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再认识 被引量:32
1
作者 贾连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365,共3页
因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度或隐匿的颈椎骨关节与椎间盘及韧带损伤,常规X线平片多无明显征象,如忽视了损伤的机制,易因疏漏而影响诊治。自1954年Schneider等首次报告颈椎过伸性颈椎脊髓损... 因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度或隐匿的颈椎骨关节与椎间盘及韧带损伤,常规X线平片多无明显征象,如忽视了损伤的机制,易因疏漏而影响诊治。自1954年Schneider等首次报告颈椎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人们开始逐步认识这种损伤机制。这种类型的损伤既不同于伸展型损伤,也有异于伸展压缩型损伤,但临床上并不少见。据报道,该损伤占颈椎各种类型损伤的35%~60%,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如脊髓中央损伤为主的中央综合征、前脊髓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等,而且多见于颈椎退变的中老年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这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过伸 颈椎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中央损伤 韧带损伤 X线平片 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益元灸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承梅 高玲莉 冯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观察益元灸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元灸20min/次,1次/天,6d/周,... 目的:观察益元灸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元灸20min/次,1次/天,6d/周,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超监测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并于8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彩超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对两组疗效分析显示:对照组有效率55%,治疗组有效率9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元灸是一种能够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减少并发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元灸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尿潴留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下肢肌力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俞兵 周涛 +4 位作者 吴健 汪红亮 田燕 张大炯 王璐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康复训练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康复训练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肌力、sEMG信号数据以及步态参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及胫前肌sEMG信号数据、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步态参数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步长、步速、步频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步速、步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对患者行走能力的预后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步态参数
下载PDF
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偶禹萍 《四川中医》 2018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夹脊脉冲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夹脊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4.29%,而联合组有效率达8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促进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夹脊穴 康复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泉水疗对改善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志杰 刘春龙 +2 位作者 冯亚男 刘佳 王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观察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经过温泉水疗结合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25例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温泉水疗。治疗前、... 目的观察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经过温泉水疗结合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25例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温泉水疗。治疗前、后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分法(M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泉水疗能有效改善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疗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痉挛
下载PDF
表面肌电联合等速肌力测试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的精准评估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彦 吴霜 +2 位作者 王志涛 田新原 裴强 《中国康复》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准量化评估。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准量化评估。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肌群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等速耐力比(RO)]和表面肌电测试,包括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PT/BW)、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BF-iEMG)、股直肌肌电积分值(RF-iEMG)、腘绳肌耐力比(H-RO)、股四头肌耐力比(Q-R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BFMPF)和股直肌平均功率频率(RF-MP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Q-MM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较传统的徒手肌力测试能精准量化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后下肢肌力和肌耐力的改变,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康复评估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 等速肌力测试 肌力 肌耐力 精准评估
下载PDF
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文 冷军 +4 位作者 魏方月 刘会敏 田梦 张晨 房晓磊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64-68,73,共6页
目的:观察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关键肌电针刺法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功能... 目的:观察关键肌电针刺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关键肌电针刺法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在下肢关键肌上选取不同穴位对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定,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LEMS、MBI和M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治疗时,治疗组LEMS、MBI和MAS的差值分别为(8.87±1.36)(19.33±6.12)(1.40±0.5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13±1.31)(15.00±6.43)(0.97±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水平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键肌电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对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及早日恢复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电针刺法 关键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热迪娜·亚生 再努热·阿不拉汗 +2 位作者 阿依努尔·艾尼 陶静 陈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9期3719-3722,37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7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下肢肌力和脊髓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7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MS,对比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下肢肌力指标[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胭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疼痛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RMT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MEP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屈肌群PT、屈肌群TAE、伸肌群PT、伸肌群TAE、H/Q、FI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不完全性SCI患者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独立性,改善下肢肌力,减轻患者的神经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等速肌力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电生理 下肢肌力 脊髓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辅助治疗对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晔 庄明华 +3 位作者 谢泽宇 丁山 乡志雄 骆健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82-583,共2页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神经外科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照组9例,根据手术指征确定术式,并予药物治疗;治疗组7例,除上述神经外科治疗外,采用电针刺激夹脊穴及辨证取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3...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神经外科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照组9例,根据手术指征确定术式,并予药物治疗;治疗组7例,除上述神经外科治疗外,采用电针刺激夹脊穴及辨证取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1例。结论配合针刺治疗能提高急性脊髓损伤手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康复
下载PDF
间歇导尿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护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姁怿 康霞 +2 位作者 蒋春燕 钟璐颖 杜春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病情基本相同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尿管方法... 目的:观察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病情基本相同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尿管方法进行护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尿常规、尿培养、膀胱残余尿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者(膀胱残余尿量≤100 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导尿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站立能力的疗效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剑飞 徐献民 +1 位作者 曹坤茂 杨黎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站立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4例I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比较...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站立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4例I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下肢肌力[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平衡测试(静态睁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动态稳定极限范围)、下肢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评分)]、功能独立性[脊髓独立测量量表第Ⅲ版(SCIMⅢ评分)]、应对能力[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评分)]、希望水平[成人特质希望量表(ADHS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股四头肌及腘绳肌MMT评分、BBS评分、动态稳定极限范围、ASIA-LEMS评分、各领域SCIMⅢ评分、MCMQ评分、ADHS评分两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0.001),静态睁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则较干预前降低(P<0.001),且各项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ISCI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核心肌群训练 站立能力 平衡功能 独立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潇潇 杨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C~D级、...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C~D级、病程<6个月且认知功能无异常的17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ASIA分级、损伤平面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TMS干预(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10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10周时,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测定疼痛评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实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其中PRI包含感觉类(PRI-sensory,PRI-S)和情感类(PRI-affective,PRI-A);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alking index for spinal cord injuryⅡ,WISCIⅡ)、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分(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SCIM)评定肌张力和下肢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焦虑、抑郁;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定生活质量;采用磁刺激仪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波幅、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结果:两组干预前PRI-S、PRI-A、VAS、PP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6、10周时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MAS、WISCIⅡ、SCI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6、10周时M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WISCIⅡ、SCIM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6、10周时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ISCIⅡ、SC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HA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疼痛 运功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水中太极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金龙 丛芳 +4 位作者 宋桂芸 司凤山 姚斌 贾威 崔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5-958,共4页
目的观察水中太极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2月,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水中运动训练池中对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中太极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5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 目的观察水中太极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2月,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水中运动训练池中对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中太极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5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测试仪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分以及睁眼和闭眼时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重心X轴及Y轴偏移、稳定极限范围及达到目标总时间进行测试。结果训练后BBS评分显著提高(t=-9.652,P<0.001);静态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明显减小(t>3.528,Z>-2.590,P<0.01);静态睁、闭眼重心X轴及Y轴位移无明显变化(P>0.05);动态稳定极限范围明显扩大(t=-4.516,P<0.01);到达目标总时间显著缩短(t=4.530,P<0.001)。结论水中太极可以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太极拳 水中运动疗法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轶 李婧 +2 位作者 刘洋 刘浩 刘立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724-3728,共5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 TMS治疗)和研究组(n...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 TMS治疗)和研究组(n=57,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电针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r TMS治疗ISCI后NP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夹脊电针疗法 心理状态 因子 疼痛介质
原文传递
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静 刘艳雨 +3 位作者 谢静仪 吴淑卿 张达慧 卢秀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7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8月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并残存有肛门自主收缩功能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目标性肛门自主... 目的探讨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8月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并残存有肛门自主收缩功能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目标性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目标性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两组其他护理方法相同,比较1个月后患者的排便方式、平均排便时间、漏便次数等。结果两组康复训练1个月后组内比较:排便时间及每周漏便次数与康复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恢复正常排便例数、排便时间缩短例数及漏便次数减少例数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残存有肛门自主收缩功能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坚持进行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与控便障碍。改良目标性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可随时随地进行,无需仪器及场地,无条件的医院及出院后的患者可利用此方法进行肛门自主收缩与放松训练,使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外括约肌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肠道功能
下载PDF
协同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露 韩杉 +4 位作者 罗丽莉 龙姣礼 韩群 安兴梅 张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协同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人员-患者-照护者协... 目的探讨实施协同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人员-患者-照护者协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协同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协同康复训练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杰扬 陈杨葭 +4 位作者 郭磊 钟剑锋 张桂通 刘佳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4-630,共7页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大鼠中脑运动区(MLR)脚桥核可塑性变化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4周、7周两个时间点的分值均较未训练组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4周、7周3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和未训练组(P<0.01)。虽然训练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较未训练组增高,而且假手术组的SUV值最高,但三组SUV值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训练组、未训练组、假手术组三组间大鼠脚桥核的神经元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假手术组IOD表达最高,训练组较未训练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i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脚桥核中谷氨酸能信号传递,而且iSCI后大鼠中脑脚桥核的整体代谢及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脚桥核的谷氨酸表达增强是减重步行训练使iSCI大鼠后肢步行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减重步行训练能使脚桥核发生神经递质表达层面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 脚桥核 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燕玲 程熙 夏敏 《中医药通报》 2013年第4期46-47,5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残余尿量,记录留置导...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残余尿量,记录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在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针刺任督二脉经穴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针刺疗法 任脉 督脉
下载PDF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西医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晓菊 李美妮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保持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予间歇性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保持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予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计划饮水,配合下腹部中药局部热敷及点穴疗法。比较2组平均排尿频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泌尿感染情况、导尿持续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结果:2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时,平均排尿频数、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月时,2组此3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感染观察组4例(9.52%),对照组17例(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0,P=0.001)。观察组导尿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促进不完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神经源膀胱 中西医结合 护理
下载PDF
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佳 李娜 +3 位作者 胡彬 李艳红 李妍 徐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256-4258,共3页
目的 分析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5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 分析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5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残余尿量、安全压力下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P<0.001),安全压力下膀胱容量显著增高(P<0.01);治疗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运动评分(MS)、ASIA感觉指数评分(SI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S、SIS、MBI评分显著增高(P<0.001);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力等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肌肌力等级较高(P<0.05)。结论 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治疗利于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肌力与膀胱功能,缓解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调跷通督益髓法针刺 膀胱功能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