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力宁治疗胶原性疾病的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纪华 牟金亭 +6 位作者 何焕友 武玉玲 李新华 宋海翔 陈立山 王立华 徐乐超 《临床荟萃》 CAS 1992年第5期218-219,共2页
我院从1988年8月~1989年12月共使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胶原性疾病2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胶原性疾病 强力宁
下载PDF
脑血栓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向延涛 王邦琴 《微循环学杂志》 1992年第4期44-45,共2页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之一,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症及非动脉硬化症。可由风湿、胶原性疾病、寄生虫引起的动脉炎、结核、比脓性脑炎、闭塞性脉管炎或全身性感染后引起的动脉炎,或因头部外伤、手术后机械压迫等诸种因素,引...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之一,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症及非动脉硬化症。可由风湿、胶原性疾病、寄生虫引起的动脉炎、结核、比脓性脑炎、闭塞性脉管炎或全身性感染后引起的动脉炎,或因头部外伤、手术后机械压迫等诸种因素,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使血管远端所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出现水肿或肿胀,严重者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临床治疗 脑动脉粥样硬化症 闭塞脉管炎 动脉硬化症 胶原性疾病 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病 临床常见 头部外伤 机械压迫 血管狭窄 组织发生 脑疝形成 动脉炎 寄生虫 感染后 全身 手术后
下载PDF
胶原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秀娥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极其复杂,本文重点讨论胶原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报道三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键词 胶原性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继发性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受损宿主的肺部感染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嫣蓉 万欢英 时国朝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受损宿主 肺部感染 IMMUNODEFICIENCY 继发 免疫损害宿主 免疫抑制药物 早期诊断 胶原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明华 陈美娟 《抗感染药学》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人工肝是近年来针对重症肝病、胶原性疾病、自我免疫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利用体外循环将血液中蛋白领域内存在的病因物质除去的一种新方法。人工肝常用的方法有:1、单纯血浆交换疗法;2、双重过渡血浆交换疗法;3、血浆吸附疗法。
关键词 人工肝治疗 血浆交换 免疫性疾病 胶原性疾病 重症肝病 空气栓塞 穿刺部位 低流量氧气 封管 动静脉
下载PDF
胶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
6
作者 神宫正男.他 向培斌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1年第2期107-108,共2页
胶原性疾病(简称胶原病)多可产生消化系统病变的症状,但也可由治疗药物所引起,其鉴别比较困难。本文就各种胶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及与药物的关系作一探讨。胶原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RA) 在本病中发... 胶原性疾病(简称胶原病)多可产生消化系统病变的症状,但也可由治疗药物所引起,其鉴别比较困难。本文就各种胶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及与药物的关系作一探讨。胶原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RA) 在本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性溃疡。不少报道认为其发病与非类固醇抗炎剂和类固醇等治疗药物有关。女性居多,以胃底部较难治愈的单发性或多发性溃疡为特征,H-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内镜检查发现用非类固醇后发生溃疡的有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性疾病 消化系病变
下载PDF
药源性肺动脉高压症的新认识
7
作者 陈陵 刘淑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0-71,97,共3页
关键词 药源肺动脉高压症 突发 家庭 胶原性疾病 抑制食欲药物 抗忧郁药
下载PDF
红斑狼疮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8
作者 张书元 王一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89年第3期16-17,共2页
我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血清锌、铜、铁、镁、锰、镉和铅离子浓度做了测试。对其变化和临床症状的关系做了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SLE34例,女性33例男1例,年龄16~49岁,病程1.2~13年.根据ARA(1982) .诊断... 我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血清锌、铜、铁、镁、锰、镉和铅离子浓度做了测试。对其变化和临床症状的关系做了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SLE34例,女性33例男1例,年龄16~49岁,病程1.2~13年.根据ARA(1982) .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微量元素 稳定期患者 离子浓度 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血清锌 临床活动 胶原性疾病 正常人血清 机体防御功能
下载PDF
少食是健康之本
9
作者 甲田光雄 《医食参考》 2013年第12期42-44,共3页
少食是治疗疑难病症的秘诀。只要认真地坚持实行严格的少食,就可以逐渐治愈现代医学感到头疼的多种疑难病症,如胶原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症肌无力、慢性肾炎、慢性甲状腺炎、支气管哮喘、... 少食是治疗疑难病症的秘诀。只要认真地坚持实行严格的少食,就可以逐渐治愈现代医学感到头疼的多种疑难病症,如胶原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症肌无力、慢性肾炎、慢性甲状腺炎、支气管哮喘、特异反应性皮炎等。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少食无病”的格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食 系统红斑狼疮 特异反应皮炎 健康 甲状腺炎 疑难病症 多发硬化 胶原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临床科研实例剖析——兼论医学论文的评阅
10
作者 周达生 《中国医院管理》 1982年第12期60-66,58,共8页
五、电子计算机计量诊断与多元分析例5.1 小儿长期发热待查鉴别诊断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论文提要作者选择住院患儿中发热10日以上,每日体温最少有一次在38℃以上,12岁以下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检测项目共100余个,根据专业知识,人为剔除... 五、电子计算机计量诊断与多元分析例5.1 小儿长期发热待查鉴别诊断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论文提要作者选择住院患儿中发热10日以上,每日体温最少有一次在38℃以上,12岁以下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检测项目共100余个,根据专业知识,人为剔除一部分,另用电子计算机协助挑选,择其17项将疾病分为6类:第一类:感染性疾病56例(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应用 多元分析 论医学 长期发热 胶原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鉴别诊断 符合率 原始样本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0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混合结缔组织病 细胞凋亡 肺动脉高压 病理 胶原性疾病 关节强直 原发干燥综合征 反应
全文增补中
祛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1例临床观察
12
作者 蔡春华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4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祛痹方 临床观察 胶原性疾病 1992年 1988年 祖国医学 总结报告 门诊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3
作者 曾秋林 单人定 邢锦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68-269,共2页
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类风湿并存的胶原性疾病,获得良好疗效,对本病进行系统临床讨论和辨证分析介绍如下。病史患者黄某,男性,41岁,农民,于1989年11月下旬突发双膝关节疼痛,以后间断性全身关节疼痛、曾在某... 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类风湿并存的胶原性疾病,获得良好疗效,对本病进行系统临床讨论和辨证分析介绍如下。病史患者黄某,男性,41岁,农民,于1989年11月下旬突发双膝关节疼痛,以后间断性全身关节疼痛、曾在某院门诊治疗,抗风湿类药物口服,给予布洛芬、阿斯匹林疗效不佳,病情乃加重,故来我院针灸科门诊,拟“痹症”治之后于1990年2月19日收入住院,住院号31885,体检:体温37.6℃,血压10/7kPa,心率112次/min,神志清,病态面容,自动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红斑狼疮 自动体位 胶原性疾病 关节疼痛 针灸科门诊 辨证分析 临床讨论 四肢关节 双膝关节 抗风湿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1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红斑狼疮 全身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抗磷脂综合征 原发胆汁肝硬化 胶原性疾病 反应 友谊
全文增补中
自身免疫性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9901205 成人的Still病(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日]/堺则康∥皮科临.-1997,39(1).-125~128 冀医情 9901206 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经过和预后指标[德,英摘]/Kraetsch H G∥Med Klin.-1997,92(12).-705~711
关键词 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 结缔组织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后指标 自身免疫病 胶原性疾病 免疫治疗 自体免疫疾病 发病机理 成人
下载PDF
系统性硬皮病中同型性风湿因子和抗-AGIgG抗体的表达
16
作者 Mimura Y. Ihn H. +1 位作者 Jinnin M. 崔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Background: Rheumatoid factor isotypes and anti-agalactosyl IgG antibodies (anti-AG IgG)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detect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 e activity in some collagen disease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 Background: Rheumatoid factor isotypes and anti-agalactosyl IgG antibodies (anti-AG IgG)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detect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 e activity in some collagen disease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frequency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gM, IgG and IgA rheumatoid factor (IgM-RF, IgG-RF and IgA-RF) and anti-AGIgGin patientswith systemic sclerosis (SSc). Methods : Seventy-nine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Sc were examined by specif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Results: The levels of IgM-, IgG-, IgA -RF and anti-AG Ig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Sc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healthy controls. The levels of IgM-and IgA-R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cutaneous SSc than in those with limited cutaneous SSc. I gM-, IgG-and IgA-RF and anti-AG IgG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39% , 32% , 23% and 35% of 79 SSc patients,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pul monary fibrosis,oesophageal involvement and cutaneous telangectasias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IgA-RF leve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 norma l levels. The incidence of pitting scars of digits in those with elevated IgG- RF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ntracture of phalanges in those with elevated I gM-RF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 normal levels. The f requency of increas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patientswith elevated Ig G-RF and the frequency of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ose with elevate d IgM-RF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ose with normal levels. Conclusi ons: IgM-, IgG-, IgA-RF and anti-AG IgG can be serum indicators of speci 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SS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硬皮病 AGIgG抗体 同型 IGG 胶原性疾病 皮肤毛细血管 临床血清学诊断 肺纤维化 血沉增快 蚀斑
下载PDF
辨证治疗红斑狼疮
17
作者 欧阳军 《健康生活》 2017年第11期28-30,共3页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它与硬皮病、皮肤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因其疏松结缔组织,均具有黏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性变两种基本病变,故常总称为结缔组织疾病,又称胶原性疾病。它们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它与硬皮病、皮肤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因其疏松结缔组织,均具有黏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性变两种基本病变,故常总称为结缔组织疾病,又称胶原性疾病。它们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感染、日晒、药物等因素诱发,引起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辨证治疗 自体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疏松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疾病 纤维蛋白 胶原性疾病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贺肖洁 韩春茂 马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皮肤胶原性疾病 发病机制 组织细胞 免疫细胞 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雷洋 曹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674-1677,共4页
瘢痕疙瘩(Keloid,K)是发生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手术或穿耳洞后,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MC)合成和降解失衡,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层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瘢痕疙瘩的生长特征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超过原伤口界... 瘢痕疙瘩(Keloid,K)是发生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手术或穿耳洞后,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MC)合成和降解失衡,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层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瘢痕疙瘩的生长特征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超过原伤口界限的、过度的、持续性的、渐进性的向周边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呈瘤样增生,所以俗称"蟹足肿",被称之为良性真皮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皮肤胶原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增生瘢痕 侵袭生长 皮肤损伤 生长特征
下载PDF
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5例遗传家系病人)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华伟 韩春茂 +1 位作者 贺肖洁 蔡君儿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电子线照射 遗传家系 临床研究 综合治疗 手术后 皮肤胶原性疾病 电子线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