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PICCO指导下的CRRT容量管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玉叶 罗彩旺 +3 位作者 曾顾梅 吕群玉 梁艳梅 张文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入住ICU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在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入住ICU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均采取CRRT治疗,以达到特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提高患者CRRT治疗的耐受性为目标,将病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出入量及PICCO监测参数制定出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对照组根据一般临床监测和CVP监测采用三级水平容量管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行CRRT治疗的平均每次治疗时间、被动下机次数、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及心率、单小时尿量。结果:试验组患者CRRT被动下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CRRT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2 h内去甲肾上腺数用量、APACHEⅡ评分、心率均低于对照组,CVP、单小时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的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有利于重症腹膜炎患者的救治,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水平容量管理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腹膜炎
下载PDF
PICCO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5 位作者 侯明晓 王旭 葛凤 王静 姜滕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肺损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原文传递
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在SAP所致ARDS序贯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科伍 郑佳燕 +2 位作者 张滔 龚国彪 梁建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由SAP所致ARDS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由SAP所致ARDS患者,根据肺水管理的方式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在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对照组(无PICCO指导的肺水管理)。比较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为(3.54±1.78)d低于对照组的(4.31±2.42)d(P<0.05),肺水肿发生率为13.64%低于对照组的35.42%,VAP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92%,病死率为11.36%低于对照的组29.17%,ICU住院时间为(7.21±1.13)d低于对照组的(8.19±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所致ARDS序贯机械通气在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更加精准有效,与其精确液体管理有关,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序贯机械通气
下载PDF
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温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参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治疗组在Pi CCO技... 目的探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参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治疗组在Pi 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比较两组患者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尿量以及1个月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CVP为(10.5±1.2)mmHg(1 mmHg=0.133 kPa)、MAP为(76.7±11.7)mmHg、ScvO_2为(78.2±9.4)%、PaO_2/FiO_2为(378.3±50.2)%、尿量为(0.48±0.12)ml/(kg·h),均高于参照组的(6.4±1.2)mmHg、(60.7±13.7)mmHg、(57.5±8.0)%、(336.6±54.5)%、(0.34±0.12)ml/(kg·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357、4.3508、8.2156、2.7570、4.0414,P<0.05)。治疗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0.8%(5/24)、12.5%(3/24),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50.0%(12/24)、41.7%(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0、5.1692,P<0.05)。结论 Pi 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显著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早期目标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