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加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剑萍 聂尚武 +1 位作者 王晓琴 呙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对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与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对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式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将过去4a内在我院接受传统手术与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的青光眼患者... 目的:对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与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对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式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将过去4a内在我院接受传统手术与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的青光眼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接受传统术式组63例(122眼),接受新术式者16例(16眼),作者将各术式治疗后的眼压差值、结膜滤过泡及前房形成的时间,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而在结膜滤过泡形成及前房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减少方面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脉络膜引流术 治疗 青光眼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3
2
作者 韦斌 连浩 +1 位作者 邓彦 廖可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52眼)和对照组52例(52眼)。观察组行脉络膜上...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52眼)和对照组52例(52眼)。观察组行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在提高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两种术式在BCVA提升、眼压控制、ACD的加深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1月和3月BCVA的提高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丢失无差异(P>0.05),而眼压及ACD有差异,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26,P<0.05);手术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484,P>0.05)。结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发挥两种手术的优点,克服对滤过泡引流的依赖,微创操作避免了对眼内组织的侵扰及损害,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引流术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小梁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采华 曾敦征 +1 位作者 汤畴旺 郑上椿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0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期了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期了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组(A组)30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组(B组)30例(40眼),将两组治疗后的眼压及浅前房、角膜上皮损害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浅前房、角膜上皮损伤眼数少于B组,前房正常眼数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小梁切除术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比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有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 脉络膜引流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9期172-172,174,共2页
目的研究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36眼),术前眼压40.24~95.17mm Hg,平均(54.46±11.45)mm Hg,采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观察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虹膜及... 目的研究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36眼),术前眼压40.24~95.17mm Hg,平均(54.46±11.45)mm Hg,采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观察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术后15d内完全消退,未见虹膜萎缩发生。全部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患者眼压都降到了21mm Hg以下;术后视力眼前1O~50cm手动19例,眼前1O~100cm数指11例;术后并发脉络膜浅脱离5例;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的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除,无一例眼球萎缩发生。结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引流术 难治性青光眼 疗效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占慧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切术)和观察组(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每组各75例... 目的研究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联合虹膜根切术)和观察组(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角膜上皮损害及浅前房发生情况、术后眼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的效果优越,有利于视力恢复和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脉络膜引流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剑萍 余永红 王金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用了10例(10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其他技术失败的病例,行小梁切除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结果手术前后对比观察及术后随访6~24月结果表明,虽然视功能术前... 目的探讨应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用了10例(10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其他技术失败的病例,行小梁切除联合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结果手术前后对比观察及术后随访6~24月结果表明,虽然视功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但术后角膜透明,水肿消失,虹膜红变明显减少、消失,无需降压治疗,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术式通过双渠道眼外引流,有效地控制眼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引流术 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丝裂霉素C 眼内压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韦斌 具尔提 +1 位作者 宁波 尹鸿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4期60-62,共3页
目的评价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每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和(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和(或)给予最大量药物治疗,基础眼压仍在(43&... 目的评价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每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和(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和(或)给予最大量药物治疗,基础眼压仍在(43±7)mnlHg(1mmHg=0.133kPa)。手术大体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术后眼内压(tOP)≤20mmHg,与用药和不用药时的基线IOP相比:IOP下降30%;无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无视野进行性受损。当不需要药物治疗时认为手术完全成功,未达到以上标准需要手术矫正或进一步行前房穿刺的病例视为治疗失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IOP为(43±7)mmHg,术后平均10P(13±5)mmHg,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1)。术后随访16~20个月,19眼(82.6%)获得大体成功,16眼(69.5%)为完全成功,4眼(17.3%)失败。无一眼术后出现严重的浅前房、低眼压或脉络膜上腔出血。无因硅管植入而发生异物排斥反应、局部或全身炎症或感染。2眼(8.6%)因前房出血而行前房冲洗术,1眼(3.4%)因硅管脱位与角膜内皮接触而将硅管取出,3眼(13.0%)因硅管后部结缔组织形成阻塞硅管而导致引流失败者。结论这一新方法的优点是巩膜内引流通路减少了结膜糜烂和感染的危险,将硅管置于睫状体之上避免了手术性睫状体脱离,将硅管连接至脉络膜上腔可充分利用脉络膜的再吸收能力,除确保充分引流外,也能提供自然的对抗压力,避免严重的术后低眼压。该方法可能成为较有效的手术技术,为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引流术 难治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新方法——脉络膜上腔引流术
8
作者 刘伟伟 《国际眼科纵览》 2006年第4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引流术 难治性青光眼 治疗 房水引流装置 作者介绍 眼压失控 平均年龄 滤过性手 视乳头损害
原文传递
家兔房水脉络膜上腔内引流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竹林 杜蜀华 江春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1,共1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与睫状体剥离术不同的手术方法来增加房水的脉络膜上腔引流,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4只有色家兔,体重2.5~3.0kg,雌雄兼用,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按1~14顺序编号,每日在氯胺... 本文设计了一种与睫状体剥离术不同的手术方法来增加房水的脉络膜上腔引流,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4只有色家兔,体重2.5~3.0kg,雌雄兼用,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按1~14顺序编号,每日在氯胺酮麻醉下测眼压1次(Schiotz眼压计),共1周.1.2 建立高眼压模型取已编号14只兔,1%匹罗卡品缩瞳,2.5%戊巴比妥纳1 ml/kg兔耳静脉注射麻醉,5号针头自颞侧角膜缘内2 mm处刺入前房,将针头经缩小的瞳孔及虹膜与晶状体之间进入鼻侧后房,抽出房水,换针管向后房注入1:150α-糜蛋白酶0.2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脉络膜引流术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