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出院后随访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欧阳雅琦(综述) 谢鑑辉(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曾是儿童骨科领域最难治愈的疾病,表现为胫骨成角畸形、髓腔狭窄或囊肿等,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术后至骨骼成熟前均有再骨折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对...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曾是儿童骨科领域最难治愈的疾病,表现为胫骨成角畸形、髓腔狭窄或囊肿等,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术后至骨骼成熟前均有再骨折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对患儿进行出院后随访管理很有必要。然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分散遍布在全国各省市,给出院后随访管理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本文就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随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回顾,总结目前国内外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出院后随访管理的特点,为临床医务人员制定科学的出院后随访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假关节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血清来源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一勇 杨戈 +5 位作者 刘尧喜 谭谦 刘昆 朱光辉 唐进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和正常儿童血清外泌体中蛋白的表达差异,寻找CPT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6例CPT患儿和4例正常儿童的静脉血,通过分离出静脉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使... 目的比较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和正常儿童血清外泌体中蛋白的表达差异,寻找CPT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6例CPT患儿和4例正常儿童的静脉血,通过分离出静脉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技术,确定CPT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分析、KEGG分析、DisGeNET富集分析及PPI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血清中外泌体蛋白相比,CPT来源的血清外泌体中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2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共289个。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在补体系统富集最为显著;糖代谢在GO分类中的生物进程中富集;DisGeNET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五的疾病中有3种和骨质疏松症有关;PPI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糖代谢为差异蛋白富集模块之一。结论补体系统紊乱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可能是CPT的潜在致病机制。本研究为探索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胫骨/畸形 假关节/先天性 蛋白质组学/分类 蛋白质组学/方法 外泌体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4例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袁淦峰 刘昆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临床上罕见,容易误诊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文献报道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胫骨假关节无关,胫骨向前外侧成角畸形仅在胫骨中段,腓骨正常。2014-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临床上罕见,容易误诊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文献报道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胫骨假关节无关,胫骨向前外侧成角畸形仅在胫骨中段,腓骨正常。2014-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4例先天性胫骨前外侧成角伴踇趾多趾畸形病例,本文结合文献介绍4例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多指(趾)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对骨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叔强 扬帆 +1 位作者 张新 王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胚胎发育、改建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1990-01/2004-12年吉林...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胚胎发育、改建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1990-01/2004-12年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关节二科收治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19例,年龄4~13岁,取材部位为假关节病变处骨膜组织;以10例正常骨膜做阴性对照,年龄10~15岁;15例胫骨闭合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做阳性对照。所取标本均经家属及本人同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上述标本骨膜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结果:①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②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关节病变骨膜内表达的阳性程度与创伤后骨折断端骨膜无明显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正常骨膜(P<0.05,P<0.01);二者在骨膜内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组织中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病理条件下表达增强影响骨生成,是形成假关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胫骨扭转畸形与髌骨不稳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权 黄煌渊 +3 位作者 陈世益 夏军 陈文钧 姜建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patelofemoraldegenerativearthrosis,PFDA)患者的胫骨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关系,揭示胫骨扭转畸形诱发PFDA的可能机制。方法在PFDA患... 目的通过分析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patelofemoraldegenerativearthrosis,PFDA)患者的胫骨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关系,揭示胫骨扭转畸形诱发PFDA的可能机制。方法在PFDA患者91膝和正常人21膝的CT扫描片上测量胫骨扭转角、髌股和谐角和外侧髌股角,分析PFDA与胫骨扭转畸形、髌股关节排列的关系。进而将患者按扭转角大小分为过大畸形组、过小畸形组和正常组,分析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排列紊乱、发病年龄间的关系。结果PFDA患者胫骨扭转角(27.0°±9.64°)远大于正常人群(22.2°±3.8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具有较大的髌股和谐角(12.3°±14.0°对4.7°±7.3°)及较小的外侧髌股角(10.5°±4.9°对13.2°±4.3°)。扭转角过小者(10/91)、过大畸形者(41/91)的发病年龄远较正常大小者(40/91)为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三者间的髌股和谐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FDA与胫骨扭转畸形关系密切。胫骨扭转畸形者多伴有髌股关节不稳,并使PFDA提前发生;CT检测髌股关节,既提供髌股关节排列的准确信息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扭转畸形 骨关节炎 PFDA 髌骨不稳
原文传递
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吕稼冰 许建中 +1 位作者 田科 李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片检查的27例(54膝)非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分别量取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以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内翻畸形,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外翻畸形,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发生率。以胫骨平台内翻角的大小来衡量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程度的差异。结果 A组胫骨内翻畸形19例(35.2%),外翻畸形5例(9.3%)。B组胫骨内翻畸形28例(54.9%),外翻畸形3例(5.9%)。B组内翻畸形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19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54±4.2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3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9±5.72)°,胫骨外翻畸形患者(5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75±2.36)°;B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28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43±4.9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2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0.71±5.63)°,胫骨外翻畸形患者(3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64±1.10)°。两组胫骨内翻畸形、胫骨形态正常、胫骨外翻畸形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畸形有关,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外翻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7
作者 赖志军 谢晞衷 +4 位作者 谢惠缄 郭汉明 张建民 黄玉良 蔡宏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其中术中骨折 2例 (2 4 % ) ,远端锁钉未穿过锁孔 2例 (2 4 % ) ,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胫骨外翻畸形 1例 (1 2 % ) ;术后并发症 7例 (8 5 % ) ,其中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骨不连 1例 (1 2 % ) ,伤口感染 3例 (3 7% ) ,髓内钉断裂 1例 (1 2 % ) ,远端锁钉退出 1例 (1 2 %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并发症 术中骨折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外翻畸形 骨不连 伤口感染
下载PDF
胫骨扭转畸形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权 黄煌渊 +2 位作者 陈世益 夏军 陈文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证实胫骨扭转畸形是否可以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方法选取 20只成年犬,分别于胫骨上端截骨固定于内旋 30° (8只 )和外旋 30° (8只 ), 4只截骨后原位固定作为对照。 16、 24周后取髌股关节软骨,经 HE、番... 目的通过实验证实胫骨扭转畸形是否可以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方法选取 20只成年犬,分别于胫骨上端截骨固定于内旋 30° (8只 )和外旋 30° (8只 ), 4只截骨后原位固定作为对照。 16、 24周后取髌股关节软骨,经 HE、番红花、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采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胫骨扭转畸形者步态明显改变。髌股关节软骨表面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破溃。软骨基质异染性先强后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电镜观察发现基质内Ⅱ型胶原纤维逐渐被Ⅰ型胶原纤维替代;软骨细胞由深至浅出现细胞器的变性和功能障碍,程度随病程加剧。结论胫骨扭转畸形可以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在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防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扭转畸形 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 诱发 实验
原文传递
痉挛性脑瘫胫骨扭转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哨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24-1025,共2页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治疗进展 矫形外科 胫骨扭转畸形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附18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建中 谭海涛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畸形愈合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后侧贴附植骨治疗先天性胫骨前弓畸形
11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67-568,共2页
关键词 后侧贴附植骨 治疗 先天性胫骨前弓畸形
原文传递
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CT测定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煌渊 张权 祝瑞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6,共3页
胫骨扭转畸形是个新的概念,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使用CT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发现其向外扭转度显著大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胫骨向外扭转畸形易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 胫骨扭转畸形是个新的概念,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使用CT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发现其向外扭转度显著大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胫骨向外扭转畸形易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同时,本文介绍了使用CT测量扭转角的要点及特点,证明其是种方便、直观、准确的扭转角测量新方法。胫骨扭转畸形是个新的概念,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使用CT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发现其向外扭转度显著大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胫骨向外扭转畸形易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同时,本文介绍了使用CT测量扭转角的要点及特点,证明其是种方便、直观、准确的扭转角测量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扭转畸形 诊断 CT 扭转角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欣伟 于海龙 +4 位作者 韩天宇 曹志强 柳云恩 周大鹏 侯明晓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例胫骨畸形(观察组),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导板制作和术前预演,行胫骨畸形矫形术。随机选取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例胫骨畸形(观察组),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导板制作和术前预演,行胫骨畸形矫形术。随机选取8例既往未采用手术导板进行截骨矫形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导板制作时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C"型臂机透视次数即术中X线暴露频次。结果观察组导板制作时间(16.5±3.5)h,患者均成功设计制作了手术导板并进行了应用,术区骨面均能与导板准确帖服并引导摆锯截骨成功,矫形后胫骨对位对线均恢复正常,导板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变形、断裂。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暴露频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获随访,时间为1~16个月,平均4.5个月,截骨端均顺利愈合,无感染,对位对线未出现再次移位。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科矫形领域,具有能够实现术前个体化设计、进行手术预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效率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胫骨畸形 外科手术 手术导板 畸形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进行胫骨截骨矫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宇 刘大鹏 +2 位作者 程奎 凯赛尔江.艾合买提 赵凯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索数字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在骨科截骨矫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名胫骨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提取该患者CT平扫所得的DICOM格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Mimics 15.0和Unigraphics NX 9.0)进行图像处理、阈值分析等操作,... 目的:探索数字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在骨科截骨矫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名胫骨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提取该患者CT平扫所得的DICOM格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Mimics 15.0和Unigraphics NX 9.0)进行图像处理、阈值分析等操作,建立与患者胫骨畸形愈合处三维互补的胫骨截骨导航模板的数字模型,并借助于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模型,术中按照预先设计的截骨通道进行胫骨截骨矫形治疗。结果: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治疗胫骨畸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随访6月显示胫骨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患肢短缩得以纠正。结论:借助于3D打印技术所制成的截骨导航模板,为骨科截骨矫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增加了截骨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胫骨畸形 3D打印 导航模板 截骨矫形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用波(综述) 梅海波(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4-236,254,共4页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由于发育异常导致的胫骨畸形,表现为胫骨成角畸形、髓腔狭窄或囊肿等,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其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140000~1/250000。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骨...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由于发育异常导致的胫骨畸形,表现为胫骨成角畸形、髓腔狭窄或囊肿等,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其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140000~1/250000。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骨科领域了解较少、治疗极其困难的疾病。从1709年Hatzoecher首先报告本病以来,已有300余年历史,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曾有多种学说,如宫内压迫、产伤、血运障碍、全身代谢性疾病等,但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该病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存在复杂关系。本文从该病的病理学特点、骨发育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遗传学与基因学研究、及与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关系等方面综述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病因学 1型神经纤维瘤病 全身代谢性疾病 相关细胞因子 病理学特点 胫骨畸形 发育异常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畸形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继孟 王恒冰 +1 位作者 王延宙 陈新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胫骨畸形 ILIZAROV技术 治疗 并发症 轴向偏移 再骨折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膝内翻伴胫骨旋转的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传功 钟亚林 +2 位作者 王全贵 任大江 胡晓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胫骨结节旋转抬高治疗膝内翻伴胫骨旋转畸形的效果。方法 通过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 ,简化了胫骨高位截骨的测量方法 ,在胫骨高位截骨的同时进行胫骨结节旋转抬高 ,恢复胫股关节、髌股关节的生理功能。结果 随...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截骨、胫骨结节旋转抬高治疗膝内翻伴胫骨旋转畸形的效果。方法 通过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 ,简化了胫骨高位截骨的测量方法 ,在胫骨高位截骨的同时进行胫骨结节旋转抬高 ,恢复胫股关节、髌股关节的生理功能。结果 随访 1~ 8年 ,通过X线、CT检查及膝关节功能评定 ,其优良率为 88%。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胫骨结节旋转抬高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隔退行性关节炎、胫骨旋转所致髌股关节炎 ,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内翻 胫骨畸形 并发症
下载PDF
胫骨成角短缩畸形数字化三维精准矫形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苗秋菊 丁焕文 +3 位作者 王虹 涂强 陈加荣 刘辉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骨科技术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胫骨成角短缩畸形精准矫形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胫骨成角伴短缩畸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19岁,平均16.5岁。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6例,胫骨、股骨...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骨科技术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胫骨成角短缩畸形精准矫形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胫骨成角伴短缩畸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19岁,平均16.5岁。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6例,胫骨、股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肢体短缩畸形3例,骨折畸形愈合16例。术前患侧肢体短缩1.5~9.5 cm,平均6.2 cm。采取数字化骨科技术分析患肢三维空间存在的畸形,模拟截骨矫形和延长的手术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3D打印个性化辅助截骨矫形导航模板,借助外固定架辅助胫骨延长。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新生骨塑形情况、肢体延长长度、下肢力线、成角畸形有无复发。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8个月。1例发生针孔浅表感染,经清洁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无骨不连、足部马蹄状畸形、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胫骨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计划完成骨延长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为12~20周,平均11.6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为18~26周,平均14.9周;愈合指数为21~78 d/cm,平均63.4 d/cm。延长过程中1例患儿膝关节屈曲活动较健侧减少15°,经理疗锻炼后好转,并完成肢体延长达到预期矫正效果。结论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胫骨畸形实施精准矫形,借助外固定架辅助矫形术后肢体延长,可获得较好疗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胫骨畸形 骨延长 三维数字化 精准矫形
原文传递
基于CT数据六轴外固定架与内固定在矫正胫骨畸形中的应用
19
作者 许兆辰 陈永程 +2 位作者 张保刚 张萌 乔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六轴外固定架与内固定矫正胫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胫骨畸形矫正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选择分为内固定组30例,外固定架组30例。内固定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2.83...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六轴外固定架与内固定矫正胫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胫骨畸形矫正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选择分为内固定组30例,外固定架组30例。内固定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2.83±7.73)岁。外固定架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17±8.4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截骨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测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6.97±1.69)个月。与内固定组比较,外固定架组的切口长度更短(P<0.05),截骨处愈合时间较长(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机械轴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关节线相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双下肢长度差(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FTA、MPTA、LDTA、LDFA、JL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的MAD、LLD小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内固定组术后的MAD、FTA、MPTA、LDTA、JL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术后的MAD、FTA、MPTA、LDTA、JLCA、L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与内固定矫正胫骨畸形具有相同临床疗效,但外固定架矫正畸形具有切口较小、创伤小、精确性高、可术后多次调整等优点,对于合并LLD者尤为适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外固定架 内固定 截骨矫形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儿童胫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斌 史瑞超 +2 位作者 周天宝 张朝跃 史强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并评价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儿童胫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收治的6例儿童胫骨畸形患儿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利用整个胫骨CT平扫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依靠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制作... 目的:探讨并评价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儿童胫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收治的6例儿童胫骨畸形患儿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利用整个胫骨CT平扫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依靠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与实体1:1等比例大小的胫骨畸形模型,对胫骨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胫骨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见到的畸形情况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胫骨模型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儿童胫骨畸形的立体形态和畸形部位的解剖结构关系,而且在儿童胫骨畸形截骨手术中能够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畸形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