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德志 岳来福 +7 位作者 王小彤 刘冰熔 李建生 韩艳妙 徐海莉 宋李娟 赵梦月 魏珂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和胸腔镜下切除术在直径2.0~5.0 cm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TER(n=57,STER组)或胸腔镜下切除(n=40,胸腔镜组)的97例食管固...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和胸腔镜下切除术在直径2.0~5.0 cm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TER(n=57,STER组)或胸腔镜下切除(n=40,胸腔镜组)的97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切除率和肿瘤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术式肿瘤成功切除率均为100%。对于直径2.0~3.5 cm瘤体,两组完全切除率相近[82.9%(34/41)vs 86.4%(19/22),P>0.999],但STER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胸腔镜组[(55.37±15.91)min vs(90.64±28.21)min,6.0(5.0,7.0)d vs 7.0(5.8,10.0)d,P均<0.05]。对于直径>3.5~5.0 cm瘤体,胸腔镜组完全切除率高于STER组[83.3%(15/18)vs 43.8%(7/16),P=0.030];胸腔镜组术后发热发生率高于STER组[61.1%(11/18)vs 18.8%(3/16),P=0.017]。不论肿瘤大小,STER组住院费用、术后胸痛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胸腔镜组。随访1~36个月,两组均无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对于直径2.0~3.5 cm肿瘤,STER更加安全和高效;对于直径>3.5~5.0 cm肿瘤,胸腔镜手术在完全切除方面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肿瘤 固有肌层 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切除术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6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各4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各40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三孔组采用三孔胸腔镜下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三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WBC、CRP水平高于本组术前,单孔组术后血清WBC、CRP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切除术对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切除效果显著,其中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的疗效、恢复效率以及安全性均优于三孔胸腔镜下切除术,更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切除术 三孔胸腔镜切除术 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下载PDF
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赵军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部磨玻璃样病变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部磨玻璃样病变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定位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安排予以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法(n=50),研究组安排予以术中肺解剖定位法(n=50),对其组间肺结节定位正确率、手术切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定位方法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肺结节定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切除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位方法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患者,术中肺解剖定位法临床应用价值良好,肺结节定位正确率高,不仅有利于减少术前定位工作量,而且还不会延长患者手术时间及增加住院费用,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定位方法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胸腔镜切除术 中肺解剖定位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宗雨 谢言虎 +2 位作者 胡利国 周维德 柴小青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S组)。2组术毕均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S组)。2组术毕均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APB,注射0.37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及术后30 min、1 h、2 h、6 h、12 h、24 h NRS疼痛评分。若NRS疼痛评分大于4分,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必要时可重复,并记录镇痛补救比例、术后RAS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术后30 min、1 h、2 h、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1),2组术后12 h及24 h 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NRS疼痛评分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S组术后6、12、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组间的RASS镇静评分,镇痛补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能明显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吗啡消耗量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切除术 镇痛 吗啡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娄彦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1期2628-2629,共2页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130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130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持续时间、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分别为3.49±0.54d、3.04±0.44d、4.42±0.60d、8.95±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5.74±0.68d、5.63±0.59d、6.84±0.81d、13.14±1.85d;外周血CD4+T细胞含量42.84±5.96%、高于对照组的30.68±4.49%,CD8+T细胞含量29.59±4.10%、低于对照组的38.47±4.92%。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理想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外科理念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围手 护理 价值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6
作者 桑莹莹 方丽梅 +1 位作者 夏超 赵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60例。其中对照组285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375例,...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60例。其中对照组285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3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遵照构建的快速康复路径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出陈旧性血痰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开展快速康复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并且临床疼痛控制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其对于降低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及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路径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期护理
下载PDF
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敏 黄润 +2 位作者 刘霞 张仪芝 孙凌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3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活动方案进行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脉氧饱和度、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指脉氧饱和度、胸管留置时间、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加速患者恢复,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方案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快速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艳 吴志英 +2 位作者 李宁 王秀娟 孙清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8-19,87,共3页
目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对比单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单孔组及三孔组。三孔组患者接受常规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单孔组... 目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对比单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单孔组及三孔组。三孔组患者接受常规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单孔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量表得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量表得分均少于三孔组患者(P<0.01);单孔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2%)低于三孔组患者(12.7%)(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拔管实际及减少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 单孔法 三孔法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健 洪卫东 卢金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肺癌患者60例分为2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全胸腔镜组(30例),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常规开胸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肺癌患者60例分为2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全胸腔镜组(30例),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常规开胸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年生存情况。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开胸组(P <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常规开胸组(P <0. 05),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开胸组(P <0. 05),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7%)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26. 7%)(P <0. 05),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开胸组(P <0. 05)。结论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引流量,降低患者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引流量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邓修平 彭守兴 +1 位作者 冯再辉 朱子龙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胸腔镜手术方法分为单孔组34例和多孔组128例。单孔组采用单...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胸腔镜手术方法分为单孔组34例和多孔组128例。单孔组采用单孔VATS治疗,多孔组采用多孔VATS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多孔组长,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多孔组高,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低于多孔组(P<0.01)。结论单孔VATS与多孔VATS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相当,其中单孔VATS手术难度较大、耗时长,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恢复,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 生活质量 疼痛 后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夏漫辉 冷云华 +3 位作者 丁学武 季灿平 陈佳杰 江立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55)和B组(n=51)。A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55)和B组(n=51)。A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术前,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用力肺活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术前,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0/55),B组为21.6%(11/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效果,且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P选择素、CD63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锋 杨三虎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P选择素(CD62P)、CD6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该院NSCLC患者85例,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亚叶切除术组(n=43)和肺叶切除术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P选择素(CD62P)、CD6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该院NSCLC患者85例,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亚叶切除术组(n=43)和肺叶切除术组(n=42)。亚叶切除术组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浆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自然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NTER)、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外周血CD62P和CD63水平,统计术后1和3年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亚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肺叶切除术组短,术中出血量、闭式引流时间>48 h比例较肺叶切除术组少,术后1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肺叶切除术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7 d血清CEA、CA50、CYFRA21-1与外周血CD62P、CD63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叶切除术组术后3和7 d血浆RBC-ICR水平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NTER、FEER、ATER水平均高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亚叶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肺叶切除术组的26.19%(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3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不仅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CD62P、CD63水平,还能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对预后无不良影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红细胞免疫 P选择素 CD63
下载PDF
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梅 陈淑娜 +2 位作者 田道静 雷加英 赵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0例患者采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比2组...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0例患者采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比2组患者训练后并发症及训练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 0%(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 7%(25/70)(P <0. 05)。训练后,2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水平均显著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训练后,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呼吸训练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呼吸功能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邵波 李波 解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组(A组)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组(B组),分析两组术中...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组(A组)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组(B组),分析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5年内生存率。结果 A组闭式引流时间例数、肺不张比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1年、3年各组角色、情绪、认知、社会等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躯体功能、疲倦、气促、失眠、疼痛、咳嗽评分低于术前(P<0.05);A组在术后1年、3年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低于B组(P<0.05),而疲倦、气促评分高于B组(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A组5年内生存率为84.78%,B组为60.71%,A组5年内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年龄、手术方式为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少于肺叶切除术,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肺叶切除术,但5年内总生存率低于肺叶切除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亚肺叶切除术 临床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围术期应用氨溴索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高阳 程远大 +4 位作者 董硕 何志伟 周卧龙 梁鲁彪 张春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氨溴素处理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30)。氨溴素处理组自手术当日至术后3 d静脉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 000 mg/d;空白对照组则在相应的时间段静脉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集并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手术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具有可比性。氨溴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手术前均有下降;而空白对照组比氨溴素处理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氨溴素处理组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总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给予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氨溴索 肺癌
下载PDF
胸腔镜下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NSCLC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祎明 霍前伦 +1 位作者 肖勇 蒋朋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17-4920,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老年NSCLC患者临床资料,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30例为肺叶切除组,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30例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老年NSCLC患者临床资料,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30例为肺叶切除组,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30例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热应激蛋白(HSP)70、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CD4^(+)/CD8^(+))、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结果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P<0.05),而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无明显差异(P>0.05)。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肺叶切除组(13.08%vs 23.07%,P<0.05)。术后,肺楔形切除组血清HSP70、NE、Cor水平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及MVV、VC、FEV1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相较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更具微创效果,可有效减轻老年NSCLC患者应激反应,保护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旭东 赵桂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112例早期NSC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及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112例早期NSC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及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将2016-06—2017-12间行传统开胸术的52例患者作为传统组,2018-01—2020-01间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微创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的切口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无中转开胸病例。2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短(低)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IC均有确切效果。其中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但对术者的操作水平及经验要求高。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少华 朱金陵 +1 位作者 周晓 崔丽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3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1); 2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手术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 71%,低于对照组的22. 86%(P <0. 05); 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对淋巴结清扫数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手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早期饮水的安全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云麟钧 潘燕 +1 位作者 刘嘉欣 殷小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早期经口饮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6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饮水组及禁水组各134例。禁水组按照常规术后禁饮,饮水组术后恢复意识后根据评估分次饮水,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早期经口饮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6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饮水组及禁水组各134例。禁水组按照常规术后禁饮,饮水组术后恢复意识后根据评估分次饮水,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口渴程度、口咽部不适发生率、疼痛评分、焦虑评分、苏醒期满意度。结果饮水组出PACU时及返回病房2 h口渴程度及口咽部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禁水组,饮水组出PACU时和返回病房6 h疼痛评分及术后3 d焦虑评分显著低于禁水组(均P<0.01),两组在PACU拔管清醒后和返回病房首次饮水后15 min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1 d对麻醉苏醒期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PACU早期经口饮水有利于缓解术后口渴及口咽部不适,改善术后疼痛及焦虑,临床实践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麻醉苏醒室 苏醒期 早期饮水 口渴 焦虑 口咽部不适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派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俊燕 武月玲 +1 位作者 赵丰丽 张维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派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派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8例。A组患者注射罗哌卡因,B组患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T_(0))、麻醉诱导时(T_(1))、插管后1 min(T_(2))、切皮后1 min(T_(3))、手术结束(T_(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曲马多用量,术后1、2、3、4、5 d最大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0)~T_(4)时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4、12、24 h的静息、活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曲马多用量少于A组,术后1、2、3 d的最大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8/68),显著低于A组的27.9%(1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派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派卡因进行竖脊肌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阻滞 右美托咪定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