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
部
主动脉
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胸腹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柴晓媛
王萍
刘晓
马梦然
张红超
李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一次成功,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可明确判断。32例患者中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2分和1分者分别为30例(占93.75%)、2例和0例;DCE-MRA评分分别为31例(占96.87%)、1例和0例,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05)。CT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DCE-MR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无差异。结论:CTA和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CTA检查过程快速、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DCE-MRA图像质量较好且造影方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DCE-MRA)
螺旋CT血管造影(CTA)
胸腹
部
主动脉
病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影像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放射科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
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出处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
部
主动脉
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Keywords
3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3DC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techniqu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Axial fast spin echo(FSE)sequence of T1-weighted image(T_(1)WI):Imaging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胸腹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李相生
柴晓媛
王萍
刘晓
马梦然
张红超
李悦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影像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放射科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
出处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59-63,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一次成功,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可明确判断。32例患者中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2分和1分者分别为30例(占93.75%)、2例和0例;DCE-MRA评分分别为31例(占96.87%)、1例和0例,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05)。CT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DCE-MR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无差异。结论:CTA和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CTA检查过程快速、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DCE-MRA图像质量较好且造影方式更安全。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DCE-MRA)
螺旋CT血管造影(CTA)
胸腹
部
主动脉
病变
Keyword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DCE-MRA)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a disease
分类号
R816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祝红线
冯瑞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胸腹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祝红线
冯瑞
李相生
柴晓媛
王萍
刘晓
马梦然
张红超
李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