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体模检测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腹部联合扫描剂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翔静 谢应朗 +1 位作者 董赟 李值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9-13,32,共6页
目的利用人体仿真体模来测量选择不同曝光剂量在胸-腹部联合扫描中实质器官的吸收剂量及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对京都科学生产的X线/CT全身可动体模PH2B进行低剂量胸-腹部联合扫描,以管电压120kV,固定管电流400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 目的利用人体仿真体模来测量选择不同曝光剂量在胸-腹部联合扫描中实质器官的吸收剂量及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对京都科学生产的X线/CT全身可动体模PH2B进行低剂量胸-腹部联合扫描,以管电压120kV,固定管电流400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低剂量组为实验组,管电流分别为240、200、160、120、80、60、40mA,记录每组扫描方案CT扫描自动生成体模X线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以常规剂量与七组低剂量CT扫描的图片质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主观评分资料为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多组间主观评分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人体仿真体模胸腹部主要脏器与正常人体CT图像相似。肝脏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脏、脊柱及肾脏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分别较对照组毫安量降低40%、50%、60%、70%、80%、85%、90%,均属于低剂量扫描;随着mA值逐渐降低,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随之下降。图像噪声(SD)随着mA值减小而增大,肺、心、肝、骨的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噪声比(CNR)随着mA值减小而降低,肺、心、肝、骨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别的肺、心脏、肝脏、骨骼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联合“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管电压为120kV时,降低管电流为240、200mA,显示胸腹部脏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腹部 联合扫描 人体体模
下载PDF
胸腹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文琪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胸腹部神经鞘瘤较少见。1968年2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9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2例肿瘤在胃壁,上后纵隔部、肝胃韧带部、盲肠部各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作者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简要讨论。
关键词 腹部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肺功能改变及其与胸腹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怡 赵卫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92-1993,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肺功能的变化,分析老年人吸烟/慢支病史时行胸、腹部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健康成年人35例与健康老年人20例的肺通气、弥散功能指标对比,分析52例患胆石症、前列腺增生、肺癌病人经不同术式,并发症出现的关系。结果... 目的观察老年人肺功能的变化,分析老年人吸烟/慢支病史时行胸、腹部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健康成年人35例与健康老年人20例的肺通气、弥散功能指标对比,分析52例患胆石症、前列腺增生、肺癌病人经不同术式,并发症出现的关系。结果发现健康老年组的MVV、V.25、FEV1、V.75、DLco减少,RV增加(P<0.05),FVC、V.50、TLC变化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胸部手术31.8%,腹部手术6.25%。胸部手术的吸烟组/慢支病史组肺功能受损100%,并发症发生60%,而不吸烟组/无慢支病史组肺功能受损66.7%,并发症8.3%。前列腺增生组肺功能受损28.6%,并发症为零,胆石症组肺功能减退56.3%,并发症12.5%。结论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可出现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功能减退。在胸、腹部手术比较中,吸烟组/慢支病史组并发症大于不吸烟组/无慢支病史组,胸部手术大于腹部,上腹部手术大于下腹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功能 /腹部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胸、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余黎君 龚竹云 赵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胸、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综合外科行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分别给予常... 目的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胸、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综合外科行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分别给予常规术前宣教和体验式护理模式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术后意外脱管发生率、术后谵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仅有一例患者发生胃管脱落,意外脱管发生率为2.44%;而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胃管脱落、1例患者发生尿管脱落、1例患者发生伤口引流管脱落、1例患者发生人工气道脱落、1例患者发生PICC脱落,意外脱管发生率为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6,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31%;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3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采用体验式护理健康宣教模式,可减少意外脱管、术后谵妄、焦虑等发生率,能促进老年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 健康教育 腹部手术 老年
下载PDF
经左胸单切口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治疗中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建兵 洪瑞 方伟群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比较经左胸单切口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经左胸单切口组(A组,30例),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B组,30例)。分... 目的:比较经左胸单切口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经左胸单切口组(A组,30例),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B组,30例)。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食管上切缘阳性率、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少于B组(P<0.05)。2组的留置胸管时间和食管上切缘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1周肺部感染发生率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经左胸单切口比较,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彻底,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段食管癌 单切口 经右-腹部-颈部三切口
原文传递
63例重症胸、腹部损伤的早期救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金铭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3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0年9月收治63例重症胸、腹部损伤患者,皆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27例经胸或腹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固血,3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6例经B超检查确诊,紧急手术治疗60例,3例... 目的:探讨重症胸、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0年9月收治63例重症胸、腹部损伤患者,皆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27例经胸或腹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固血,3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6例经B超检查确诊,紧急手术治疗60例,3例12h内明确诊断后手术治疗。其中胸部损伤15例、腹部损伤31例、胸腹联合伤17例。结果:58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92%。并发症10例,其中脓毒症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DIC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5例死亡,其中4例于伤后12h内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严重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结论:对重症胸、腹部损伤患者采用创伤急救体系信息化模式化管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医学干预、快速评估、准确诊断,对损伤器官针对性的处理;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腹部损伤 手术 创伤急救 信息化 模式化
下载PDF
经右胸系膜切除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向成 陈涛 廉彧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系膜食管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腹部二切口 管状胃
原文传递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不同淋巴结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赖鸿章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不同淋巴结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颈部—右胸—腹部三切口组(n=39)和左胸切口组(n=35),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不同淋巴结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颈部—右胸—腹部三切口组(n=39)和左胸切口组(n=35),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等相关指标,并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切口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53±6.07)个,显著高于左胸切口组的(13.04±4.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对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切口组术后生存率为69.23%,高于左胸切口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食管癌行颈部—右胸—腹部三切口术式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经颈部—右腹部三切口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春萍 代好英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7年第5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 ̄2006年12月173例肿瘤患者胸、腹部手术后,胸、腹部引流管感染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3例有2例引流出口有感染,未发生引流管逆行感染。结论正确的... 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 ̄2006年12月173例肿瘤患者胸、腹部手术后,胸、腹部引流管感染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3例有2例引流出口有感染,未发生引流管逆行感染。结论正确的引流位置、严密的护理方法及置管意义的解释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手术引流管感染 预防与护理
下载PDF
胸大肌腹部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飞 严义坪 滕东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为在整形外科领域中更加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胸大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例(2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大肌血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胸大肌腹部在形态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全长22.7cm,中段宽6.0cm,... 目的:为在整形外科领域中更加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胸大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例(2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大肌血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胸大肌腹部在形态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全长22.7cm,中段宽6.0cm,中段厚3.3mm,腱长3.2cm;动脉外径1.98mm,起点至肌门长度4.9cm;神经的横径1.71mm,从起点至肌门的长度5.5cm。结论:单独地使用胸大肌腹部不仅存在可能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肌腹部 肌瓣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胸大肌腹部及背阔肌异常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文祥 曲永松 安月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大肌腹部 背阔肌 异常 腹直肌鞘 肱骨大结节 男性尸体 肌束 上方 锁骨部 腋中线 右侧 止点
下载PDF
内服中药结合针刀治疗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单江涛 宫爱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131-131,共1页
探讨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刀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5例,甲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B1治... 探讨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刀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5例,甲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B1治疗,乙组采用内服中药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甲组77.14%(P<0.05);乙组疼痛消失时间(2.54±0.75)天、疱疹消失时间(10.13±1.13)天显著短于甲组(3.76±1.33)天、(12.93±1.71)天(P<0.05)。结论:在内服中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针刀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柴胡疏肝散 针刀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淑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5期277-277,共1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胸、上腹部手术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施以全身麻醉,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胸、上腹部手术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施以全身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前与切皮后1h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与SpO2无差异(P>0.05);切皮前,试验组的MAP明显较低,切皮后1h的MAP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切皮前与切皮后1h的SpO2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血未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上腹部手术 血流动力
下载PDF
胸脐髂腹部皮瓣联合修复前臂及手皮肤缺损
14
作者 陈雪荣 潘仙利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手皮肤缺损 脐髂腹部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