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的生产 被引量:88
1
作者 沈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91,共22页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家权力和市场联袂登台,携手推进商品化。这个急剧扩展的进程将经济(和政治)领域极大地膨胀起来,挤压了社会领域。这就迫使“保卫社会”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不过,在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独特背景下,由于以往...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家权力和市场联袂登台,携手推进商品化。这个急剧扩展的进程将经济(和政治)领域极大地膨胀起来,挤压了社会领域。这就迫使“保卫社会”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不过,在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独特背景下,由于以往的“再分配体制”从根本上压抑了自组织的社会生活,因此,“生产社会”而不是“保卫社会”成为第一位的任务,它既是一个社会实践的任务,也是社会学认知的任务。同样由于历史条件的独特聚集,“生产社会”表现为二重性,即我们不得不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将波拉尼意义上的“能动社会”与葛兰西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共同地生产出来。此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行动的层面上必须同时打造“阶级”和打造“公民”。本文旨在说明“社会生产”的二重机制,并借以探讨“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 能动社会 公民社会 公民权 公民的勇气
下载PDF
权力重构、社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斌欢 杨浩勃 姚茂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当下中国的环境抗议呈现一系列"中国特色",表现在:当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形成以市场攫取为主要根源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当其他地区的环境抗议以市场为主要对象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以国家为主要对象... 当下中国的环境抗议呈现一系列"中国特色",表现在:当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形成以市场攫取为主要根源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当其他地区的环境抗议以市场为主要对象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以国家为主要对象;当其他地区的环境抗议表现为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独立表达诉求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表现为向政府呼吁环境诉求;当其他地区表现为以积极主动的进取型抗议进行环境问题协调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抗议多作为消极的回应型抗议。环境抗议的特色与环境问题的形成逻辑密切相关,其根源在于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中,市场强势、权力错位与社会弱势。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失衡,最终导致了系统性的环境危机。重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系统平衡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推动社会的生产。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公民社会的设想难以实现,而从生态政治学出发,吸收卡尔·波兰尼的社会反向运动思想,借助国家权力系统的重构,反过来规制国家权力的谋利取向与自律性市场的逐利本性并最终打造能动社会成为可供借鉴的思路。能动社会的发育以国家系统为依托,统合多元主体的利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并最终实现国家-市场-社会的系统平衡。经由能动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并实现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的思路,可以为解决中国情境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权力重构 社会生产 能动社会
下载PDF
乡村环境的协同治理:生态政治学与社会的生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浩勃 黄斌欢 姚茂华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
当前乡村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根源在于国家权力的强势介入与社会组织力量的缺位。考察近年来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抗议可以发现,其与国家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权力的高度渗透下,以体制错位、资本强势、社会缺失等形式出现的环境利益相... 当前乡村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根源在于国家权力的强势介入与社会组织力量的缺位。考察近年来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抗议可以发现,其与国家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权力的高度渗透下,以体制错位、资本强势、社会缺失等形式出现的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失衡,导致了系统性的环境危机。在生态政治学的视角下,构建乡村环境治理的平衡体制,需要以社会力量的培育为出发点,依托政府权力重构,加强对于政府的谋利倾向和市场的逐利取向的规制。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特殊性限制了"公民社会"的活动空间,而依托于政经一体化体制的重构并推动"能动社会"的增长成为可行路径。着眼于现实的社会制度,可以分别从府际协同、国家-社会协同以及国家、市场与社会协同等不同的路径着手进行考虑,最终构建国家、市场与社会针对生态议题的新格局。结构重构的最终目的是搭建国家、市场和社会对生态议题的协同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环境 协同治理 权力重构 社会生产 能动社会
原文传递
发现社会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强 王拓涵 《社会政策研究》 2016年第1期63-72,共10页
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社会的建设和发育相对滞后。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学关于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本论述,阐释了有关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同时,还针对实证研究中的社... 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社会的建设和发育相对滞后。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学关于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本论述,阐释了有关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同时,还针对实证研究中的社区案例分析了不同社区中涌现出的不同社会力量。本文建议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工青妇、普通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议事委员会、市场中的社会力量、自发性的社会群体等七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使社会从被动社会变为主动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社会 子系统社会 社会建设 能动社会 社会力量
下载PDF
论有效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世青 高灵芝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2,共5页
社会政策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作为其有效制定、运行的基础,因为社会政策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因此,必须对社会进行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捍卫公民的权利,能动社会则是抵抗市场对社会的侵袭,这两种"社会"形式共同构成了... 社会政策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作为其有效制定、运行的基础,因为社会政策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因此,必须对社会进行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捍卫公民的权利,能动社会则是抵抗市场对社会的侵袭,这两种"社会"形式共同构成了有效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在当下中国,不仅需要保卫社会,也需要生产社会,更要警惕政府对社会的不当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社会政策 公民社会 能动社会
原文传递
体育发展的社会尺度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小聪 《体育科研》 2017年第3期2-7,共6页
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社会建设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建设的对象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介领域。根据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需要建设一种能够对政治权力与市场机制做出回应的"市民社会"和"能动... 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社会建设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建设的对象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介领域。根据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需要建设一种能够对政治权力与市场机制做出回应的"市民社会"和"能动社会",而这种社会则需要通过加强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在公共领域中的沟通交往来实现。通过分析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就我国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而言,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它与相关的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问题,以此来明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工作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法规形式给予合法性基础,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从而充分发挥体育社会团体在体育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市民社会 能动社会 公共领域 体育社团
下载PDF
韩国社会企业扶持弱势群体的路径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国川 全信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56-62,共7页
社会企业是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组织,是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它的诞生标志着以国家为主的福利制度开始面向社会各界,体现了充分激活与社会合作的积极福利的能动性。韩国社会企业模式为有效地完善国家福利制度,保... 社会企业是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组织,是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它的诞生标志着以国家为主的福利制度开始面向社会各界,体现了充分激活与社会合作的积极福利的能动性。韩国社会企业模式为有效地完善国家福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激活社会非政府组织,促进"能动社会"的构建,使弱势群体从国家被动保护,转变为社会主动完善的经验,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和社会各界帮扶弱势群体提供了新的路径。面对体制改革国有煤矿和林业改制导致的职工下岗分流形势,伴随出国劳务带来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等边缘群体,如何借鉴韩国社会企业的成功经验、运营模式及服务理念,不仅在国家福利政策层面、社会各界的参与层面,而且在弱势群体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层面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社会企业 能动社会 弱势群体 路径 启示
下载PDF
能动的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下应急志愿者参与治理的审思——以重庆市北碚区山火救援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太军 王畅琳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64,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迅速转型,中国进入风险型社会时期,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风险和挑战。应急志愿者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关键社会力量,具有高效协同的优势,能够动员社会成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迅速转型,中国进入风险型社会时期,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风险和挑战。应急志愿者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关键社会力量,具有高效协同的优势,能够动员社会成员能动地参与到治理过程中,从精神上和物质资源上更好地发挥协同优势助力政府治理的功能,并在“国家—社会”关系中塑造空间、角色、动机和行动的新形式,从而摆脱“中心—边缘”社会结构下不平等、不公平式的被动参与,弥补政府单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不足,日益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社会 重大突发事件 应急志愿者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能动性社会与功能主义的社会治理观论纲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国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是建构"中国式能动性社会",即超越"低度组织化社会"和"过度组织化社会"的"良好组织化社会"。能动性社会主要发挥三种社会政治功能:克服"国家拜物教",...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是建构"中国式能动性社会",即超越"低度组织化社会"和"过度组织化社会"的"良好组织化社会"。能动性社会主要发挥三种社会政治功能:克服"国家拜物教",守护公共领域、促进国家权力的合法化;抵御"市场社会",锻造"社会市场"、确保公共益品的非市场化供给;超越"差序格局",积攒社会资本、培育公民美德。将"统一战线"战略扩展至公共领域的培育和市民社会组织的建设,有助于建立与中国情境中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基础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社会 功能主义 国家 市场 家庭 统一战线
下载PDF
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良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9,共5页
受动型社会管理与能动型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价值信念、基本原则、政府角色定位、行动逻辑、目标与手段等层面存在根本分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应当舍弃受动型社会管理的陈旧理念,迈向能动型社会... 受动型社会管理与能动型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价值信念、基本原则、政府角色定位、行动逻辑、目标与手段等层面存在根本分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应当舍弃受动型社会管理的陈旧理念,迈向能动型社会管理。能动型社会管理坚持公民主体性地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福利建设为实践基础、强调社会管理的多方参与机制建构、主张政府行为制度化建设,将最大限度地捍卫和实现公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这种管理模式与新时期国家执政理念相契合,是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动型社会管理 能动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新趋势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胜 周绍东 《海派经济学》 CSSCI 2018年第2期41-55,共15页
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立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统一。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其最重要的公理性假设,这个公理性假设决定了理论体系是不能轻易被经验证据驳斥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是有关人的经济本性的假设。立论基础对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立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统一。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其最重要的公理性假设,这个公理性假设决定了理论体系是不能轻易被经验证据驳斥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是有关人的经济本性的假设。立论基础对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两者共同构成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比较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种理论体系的核心,结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超越“经济入”和“机械的社会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能动的社会人”这一立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能动的社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注重供给和需求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立论基础 实践要求 能动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论基础与实践诉求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绍东 王立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4,共10页
本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者的立论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在超越"经济人"假设和"机械的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能动... 本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者的立论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在超越"经济人"假设和"机械的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能动的社会人"作为立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能动的社会人"对我国经济建设实践提出的根本诉求是: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推动"社会人"的总体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立论基础和实践诉求两者共同构成了"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立论基础 实践诉求 能动社会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