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识 史识 胆识(其三):胡适与“胡适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富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151,共27页
"新青年"团体解散之后,直接走到中国文化前台来的是"胡适派"。"胡适派"实际是由两部分人构成的,一是以《现代评论》等杂志为基础联合起来的一批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二是在"整理国故"的... "新青年"团体解散之后,直接走到中国文化前台来的是"胡适派"。"胡适派"实际是由两部分人构成的,一是以《现代评论》等杂志为基础联合起来的一批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二是在"整理国故"的旗帜下进入学术界的胡适在北京大学的学生。"胡适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学院学术体系的正式建立。但是,"胡适派"是一些以"学识"名世的学院精英知识分子,他们的学术观点与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实际思想倾向未必完全一致,这与以个人的"胆识"开创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传统的那代知识分子(包括当时的胡适)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识 史识 胆识 胡适 书院学术 学院学术
原文传递
1930年前后中国关于“学术自由”、“学术社会”的思想与制度 被引量:1
2
作者 竹元规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5,共12页
实现学术自由,建立学术社会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之一。通过对与此理想有关的蔡元培、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教育、学术方面的"制度",继而对1933-1934年发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实现学术自由,建立学术社会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之一。通过对与此理想有关的蔡元培、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教育、学术方面的"制度",继而对1933-1934年发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案,以及同一时期发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改革风波中某些"行为"进行讨论,可见"思想"、"制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之所在。同一时代的学人有时具有方向不同的"思想",并且学人的"思想"与实际"行为"也往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所在的处境、所在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之不同,其"行为"也是会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学术社会 蔡元培 胡适 蒋梦麟 马裕藻 林损
下载PDF
角色转向:胡适派学人与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互动
3
作者 曹金祥 冯春英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胡适派学人为因应民族危机和重建社会重心,曾尝试借助太平洋国际学会这一国际民间学术组织,引导社会舆论,介入现实政治。在此过程中,胡适等人积极推动中国太平洋学会的组织改造,踊跃参与国际学会的研究合作,大力推进...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胡适派学人为因应民族危机和重建社会重心,曾尝试借助太平洋国际学会这一国际民间学术组织,引导社会舆论,介入现实政治。在此过程中,胡适等人积极推动中国太平洋学会的组织改造,踊跃参与国际学会的研究合作,大力推进与各国分会的教育交流,从多个层面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调适和重塑。胡适派学人与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互动及其角色转向,是民国知识分子从体制外参与现实政治的有益尝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学合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了决策参考,拓展了现代大学的社会功能,但终究未能实现其学术救国的夙愿。受此影响,胡适派学人陆续转变学者身份,走上直接从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转向 学者参政 胡适学人 太平洋国际学会 中国太平洋学会
下载PDF
透明的限度:胡适派诗学对中西美学、诗学的偏取及其得失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学祖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88,共4页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国传统诗学划分为文言与白话两类,舍弃文言而偏取白话;另一方面,则以自己因受...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国传统诗学划分为文言与白话两类,舍弃文言而偏取白话;另一方面,则以自己因受到白话报刊文章影响而形成的白话观念,来接受西方意象派诗学,从而对之进行了有意的误读。胡适等人以此为基础所建构的初期白话诗学观念成为初期白话诗人诗歌创作的金科玉律,是导致初期白话诗艺术成就低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诗学 胡适诗学 白话 意象主义
下载PDF
独立还是依附——《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政治态度论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旭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由“论政”走向“参政”,被视为是由“独立”走向了对国民党政权的“依附”。但是分析其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原因、入阁后的心理状态及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评情况,可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简单。行动上的无奈“...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由“论政”走向“参政”,被视为是由“独立”走向了对国民党政权的“依附”。但是分析其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原因、入阁后的心理状态及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评情况,可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简单。行动上的无奈“依附”与思想上力求“独立”之间的拔河,才是他们当时政治态度的准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 依附 胡适学人
下载PDF
胡适派诗学对中西美学诗学的偏取及其得失
6
作者 陈学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胡适诗学的理论依据:其一是中国传统的白话文学;其二是西方意象派的诗学主张。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胡适诗学的理论依据:其一是中国传统的白话文学;其二是西方意象派的诗学主张。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国传统诗学划分为文言与白话,舍弃文言而偏取白话;另一方面,则以自己因受到白话报刊文章的影响而形成的白话观念,来接受西方意象派诗学,从而对之进行了有意的误读。胡适等人以此为基础所建构的初期白话诗学观念成为初期白话诗人诗歌创作的金科玉律,是导致初期白话诗艺术成就低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诗学 胡适诗学 白话 意象主义
下载PDF
论胡适诗派
7
作者 步大唐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28-34,42,共8页
本文论述了'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诗坛上确有'胡适诗派',并论述了该派的形成及特点。该派主要成员均为初期白话诗的试验者,多为北京大学师生;发表园地主要是掌握在北大师生手中的《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 本文论述了'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诗坛上确有'胡适诗派',并论述了该派的形成及特点。该派主要成员均为初期白话诗的试验者,多为北京大学师生;发表园地主要是掌握在北大师生手中的《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诗人们在创作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都抱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写诗;在诗歌理论(如音节、用韵、作法等)上的主张大体相同。 '胡适诗派'属于现实主义流派并为该派之滥觞,与稍后的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主义流派,在现代文坛上交错发展、此起彼伏,但现实主义流派则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现实主义流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