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Pd/Sn胶体催化剂的直接电镀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蔡积庆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8,共3页
采用Pd/Sn胶体催化剂的直接电镀工艺蔡积庆(南京无线八厂,210018)1前言五十年代工业上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实现塑料等非导体材料的金属化。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化学镀铜应用于印制板(PCB)的孔金属化。在以后的30多年... 采用Pd/Sn胶体催化剂的直接电镀工艺蔡积庆(南京无线八厂,210018)1前言五十年代工业上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实现塑料等非导体材料的金属化。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化学镀铜应用于印制板(PCB)的孔金属化。在以后的30多年中,人们对化学镀铜溶液的稳定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电镀 Pd/Sn 胶体催化剂 直接电镀工艺
下载PDF
丁二烯聚合铁系胶体催化剂的相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少武 夏树伟 张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通过Tyndall效应、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过滤实验和非水体系电导率测定证明 ,Fe(naph) 2 Al(i Bu) 3 CH2 CHCH2 Cl 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 ,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因此是胶体催化剂 .Al(i Bu) 3 以缔合状态存... 通过Tyndall效应、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过滤实验和非水体系电导率测定证明 ,Fe(naph) 2 Al(i Bu) 3 CH2 CHCH2 Cl 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 ,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因此是胶体催化剂 .Al(i Bu) 3 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同Fe (naph ) 2 的反应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 ;与CH2 CHCH2 Cl 反应生成的氯化异丁基铝在胶核表面形成活性位 ;适当过量Al(i Bu) 3 形成双电层 ,使胶粒相对稳定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 .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胶粒的形态 ,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胶粒较小 ,分布均匀 ,催化活性高 .因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 ,陈化时胶粒迅速聚结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超过滤 丁二烯聚合铁系 相态
原文传递
FeCl_3-Al(i-Bu)_3-Phen催化剂的电导率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昭峥 张贵才 夏少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将 Fe Cl3-Al( i-Bu) 3-Phen胶体催化剂的 3组分分别以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成非水体系 ,考察了它们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Al( i-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的作用是形成...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将 Fe Cl3-Al( i-Bu) 3-Phen胶体催化剂的 3组分分别以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成非水体系 ,考察了它们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Al( i-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的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 Fe2 +络合有阻止 Fe2 +被还原成更低价态 ( Fe+ ,Fe0 )的作用。适当过量的 Al( i-Bu) 3形成双电层 ,使催化剂胶粒稳定 ,同时将 Fe3+还原成 Fe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电导率 双电层 加氢 汽油 FeCI3-AI(i-Bu)3-Phen催化剂
下载PDF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庆莉 左银雪 夏少武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2·OEt2+n-C8H(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2·OEt2+n-C8H(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聚丁二烯 催化剂 镍系
下载PDF
铁体系催化剂制备方式对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少武 夏树伟 +1 位作者 熊培文 毕研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7-542,共6页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电导率测定,结合聚合实验,发现铁体系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催化剂,而且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影响胶粒的形态,因而影响到催化活性与聚合物微观结构.其中较佳...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电导率测定,结合聚合实验,发现铁体系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催化剂,而且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影响胶粒的形态,因而影响到催化活性与聚合物微观结构.其中较佳配比,较佳加入顺序(Fe)∶(Cl)∶(Al)=1∶2.5∶20,催化剂颗粒比较小,均匀,因而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相反其他配比的颗粒大,不均匀,催化活性低.陈化使胶粒聚集变大,故催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丁二烯聚合 活性 催化剂 铁系
下载PDF
镍系胶体催化剂的电导率和紫外光谱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庆莉 夏少武 +1 位作者 李宁 张书圣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从电导率,UVVis光谱对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 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从电导率,UVVis光谱对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Ni°在(Ni)(Al)陈化液中以团簇粒子形式存在,因吸附Ni+naph而稳定,因加入(B)而失去稳定性,聚结为胶粒,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的观点;以及(Bd)预混不影响活性中心形成的观点得到进一步验证。从而加深了对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镍系 电导率 胶粒 活性中心 胶体催化剂
下载PDF
FeCl_3-Al(i-Bu)_3-Phen催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昭峥 夏少武 朱研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31-236,242,共7页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在25℃加氢汽油中,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测定相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与F...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在25℃加氢汽油中,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测定相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与Fe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Fe2+络合有阻止Fe2+被还原成更低价态的作用。适当过量的Al(iBu)3形成双电层,使催化剂胶粒稳定,同时将Fe3+还原成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催化剂 聚丁二烯 机理
下载PDF
铁系催化剂组分间的作用
8
作者 宋昭峥 张贵才 葛际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6-39,42,共5页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Fe Cl3- Al(i- Bu) 3- phen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 ,用电导率结合UV- Vis光谱对铁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 ;Al(i- Bu) 3以缔合状态存...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Fe Cl3- Al(i- Bu) 3- phen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 ,用电导率结合UV- Vis光谱对铁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 ;Al(i- 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 ;Fe2 +位于催化剂胶粒表面 ,Phen与 Fe2 +络合有阻止 Fe2 +被还原成更低价态 (Fe+、Fe0 )的作用 ;适当过量的 Al(i- Bu) 3形成双电层 ,使催化剂胶粒稳定 ,同时将 Fe3+还原成 Fe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铁 胶体催化剂 电导率 活性中心 双电层 铁系催化剂
下载PDF
Ziegler—Natta型钒系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LIU Yu +1 位作者 夏少武 钟永军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研究了V(acac)3-A1(i-Bu)2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了V(acac)3-Al(i-Bu)2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 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研究了V(acac)3-A1(i-Bu)2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了V(acac)3-Al(i-Bu)2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 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料较小、分布均匀,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Tyndall效应 超过滤 Ziegler-Natta型 钒系催化剂
下载PDF
镍系胶体催化剂耐热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夏少武 张华星 陈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研究了 Ni( naph) 2 - Al( i- Bu) 3- BF3- OEt2 催化体系的耐热性能。实验给出 n( Al) /n( Ni)比是影响催化剂耐热性的主要因素 ,n( Al) /n( B)比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并得到了在聚合温度为 90℃时催化剂各组分... 研究了 Ni( naph) 2 - Al( i- Bu) 3- BF3- OEt2 催化体系的耐热性能。实验给出 n( Al) /n( Ni)比是影响催化剂耐热性的主要因素 ,n( Al) /n( B)比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并得到了在聚合温度为 90℃时催化剂各组分的较佳配比 :n( Al) /n( Ni)=1 2 ,n( Al) /n( B) =0 .6,n( Al) /n( Bd) =9× 1 0 - 5。按此配比制备催化剂催化丁二烯聚合 ,转化率可达 90 %以上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30万左右 ,凝胶含量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系催化剂 胶体催化剂 耐热性 配比 催化活性
下载PDF
V(acac)_3-Al(i-Bu)_2Cl催化体系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树伟 夏少武 +1 位作者 刘或 钟永军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研究了 V (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 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以小颗粒分散 ,粒径在 1~ 10 0 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 研究了 V (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 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以小颗粒分散 ,粒径在 1~ 10 0 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 ,其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 .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对丁二烯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Tyndall效应 超过滤 丁二烯 V(acac)3-AI(i-BU)2CI 催化聚合 相态 聚丁二烯
原文传递
FeCl_3/PVP胶体催化水合肼还原硝基苯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丽丽 陈刚 +1 位作者 孙琪 石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9-793,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FeCl3/PVP胶体催化剂,通过XRD和TEM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水热时间、PVP与FeCl3的摩尔比)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水合肼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FeCl3/PVP胶体催化剂,通过XRD和TEM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水热时间、PVP与FeCl3的摩尔比)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水合肼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VP与FeCl3摩尔比1∶40、100℃下水热2h制得的胶体稳定性好、分散度高,其胶粒呈70~90nm的棒状结构。该胶体催化剂在催化水合肼还原硝基苯的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0min、硝基苯用量4.89mmol、无水乙醇用量5mL、FeCl3/PVP胶体催化剂用量2.0mL(nFe=0.150 0mmol)、n(水合肼)∶n(硝基苯)=2.5的条件下,苯胺收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胶体催化剂 水热合成 水合肼 硝基苯 苯胺
下载PDF
FeCl_3-Al(i-Bu)_3-phen胶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丁二烯聚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树伟 夏少武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制备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由于各组分之间形成活性位的反应是快速反应,只有按phen+FeCl3+Al(i-Bu)3的加入顺序,才能有效阻止深度还原;陈化能提高稳定和较稳定的胶...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制备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由于各组分之间形成活性位的反应是快速反应,只有按phen+FeCl3+Al(i-Bu)3的加入顺序,才能有效阻止深度还原;陈化能提高稳定和较稳定的胶体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而对于不稳定体系,采用"单加"较适宜.陈化时加少量丁二烯,其催化活性高于不加丁二烯的,这是由于生成的丁二烯聚合物可起空间稳定作用,阻碍胶粒聚结,使其稳定在小颗粒范围内;采用适宜的[phen]∶[Fe]∶[Al]比,可制备出小而均匀的催化剂颗粒,且有利于还原生成活性位所需的Fe2+,同时得到相对稳定的胶体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3-Al(i-Bu)3-phen 胶体催化剂 制备方法 丁二烯 聚合 陈化 加入顺序 聚丁二烯 催化性能 三氯化铁 三异丁基铝 邻菲咯啉
原文传递
微波辐射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t胶体催化间氯硝基苯选择加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锋 曹博 +2 位作者 马睿 梁晋榕 宋华 《能源化工》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醇/H2Pt Cl6溶液为反应体系,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PVP稳定的PVP/Pt胶体,对生成的胶体粒子进行TEM表征,利用UV-Vis检测微波反应体系中Pt粒子的形成过程,以间氯硝基苯(m-CNB)选择加氢制间氯苯胺(m-CAN)反应为探...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醇/H2Pt Cl6溶液为反应体系,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PVP稳定的PVP/Pt胶体,对生成的胶体粒子进行TEM表征,利用UV-Vis检测微波反应体系中Pt粒子的形成过程,以间氯硝基苯(m-CNB)选择加氢制间氯苯胺(m-CAN)反应为探针考察微波反应体系构成及微波加热条件对PVP/Pt胶体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PVP/Pt胶体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98 nm。在常压、303 K下m-CNB加氢反应60 min,催化转换频率(TOF)达到0.205 s-1,相应的m-CNB转化率和m-CAN选择性分别为94.4%和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均相催化 聚乙烯吡咯烷酮 胶体催化剂 间氯硝基苯 选择加氢
下载PDF
铁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15
作者 夏树伟 夏少武 +1 位作者 张平 赵菁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Tynda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Fe(naph)2┐Al(i┐Bu)3┐CH2=CHCH2Cl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系。Fe(naph)2与Al(i┐Bu)3的反应是形式胶粒的基本反应。催化... 通过Tynda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Fe(naph)2┐Al(i┐Bu)3┐CH2=CHCH2Cl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系。Fe(naph)2与Al(i┐Bu)3的反应是形式胶粒的基本反应。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颗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催化活性高。由于是胶体催化剂,颗粒表面上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因此催化剂的利用率低。由于是不稳定胶体体系,陈化使颗粒聚集增大,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体系 丁二烯 聚合
下载PDF
FeCl_3-Al(i-Bu)_3-phen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机理
16
作者 宋昭峥 张雪君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67-71,共5页
应用FT -IR谱和Uv -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 -Al(i-Bu) 3 - 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 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 ,它被Al(i -Bu) 3 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 ,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 ... 应用FT -IR谱和Uv -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 -Al(i-Bu) 3 - 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 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 ,它被Al(i -Bu) 3 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 ,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 ,形成π -烯丙基活性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双金属配合物 丁二烯 聚合 活性中心
下载PDF
铁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
17
作者 葛晓萍 夏少武 李凯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表明,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了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因此是胶体催化剂。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形态。其中以较佳配...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表明,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了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因此是胶体催化剂。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丁二烯 聚合 催化 铁体系
下载PDF
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夏少武 宋昭峥 刘彧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研究了 Fe Cl3- Al( i- Bu) 3- phen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制备方式影响催化活性的原因。在加氢汽油介质中 ,较佳 [Al]/[Fe]比值 ,能将 Fe Cl3颗粒表面的 Fe3+ 还原成 Fe2 + ,又与 Al( i- Bu) 3形成双电层使胶粒稳... 研究了 Fe Cl3- Al( i- Bu) 3- phen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制备方式影响催化活性的原因。在加氢汽油介质中 ,较佳 [Al]/[Fe]比值 ,能将 Fe Cl3颗粒表面的 Fe3+ 还原成 Fe2 + ,又与 Al( i- Bu) 3形成双电层使胶粒稳定。较佳的 [phen]/[Fe]比值保证有充分的 phen与 Fe2 +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阻止 Al( i- Bu) 3将 Fe2 +还原成低价态 ( Fe+ ,Fe0 ) ,同时较佳配比制得的胶体催化剂颗粒小而均匀。因为生成活性位的反应是快速反应 ,只有 phen、Fe Cl3先于 Al( i- Bu) 3加入 ,才能有效阻止深度还原。所以最好的加料顺序是 phen+ Fe Cl3+ Al( i- Bu) 3;由于本体系是较稳定的胶体体系 ,在陈化时间为 4h、陈化温度在 - 1 5℃~ 2 0℃范围内几乎不影响催化剂活性。因为丁二烯聚合物能增加胶粒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催化剂 陈化 加入顺序
下载PDF
《化学通报》网络版(Chemistry Online)2006年第5期论文摘要
19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0,350,共3页
关键词 杂臂星形聚合物 纳米材料 室温离子液 离子液体 胶体催化剂 Chemistry Online)2006 应用化学系 《化学通报》 网络版 论文摘要
原文传递
环烷酸钴-氯二异丁基铝催化体系相态的研究
20
作者 杨丰科 夏树伟 +1 位作者 刘彧 夏少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研究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苯溶剂中以纳米级小颗粒分散 ,在较佳配比时 ,粒径在 1~10 0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 研究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苯溶剂中以纳米级小颗粒分散 ,在较佳配比时 ,粒径在 1~10 0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催化剂的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 .以较佳配比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归纳出胶体催化剂的制备特点为外观类似于均相催化体系 ,但是制备方法 (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 )对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并给出将胶体催化动力学作均相动力学近似的条件 ,在聚合反应初期 ,且单体浓度比烷基铝以及其他填加物浓度大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钴 氯二异丁基铝 相态 胶体催化剂 Tyndall效应 超过滤 1 4-聚丁二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