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被引量:57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王洁 +6 位作者 程颖 高树庚 宋启斌 袁双虎 王志杰 仲佳 谭锋维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胸腺肿瘤是胸部肿瘤相对罕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4.09/100万,略高于欧美国家。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优先推荐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或辅助... 胸腺肿瘤是胸部肿瘤相对罕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4.09/100万,略高于欧美国家。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优先推荐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或辅助以放化疗。而晚期不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治疗方式以放化疗为主,但是缺乏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胸腺上皮肿瘤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前景。目前,中国胸腺上皮肿瘤的诊疗尚无指南发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胸腺上皮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对胸腺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胸腺 胸腺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杨 赵亚娥 +1 位作者 杨春燕 尤小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s中,低危型胸腺瘤31例(A型4例、AB型19例、B1型8例)、高危型胸腺瘤15例(B2型9例、B3型6例)、胸腺癌22例。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表现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分叶(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出现对胸膜/心包、邻近大血管侵犯(P均<0.05);增强后密度不均及囊变坏死率在胸腺癌和低危型胸腺瘤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胸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较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更为常见(P<0.05);而瘤内钙化在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SCT对WHO简化病理分型的TET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分型与CT表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正平 侯晓婧 +3 位作者 牛建栋 郜彩斌 孟淑萍 朱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6-940,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腺上皮肿瘤100例,根据2015 WHO胸腺上皮肿瘤进行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胸腺癌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肿瘤CT表现分别从...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腺上皮肿瘤100例,根据2015 WHO胸腺上皮肿瘤进行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胸腺癌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肿瘤CT表现分别从肿瘤大小、轮廓、形状、密度、钙化、强化方式、强化程度、邻近结构侵犯,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转移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并对Masaoka临床分期与组织病理分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性别与年龄在低危组、高危组、胸腺癌组三组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肌无力在高危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及胸腺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病灶大小及轮廓分别在三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低危组、高危组、胸腺癌组三组在形态、密度、钙化、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邻近纵隔脂肪浸润、侵犯大血管、胸膜种植、心包种植、纵隔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在三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在三组中所占比例相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侵袭性胸腺瘤(Masaoka临床Ⅱ、Ⅲ、Ⅳ期)在低危组、高危组、胸腺癌组中所占的比例随着病理分级逐渐增大。结论大小、轮廓、重症肌无力症状、邻近脂肪间隙浸润、大血管侵犯、胸膜及心包种植、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在鉴别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Masaoka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胸腺上皮肿瘤MSCT影像与WHO组织学分型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英 于铁链 +1 位作者 李东 曹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并与WHO组织学分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与WHO组织学分型及其简化分型[低危胸腺瘤(A、AB、B1型)、高危胸腺瘤(B2、B3型)和胸腺癌(C型)]进行对比。结果胸腺癌的长、短径均大于低、高危胸腺瘤(P均<0.05);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非局限、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在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均较在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结论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和判断预后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组织学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谷志涛 傅剑华 +19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9-4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Ⅰ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Ⅱ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Ⅱ期及合并MG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胸腺瘤切除
下载PDF
MS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采月 王升平 +1 位作者 张盛箭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8-4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组织学分型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和比较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及基于CT图像...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组织学分型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和比较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及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预测TET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TET、且经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组织分型的120例患者的增强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并根据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1、AB、B1型胸腺瘤)及高危组(B2、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评估及记录每例TET患者的CT征象。选用纵隔窗CT图像进行病灶分割及纹理特征的提取。采用R软件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及模型建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不同预测模型之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20例TET患者中低危组61例,高危组59例,分别记录及提取了每例患者CT图像的11种CT征象和14种纹理特征。分别建立了以MSCT征象、纹理参数以及两者联合为基础的CT预测模型、纹理预测模型以及联合预测模型,3个模型在预测低危组及高危组TET的AUC分别为0.78、0.80、0.88,灵敏度分别为86.4%、88.1%和93.2%,特异度分别为60.7%、65.6%和67.2%,准确率分别为70.8%、74.2%和80.0%。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在预测TET恶性程度中的效能及准确率最高(P<0.05)。结论:MSCT检查是TE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纹理特征比肉眼评估得到的CT征象更能反映TET的微观异质性程度,CT征象与纹理特征相结合在预测TET恶性程度中更有优势,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全面及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型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纹理分析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分级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岗 陈文虎 +3 位作者 何卫中 蒋勇 周允中 黄偶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提出胸腺上皮肿瘤 (TET)分级标准 ,并探讨该分级与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 ,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了TET分级... 目的 提出胸腺上皮肿瘤 (TET)分级标准 ,并探讨该分级与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 ,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了TET分级。结果 胸腺瘤A型 8例(4 0 % ) ,AB型 6 8例 (34 0 % ) ,B1型 17例 (8 5 % ) ,B2型 39例 (19 5 % ) ,B3型 2 7例 (13 5 % ) ,C型 36例 (18 0 % ) ,其他 5例 (2 5 % )。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A和AB型预后好 ,无一例患者死于肿瘤 ,B2、B3和C型较差。临床Ⅰ期 :96例 (4 8 0 % ) ,Ⅱ期 :2 6例 (13 0 % ) ,Ⅲ期 :6 5例 (32 5 % ) ,Ⅳ期 13例 (6 5 % )。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Ⅲ期和Ⅳ期预后较差。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组织学分型提示在Ⅰ期、Ⅱ期TET中 ,B2、B3和C型的预后明显较其他类型差 (P <0 0 0 1)。根据TET的组织学、临床资料、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情况提出了TET分级的建议 :胸腺瘤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统计学分析表明TET分级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Ⅰ级和Ⅱ级TET在根治术后仅需密切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预后 分级 TET 病理 分型
原文传递
解读2014年ITMIG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共识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凡青 聂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依据形态学变化将胸腺上皮肿瘤分为A、AB、B1、B2、B3型胸腺瘤、胸腺癌及其它少数类型胸腺肿瘤[1]。尽管现阶段仍有少数学者采用其它分类方法,但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因具有临床和病理的可比性... 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依据形态学变化将胸腺上皮肿瘤分为A、AB、B1、B2、B3型胸腺瘤、胸腺癌及其它少数类型胸腺肿瘤[1]。尽管现阶段仍有少数学者采用其它分类方法,但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因具有临床和病理的可比性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相关性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该分类在近10年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类型的诊断重复性差、定义模糊导致分类困难、少数分类解释不确切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 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 ITMIG )于2011年12月组织一个由18名病理医师、2名外科医师和1名肿瘤医师参加的多学科研讨会[2]。与会者认真复习了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通过共同评阅筛选的胸腺上皮性肿瘤HE及免疫组化切片,一致认为应保留现有的WHO(2004)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框架,并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修订:(1)用表格形式列出典型类型的诊断标准以取代单纯描述;(2)对难以分类的中间性病例使用形态描述来补充诊断;(3)纠正一些错误概念,如A和AB型胸腺瘤是良性肿瘤的定义,另增加新的组织学类型;(4)规范异质性肿瘤的报告格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分类 共识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明霞 虞崚崴 +2 位作者 蔡静 徐蕾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简化病理分型的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预测TET简化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8例TET的CT表现,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三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简化病理分型的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预测TET简化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8例TET的CT表现,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三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低危组11例,高危组42例,胸腺癌组15例。胸腺癌肿块更大,呈灌注式生长,更加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并更多侵犯周围组织、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及胸膜转移(P<0.05)。重症肌无力更多见于胸腺瘤(P<0.05)。跨中线生长、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提示胸腺癌或高危胸腺瘤(P<0.05),胸痛症状更常见于胸腺癌组(P<0.05)。钙化、平扫CT值、胸腔积液在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TET简化病理分型间的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良好的术前CT增强检查可较好预测其分型,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组织学分型
下载PDF
MSCT对胸腺上皮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沈耀 茹立 +1 位作者 俞明明 李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穿刺或手术)证实的67例胸腺上皮肿瘤,基于WHO病理分型简化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三组,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穿刺或手术)证实的67例胸腺上皮肿瘤,基于WHO病理分型简化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三组,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TETs中,低危型胸腺瘤30例(A型3例、AB型20例、B1型7例),高危型胸腺瘤22例(B2型11例、B3型11例),胸腺癌15例。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较低危型胸腺瘤易表现为边缘分叶或不规则(P均<0.05)及易出现对心包侵犯(P均<0.05);胸腺癌较低危型胸腺瘤易出现增强后密度不均、囊变坏死及胸膜转移(P均≤0.003);胸腺癌较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P均≤0.002);纵隔大血管侵犯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SCT对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病理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国小钰 施珏倩 +2 位作者 于红 刘士远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位于中线一侧,多呈椭圆形(66.7%,56/84),部分边缘可见肿块-肺界面(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46.4%,39/84)及肿瘤的肿块-大血管心脏面(MCI)呈灌铸式生长(44.0%,37/84),内部可见钙化灶、坏死及囊变区,少数可见大血管侵犯(15.5%,13/84)、胸膜或心包结节(14.3%,12/84)、胸腔或心包积液(13.1%,11/84)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3.1%,11/84),极少发生肺转移(2.4%,2/84)。MCI呈灌铸式生长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纵隔-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胸腺上皮肿瘤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胸膜、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其病理学分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磊君 张华 +3 位作者 杨文洁 董海鹏 刘寉是 陈克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其WHO组织病理学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按WHO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简化型分组进行对比。结果: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其WHO组织病理学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并将其按WHO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简化型分组进行对比。结果: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侵袭性征象包括轮廓不规则、肿瘤-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呈灌注型、纵隔脂肪线消失及瘤-肺界面毛刺影,这些特征在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中均较低危胸腺瘤中更常见(P均<0.05),而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在胸腺癌中出现频率较低危胸腺瘤及高危胸腺瘤高(P均<0.05)。结论:MSCT能够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预测其组织学类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胸腺上皮肿瘤MSCT分期及Masaoka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晓娣 孔杰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Masaoka分期分组,将肿瘤大小、形态、轮廓、密度、强化特...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Masaoka分期分组,将肿瘤大小、形态、轮廓、密度、强化特点以及周边组织受累、远处转移情况等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CT分期与Masaoka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Masaoka I期20例(41.7%),Masaoka II期7例(14.6%),Masaoka III期18例(37.5%),Masaoka IV期3例(6.2%),Masaoka I期和II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小,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中等强化均匀;Masaoka III期和IV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纵隔脂肪层消失、周围组织受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TET肿块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并能将TET III、IV期和I、II期区分出来,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肿瘤Masaoka临床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004年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简介与浅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岗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肿瘤分类 肿瘤病理学 病理学分类 肿瘤类型 临床医生 胸腺肿瘤 肿瘤组织 2004年
原文传递
胸腺上皮肿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瑞 叶兆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1期25-27,60,共4页
胸腺上皮肿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及提示其预后的重要因素。CT、MRI和PET/CT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分期,MRI还可显示肿瘤内部低信号分隔,但对钙化和肺内受侵显示不如CT。PET/CT根... 胸腺上皮肿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及提示其预后的重要因素。CT、MRI和PET/CT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分期,MRI还可显示肿瘤内部低信号分隔,但对钙化和肺内受侵显示不如CT。PET/CT根据FDG吸收水平可对肿瘤的良恶性以及侵袭性高低做出判断,且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前两者。CT、MRI和PET/CT对于判断胸腺上皮肿瘤亚型的意义尚未达成一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病理分期 组织学分型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临床、CT特征与WHO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国小钰 肖湘生 于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组织学亚型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5例、AB型22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12... 目的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组织学亚型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5例、AB型22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12例、C型24例。结果胸腺癌未出现重症肌无力。胸痛更常见于胸腺癌(50.0%)。C型胸腺瘤较A型长径更大;A、AB型较B2、B3、C型更可能表现为类圆形的形状(P=0.013,0.010,0.013;0.040,0.030,0.034);C型胸腺瘤较A、AB、B1型胸腺瘤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01,0.011,0.001),B2、B3、C型较A型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9,0.012,0.0001);C型比A、AB、B1型的MCI更易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P=0.036,0.0001,0.005);瘤内坏死灶显著的少见于B1型较A、AB、B2、B3、C型(P=0.017,0.011,0.001,0.010,0.0001);C型较AB、B1型更易侵犯大血管(P=0.016,0.041);B2型较AB、B1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0.002,0.023),B3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0.037);C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积液(P=0.038);C型较AB、B1、B2型更可能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05,0.034,0.019)。结论胸腺癌多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极少出现重症肌无力。CT征象出现率在WHO组织学各亚型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为认识各亚型和初筛提供线索。但各亚型CT表现仍有很大程度重叠,缺乏特征性征象,难以精确定性诊断,仅实质成分无坏死可提示诊断B1型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胸腺上皮肿瘤 组织学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屈艳娟 陈鑫 +3 位作者 廖美焱 胡慧娟 周素军 杨桂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胸腺上皮肿瘤采用2004年WHO分类法进行病理分型。利用CT资料统计肿瘤大小、形状、钙化、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对不同病理类...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胸腺上皮肿瘤采用2004年WHO分类法进行病理分型。利用CT资料统计肿瘤大小、形状、钙化、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对不同病理类型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其CT表现间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05例中男性52例,女性5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98±12.54)岁。不同病理类型胸腺肿瘤中大小、形状、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差异有显著性(P<0.05)。B2型、B3型及胸腺癌较其它型瘤体大,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超过50%瘤体大于10cm。A、AB及B1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B3型胸腺瘤75%及胸腺癌85%瘤体不规则。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出现坏死或囊变分别为67%、57%。B3型胸腺瘤83%、胸腺癌100%包膜破坏。随着恶性程度增高瘤周组织侵犯率升高,B2型为33%、B3型为75%、胸腺癌为81%。B3型50%、胸腺癌48%出现胸水。钙化多见于B型胸腺瘤。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胸腺上皮肿瘤有不同的CT表现,CT表现能反映胸腺肿瘤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胸腺 胸腺上皮肿瘤 胸腺 病理
原文传递
胸腺癌的诊治现状与争议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浩 陈克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胸腺癌是源于胸腺上皮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胸腺瘤(0.17/10万)更低,仅占胸腺上皮肿瘤的15%~ 20%[1].与胸腺瘤相比,其侵袭性强,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逐渐被大家所重视,2004年WHO病理分类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胸腺上皮肿瘤.因为胸... 胸腺癌是源于胸腺上皮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胸腺瘤(0.17/10万)更低,仅占胸腺上皮肿瘤的15%~ 20%[1].与胸腺瘤相比,其侵袭性强,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逐渐被大家所重视,2004年WHO病理分类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胸腺上皮肿瘤.因为胸腺癌发病率低,缺乏前瞻性研究和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在胸腺癌的定义、分期、辅助治疗地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现就胸腺癌的现状与争议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胸腺上皮肿瘤 诊治 癌发病率 手术切除率 恶性肿瘤 病理分类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19
作者 陈杰 洪悦 王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3月由病理结果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TETS)患者共57例,通过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型)23例、高...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3月由病理结果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TETS)患者共57例,通过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型)23例、高危组(B2、B3、C型)34例,并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每个病灶均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经过协商后,利用ITK-SNAP软件对兴趣区(ROI)进行勾画。使用Python v3.67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LASSO特征选择方法进行降维和筛选。在训练集中,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和逻辑回归(LR)构建术前诊断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果,并通过内部测试集验证预测模型。结果共提取了1649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经过Spearman相关系数筛选得到221个差异特征,并通过LASSO方法将其降维至12个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中,基于SVM、MLP和LR构建的术前预测模型分别表现出AUC值为0.800、0.868和0.971,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SVM、MLP和LR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方面展现出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型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 多层感知机 逻辑回归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分子遗传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应江华 姚其峰 +3 位作者 叶雪梅 王长春 毛伟敏 赵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520-522,共3页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常见纵隔肿瘤,具有与未成熟淋巴细胞混合生长、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特点[1]。据2019年中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中国胸腺瘤发病率约为0.41/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手术治疗是胸腺瘤的主要方式,晚期或...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常见纵隔肿瘤,具有与未成熟淋巴细胞混合生长、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特点[1]。据2019年中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中国胸腺瘤发病率约为0.41/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手术治疗是胸腺瘤的主要方式,晚期或复发患者常需术后辅助放化疗[3]。但胸腺癌和复发性胸腺瘤放化疗不敏感依然是临床上的难点;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指南性研究成果至今也依然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分子分型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