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的脆化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钢 刘新权 +2 位作者 杨沐鑫 王昌 刘正东 《特钢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14-24,59,共12页
12%Cr耐热钢的脆化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在淬火、回火以及时效过程中产生的脆性,结果表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有显著的影... 12%Cr耐热钢的脆化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在淬火、回火以及时效过程中产生的脆性,结果表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有显著的影响,冷却速度过慢将导致不可逆脆性,其脆化机制是由于缓冷时M23C6碳化物沿原奥氏体晶界连续析出,以及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导致M2C碳化物沿奥氏体薄膜连续析出,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不是产生脆化的原因,导致不可逆脆化的淬火缓冷通过的温度区间为820℃~660℃;与回火温度有关的脆性有二类:450℃~500℃回火产生的(475脆性),脆化严重,其脆化机制是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和脆性相的析出,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韧性;另一类是在约625℃回火产生的,脆化程度较轻;高温回火后缓冷引起的脆化很复杂,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粗碳化物的析出以及二次淬火均导致回火脆性,通过去脆化处理均可以恢复其韧性。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是脆化的主导机制,二次淬火引起的脆化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引起的脆化也非常严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595℃长期时效脆化主要是由碳化物的析出以及杂质元素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引起的,临界时间约为100h,通过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部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2Ni3Mo2VN(M152) 耐热钢 化机制 残余奥氏体分解 二次淬火
下载PDF
595℃长期时效对M152马氏体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钢 郭永华 +3 位作者 刘新权 马风春 宋玺玉 张秀丽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70,88,共6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M152马氏体耐热钢在595℃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变化,并探讨了时效脆化机制。结果表明:在595℃时效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回复,位错密度下降,且原始组织中弥散分布的M2C和M7C...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M152马氏体耐热钢在595℃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变化,并探讨了时效脆化机制。结果表明:在595℃时效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回复,位错密度下降,且原始组织中弥散分布的M2C和M7C3碳化物逐渐转变成M23C6碳化物,并聚集长大,导致强度逐渐降低;时效脆化的主要原因是杂质元素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和碳化物的晶界析出共同作用,时效初期的脆化主要是由于M2C碳化物沿马氏体板条界的连续析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52马氏体耐热钢 力学性能 时效 化机制
原文传递
冷却速度对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的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钢 杨沐鑫 +1 位作者 王昌 刘新权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冷却速度对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脆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回火工艺下,随淬火冷却速度的降低,强度降低,塑性变化不大,但冲击值增加,其主...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冷却速度对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脆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回火工艺下,随淬火冷却速度的降低,强度降低,塑性变化不大,但冲击值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缓冷降低了马氏体基体的再结晶温度,导致基体的回复与再结晶程度增加;随回火冷却速度的降低,屈服强度略增加,抗拉强度、塑性变化不大,而冲击值下降,具有高温回火脆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速度 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 力学性能 化机制
原文传递
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辐照脆化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岳鹏 刘娟波 +1 位作者 成雷 白学刚 《科技风》 2023年第13期1-3,共3页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机组运行中操作条件最为苛刻的部件,长期承受高温、高压、快中子的高强度辐照,会出现辐照脆化现象。该文针对核电机组RPV辐照脆化问题,阐述了RPV钢材料的发展路径与工艺特点,总结了国产RPV用钢的研究历程与应用情...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机组运行中操作条件最为苛刻的部件,长期承受高温、高压、快中子的高强度辐照,会出现辐照脆化现象。该文针对核电机组RPV辐照脆化问题,阐述了RPV钢材料的发展路径与工艺特点,总结了国产RPV用钢的研究历程与应用情况。基于对辐照脆化微观机理的分析,探讨了材料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特性、晶粒尺寸、辐照温度、中子注量、中子注量率以及中子能谱等因素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辐照脆化评价的方法及局限性,讨论了参数化预测与结构化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结构化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材料脆化特征与脆化机理之间的关系,对本质上理解辐照脆化效应并改进RPV材料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 辐照 影响因素 化机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核级不锈钢的热老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晓冬 彭群家 +1 位作者 韩恩厚 柯伟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92,共12页
综述了热老化对核级铸造和焊接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热老化动力学行为以及热老化脆性评估方法与寿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锈钢的热老化脆性机制,指出了不锈钢热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核级不锈钢 热老化 动力学 性评估 寿命预测 化机制
原文传递
10CrNi_(2)Mo_(3)Cu_(2)V耐热钢的高温析出与脆化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吉庆 杨钢 +1 位作者 包汉生 彭涛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10CrNi_(2)Mo_(3)Cu_(2)V耐热钢锻件的脆化原因,并研究了钢在1050~850℃区间的高温析出行为,及其对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锻件脆化由粗大的链状M6C相引起,950~850℃温度区间,...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10CrNi_(2)Mo_(3)Cu_(2)V耐热钢锻件的脆化原因,并研究了钢在1050~850℃区间的高温析出行为,及其对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锻件脆化由粗大的链状M6C相引起,950~850℃温度区间,钢中发生M_(6)C相的高温析出行为,导致冲击韧性恶化。析出温度区间内,降低温度、延长时间均能促进析出相的形核与长大,使M_(6)C相含量增加,尺寸长大,分布更加聚集,逐渐形成链状形貌。Mo元素偏析能够提高M_(6)C相的开始析出温度、增加相含量。锻造温度是影响高温析出行为的关键因素,应控制终锻温度不小于950℃,避免锻后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C相 高温析出 化机制 终锻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