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F与Harrington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暴裂型骨折比较分析
1
作者 吴明宇 申小青 +2 位作者 李峰 向中 田科良 《怀化医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比较RF与Harrington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暴裂型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两组暴裂型骨折病例,从脊椎后突角,椎体前楔形压缩程度,椎体脱位程度,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脊髓功能改县程度比较两种术式效果。结果:RF内固定在纠正推体... 目的:比较RF与Harrington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暴裂型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两组暴裂型骨折病例,从脊椎后突角,椎体前楔形压缩程度,椎体脱位程度,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脊髓功能改县程度比较两种术式效果。结果:RF内固定在纠正推体前楔形压缩程度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方面优势明显。Harrington内固定在纠正脊往后突角及推体脱位方面略强于RF内固定。二者改善脊髓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性。结论:RF内固定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暴裂型骨折优于Harrington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RF内固定 Harrington内固定 脊膜压迫 脊髓功能
下载PDF
横行致密带—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重要征象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永青 陈惠恩 +1 位作者 卓奕武 梁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MPR重组图像中横行致密带在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胸腰椎的MPR重组图像及21例1-12个月后复查的MPR重组图像的横行致密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42例共累及60个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MPR重组图像中横行致密带在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胸腰椎的MPR重组图像及21例1-12个月后复查的MPR重组图像的横行致密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42例共累及60个椎体:横行致密带为唯一征象13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皮质皱折8个椎体;横行致密带、骨皮质皱折并骨折线12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折线25个椎体;无横行致密带的骨折2个椎体。21例34个椎体1-12月后复查见:致密带增厚、致密19个椎体,其中首次漏诊2个;致密带吸收碎裂、骨折线模糊14个椎体;致密带无变化1个椎体。结论横行致密带是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重要征象之一;在无明确外伤史或轻微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新旧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医疗纠纷及法医鉴定工作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屈曲压缩骨折 多层螺旋CT MPR重组 横行致密带
下载PDF
伤椎置钉结合滑动撬拨复位治疗胸腰椎A3型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伟 范斌 +1 位作者 谭兵 杨启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伤椎置钉结合滑动撬拨复位治疗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间的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8~65岁,平均(46.30±15.23)岁;按照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伤椎置钉结合滑动撬拨复位治疗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间的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8~65岁,平均(46.30±15.23)岁;按照骨折部位:T_(10)5例,T_(11)7例,T_(12)10例,L_(1)18例,L_(2)10例;Frankel分级均为D级或E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压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伤椎置入螺钉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轴螺钉组(28例)和万向螺钉组(2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单轴螺钉组椎体中部高度恢复与万向螺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单轴螺钉组较万向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单轴螺钉组较万向螺钉组优(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置钉有利于骨折椎体的复位,使用单轴螺钉结合滑动撬拨复位更有利于椎体中部高度的复位,较万向螺钉术后矫正度丢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A3骨折 伤椎置钉 滑动撬拨 复位
下载PDF
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4
作者 程玉庆 程学福 +1 位作者 姜建军 黄进亮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728-729,共2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尤其是椎管占位明显、脊髓及神经损伤严重,后路手术有一定局限性,前路手术由于在直视下操作,不干扰脊髓及神经,减压充分,再予钛网植骨能达到即刻稳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上日益得到应用.但前路手术因技术复杂、...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尤其是椎管占位明显、脊髓及神经损伤严重,后路手术有一定局限性,前路手术由于在直视下操作,不干扰脊髓及神经,减压充分,再予钛网植骨能达到即刻稳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上日益得到应用.但前路手术因技术复杂、难度高、创伤大、出血多等而应用受到限制.笔者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对15例严重胸腰椎暴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植骨内固定术 钛网植骨 前路减压 固定治疗 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卢荣 陈丹华 +1 位作者 葛许锋 马烽烽 《交通医学》 2021年第4期353-354,35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早期静滴唑来膦酸。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水平、疼痛及胸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术后3个月两组胸腰椎骨密度均升高,观察组为0.99±0.13 g/cm^(2),高于对照组的0.80±0.10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前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特殊序列(β-CTX)、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PINP、ALP水平升高,β-CTX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INP为81.95±8.12μg/L,ALP为61.45±5.15 U/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63±7.26μg/L和57.03±4.02 U/L,β-CTX为0.45±0.11μg/L,低于对照组的0.63±0.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95±0.25分,ODI指数为(1.95±0.2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3±0.28分和(35.59±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型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通过调节骨代谢水平,提高骨密度,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疼痛,恢复胸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腰椎背伸锻炼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附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张建设 +2 位作者 张建福 吴纪祥 孙永杰 《中医正骨》 2006年第1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楔形压缩骨折/治疗 腰背伸锻炼器/ 仪器和设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多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7
作者 田增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0期3124-3125,共2页
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科对38例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使用3对或4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过精心护理,达到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腰椎骨折 螺钉内固定治疗 精心护理 椎弓根 围手术期 骨折患者
下载PDF
AF钉复位内固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8
作者 杨玉民 米雄 +3 位作者 姜秋岁 贺西京 李浩鹏 王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20期71-72,共2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在我院广泛开展,应用器械有Stefee、Dick、RF和AF。在我院用AF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0例,疗效优良。表明AF钉具有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故被我院广泛应用。
关键词 腰椎骨折 AF钉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的术前危险因素研究
9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3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王敏 褚千琨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患者44例,依据术中影像学结果分为复位完全组和复位不完全组各22例... 目的探讨影响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患者44例,依据术中影像学结果分为复位完全组和复位不完全组各22例,通过Logitic回归分析影响骨折间接复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与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成功与否无明显相关性。对骨折间接复位有影响的因素BMI、受伤原因、骨折分型、ASIA分级、椎体骨块占位率和病椎前柱高度降低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折闭合复位成功与否的因素包括椎体骨块占位率、病椎前柱高度降低百分比及骨折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暴裂性骨折间接复位时应该考虑椎体骨块占位率、病椎前柱高度降低百分比及骨折分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间接复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腰椎暴裂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
10
作者 李志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围术期护理 康复 脊髓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伸位推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老元飞 卓士雄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伸位推压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伸位推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卧床患椎垫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伸位推压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伸位推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卧床患椎垫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伸位推压法对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卧床患椎垫枕治疗,对恢复腰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位推压法 腰椎屈曲压缩骨折
下载PDF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95
12
作者 徐宝山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型骨折68例,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年)。68例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型骨折68例,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年)。68例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18例于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结果(1)术前有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随访时有90.3%(28/31)恢复Frankel分级1级或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者无明显恢复。腰痛按Denis评分,P1 41例,P2 24例,P3 3例。(2)内固定螺帽、螺钉松动各1例,螺钉折弯2例,螺钉折断7例,8例未及时取出内固定者2例出现切口破溃渗液。(3)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30.5%,Cobb角平均矫正5.8°。矫正度丢失以伤椎上方椎间隙为主,其次是下方椎间隙;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丢失1.9%,中部6.0%。(4)伤椎高度丢失和塌陷以椎体中部最重,CT显示88.9%(16/18)的患者伤椎椎体内存在空隙,且与上方椎间隙延续;伤椎复位后可呈“杯状”畸形。(5)伤椎上下方椎间隙较术前退变狭窄,甚至消失;5例Cobb角大于20°者3例有腰痛,其中1例还有轻度神经受压表现;椎间隙退变狭窄与腰痛无相关性。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 内固定 治疗 腰椎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意义 被引量:87
13
作者 徐宝山 唐天驷 +2 位作者 胡永成 倪才方 杨惠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与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L4、T1~L2节段标本共10具,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用注射型自固...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与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L4、T1~L2节段标本共10具,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后、椎体成形术后用薄层CT扫描测量中间椎体内空隙,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骨折前、椎体成形术后中间椎体与其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并比较成形术后的伤椎及其下方的完整椎体的抗极限压缩测试结果.结果8具标本造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成功.(1)骨折前椎体内无明显空隙;骨折并撑开复位后椎体内空隙体积平均为5.25 cm3,占椎体总体积的13.9%;椎体成形术后空隙减少,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骨折前椎体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折并撑开复位后骨密度较骨折前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较骨折复位后及骨折前均明显升高.(3)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刚度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极限压缩强度的均值低于其下方完整椎体,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椎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和后伸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但在侧屈应力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标本在扭转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结论(1)撑开复位未能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体结构上的完整性,这可能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与矫正度丢失的重要原因.(2)应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腰椎骨折 治疗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经椎管椎体植骨加AF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春 刘清平 +2 位作者 刘成招 郑立槟 周之平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用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86例 ,并进行随访分析 ,观察神经损伤以及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除神经损伤ASIA分级为A级的 10例... 目的 观察和分析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用AF固定加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86例 ,并进行随访分析 ,观察神经损伤以及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除神经损伤ASIA分级为A级的 10例无变化外 ,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平均高度术前 (% ) 5 9 4 1± 9 5 3,术后 (% ) 95 2 8± 10 30 ,半年后随访 (% ) 93 96± 11 5 1。椎管受阻狭窄程度 :按Wolter分类 ,术前指数 1(30例 ) ,指数 2 (44例 ) ,指数 3(12例 ) ,术后指数 0 (72例 ) ,指数 1(14例 )。内固定物无发生折断、折弯等。结论 AF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为有效 ,方便的方法之一。为有效维持椎体高度 ,减少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管椎体植骨 AF固定 治疗 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路通道下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翀 覃建朴 +3 位作者 曹广如 陈林 敖俊 廖文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 :探讨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开放组)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微创组31例,男2... 目的 :探讨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开放组)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微创组31例,男23例,女8例;开放组35例,男25例,女10例。整理分析两组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伤椎分布、Denis分型、ASIA分级及术前VAS评分)、术后及各阶段随访的影像学参数(伤椎椎管通畅率、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损伤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微创组随访26.58±5.98(14~38)个月,开放组为27.09±6.73(16~44)个月(P>0.05)。两组手术时间、植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359.68±159.22ml vs 514.86±246.09ml)、自体血回输(7 vs 17例)、止痛药使用(12 vs 23例)、住院时间(9.48±2.72d vs 11.51±3.27d)及术后1周VAS评分(3.77±1.28 vs 4.97±1.44分)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分别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严重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入路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微创术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板间隙 经皮椎弓根螺钉 植骨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建新 潘志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3-1405,共3页
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一类由高能创伤引起的骨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严重患者可损伤脊髓而导致瘫痪〔1~3〕。经伤椎固定手术已在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伤椎固定手术可减少对周围神经肌肉的影响,但目前经伤椎固定... 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一类由高能创伤引起的骨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严重患者可损伤脊髓而导致瘫痪〔1~3〕。经伤椎固定手术已在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伤椎固定手术可减少对周围神经肌肉的影响,但目前经伤椎固定手术的效果与传统切开短节段固定手术的效果优劣还不清楚〔4,5〕。本研究对比老年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1资料和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 经伤椎 跨伤椎
下载PDF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 被引量:11
17
作者 欧云生 蒋电明 +2 位作者 权正学 安洪 刘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用前路椎管减压、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40例,年龄17~62岁。受伤部... 目的:探讨用前路椎管减压、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40例,年龄17~62岁。受伤部位:T_(12)5例、L_1 16例、L_2 13例、L_3 6例。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神经功能:除5例Franel A级和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其中由A级到B级2例;B级到C级7例,B级到D级12例;C级到D级5例,C级到E级3例;D级到E级4例。36例伤椎接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为椎体的42.8%,术后平均为90.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4°,术后平均为14.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无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可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前路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腰椎骨折 截瘫 前路减压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覃建朴 王翀 +1 位作者 敖俊 廖文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0-676,共7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重建效果和远期稳定性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采用椎体内植骨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重建效果和远期稳定性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采用椎体内植骨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术中采用经伤椎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A组),20例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B组)。两组患者除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损伤节段以及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6~31个月,平均19.1个月;B组17~25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除Frankel A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缓解,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断钉、退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伤椎椎体内植骨填充良好,植骨融合。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均恢复良好,A、B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以上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板间隙小开窗或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板间隙 植骨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宝钢 吴梅英 +1 位作者 宋国庆 杨吉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病理 疾病模
下载PDF
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耀明 蔡阳娥 +3 位作者 卓士雄 王炳南 魏合伟 蔡桦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卧床患椎过伸位垫枕锻炼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8周。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5.0%,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卧床患椎过伸位垫枕锻炼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8周。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分别为21.1%、81.6%,P<0.01,即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卢氏过伸缓压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氏过伸缓压法 腰椎压缩骨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