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常梅 方锐琳 +3 位作者 赖敏 邓泽元 刘小如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和脂溶性伴随物,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显著影响。本实验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水酶法、微波辅助水酶法、水代法、冷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货架期、脂溶性伴随物...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和脂溶性伴随物,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显著影响。本实验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水酶法、微波辅助水酶法、水代法、冷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货架期、脂溶性伴随物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酶法提取的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相对较低,货架期最长(4.67 h),脂溶性伴随物保留最多(γ-生育酚45.787 mg/100 g、角鲨烯8.925 mg/100 g、β-谷甾醇293.55 mg/100 g)。此外,对牡丹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其共有的挥发性组分有醛类(α-甲基肉桂醛和己醛等)、酯类(棕榈酸乙酯)以及烃类(十八甲基环九硅氧烷等烷烃等),其中冷榨法提取的牡丹籽油含有挥发性组分种类最多,有机溶剂浸提法最少。综上所述,水酶法提取的油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提取方法 理化性质 溶性伴随物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鹰嘴桃仁油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路凯 崔芸 +5 位作者 毛国兴 陈海光 刘袆帆 丘苑新 柳建良 彭镰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仁油得率为33.82%,酸值(KOH)为0.46 mg/g,过氧化值为1.66 mmol/kg,茴香胺值为0.86,符合我国植物油原油的卫生标准;鹰嘴桃仁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174.28μg/g)、角鲨烯(6.03μg/g)和β-谷甾醇(2.68μg/g);鹰嘴桃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93.56%),主要是油酸(76.56%)和亚油酸(16.89%);此外,鹰嘴桃仁油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是鹰嘴桃仁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93%,其中苯甲醛、糠醛、壬醛和异丁醛是主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实现鹰嘴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鹰嘴桃仁油的进一步研究及高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桃仁油 理化性质 肪酸组成 溶性伴随物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黄粉虫油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郑自奋 崔芸 +5 位作者 林勇 刘勇 刘袆帆 肖更生 余元善 马路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162-5170,共9页
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 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黄粉虫含油量为(29.28±0.21)%,酸价(KOH)和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分别为(0.94±0.06) mg/g和(4.54±0.29) mmol/kg,茴香胺值为6.04±0.68,共轭二烯值为6.97±0.23;黄粉虫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1.68±1.95)%,主要是油酸[(43.41±1.27)%]和亚油酸[(36.34±0.59)%];黄粉虫油中的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β-谷甾醇[(12.81±0.10) mg/100 g]、角鲨烯[(35.20±0.09) mg/100 g]和胆固醇[(70.52±0.12) mg/100 g];黄粉虫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黄粉虫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醛、醇、杂环、酯以及胺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是主要的气味来源,为黄粉虫油脂提供特殊的香味。结论 黄粉虫含油量较高,油脂脂肪酸组成较好,营养物质丰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油 理化性质 溶性伴随物 抗氧化活性 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带鱼鱼油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邰宇 阎莹莹 +3 位作者 应晓国 伍俏佳 马路凯 胡艺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以带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带鱼鱼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和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鱼鱼油的酸价(2.42±0.04 mg KOH·g^(-1))和过氧化值(15.46±1.08 meq... 以带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带鱼鱼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和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鱼鱼油的酸价(2.42±0.04 mg KOH·g^(-1))和过氧化值(15.46±1.08 meq·kg^(-1))分别达到SC/T 3502-2016规定的粗鱼油一级、二级标准,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和丙二醛含量均较低;带鱼鱼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38.07%);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DHA(10.12%)和EPA(3.19%);带鱼鱼油中的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角鲨烯,甾醇。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是其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共确定出9种挥发性成分为其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带鱼制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鱼油 理化性质 溶性伴随物 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关键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贡柑籽油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元善 郑自奋 +5 位作者 张桐 毛国兴 伍俏佳 胡益波 王锋 马路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431-7437,共7页
目的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 目的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mmol/kg,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mg/kg]、角鲨烯[(177.22±1.54)mg/kg]和甾醇[(2435.37±4.25)mg/kg];贡柑籽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8.25 mg/mL和1.90 mg/mL;贡柑籽油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酯、醇、酮、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贡柑籽含油量较高,脂肪酸组成较好,富含营养物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籽油 理化性质 溶性伴随物 抗氧化活性 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