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01
1
作者 张贵林 荣国威 +2 位作者 吴新宝 吴宏华 张力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1997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 ,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 ,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1997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 ,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 ,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 ,复位后关节面出现中心凹陷 ;(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 ,但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撬起 ;(3)植骨不实 ,且螺钉拧得过紧 ,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 ;(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块;(5)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 ;(6)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 ,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 ;(7)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中 ,如能注意避免以上七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 关节面
原文传递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99
2
作者 罗从风 陈云丰 +3 位作者 高洪 杨发民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法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02
3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共5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治疗 专家 创伤性关节炎 膝关节周围 解剖结构 骨折患者 关节内骨折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201
4
作者 顾立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胫骨平台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Hohl修正后分类(1991)、Schatzker分类(1979)及AO分类(1990)。AO分类内容详尽,共分为两型(41-B和41-C)6组18个亚组,对资料积累极为有利,2000年已被美国JBJS杂志推... 胫骨平台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Hohl修正后分类(1991)、Schatzker分类(1979)及AO分类(1990)。AO分类内容详尽,共分为两型(41-B和41-C)6组18个亚组,对资料积累极为有利,2000年已被美国JBJS杂志推荐使用,并作为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TA)会议与JOrthopTrauma杂志论文的标准骨折分类。Schatzker分类分为6型,临床实用性很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后的功能评价,多选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放射学评价早期多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远期可参考Resnick-Niwoyama退行性关节疾病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内骨折 临床分型 功能评价 X线平片
原文传递
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37
5
作者 罗从风 高洪 +2 位作者 仲飙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了解微创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2年10月共有17例(17膝)闭合性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微创钢板法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5.3岁(20~66岁);其中左膝12例,右膝5例;男8例,女9例。按AO...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了解微创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2年10月共有17例(17膝)闭合性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微创钢板法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5.3岁(20~66岁);其中左膝12例,右膝5例;男8例,女9例。按AO分型,41B型3例,41C型14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2例,Ⅴ型4例,Ⅵ型11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钢板固定。术后1、3、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TPA:t=0.979,P=0.342;PA:t=0.659,P=0.519)。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8.7分(75~98分)。本组患者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结论微创钢板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明显减少,骨折固定及时,长期的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钢板固定法 高能量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器 关节功能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 被引量:129
6
作者 侯筱魁 孙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疗。注重骨折治疗的同时,也注意关节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保护和治疗。对于开放性高能量双髁骨折可分期治疗,强调早期的关节面恢复,重点保护软组织,可行肌皮瓣移位修复保护创面,植骨可在二期进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内固定系统 关节镜 高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2
7
作者 张峻 候筱魁 +1 位作者 王以友 朱振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用三维CT重建评价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胫骨平台骨折23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23... 目的:探讨用三维CT重建评价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胫骨平台骨折23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23例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外侧平台9例,累及内侧平台6例,累及整个平台8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2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给予植骨。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估计平台塌陷的面积。利用平台面的立体重建图像,将平台分为四个象限,根据骨折累及的象限,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准确复位,适当地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 CT 三维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12
8
作者 汤旭日 王秋根 +13 位作者 张秋林 沈洪兴 纪方 禹宝庆 许硕贵 唐昊 张春才 王家林 陆晴友 王万宗 吴剑宏 汪方 方大标 杨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术后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解剖复位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有良好随访的57例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平台骨折病例进行X线...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术后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解剖复位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有良好随访的57例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平台骨折病例进行X线片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5个月,约有28.1%发生平台高度丢失(判定标准:关节面塌陷>3mm和/或轴向对线不良>5°),总结出6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①年龄>60岁,②严重骨质疏松,③复杂性、粉碎性骨折,④拉力螺钉、T或L型钢板抗剪应力较差,⑤植骨不充分,⑥过早负重。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足量植骨、解剖复位后坚强内固定及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减少平台高度丢失、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关键。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及术后康复锻炼中,如能充分考虑上述六种造成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将可能避免或延缓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并发症 骨丢失 解剖复位 关节内骨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10
9
作者 石武谛 柯雯昙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对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tibial plateau,FTP)患者膝关节活动...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对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tibial plateau,FTP)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黄石市爱康医院骨科手术治疗FTP患者210例,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MIPPO组以及ORIF组,每组各105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7d的疼痛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MIPPO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伸膝最大角度及屈膝最大角度均大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的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MIPPO组分别低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低于ORIF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SP、PGE2、NPY均与CRP、IL-1β、IL-8、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PPO治疗能够明显提升FTP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且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和炎症症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钢板 内固定 膝关节活动度 疼痛应激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2
10
作者 高雅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确诊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多元化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确诊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多元化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多元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自制《胫骨平台骨折疾病及其康复知识问卷》评估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疼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多元化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的Lyshol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ADL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是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其独立影响因素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康复模式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疾病康复知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9
11
作者 赵建根 谢陶敢 马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FTP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和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FTP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和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3%vs 27.0%,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3%vs 7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和活力等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FTP创少小、疗效可靠,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小切口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87
12
作者 黄华军 张国栋 +5 位作者 欧阳汉斌 杨洋 吴章林 许靖 谢普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 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v=12;P=0.137)。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手术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 术前规划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81
13
作者 王国旗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202-1207,共6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包括多种骨折类型,从简单型到复杂型,从单纯骨折到合并关节内骨折,围关节组织损伤等等。胫骨平台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胫骨平台骨折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疼痛、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包括多种骨折类型,从简单型到复杂型,从单纯骨折到合并关节内骨折,围关节组织损伤等等。胫骨平台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胫骨平台骨折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疼痛、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的发展,骨科医生可以选择多种技术手段处理胫骨平台骨折,但是如何正确的诊断与分型,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以及恰当的固定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x线片是骨科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也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辅助方法,临床上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可通过x线片确诊以及进行准确的分型。由于分辨率高,CT扫描检查可以发现x线上很难发现的细微骨折,为临床诊断分型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弥补了单纯Schatzker分型的不足。而MRI在诊断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等围关节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胫骨平台手术入路主要包括前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后侧入路、前正中入路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骨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其中常用的入路为前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适合于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Ⅱ、Ⅲ型),当内侧平台骨折累及后侧平台,胫骨后侧干骺端骨折或者是需要对后侧骨皮质加固的骨折多宜采用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锁定钢板、双钢板法以及外固定支架是处理各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式,其中双钢板法多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本文对x线片、cT扫描、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思路以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治疗 临床诊断分型 后内侧入路 关节内骨折 前外侧入路 影像学检查方法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杨柳 段小军 +2 位作者 郭林 陈光兴 唐康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治疗14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4例;Schatzker分型为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4例,Ⅴ型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治疗14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4例;Schatzker分型为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4例,Ⅴ型1例。术前摄片和三维CT重建,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首先对合并损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通过螺钉和克氏针等固定,最后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术后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3-4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症等早期并发症,在随访的8-15个月期间未观察到创伤性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根据Ras-mussen评分,13例为优良,1例SchatzkerⅢ型为可,本组评分为26±3。结论在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少量固定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的近期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治疗 关节镜 Schatzker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RASMUSSEN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2004年3月 创伤性膝关节炎 三维CT重建 切口愈合不良 近期疗效 2002年 半月板损伤 X线机透视 早期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1
15
作者 石岩 崔文岗 肖德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一直在追求最坚强的内固定术式、最保护软组织的外固定方式、最微创手术入路并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CT的三柱分型理论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切开复位内固定仍然是治疗胫...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一直在追求最坚强的内固定术式、最保护软组织的外固定方式、最微创手术入路并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CT的三柱分型理论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切开复位内固定仍然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手段,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经皮螺钉固定等微创技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仍具有明显优势。俯卧位、漂浮体位的后侧、后外侧入路,目前已成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新选择。外固定支架治疗伴有骨骼、肌肉、皮肤严重缺损的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胫骨成形术和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在治疗胫骨平台衰竭骨折和压缩性骨折方面已显示独特优势,可能会成为治疗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的良好选择。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有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成形术 关节镜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被引量:68
16
作者 顾龙殿 王永安 瞿卫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2期806-808,共3页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同时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同时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 186例随访 6个月~ 6年 ,总优良率为 85 5 %。伤后第一阶段 (1~ 5d)手术 ,伤口一期愈合率为 86 92 % ,伤后第二阶段 (6~ 10d)手术 ,伤口一期愈合率为 96 5 %。术后 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 90 %以上恢复 ,外固定 6周后再作屈膝功能锻炼者 2 7 5 %病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小。结论 单侧钢板适用于按Schectzker分类Ⅰ~Ⅳ型骨折 ,双侧钢板适用于Ⅴ~Ⅵ型骨折 ,单纯螺钉克氏针 ,可用于Ⅰ~Ⅲ型骨折 ,但稳定性差。手术时机在受伤 1周以后局部水肿消退 ,皮肤出现皱纹时为最佳。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陷 ,并能早期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 ,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功能锻炼 术后 内固定 双侧 单侧 一期愈合 促进骨折愈合 螺钉 钢板
下载PDF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8
17
作者 张国柱 蒋协远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2003年2月~2004年5月对83例86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7~63岁)。左55侧,右31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2003年2月~2004年5月对83例86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7~63岁)。左55侧,右31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方法,对常规普通X线片与结合CT扫描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并比较隐匿合并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结果86侧中19侧(22.1%)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其中7侧(36.8%)更改内固定手术方法,占全部86侧骨折的8.1%。30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3侧腓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查中未发现,后经CT扫描证实。各分型间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但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CT扫描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68
18
作者 胡超 张桃根 蔡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2期191-192,共2页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由交通伤、严重撞击、运动伤、坠落伤或其他暴力伤所致,其治疗方式、手术入路、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对创伤后的并发症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方式 骨折固定方法 关节内骨折 手术入路 进展综述 交通伤 运动伤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68
19
作者 席红波 黄立新 王振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采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锁定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结合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石膏外固...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采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锁定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结合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34个月(平均17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的改变,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期塌陷,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同种异体骨 植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7
20
作者 梁军 刘安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50-152,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7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正侧位DR(数字X线摄影)平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7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正侧位DR(数字X线摄影)平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价值。结果 CT对Ⅰ型、Ⅱ型、Ⅳ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准确率均略高于DR检查,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型整体准确率为94.4%,高于DR的77.5%(P<0.05);CT骨折检出率为95.8%,高于DR的8 5.9%(P<0.05);DR对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为70.4%,低于CT的96.3%(P<0.05),DR对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为65.0%,同样低于CT的95.0%(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配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检出率高,分型符合度高,对合并腓骨小头骨折与髁间隆突骨折诊断敏感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X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