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识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士芳 张运 +6 位作者 张梅 陈文强 陈玉国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周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28例ACS患者和13例SA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应用IVUS观察59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数量,同时测量血管...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28例ACS患者和13例SA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应用IVUS观察59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数量,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斑块偏心指数(EI)及血管重构指数(RI)。结果59支冠状动脉共检出151个粥样斑块,平均每支冠状动脉斑块数目为2.56个,其中ACS组61.3%为脂质斑块,SA组40.0%为脂质斑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与SA组比较,ACS组斑块负荷重[(70.71±9.64)%对(59.61±21.58)%,P=0.008];且以正性重构为主(1.06±0.18对0.98±0.11,P=0.013)。结论ACS与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不同,IVUS能够全面准确提供动脉粥样斑块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内超声 技术识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IVUS 脂质斑块 ACS 超声技术 US检查 同时测量 斑块面积 血管重构 斑块特征 患者 SA 心指数 显著性 负荷
原文传递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建立 张环宇 +1 位作者 倪秋杰 朱昆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并研究血管顺应性。方法 :对 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4 2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脂质斑块、 VS (峰值流速 ) ,SV (每搏量 ) ,CCSF (颈动脉血管收缩分数 ) ,PI (脉动指数 ) ,RI ...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并研究血管顺应性。方法 :对 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4 2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脂质斑块、 VS (峰值流速 ) ,SV (每搏量 ) ,CCSF (颈动脉血管收缩分数 ) ,PI (脉动指数 ) ,RI (阻力指数 ) ,VD (舒张末血流速度 ) ,AT (加速时间 )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 ,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高血压各期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SV,CCSF,VS,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AT时间延迟 ,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颈动脉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血压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顺应性 内膜-中层厚度 脂质斑块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通过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健 贾连群 +5 位作者 宋囡 谢思梦 陈宁 陈丝 吕晓明 张会永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研究化瘀祛痰方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45只。实验组45只家兔通过免疫性内皮损伤... 目的研究化瘀祛痰方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45只。实验组45只家兔通过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8周后,将实验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及辛伐他汀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后取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家兔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测定CD31平均光密度值;ELISA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G、TC、LDLC水平较对照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病理染色可见模型组主动脉内膜细胞增生,有大量泡沫细胞和脂质沉积,经化瘀祛痰方和辛伐他汀治疗后均可见明显改善。模型组内膜、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1)。模型组主动脉CD31平均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血清HIF-1α和VEG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主动脉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斑块 血管新生 化瘀祛痰方
下载PDF
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士娇 韩雪 高燕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5期607-610,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纤维炎性脂质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我国有45%~86.7%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在欧美则有35%~76%。斑块破裂脱落阻塞远端的颅内动脉进而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纤维炎性脂质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我国有45%~86.7%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在欧美则有35%~76%。斑块破裂脱落阻塞远端的颅内动脉进而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炎症反应 缺血性脑卒中 白及 骨桥 脑血管事件 脂质斑块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琐谈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海安 吴斌 +1 位作者 耿萍 杨宇玲 《新疆中医药》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脂质斑块沉着、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导致血流受阻,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由于中医无冠状动脉的论述,古医籍中从未论及冠状动脉的病变,故中医并无...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脂质斑块沉着、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导致血流受阻,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由于中医无冠状动脉的论述,古医籍中从未论及冠状动脉的病变,故中医并无冠心病的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名 脂质斑块 胸痹病 心痹 粥样硬化 心脉不通 心气不足 古医籍 病脉证治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冠脉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阮浩航 曹乾嫱 吴志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急性非ST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PLA2,采用光学干涉性断层成像(OCT)技术测量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NSTEMI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高于SAP、UAP患者(P均<0.05),UAP患者高于SAP患者(P均<0.05);NSTEMI患者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低于SAP、UAP患者(P均<0.05),UAP患者低于SAP患者(P均<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均与罪犯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1、-0.714,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冠脉脂质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脂质斑块 纤维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余丹青 周颖玲 +3 位作者 李光 罗建方 冯颖青 陈纪言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内超声特征及血浆ET和NO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管...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内超声特征及血浆ET和NO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管内超声检出脂质斑块23例(23/28,82.1%),其罪犯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LAS)、重构指数(RI)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与斑块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浆ET1与EEMA、RI呈正相关,NO与EEMA、RI呈负相关。结论易损斑块为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和明显的正性重构;血浆ET1、NO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ET1、NO可望作为冠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影像学特征 相关研究 一氧化氮 血浆内皮素(ET) 血浆ET-1 血管内超声特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 脂质斑块 斑块面积 统计学差异 NO水平 易损斑块 粥样硬化 参考指标 冠脉斑块 显著性 纤维帽 正相关 负相关
原文传递
积极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德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态学 组织纤维化 病理学改变 脂质斑块 动脉内膜 早期表现 动脉粥样化
下载PDF
资深护师助你走出老年脑梗怪圈
9
作者 贾玉环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指脑部的供血血管发生突发性阻塞,导致大脑部分缺血和缺氧。通常是由于血管内血凝块或脂质斑块阻塞了脑部动脉引起的。当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部分脑细胞可能会死亡,从而...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指脑部的供血血管发生突发性阻塞,导致大脑部分缺血和缺氧。通常是由于血管内血凝块或脂质斑块阻塞了脑部动脉引起的。当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部分脑细胞可能会死亡,从而导致脑梗死的症状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 脂质斑块 供血血管 脑血管疾病 脑细胞 血管内 血凝块 供应中断
下载PDF
抗凋亡多肽Gly14-Humanin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小板高敏感性以及脂质斑块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淑鸿 杨飞 +1 位作者 曹宜人 任丽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9-794,共6页
目的抗凋亡多肽Humanin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氧化性应激和内皮细胞凋亡,但Humanin对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血小板高敏感性的影响尚无报道。本研究评价了Humanin衍生物([Gly14]-Human... 目的抗凋亡多肽Humanin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氧化性应激和内皮细胞凋亡,但Humanin对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血小板高敏感性的影响尚无报道。本研究评价了Humanin衍生物([Gly14]-Humanin,HNG)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血小板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小鼠进行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WT小鼠喂食普通饲料,CD组)、模型组(LDLR-/-小鼠喂食高脂饲料,HFD组)、实验组(LDLR-/-小鼠喂食高脂饲料的同时注射HNG,HFD+HNG组)。分别于4周、12周、24周,进行下腔静脉取血,分离洗涤血小板,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并分离血清进行血脂含量的测量。适时分离主动脉进行苏丹IV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表面粥样脂质斑块形成,利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斑块面积大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喂食高脂饲料24周后,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有大量粥样斑块形成,并且随着喂食高脂时间的延长,具有明显的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模型组小鼠血小板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下的聚集作用显著增强(P<0.01),更重要的是,HFD+HNG组小鼠的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1),且血小板对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低于HFD组(P<0.01)。结论 HNG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小板高敏感性,可能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斑块 血小板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清B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芦颖芝 俞雯雯 吕航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3588-3590,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破裂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引起的血小板激活,并诱发体内凝血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颅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早期检测及评估体内的凝血机制及...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破裂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引起的血小板激活,并诱发体内凝血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颅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早期检测及评估体内的凝血机制及血栓形成情况,对ACI的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损伤 急性脑梗死 脂质斑块 凝血功能指标 C反应蛋白 凝血机制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薇 闫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30-431,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质代谢不正常越来越常见,一些脂质斑块堆积在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病变,而当斑块逐渐增多阻塞动脉血管时,会造成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质代谢不正常越来越常见,一些脂质斑块堆积在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病变,而当斑块逐渐增多阻塞动脉血管时,会造成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在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减轻心肌缺血性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识别,改善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早期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老年人群 脂质斑块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下载PDF
STAT3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心脏病血管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慧 刘长梅 +3 位作者 翟淼浡 杜鑫 李昕玺 徐会圃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6期95-100,共6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1]。传统的慢性IHD病理生理学观点认为,IHD的发生主要是由脂质斑块逐渐累积,进而形成梗阻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1]。传统的慢性IHD病理生理学观点认为,IHD的发生主要是由脂质斑块逐渐累积,进而形成梗阻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2]。近年来,随着对IHD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血管造影及尸检结果都表明IHD的发生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检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 脂质斑块 病理生理学 血管造影 血管再生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理生理过程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梅芳 陈平 文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一、前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管壁脂质斑块不断累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和进展性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过去认为,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增大,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引起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但是近来发现,急性冠状动... 一、前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管壁脂质斑块不断累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和进展性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过去认为,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增大,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引起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但是近来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严重程度并无明显的关系,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小于50%,而这些引起轻度狭窄的斑块多是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分子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硬化 不稳定斑块 脂质斑块
原文传递
两种血清学指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15
作者 马翔宇 陈俭 +1 位作者 赵育洁 王瑞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老年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MMP-9、YKL-40水平,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定实验组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FCT),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ROC曲线评估实验组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YKL-40水平预测冠状动脉FCT的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血清MMP-9、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186.98±22.36)μg/L vs(56.36±12.02)μg/L,(89.28±6.22)μg/L vs(18.25±3.26)μg/L,P<0.01]。实验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YKL-40逐渐升高,FCT逐渐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心功能分级越高,MMP-9、YKL-40越高,FCT越低(P<0.05)。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血清MMP-9、YKL-40水平与冠状动脉FCT呈负相关(r=-0.458,-0.40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实验组血清MMP-9、YKL-40联合检测冠状动脉FCT<65μm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882 vs 0.755、0.782,P<0.01)。结论 血清MMP-9、YKL-40水平升高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血清MMP-9、YKL-40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冠状动脉FCT,有助于临床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脂质斑块 甲壳质酶蛋白40
下载PDF
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与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鑫 陈慧敏 +3 位作者 高南南 杨润梅 李金莲 蔡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7,共6页
目的建立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对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同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阐明豚鼠模型特点和优势。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常规饲料)、模型1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 目的建立豚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对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同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阐明豚鼠模型特点和优势。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常规饲料)、模型1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的胆固醇、0.1的猪油、0.895基础饲料)和模型2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的胆固醇、0.1的猪油、0.89的基础饲料),每组10只,连续饲养10周,苏丹Ⅳ染色观察主动脉壁斑块病灶面积,Masson染色观察动脉内膜胶原纤维的变化。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肝脏PPARα相对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内膜I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豚鼠模型1组比例为0.8的动物,模型2组比例为0.7的动物的主动脉壁出现较多脂质斑块,内膜和中膜胶原纤维明显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斑块面积和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增加,肝脏PPARα表达不变,大鼠两个模型组的主动脉壁未出现明显的阳性染色斑块,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肝脏PPARα表达明显下调。豚鼠血清hs-CRP浓度升高,动脉内膜ICAM-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10周后,豚鼠两个模型组均可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病变形成可能与血管损伤性炎症反应有关,且其PPARα种属特异性较大鼠更接近人类,豚鼠模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斑块 胶原纤维 HS-CRP PPARΑ ICAM-1
下载PDF
双源CTA评价冠状动脉斑块致管腔狭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静 耿云平 乔文林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4期71-73,共3页
目的 应用双源CTA评价冠状动脉斑块致管腔狭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A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在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对横断图像进行VR、MIP、MPR等后处理... 目的 应用双源CTA评价冠状动脉斑块致管腔狭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A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在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对横断图像进行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应用,获得更佳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点,比较ACS患者斑块与非ACS患者斑块的形态特点(斑块厚度、长度、CT值、表面规则度)及其致管腔狭窄的程度.结果 50例患者中,非钙化斑块19例,纤维斑块35例,钙化斑块16例.随访过程中发生ACS 14例,占28%,其中非钙化斑块(脂质斑块)9例,CT值(20~70 HU);中等斑块(纤维斑块)5例,CT值70~120 HU;管腔狭窄均≥50%,斑块厚度(3.5±0.9) mm,较非ACS斑块厚度(2.5±0.7) mm增厚,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S患者长度、CT值、表面规则度与非ACS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影像特点致管腔狭窄程度,并能评价发生ACS患者的斑块厚度较未发生ACS患者的斑块厚度,而且斑块的成分多为软斑块和纤维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斑块 管腔狭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冠心病患者 ACS 厚度 非钙化斑块 统计学意义 形态特点 纤维 三维重建技术 技术综合应用 后处理 规则度 冠状动脉造影 处理工作站 脂质斑块 影像特点 狭窄程度
原文传递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和干预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波 冯林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16-18,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斑块破裂,或伴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主要为纤维帽结构破裂,完整性被破坏,脂质核心成分暴露于血液之中,且具有较高的致血栓性,引起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并引发血栓形成。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斑块破裂 纤维帽 脂质核心 血栓形成 血栓性 脂质斑块 稳定型心绞痛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半数以上的“脑梗”,问题出在“颈动脉”上
19
作者 罗红 《医食参考》 2019年第9期20-21,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垢”,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斑块形成早期,主要表现为附着于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主要成分是胆固醇。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中钙盐不断沉积于斑块部位,脂质斑块逐渐演变为不同程度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垢”,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斑块形成早期,主要表现为附着于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主要成分是胆固醇。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中钙盐不断沉积于斑块部位,脂质斑块逐渐演变为不同程度的、似“水垢”样的硬化斑块。这些钙化斑块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进行性增大,并突入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据统计,90%以上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脂质沉积 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斑块 钙化斑块 斑块形成 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和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慧 于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13-71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局部病变,另一种则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1]。既往将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理解、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局部靶向治疗。局部靶向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和死亡风险。随着多...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局部病变,另一种则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1]。既往将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理解、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局部靶向治疗。局部靶向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和死亡风险。随着多种观察斑块的侵入或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的兴起,对局部高风险斑块开始重新关注和深入。不仅可在尸检中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兴的影像学方法也可呈现在体斑块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方法 斑块面积 全身系统疾病 靶向 纤维帽 血管内超声 脂质斑块 局部病 分子标记物 冠状动脉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