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洋 程仁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1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建立后(2018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急性STEMI病人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建立后(2018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急性STEMI病人为研究组,胸痛中心建立前(2017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STEMI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S-to-FMC时间、FMC-to-B时间、D-to-B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及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有助于提升STEMI病人急诊PCI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模式 预后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缪志寿 林惠玉 李欣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4535-453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试验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诊后时间窗、救治有效率、转院率、死亡率及护理前和护理后2 w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分诊评估、建立心电监护、心电图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心梗三联完成及发病至溶栓治疗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率、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西雅图心绞痛生活量表(SAQ)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w,试验组分诊评估、建立心电监护、心电图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心梗三联完成及发病至溶栓治疗及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为病情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保障,提高疾病救治有效率,改善病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训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胸...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接诊后各时间窗短于对照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西雅图心绞痛生活量表(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果,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生活质量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4
作者 孔德象 张秋君 +1 位作者 胡静伟 崔红营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CPC)模式下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均在CPC模式下治疗...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CPC)模式下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均在CPC模式下治疗。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PCI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90 min的ST段完全回落率,血清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s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及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70/72)高于对照组(87.50%,6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28<0.05)。观察组术后90 min的ST段完全回落率(80.56%,58/72)高于对照组(62.50%,4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ACE2、AngⅡ、Ang1-7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ACE2、AngⅡ、Ang1-7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11.11%,8/72)低于对照组(26.39%,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0.05)。结论CPC模式下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STEMI能提高疗效,促进ST段回落,降低血清sACE2、AngⅡ、Ang1-7水平,减少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模式对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改善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梅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25-0028,共4页
以胸痛中心模式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及其对其中期后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9-2023.9,样本:80例患者,分组:接诊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接诊,研究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接诊,对照两组差异。结果 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 以胸痛中心模式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及其对其中期后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9-2023.9,样本:80例患者,分组:接诊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接诊,研究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接诊,对照两组差异。结果 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研究组更短,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低,P<0.05;各阶段不良心血管事件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低,P<0.05;各阶段超声心动图指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优,P<0.05;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能够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改善其近中期预后,效果显著,推广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刘金会 李林艳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展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在急救各环节时间、手术情况、心功能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急救环节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门-球囊时间、穿刺球囊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急诊救治与手术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PCI治疗 救治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卓梅娟 林玲 +2 位作者 陈秋燕 魏婷婷 曾静静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3011-3013,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急诊收治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急诊收治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模式期间急诊收治的AMI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手术相关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至导管室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穿刺球囊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经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能够缩短救治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急救护理路径 救治时间 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同期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方法...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同期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方法和效果研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介入血管球囊时间、住院时间数据为10.21±2.35min、3.24±1.34min、89.45±10.25min、11.24±2.12min和15.34±2.47min、4.65±1.26min、151.24±15.74min、16.02±3.17min,t=5.324、4.587、31.455、5.857,P=0.024、0.035、0.001、0.020,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时间分为恶性心律失常、冠脉再狭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1(2.00)、1(2.00)、(0.00)、2(4.00)和2(4.00)、3(6.00)、1(2.00)、6(12.00),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能力、满意度为7.12±1.24、7.12±0.62、7.12±1.02、7.02±0.64、7.45±0.35和8.87±1.55、8.74±0.85、8.65±1.12、8.87±0.85、8.96±0.62,有差异,(P<0.05)。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冰 陈细细 胡彩柱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模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CPC模式PCI救治的6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8...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模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CPC模式PCI救治的6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医院行常规诊疗流程PCI救治的6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心电图完成时间、从接诊至导管室时间、从接诊至PCI时间及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回落率高于对照组,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完成时间、从接诊至导管室时间、从接诊至PCI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因心血管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模式PCI救治有利于提高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从接诊至PCI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救治效果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护理成效分析
10
作者 韦炳军 闫昭莺 +2 位作者 李智 朱帆 伍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80-183,共4页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护理成效分析护理。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7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转运与急救方式,观察组给予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长途转运...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护理成效分析护理。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7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转运与急救方式,观察组给予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率、风险事件、救治情况、急救评价、纠纷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诊、诊断等4项内容所用时间更低(P<0.05)。观察心肌梗死等5项风险事件中占比为5.70%,对照组为22.90%,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占比更高,致残等不良救治结果占比更低(P<0.05)。观察组急救流程等5项评价更高(P<0.05)。观察组语言等纠纷总占比为2.86%,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占比更低(P<0.05)。结论 观察组护理方式能提高急救效率以及安全程度,整体救治效果好,纠纷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长途转运 急救效率 风险事件 救治情况 急救评价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急救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刘海彬 夏燕平 陈煜雯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8期159-162,共4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急救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46例STEMI患者的资料,按照接诊模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为常...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急救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46例STEMI患者的资料,按照接诊模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为常规接诊模式接诊,观察组为胸痛中心模式接诊。观察两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院内心衰率和死亡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预后情况,包括再住院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2FMC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时间和PCI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再住院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等单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可以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EMI急诊PCI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赫为 朱琼瑶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7期25-25,27,共2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STEMI患者67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流程PCI救治...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STEMI患者67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流程PCI救治,研究组接受胸痛中心模式PCI救治。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2B)时间比对照组短,达标比例均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诊疗流程相对比,胸痛中心模式的应用对于STEMI急诊PCI救治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常规诊疗流程 STEMI PCI救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13
作者 谭振华 吴国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51)、61~74岁组(n=84例)及≥75岁组(n=47例)。均...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51)、61~74岁组(n=84例)及≥75岁组(n=47例)。均给予常规方法抢救,统计三组临床特征、抢救情况、院内全因死亡率、出院1年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75岁组血脂异常、胸闷、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收缩压高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61~74岁组血脂异常、胸闷、Hb、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岁组(P<0.05);收缩压高于≤60岁组(P<0.05)。≥75岁组保守治疗人数、院内全因死亡率及MACCE发生率高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CAG和PCI率低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结论胸痛模式下加强ACS患者救治,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但是不同年龄差异下患者预后不同,早期PCI干预期间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MAC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年龄差异 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AMI患者行急诊PCI再优化护理流程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曹燕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探讨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应用精细化管理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护理路径中再优化护理流程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胸痛中心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按照1:1比例法随机分为对... 探讨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应用精细化管理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护理路径中再优化护理流程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胸痛中心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按照1:1比例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再优化流程的急诊护理。介入室急救护理路径是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PCI治疗的护理特点,为AMI患者制订急诊PCI的护理流程,应用精细化管理在标准时间内采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并运用图表实施。比较两组介入室准备就绪时间、患者到达介入室时间、门-首次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 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介入室准备就绪时间、患者到达介入室时间、门-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下AMI患者行急诊PCI再优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介入室护理工作的流程更规范、流畅,有效缩短患者门-球时间(D-to-B),进而挽救更多濒死心肌,减少患者心功能受损,提高疾病救治有效率,改善病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D-to-B时间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林 白向威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6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45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急诊科采取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急诊科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45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急诊科采取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45例A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转出至血管开通时间和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转出至血管开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态度和护理效率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AMI患者可能够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救治效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县医院胸痛中心模式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开 王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815-481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新医疗模式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STEMI患者(发病时间<6 h)纳入对照组,选取2020年1...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新医疗模式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STEMI患者(发病时间<6 h)纳入对照组,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131例STEMI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3个月内死亡率及梗死复发率)及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诱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CPC急诊绿色通道新医疗模式下,研究组首次接触到PCI导丝通过病变(FMC-to-W)时间为(65.35±31.53)min,对照组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D-to-N)时间为(18.75±7.89)min,两组时间节点均达标。研究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内死亡率及梗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新医疗模式下,急诊PCI治疗STEMI效果优于静脉溶栓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医院 胸痛中心模式 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鸿雁 李娟 宋运远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8期2280-2282,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CPC未成立前于样本医院就诊的43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路径;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CPC成...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CPC未成立前于样本医院就诊的43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路径;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CPC成立后于样本医院就诊的43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实施CPC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救护时间、住院时间、就诊10 min规定项目达标率、心功能指标、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门—球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3、9.257、22.953、5.707,P<0.05);观察组心电图检查、开具实验室检查、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或倍林达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4.914、5.46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9、1.704、0.540,P>0.05);出院时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6、7.225、7.260,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5)。结论:CPC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救治中,能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规定项目救治达标率,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急救护理路径 救护时间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基层胸痛中心模式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永坤 李凤云 陈小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8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层胸痛中心模式进行救治对其死亡率的降低效果。方法:东莞市常平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建设胸痛中心模式,选取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建设胸痛中心前的2014年1月至... 目的: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层胸痛中心模式进行救治对其死亡率的降低效果。方法:东莞市常平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建设胸痛中心模式,选取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建设胸痛中心前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建立胸痛中心后患者的就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D–DAPT)时间、门–球(D–to–B)时间、门–肝素(D–H)时间、总缺血时间均有了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建立胸痛中心后患者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从建立前的35%下降到建立后的10%,心源性死亡率从建立前25%下降到建立后的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层胸痛中心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死亡率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满钞 黄艳红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2530-2531,共2页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PCI救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数字方式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试验组。对照组选取常规诊疗PCI流...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PCI救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数字方式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试验组。对照组选取常规诊疗PCI流程;试验组选取胸痛中心模式PCI救治。对比两组患者FMC2B、D28与达标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FMC2B、D28时间低于对照组,FMC2B、D28达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痛中心模式在STEMI患者急救PCI救治中可加快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同时将达标率提高。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住院时间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干预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渊李 张晨 耿值 《临床研究》 2022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干预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247例心肌梗死患者,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胸痛中心模式建立后收治的13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胸痛中...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干预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247例心肌梗死患者,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胸痛中心模式建立后收治的13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干预措施,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干预措施。对比研究对象各项抢救措施关键时间节点、救治情况以及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通知心内会诊至开始会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双抗时间(双抗血小板治疗)、确诊至签字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FMC2B)、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D2B)、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6.18%)比参照组(85.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院内心肌梗死再发以及医疗争议事件(3.05%、0.76%)比参照组(10.34%、6.0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干预措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模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