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I和SMI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童辉 徐胜前 +7 位作者 龚勋 王欣荣 纵何香 潘美娟 滕玉竹 程梦明 肖会 蔡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3-1468,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1)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2)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3)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4)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 脂肪质指数 骨骼肌指数 类风湿关节炎 疏松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与不同部位脂肪质量指数的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奇 陈曼曼 +5 位作者 马莹 高迪 李艳辉 董彦会 马军 星一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分析7~18岁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与身体不同部位脂肪质量指数(FMI)的关联,为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和2022年8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从北京市通州区4所学校抽取1531名7~18岁学生。问卷调查收集生活方式... 目的分析7~18岁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与身体不同部位脂肪质量指数(FMI)的关联,为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和2022年8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从北京市通州区4所学校抽取1531名7~18岁学生。问卷调查收集生活方式信息,包括饮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吸烟饮酒行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采集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腹部、躯干、大腿、臀部和上肢FMI。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与不同部位FMI的关联。结果与健康生活方式组相比,不健康生活方式组高-躯干FMI的风险更高(OR=1.40,P<0.05)。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与健康生活方式组相比,不健康生活方式组高-总FMI、高-腹部FMI和高-躯干FMI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37,1.37,1.50,P值均<0.05)。分层分析后,仅在7~12岁女生中不健康生活方式与高-总FMI、高-腹部FMI、高-躯干FMI和高-大腿FMI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3,2.46,2.13,2.13,P值均<0.05)。结论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全身、腹部和躯干脂肪增高有关。在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期之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减少全身脂肪,促进其体成分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脂肪质指数 生长和发育 回归分析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3~17岁儿童体脂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培培 庞学红 +7 位作者 曹薇 赵文华 杨振宇 王玉英 徐韬 陈博文 许娟 张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4-1500,共7页
目的描述我国3~17岁儿童体脂质量(FM)、体脂百分比(FMP)和脂肪质量指数(FMI)分布特征。方法数据来自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研究对象为我国7个地区3~17岁儿童70853人,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调查对象体成分。采用M(Q... 目的描述我国3~17岁儿童体脂质量(FM)、体脂百分比(FMP)和脂肪质量指数(FMI)分布特征。方法数据来自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研究对象为我国7个地区3~17岁儿童70853人,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调查对象体成分。采用M(Q1,Q3)描述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的FM、FMP和FMI分布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DSCF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岁男童的FM、FMP和FMI中位数分别为3.0 kg、18.3%和2.9 kg/m^(2),3岁女童的FM、FMP和FMI中位数分别为2.9 kg、19.0%和2.9 kg/m^(2)。3~5岁男女童FM逐渐增加,FMP和FMI逐渐下降。11岁以后男童FM、FMP和FMI先下降后上升。6~17岁女童FM、FMP和FMI逐渐增加。12岁以后,女童的FM、FMP和FMI均高于男童(均P<0.05)。东北和华北地区男女童的FM、FMP和FMI在6~14岁相对较高。结论我国7个地区3~17岁男女童FM、FMP和FMI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脂 体脂百分比 脂肪质指数 生物电阻抗
原文传递
孕妇体成分及相关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晓玥 张建伟 陶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体成分及相关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筛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949例(GDM组142例;正常组807例)孕妇,于孕13周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蛋白质、基础... 目的探讨孕妇体成分及相关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筛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949例(GDM组142例;正常组807例)孕妇,于孕13周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蛋白质、基础代谢率、孕前体质指数(BMI)、脂肪质量指数(FMI)、体脂百分比、孕次等与妊娠中期糖耐量筛查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GDM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FMI对GDM的诊断价值。结果GDM组的年龄(29.82±3.92比31.24±4.31)、孕前BMI(20.82±2.60比22.35±3.64)、体脂百分比(29.37±5.63比32.14±5.77)、FMI[6.06(5.00,7.30)比6.87(5.60,8.60)]、孕次[1(1,2)比2(1,3)]均高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孕次(OR=1.232,95%CI:1.033~1.471)及FMI(OR=1.228,95%CI:1.057~1.426)均为GDM的独立危险因素。FMI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为63.0%。结论孕次及妊娠早期FMI可作为GDM独立的预测因子。通过科学调整膳食结构及合理运动来降低FMI,从而减少孕妇GDM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早期 人体成分 脂肪质指数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与脂肪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杨立 张红彪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9期90-94,共5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与脂肪质量指数(FM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开封市第二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0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依...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与脂肪质量指数(FM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开封市第二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0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依据其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情况分为预后佳组(n=161)和预后差组(n=45),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FMI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预后差组患者的饮酒史、骨质疏松、肥胖占比高于预后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患者的外科手术入路、手术时间>2 h、术中低血压、术中出汗、术中低体温、术中未实施疼痛管理、髋关节开始活动时间<3 d、术后蛛网膜下腔注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24 h NRS评分>3分、下肢静脉血栓占比高于预后佳组,预后差组患者隐性出血多于预后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髋关节开始活动时间<3 d、下肢静脉血栓、隐形出血量>250 mL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差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FMI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差呈现正相关(r=0.842,P=0.003)。结论肥胖、髋关节开始活动时间、下肢静脉血栓、隐形出血量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差的危险因素,且FMI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效果差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脂肪质指数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黎族人的瘦体与脂肪质量指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3 位作者 金丹 李咏兰 包金萍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5个黎族村寨测量了607例(男为308例,女为299例)黎族人体质量、身高等6项体成分指标值,计算了黎族人的体脂率(P_(bf))、瘦体质量(m_l)、脂肪质量(m_f)、瘦体质量指数(I_(lm))、脂肪质量指数(I_(fm))。研究发现...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5个黎族村寨测量了607例(男为308例,女为299例)黎族人体质量、身高等6项体成分指标值,计算了黎族人的体脂率(P_(bf))、瘦体质量(m_l)、脂肪质量(m_f)、瘦体质量指数(I_(lm))、脂肪质量指数(I_(fm))。研究发现,女性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都明显大于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均明显小于男性。随年龄增长,黎族人身高、瘦体质量逐渐减小,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逐渐增大。受试者特征曲线显示身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都可以适宜评价黎族人的体脂率,而且脂肪质量指数对体脂率的估算准确性比身体质量指数更高。这也提示脂肪质量指数是比身体质量指数评价肥胖更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率 肌肉 瘦体指数 脂肪质指数 黎族
下载PDF
中国城市汉族FMI、LMI的地理性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3 位作者 宇克莉 李咏兰 席焕久 陆舜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31个城市(11个北方城市,20个南方城市)汉族族群的体质数据,计算了脂肪质量指数(FMI)和瘦体质量指数(LMI),并分析其与纬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城市汉族的FMI和LMI总体上高于南方城市汉族.女性的FMI大于男...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31个城市(11个北方城市,20个南方城市)汉族族群的体质数据,计算了脂肪质量指数(FMI)和瘦体质量指数(LMI),并分析其与纬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城市汉族的FMI和LMI总体上高于南方城市汉族.女性的FMI大于男性(P<0.01),LMI小于男性(P<0.01).男性LMI与纬度呈正相关(P<0.01),FMI与纬度无相关(P>0.05).女性FMI、LMI与纬度均呈正相关(P<0.01).身体围度的变化是导致男性LMI、女性FMI、LMI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的主要原因.男性、女性的FMI与LMI之间无明显相关,但二者均与BMI存在线性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质指数 瘦体指数 纬度 汉族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的瘦体质量与脂肪质量对超重和肥胖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咏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4-737,751,共5页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脂肪质量与脂肪质量指数进行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组于2009年至2013年在中国测量了26927例(男13221例,女13706例)的体质数据,对瘦体质量(LM)、瘦体质量指数(LMI)、脂肪质量(FM)、脂肪质量指数(FMI)与纬...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脂肪质量与脂肪质量指数进行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组于2009年至2013年在中国测量了26927例(男13221例,女13706例)的体质数据,对瘦体质量(LM)、瘦体质量指数(LMI)、脂肪质量(FM)、脂肪质量指数(FMI)与纬度、经度、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男性、女性FM、LM、FMI、LMI与纬度、经度均呈正相关。男性LM、LMI与年龄呈负相关,而FM、FMI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LM与年龄呈负相关,FM、FMI、LMI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FM、LM、FMI、LMI值均小于男性。北方汉族的FM、LM、FMI、LMI值均大于南方汉族。北方女性比南方女性更丰满一些。城市男性的FM、LM、FMI、LMI值均大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LM、LMI值大于乡村女性,但FMI小于乡村女性,FM与乡村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FM、LM、FMI、LMI随纬度、经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年龄间、性别间、城乡间亦多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质 瘦体 脂肪质指数 瘦体指数 汉族 纬度 经度 年龄
下载PDF
早孕期体脂率、脂肪质量指数、血脂谱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金晖 刘坤 +3 位作者 邓艳 欧阳丽萍 陈琴 范建辉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5-641,共7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体脂率(PBF)、脂肪质量指数(FMI)、血脂谱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157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早孕期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PBF、脂肪重,测量身高... 目的探讨早孕期体脂率(PBF)、脂肪质量指数(FMI)、血脂谱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157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早孕期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PBF、脂肪重,测量身高、体重,同时检测血浆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孕24~28周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FPG、1 h血糖(1hPG)、2 h血糖(2hPG),将研究对象按照OGTT结果分为GDM组(318例)和对照组(1260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观察指标与GDM患病的相关性。结果GDM患病率为20.15%(318/1578),GDM组年龄、BMI、PBF、FMI、FPG、TC、TG、LDL-C、75 g OGTT-FPG、1hPG、2hPG、孕次≥3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25岁的GDM患病率增加183.2%(OR=2.832,95%CI 1.414~5.672,P<0.05);BMI≥24.0 kg/m^(2)的GDM患病率增加123.9%(OR=2.239,95%CI 1.674~2.997,P<0.001);PBF≥25%的GDM患病率增加91.2%(OR=1.912,95%CI 1.462~2.501,P<0.001)。分别按FMI、FPG、TC、TG、HDL-C、LDL-C四分位数分组(Q_(1)、Q_(2)、Q_(3)、Q_(4)组)结果显示,FMI的Q_(4)组比Q_(1)组GDM风险增加97.7%,TC的Q_(3)组、Q_(4)组比Q_(1)组GDM风险增加63.3%、55.7%,TG的Q_(4)组比Q_(1)组GDM风险增加54.8%(均P<0.05)。结论年龄≥25岁、BMI≥24.0 kg/m^(2)、PBF≥25%与GDM密切相关,早孕期PBF、FMI、TC、TG水平可为早期预测GDM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脂肪 甘油三酯类 早孕期 脂肪质指数 总胆固醇
原文传递
临高人的瘦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质量指数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金萍 宇克莉 +1 位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测量临高人419例(男性213例,女性206例)的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甲下皮褶、髂嵴上皮褶等6项指标,计算了临高人的体脂率、瘦体质量、脂肪质量与瘦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研究发现,... 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测量临高人419例(男性213例,女性206例)的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甲下皮褶、髂嵴上皮褶等6项指标,计算了临高人的体脂率、瘦体质量、脂肪质量与瘦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指数。研究发现,性别间比较,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均大于女性(P<0.01),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均数小于女性(P<0.01)。随年龄增长,临高人体脂率、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逐渐增大,男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逐渐减小;女性瘦体质量、瘦体质量指数与年龄无相关。受试者特征曲线表明,脂肪质量指数比身体质量指数对临高人体脂率的估算可靠性更高。这也提示脂肪质量指数是比身体质量指数评价肥胖的更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率 脂肪质 脂肪质指数 受试者特征曲线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产后体脂对体重滞留的影响
11
作者 谢君宜 肖晚晴 +3 位作者 郭怡欣 卢锦华 何健荣 邱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4期9-15,共7页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体重变化特点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GDM与非GDM产妇产后1年的体重滞留差异以及体脂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诊断,采用双能X骨密度仪(DXA)...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体重变化特点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GDM与非GDM产妇产后1年的体重滞留差异以及体脂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诊断,采用双能X骨密度仪(DXA)测量产后6个月时体脂含量并获取脂肪质量指数(FMI),并随访至产后1年测量体重。利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10名产妇在产后1年时的体重变化平均为(2.1±4.2)kg,其中GDM和非GDM产妇平均体重增加分别为(0.9±4.4)kg和(2.3±4.1)kg。GDM产妇的产后体重滞留率低于非GDM产妇(11.9%vs 26.4%,P=0.0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GDM与产后体重滞留发生风险存在负相关(RR=0.45,95%CI:0.28~0.72);而产后6个月脂肪质量指数(FMI)高则增加产后体重滞留风险(RR=1.92,95%CI:1.48~2.49)。(3)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之后,GDM(RR=0.47,95%CI:0.28~0.78)和产后高FMI(RR=3.48,95%CI:2.60~4.66)与产后体重滞留之间的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4)无论产前是否诊断为GDM,高体脂产妇的产后体重滞留率均是正常体脂产妇的2倍。结论广州地区GDM患者的产后体重滞留率处于较低水平,而非GDM产妇亟需加强体脂控制及体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产后体重滞留 脂肪质指数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相对脂肪质量指数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因果关联研究
12
作者 杨文艳 李靓 +5 位作者 田晶 闫志佳 杨弘 闫晶晶 王雅靖 张岩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elative fat mass,RFM)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因果关联,并将其与BMI比较。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以符合纳入...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elative fat mass,RFM)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因果关联,并将其与BMI比较。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9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方法确定RFM截断值,并据此进行分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FM和BMI分组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利用双稳健估计两者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平均因果效应。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以39.30≤RFM≤42.10组为对照,RFM>42.10组与RFM<39.30组均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以BMI正常组为对照,消瘦组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而超重和肥胖组则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双稳健结果显示,与39.30≤RFM≤42.10组相比,RFM<39.30组与RFM>42.10组均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其平均因果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ATE)值分别为4%(95%CI:0.006~0.074)和12%(95%CI:0.077~0.163);与BMI正常组相比,其余BMI分组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未发现因果关联。结论中国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RFM与全因死亡风险存在因果关联,合理控制RFM有助于降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相对脂肪质指数 全因死亡 BMI 因果关联 女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无脂肪质量指数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倩倩 王薇 陈海生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索无脂肪质量指数(FFMI)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以阐明FFMI对围手术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胸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电... 目的探索无脂肪质量指数(FFMI)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以阐明FFMI对围手术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胸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并计算患者的FFMI。根据FFMI的截止点(男性<17 kg/m2,女性<15 kg/m2),将所有患者分为低FFMI组(103例)与正常FFMI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与围手术期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用以确定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除体质指数外,低FFMI组与正常FFMI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肿瘤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与正常FFMI组相比,低FFMI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比21.4%,χ^(2)=6.286,P=0.012),特别是吻合口漏(40.8%比21.4%,χ^(2)=5.191,P=0.032)与肺炎(28.6%比12.6%,χ^(2)=5.783,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低FFMI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正常FFMI组明显延长[IQR:14.0(12.0,18.0)d比12.0(11.0,16.0)d,Z=-1.985,P=0.047]。然而,两组患者在术后院内死亡率方面未见显著差异(4.1%比1.9%,χ^(2)=0.593,P=0.388)。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展示术前FFMI(OR=2.502,95%CI=1.181~5.301,P=0.017)与低蛋白血症(OR=2.570,95%CI=1.115~5.926,P=0.027)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FFMI是预测食管癌围手术期结局的一项有效参数,这一发现强调了身体成分测量在食管癌患者临床管理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脂肪质指数 营养不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四种营养评估方法 对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朝丽 肖婷婷 +1 位作者 卢友玲 皮张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四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1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简表(... 目的:探讨四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1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 2002)评分、无脂肪质量指数(FFMI)、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四种营养评估方法评估,比较生存和死亡患者、30 d再住院和未再住院患者4种营养评估指标差异。结果:死亡患者BMI、FFMI、ALB低于生存患者,NRS 2002评分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再住院患者BMI、FFMI、ALB均低于未再住院患者,NRS 2002评分高于未再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营养评估方法联合评估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敏感度为0.903,特异度为0.722。结论:NRS 2002评分、FFMI、ALB、BMI四种营养评估方法均可预测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情况,联合评估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营养风险筛查简表 无物脂肪质指数 白蛋白 体重指数
下载PDF
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FM)评定中国老年人肥胖程度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林 徐莹莹 胡万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9-61,71,共4页
探讨相对脂肪质量指数评定中国老年人肥胖程度的可行性.以1000名60~7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试其PBF,WC,WHR,WSR,BMI,BAI,RFM等肥胖指标,比较其评定肥胖程度的价值.结果显示,RFM的AUC值均大于0.5,具有评判价值;男性老年人的RFM最佳切点... 探讨相对脂肪质量指数评定中国老年人肥胖程度的可行性.以1000名60~7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试其PBF,WC,WHR,WSR,BMI,BAI,RFM等肥胖指标,比较其评定肥胖程度的价值.结果显示,RFM的AUC值均大于0.5,具有评判价值;男性老年人的RFM最佳切点为25.42,女性老年人为39.99.RFM可以作为评定我国老年人肥胖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脂肪质指数 老年人 肥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