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馗传说和信仰的滥觞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锡诚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55-60,1,共7页
钟馗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人物。钟馗这个角色与一般的传说人物不同,他是活人死后变成的大鬼,其主要活动是以鬼的面目出现,斩鬼除妖、惩恶扬善、驱疫逐鬼、护佑人间平安。钟馗又与一般的传说人物有相同之处,其形象虽然是鬼... 钟馗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人物。钟馗这个角色与一般的传说人物不同,他是活人死后变成的大鬼,其主要活动是以鬼的面目出现,斩鬼除妖、惩恶扬善、驱疫逐鬼、护佑人间平安。钟馗又与一般的传说人物有相同之处,其形象虽然是鬼,实则是人,是神,不仅有人的七情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馗传说 钟馗画 钟馗信仰 敦煌写本 《少室山房笔丛》 传说人物 儿郎伟 《敦煌愿文集》 四库全书
原文传递
为神明制造身份:从海宁胡令公庙看地方知识的传播和再生产
2
作者 徐小晴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51,共8页
在民间信仰中,往往有很多地方神明,既不明确属于儒释道各家,也没有官方认定的确切身份,在文献和民众传说中多种解释并存。这种现象与知识、信仰的传播,以及历史文献生产的过程有关。浙江海宁胡令公庙中所奉祀的胡令公身份模糊,地方文献... 在民间信仰中,往往有很多地方神明,既不明确属于儒释道各家,也没有官方认定的确切身份,在文献和民众传说中多种解释并存。这种现象与知识、信仰的传播,以及历史文献生产的过程有关。浙江海宁胡令公庙中所奉祀的胡令公身份模糊,地方文献中主要有“胡暹说”和“胡进思说”两种说法。入清以来,浙江地区史志编纂愈益频繁,地方士人又引入了绍兴桑宪保信仰和宁波胡进思信仰的知识来辨析胡令公身份。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群繁衍、迁徙,宗族构建,家史进入地方史等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脉络。互不相同的胡令公身份也为不同人士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公庙记》 地方知识
原文传递
二、五代
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1-14,共4页
钱镠(853——932年),字具美,临安人。五代时吴越国武肃王。 钱镠年少时,常与群儿在大树下游戏,指挥颇有法度。因父母早亡,以贩卖私盐为生。后因浙西镇遏使王郢叛乱,石镜将董昌招兵,钱镠遂投入。平定王郢后,董昌封为石镜镇将,钱镠升为石... 钱镠(853——932年),字具美,临安人。五代时吴越国武肃王。 钱镠年少时,常与群儿在大树下游戏,指挥颇有法度。因父母早亡,以贩卖私盐为生。后因浙西镇遏使王郢叛乱,石镜将董昌招兵,钱镠遂投入。平定王郢后,董昌封为石镜镇将,钱镠升为石镜兵马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水丘 吴越王 石镜 临安 嘉兴 铁钱 军节度使 检校
下载PDF
胡进思之变考
4
作者 钱锐 徐红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5期73-76,共4页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历经三代五王的统治。在第四王--忠逊王钱倧统治期间,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发动兵变,废黜钱倧,另立钱俶,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胡进思之变”。该事件的实质是以钱倧为代表的王权势力与以胡进思...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历经三代五王的统治。在第四王--忠逊王钱倧统治期间,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发动兵变,废黜钱倧,另立钱俶,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胡进思之变”。该事件的实质是以钱倧为代表的王权势力与以胡进思为代表的内牙军人势力,因争夺权力屡起冲突,关系不断恶化,最终以胡进思发动兵变告终。胡进思之变是五代十国割据背景下政权多迭、武人得势历史情境的一个缩影,对吴越国的影响较大,改变了吴越国的政局,客观上加速了吴越国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兵变 内牙军
下载PDF
五代后梁擢授胡进思吴越兵部尚书诰命辨疑
5
作者 理明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7,共1页
如何评估档案的价值,如何鉴别档案的真伪,这是档案征集、价值鉴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遇上一些明清及其以前的档案,因时代久远,手头缺乏真品实物作参考,加上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繁杂,公文程式多变,鉴别起来显得尤为困难。近年,各地开展世纪... 如何评估档案的价值,如何鉴别档案的真伪,这是档案征集、价值鉴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遇上一些明清及其以前的档案,因时代久远,手头缺乏真品实物作参考,加上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繁杂,公文程式多变,鉴别起来显得尤为困难。近年,各地开展世纪档案征集和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活动,我们邀请作者整理了几则辨伪案例,以饷读者,既是一种业务交流,也是对于从事档案征集、价值鉴定工作的同志,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后梁 吴越兵部尚书 诰命 历史档案 档案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