构与脉管系统的特征改变对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至关重要。SS-OCT使用波长扫描激光光源和可调谐滤... 新近的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S-OCT)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脉络膜相关疾病的临床评估和研究,同时也为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阐明脉络膜结构与脉管系统的特征改变对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至关重要。SS-OCT使用波长扫描激光光源和可调谐滤波器来干涉光源,具备扫描速度更快、穿透性更强、成像更灵敏的优势,加深了对脉络膜相关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本文总结了脉络膜成像技术的发展及SS-OCT的原理及优点,并回顾了目前其在脉络膜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脉络膜成像 血管造影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