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免疫电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东卫 王靖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免疫电镜技术已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利用超薄切片和免疫标记物,能准确定位蛋白质和脂类。然而,定位显然不能满足所有研究的需要,对于蛋白质或脂类在细胞内的转移,或者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等相关研究,定量分... 免疫电镜技术已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利用超薄切片和免疫标记物,能准确定位蛋白质和脂类。然而,定位显然不能满足所有研究的需要,对于蛋白质或脂类在细胞内的转移,或者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等相关研究,定量分析十分必要。近年来,以胶体金颗粒作为标记物的定量免疫电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定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定量免疫电镜技术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免疫电镜技术 胶体金颗粒 分子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粒径大小胶体金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顾菲菲 高海岗 陆建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第10期45-46,共2页
研究利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大小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胶体金颗粒的形貌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检测[1],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与胶体金粒径的大小成反比。
关键词 胶体金 胶体金颗粒 制备
下载PDF
猪肉成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研究
3
作者 冯永巍 汪振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0-184,共5页
利用互补核酸序列的相互作用原理,研发了一种用于鉴别猪肉成分的胶体金试纸条及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柠檬酸三钠法合成粒径30 nm左右的胶体金粒子,进一步将猪特异性DNA的某条单链片段与胶体金粒子共价偶联(探针A),其互补片段固定在硝酸纤... 利用互补核酸序列的相互作用原理,研发了一种用于鉴别猪肉成分的胶体金试纸条及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柠檬酸三钠法合成粒径30 nm左右的胶体金粒子,进一步将猪特异性DNA的某条单链片段与胶体金粒子共价偶联(探针A),其互补片段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探针(探针B),通过探针结合导致胶体金粒子的聚集显色实现猪肉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A与胶体金偶联的最佳用量为60μL(0.1 mmol/L),探针B喷涂的最佳浓度是7.5 nmol/L,试纸条的检出限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颗粒 试纸条 猪肉鉴别 种特异性DNA
下载PDF
βAmyloid蛋白在恒河猴脑组织中的形态学特点
4
作者 赵乔 蔡青 +4 位作者 孟霞 朱立鸣 李胜利 焦守恕 王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18,81,82,共6页
目的观察βamyloid蛋白在不同年龄的恒河猴脑中的表达及其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取脑组织额叶、海马、颞叶和顶叶做免疫组化,观察βamyloid蛋白在组织学上的分布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选用23岁恒河猴一只,灌注后... 目的观察βamyloid蛋白在不同年龄的恒河猴脑中的表达及其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取脑组织额叶、海马、颞叶和顶叶做免疫组化,观察βamyloid蛋白在组织学上的分布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选用23岁恒河猴一只,灌注后取上述部位做免疫电镜,观察βamyloid蛋白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分布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可观察到年轻猴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中有少量的Aβ40颗粒,以额叶和海马居多。在老年猴脑中Aβ40常聚集成团状斑块。年轻猴脑细胞内未见明显的颗粒状Aβ42,而老年猴的额叶有多量的Aβ42细胞外散在斑块,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也见有Aβ42颗粒状沉积。免疫电镜可观察到Aβ40的胶体金颗粒大部分存在于老年猴神经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间质和小胶质细胞中也可见少量的胶体金颗粒,多见于额叶;标记Aβ42的胶体金颗粒也是多见于神经细胞中,在小胶质细胞中少量存在,同时在颞叶的神经纤维束中也可见Aβ42标记的胶体金颗粒。结论Aβ42是恒河猴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并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βamyloid蛋白 胶体金颗粒 免疫电镜 老年斑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兆隆 王俭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1胶体金概述胶体金由金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而成.在氯金酸(HAu-CI4)的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柠檬酸、鞣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和白磷等,金离子被还原而聚集成5~60nm的金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呈疏水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检测溶液中的抗原... 1胶体金概述胶体金由金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而成.在氯金酸(HAu-CI4)的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柠檬酸、鞣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和白磷等,金离子被还原而聚集成5~60nm的金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呈疏水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检测溶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常选用15~30nm的胶体金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检验 质控 法医检验 试剂条 免疫胶体金颗粒 胶体金 胶体矿物 检测线 包被抗体 免疫层析 包被抗原 免疫胶体金技术
下载PDF
胶体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发射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键 王永昌 王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8-961,共4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为20-80 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研究其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在485nm处观察到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激发导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射峰,其位置不随激励光波长的变化而移动。当激励光波长为485 nm时,观察到最强的发射峰。...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为20-80 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研究其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在485nm处观察到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激发导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射峰,其位置不随激励光波长的变化而移动。当激励光波长为485 nm时,观察到最强的发射峰。在240和640 nm处,还观察到倍频发射峰和3/4分频发射峰。增加金纳米颗粒粒径,观察到发射谱的峰值增大而发射峰的位置只有很小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发射特性 荧光发射光谱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